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民居色彩运用特点及原因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北城市的传统民居色彩面貌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完整的色彩语言。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的符号和象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环境,是人与自然融合、人与社会和谐的典范,是极富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色彩和形式,将传统民居色彩运用于今天的住宅色彩设计中能展现建筑的丰富形态,提升建筑色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
  关键词:传统民居 色彩运用 比较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批准号:12JDGC016)、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项目序号:281-13050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中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各不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丰富、建筑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这些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烙印,建筑形象淳朴自然、色彩语言丰富,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色彩随着建筑、建筑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色彩作为最直观的外在视觉语言在建筑和环境中的运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传统民居的建筑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出独特的东方风格和丰富的地域性。
  一、北京与江浙传统民居色彩运用的特点
  (一)共性。第一,对本色呈现的追求。中国传统建筑色彩艳丽多姿,“因其材,呈其色”是传统建筑色彩的一大特点。传统民居多就地选材,除砖瓦等人工制造材料外,大多采用原始天然材料,这些材料大都是材质本色的呈现,直接以材质本色来表现建筑物色彩的做法一直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发展过程中[1]。如江浙民居在木构件表面一般不施加色彩,即使涂色也多采用与木材本色较为接近的颜料油饰,木纹质地清晰可见。而北京民居建筑屋顶采用普通粘土烧制而成的、呈青灰色的粘土瓦,墙身则采用粘土砖砌筑,直接以材料本色表现,不施加其他颜色。因此,建筑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材料本身的色彩。
  第二,对色彩“务实性”的追求。色彩作为建筑的组成因子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民俗文化中特有的务实性。民间建筑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建筑用色上人们总以满足实用的功能为原则对建筑不同部位进行简单施色。如江浙传统民居建筑采用灰瓦白墙的主色调,木构梁架全部采用木本色或栗褐色,即使是一些装饰石雕也保持着青石的质感,建筑整体色彩朴实清新。民居建筑色彩的务实性还表现在对色彩物理属性的考虑上[2]。暖色调易于吸收阳光,带给人温暖的感觉;冷色调反射率较大,带给人清凉的感觉,传统民居充分发挥色彩的这一性能,体现了色彩运用的实用性。如江浙气候炎热,为减少太阳对室内的辐射,民居建筑都在外墙四面涂上白色等浅色材料。
  (二)个性。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建筑,青色砖墙、灰色瓦砾、鲜艳的油漆彩绘交相辉映,既体现了建筑形态的庄重大方,又在沉稳中衬托出活泼的色彩魅力。从屋顶色彩来看,四合院的双坡屋顶上覆盖着与清水砖墙相垂直的灰色瓦片,整个建筑呈现出灰色基调,这种色调朴素沉稳,活泼大方,既与建筑其他构件的色彩相互映衬,又衬托出宫殿建筑群的金碧辉煌;从墙体色彩来看,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墙体采用浅灰色的清水砖作材料,建筑的山墙面和部分墙体以白色涂料粉刷,墙面和屋脊处使用砖雕,这些砖雕构图均衡古拙、题材丰富、民间艺术味道极浓,砖雕和白色涂料的使用既淡化了墙体的厚重感,又衬托出建筑高雅、富贵的风格;从大门色彩来看,北京四合院大门多使用红色,抢眼亮丽的红色与青色砖墙、灰色瓦砾交替出现,在建筑中起着引导和导向的作用。由此可见,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以灰色为主导色,墙体采用浅灰和中灰,山墙采用白色,大门采用朱红色,这种色彩组合打破了建筑形体的厚重感和沉闷感,使得整个建筑看上去朴素沉稳,活泼大方。
  江浙传统民居是典型的水乡民居,建筑色彩秀丽清雅、轻妙细腻,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其独特的民居形式与色彩,一幢幢色彩变化丰富、颜色统一的民居恰似一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黑白水墨画[3]。江浙民居以大面积的白色粉墙,屋顶采用当地黑灰色的小青瓦,房屋木构架、门窗以及雕刻等都采用木质材料,施以栗褐色或褐黑色油饰,保持了木料原有的棕黑色或棕褐色,彩绘壁画以墨绘为主,兼施绿色、朱红、白色,色彩雅致,体现了江浙一带的经典传统建筑色彩特征。由此可见,江浙一带传统民居色彩以高明度的黑白强对比为主,以朱红、暗褐、绿色等低纯度强对比的冷色调为搭配,这些色彩与绿树红花、蓝天碧水以及因笼罩在氤氲中长在白墙上的青苔相互辉映,既减轻了黑白色调的冷硬对比度,也突出了民居建筑清丽的气质。
  二、影响传统民居色彩运用的原因
  (一)自然条件的影响。江浙一带是典型的江南城市,民居建筑在色彩上历来就有“粉墙黛瓦马头墙,牛腿挂落花格窗”、“黑白江南”之美称。江浙一带海拔低、雨水多,冬天气候温和,但常受寒风、雨雪袭击;夏季持续时间较长,闷热潮湿。为满足居住的需要,江浙一带民居以白灰抹墙,以黑瓦覆顶,木质门窗装饰,粉墙黛瓦在丛林溪流的映照下共同构成了绮丽如画的水墨江南风光。黑白色在民居中的使用既与山水相协调,又能使建筑从阴晦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因而,形成了明快、素净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气韵和色彩。北京作为典型的都城型城市,地理条件较为优越,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寒冷,沙尘较多,无霜期较长,日照角度低。为防寒防沙隔热,北京民居采用封闭式合院建筑,合院形态庄重大方,布局严谨,院子宽敞,青灰色的瓦片和砖墙,红门楼、绿屏门,色彩鲜艳的彩绘,形成了以青灰色为主色,大红色搭配,绿蓝点缀的色彩组合。这种民居色彩与北京一年四季自然色彩变化形成了惬意的配合,既与建筑本身的厚重感相协调,又凸显了建筑的庄重大方和古朴典雅。
