构建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謂“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 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101-02
  
  1 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 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2 如何构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在实际教学中需按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2.1 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阶段、本单元、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总是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2 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稳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2.3 探索研究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尽管我们已经把问题讨论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2.4 评价检查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采取更为活泼的形式,如:让他们玩一会益智游戏等。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的路径有范文教学、寻美活动、积累、作文教学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097-02    “爱美之心,人皆有
期刊
【摘要】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形成态度的主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
期刊
【摘要】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只有认真钻研实验教学的方法,才能推动生物学科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准备是实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充分而便利的实验准备是成功实验教学的保障;实验引导能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由于教师与学生的近距离交流,教师有条件有机会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创造能力的激发都依赖于此环节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098-02    互动教学研究如何合作 “教”,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合作“学”。  课堂活动就是互动教学的载体。互动合作既指老师之间的互动合作,这是互动教学的前提;更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这是互动教学的关键;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这是互动教学的延续和“用英语做事情”的价值所在。  在设计学生的活
期刊
【摘要】孟子的文章中《齐桓晋文之事》是较难较复杂的一篇,笔者对此文的论证特点进行了几种教学设计。  【关键词】齐桓晋文之事;论证特点;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107-02    在孟子的文章中《齐桓晋文之事》是较难较复杂的一篇,读者欣赏和赞美孟子机智辩才之后,却要么说不出全文的说理过程,要么会纳闷孟子为什么要绕那么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高中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渠道,接受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因此他们对各科学习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样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及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揭发矛盾,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营造一种“意味无穷”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情境  【中图
期刊
【摘要】新课程带着新的理念,已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但是,审视中学语文新课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能取消它的工具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师的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空间;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改变了原有单调而又枯燥的模式。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自主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存在内容脱离现实性; 素材缺乏趣味性;情境欠缺数学味;活动缺少思考性等误区,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以现实性为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以趣味性为情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114-0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教学情境是
期刊
【摘要】教師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和发展能力,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生物学的“爱”之火焰,这是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直观激趣、实验激趣、迁移激趣、争辩激趣、实例激趣诸方面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旨在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生物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师;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