  (二)等级制度的影响。以“礼”为中心的儒家理论长期统治着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建筑色彩等级制的产生就是这种封建礼制的反映。为彰显宫殿的威严华贵,从春秋时期开始,统治阶级就开始使用强烈的原色,提出了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尊的色彩观。《礼记》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一般民居则只能使用灰色或土黄色。随着历史的推进,色彩在建筑上的运用等级规定越来越严格,如唐宋时期规定“凡宫室之制,自天子至于庶士各有等差”,对宅第等级形制、建筑工程做法等都作出严格规定;《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更是对建筑各部的装饰色彩做出严格规定:等级越高,色彩运用越丰富高贵华丽,而最低等级的民居则只能使用无彩系的黑白灰等色彩[4]。这些规定从制度上限制了中国传统民居只能使用“灰蒙蒙”的色彩或任由原材料直接裸露,造成传统民居在整体用色上显得缺乏亮丽的色调和鲜明的对比。因而,与壮丽威严、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色彩相比,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在用色上多以黑白灰或纯度较低的色彩为主,体现出淡雅清新、淳朴自然、朴素大方的乡土气息。   (三)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主体文化的形成对传统民居色彩运用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定式。《周礼》指出“画绩之事,杂五色”。天玄地黄、南赤北黑、东青西白,将颜色与方位相联系,以色彩搭配组成空间。汉代五行学不仅将颜色与季节和动物相联系,而且还将这种学说思想运用到建筑色彩搭配上。如与木相对应的青色,象征着春季和青龙;与火相对应的赤色,象征着夏季和朱雀;与土相对应的黑色,象征着冬季和玄武,等等[5]。这些色彩理论在传统民居中的运用不仅使色彩搭配表现出一定的章法,而且还使色彩搭配呈现出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色彩情感。风水学对传统民居色彩运用也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风水对传统建筑的选址、建设和色彩调配影响表现得极为明显,在很大程度上风水学左右着我国传统民居的艺术创作,影响着民居色彩的选择和使用。此外,传统哲学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用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传统民居的朴素色调,黑白灰单纯统一的层次变化,就深受道家“道法自然”美学思想的影响。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主张“大象无形”;庄子提出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朴素思想;朱熹主张的平淡自然的美学思想等都深深地渗透在民居建筑色彩运用之中。
  三、传统民居色彩运用对当代民居用色的启示
  建筑用色就是根据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色彩进行组合和安排,以达到设计的目的。从北京民居与江浙民居用色来看,二者不仅在用色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在色彩的配色上也形成了不同的色彩体系,但在用色方法上却是一致的,即都使用了和谐配色的原则。色彩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应当充分借鉴传统民居的用色方法,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的建筑色彩。
  传统民居常用的配色协调方法分为两种:类似协调和对比协调。类似协调在统一中求变化,利用色彩的微妙变化获得良好的效果;对比协调是在变化中求统一,利用色彩间面积效应来达到协调的目的。传统民居常用的配色方法是以主色作支配色,以其他颜色作搭配色,使用其他颜色来作点缀色,丰富建筑整体,达到“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用色目的。如北京四合院以青灰色为主色,以大红色为搭配色,以绿色、蓝色等作点缀;江浙以白色为主色,以黑色、暗褐色为搭配色,以朱红色或绿色作点缀,豐富建筑色彩,增添建筑的活泼性和生动性。江浙民居运用黑白、红绿、暗褐与朱红色的面积对比效应达到平衡,这种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的对比既可避免有彩色系配色的喧闹,又可避免无彩色系的过分沉寂和凝重。北京民居用色兼用类似协调和对比协调两种方法,以青砖灰瓦为主色,同时以对比强烈的大红来协调灰色的沉闷感,以绿蓝金等点缀色来丰富建筑细节,使色彩达到平衡。
  人以居为先。每个城市的传统民居色彩面貌受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和自然风土、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色彩语言。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的符号和象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环境,是人与自然融合、人与社会和谐的典范,是极富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色彩和形式,将传统民居色彩运用于今天的住宅色彩设计中能展现建筑的丰富形态,提升建筑色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
  注释:
  [1] 鲁引.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的形成原因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2] 高履泰,蒋仁敏.建筑色彩原理与技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 杨春风,万奕汐.在灰沉沉与金灿灿之间——北京古城建筑色彩之魅力[J].小城镇建设,2001(07)
  [4] 王其钧.中国传统建筑色彩[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5] 李娟,刘业金.传统民居色彩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06)
  作者简介:
  郑爱东,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绘画。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已经较为成熟。从宏观视域和顶层设计分析,中等美术教育也应纳入国家统一的美育体系之中,形成高效的人才培养闭环。但目前,背负着升学压力的中等美术教育既无法突破“内卷化”,也无力在应试教育与艺术自由的悖论中破局,很难历史性地承担起为美术教育全体系输送更多富有美术创新能力的“种子”的重任。江苏省“美术进中考”的求索,意在为美育的普及与回归破题,但在复杂社会关系和多元利益诉
期刊
摘要:现在的画家,都想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视觉符号,建立自己的绘画语言系统,不断在各大小展览中频频亮相,都想迅速得到收藏界和画廊的认可,然后可以批量生产。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不过,凡真能享受绘画带给自己乐趣的艺术家,都会丢开了他已定的纲要,而去自由地描写一个美丽的雪景或一个春天的晚景。  关键词:绘画艺术 感情流露 消遣游戏  艺术是创造,也是消遣。在这两个概念中,我以艺术为消遣
期刊
摘要:吴昌硕是清末明初“海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把中国画和诗词完美结合在一起,把之前就存在的文人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近代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枇杷图》 吴昌硕 诗画结合  吴昌硕(1844~1927),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人。原名俊、俊卿,初字香朴,或作香圃,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仓石,号缶庐、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破荷亭长等,晚年以字行。吴昌硕的一生创作
期刊
摘 要:文徵明的大字行书取法黄庭坚,并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享有赞誉。一直以来,此类书作多被归为其晚年之作。文徵明享寿九十,晚年时间跨度较大。这期间,其相关书作风格存有较大差异,而且大量未署年立轴与手卷书作暂未系年。结合文徵明对黄庭坚书风的自运及其书学特点,以及其大字手卷、大字立轴书风的特殊性与统一性,本文对文徵明主要书作系年作出初步推断。  关键词:文徵明 书法 大字 系年  文徵明(1470—15
期刊
摘要:法国的现代招贴画设计与新艺术风格运动及其现代主义艺术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预示着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它从很多方面表现出现代艺术及其设计艺术都与传统绘画形式拉开了距离。尤其是对招贴画艺术来讲,法国现代招贴画改变了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依赖,形成了与现代主义艺术相关的艺术设计领域的自我特征。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 现代招贴画 设计  “新艺术运动”指兴起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一场
期刊
摘要:邯棉6101是2018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180002)。该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双抗棉花新品种。为了实现该品种的顺利推广与正确运用,使邯棉6101在生产推广中能更好的发挥优势,为棉农增产、增收。作者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参试表现,轻简化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尤其是该轻简化栽培技术,有利于应对棉田管理人手少、工值高、植棉效益低的情况,防止盲目简化,且不因简
期刊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正在播出的最新对话城市主题周特别节目,今天我们非常高兴来到了美丽的杭州。  大家都知道,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起点城市,与大运河唇齿相依,血脉共存。大运河流淌了1400年的大运河,见证了杭州的经济、文化、风景、民俗、名胜,记载着杭州的时代变迁。今天让我们共同的走进杭州,亲近大运河。  主持人:下面我非常荣幸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栏目邀请到的嘉宾,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
期刊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教授。  20世纪90年代之后,陈传席将研究重点转向美术批评。他提倡“阳刚大气”,以振奋民族精神;提出“正大气象”,改变画坛小巧邪怪现象,这些观点广被众多书画家赞同和实践,形成一股风气。他较早提出反对殖民文化,在题材上提倡民族精神,纠正很多画家错误的创作倾向。近年来,他又
期刊
摘要:河南新密打虎亭汉代壁画墓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座重要墓葬遗迹,此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豪华,墓室内主要绘制有200多平方米的彩色壁画和墨色壁画,堪称我国汉代绘画艺术的最美地下博物馆,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打虎亭 汉代壁画墓 沉稳绚烂 厚重 朴素  一、概述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墓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两座重要墓葬遗迹,其西墓为画像石墓,东墓为壁画墓,两座墓规模宏大
期刊
摘要:运用比较分析与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讨了赣北地区九江市近60 年冬季降水与翌年雨季即棉花生长季降水间的气候韵律关系,旨在丰富棉花气候年景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翌年雨季降水量与冬季降水量、雨日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且翌年4月降水量与冬季阴雨日数呈正相关,翌年7月降水量与冬季阴雨日数及降水量均呈正相关。  关键词:赣北地区;棉花;生长季;降水量;韵律  中图分类号:S16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