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基本范畴。“八荣”对照“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不仅对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具体的方向。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社会主义荣辱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事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的紧迫课题。中学历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系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内容构成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线索,涵盖了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人生价值观念等诸多内容。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中学历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生动、故事性强。几乎每一堂课的历史内容都不仅仅是历史基本知识,而且还是荣辱观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素材。再加上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很强,精力充沛,只要教师善于引导,便可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地过程中很自然地接受荣辱观教育。例如通过抗日战争史的教学能使学生科学地认识这场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他们对中华明族振兴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这些科技发展成果取得的背景和过程,让他们知道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使同学们认识到成就的取得都必须要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都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反复实践;学习朝代兴亡史,让学生对比总结“贞观之治”时唐太宗的谦虚谨慎、勤俭节约和他晚年由于骄傲自满而导致的“政局大不如前”,从中认识到以史为镜以及谦虚谨慎、勤俭节约与民、与国、与己的重要作用等等。
在历史课堂上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固然是~种最佳手段,但由于课堂教学任务重,故而积极开展历史第二课堂,在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有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历史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不受正规教学计划的约束和班级集体授课方式的制约,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样,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例如组织参观访问、举办专题报告会、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和体验高尚的感情,升华认识、提高觉悟,进而把树立、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把学校教育变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突出教材中显性因素,二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因素,三是补充教材以外的相关教育内容,四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渗透。
历史信奉事实胜雄辩。所在历史教学中的荣辱观渗透是寓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渗透,是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教师宾需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想方设法占有丰富详细的材料,然后从历史材料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认真分析得出历史结论,进而以此对学生进行荣辱观的渗透教育。只有这样,荣辱观的渗透教育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征服力。
历史教学以事实服人是必要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或缺的。思想比情感内容要深刻,然而情感比思想领域更要广阔。任何教育应当首先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之后,才有可能在思想上认同。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材料中的隐性教育素材,通过对学生绘声绘色的评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挚的感情流露和表里如一的思想作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学生的言行,这是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的一条有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
学习和研究历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了解历史,历史课更高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必须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具有现实意义。如作为当今社会腐败现象之一的贪污受贿,在历史上就一直存在着。在讨论到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与现实社会问题联系、与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类似不良现象相联系,同时要特别注重从正面引导学生,使他们明辨是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效果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着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靼造者。充分发挥中学历史课教书育人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江泽民同志在百大百年校庆时说过:“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在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时,更应当以身作则、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做一个爱党爱国的人,一个治学严谨、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的人,一个诚实正直、好合作共处的人,一个戒奢尚俭、律己严格的人。一句话,教师应当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四、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注意遵循下面两条原则
(1)渗透性原则。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严而言的教育艺术,它追求的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世的道理。所谓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主要是在历史教学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但又不露痕迹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予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渗透教育要注意从小处入手、真切自然,切忌盲目拔高、空洞说教、生搬硬套。那种“同学们要这样”、“同学们要那样”硬贴“标签”和口号式的教育或许气势磅礴,但绝不是我们所说的“渗透”,也难收到渗透教育的功效。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不断探讨渗透艺术,提高渗透教育效果,使宏观教育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必然的、和谐的联系,努力给学生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式的宣传教育来得迅猛强烈,但是一旦学生领悟,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
(2)渐进性原则。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历史内容、某一节课教学的事。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着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量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这种点点滴滴不间断积累的过程,就构成了荣辱观教育渗透的渐进性。渐进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忌讳的是一暴十寒,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和韧性,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必然会成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社会主义荣辱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事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的紧迫课题。中学历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系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内容构成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线索,涵盖了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人生价值观念等诸多内容。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中学历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生动、故事性强。几乎每一堂课的历史内容都不仅仅是历史基本知识,而且还是荣辱观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素材。再加上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很强,精力充沛,只要教师善于引导,便可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地过程中很自然地接受荣辱观教育。例如通过抗日战争史的教学能使学生科学地认识这场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他们对中华明族振兴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这些科技发展成果取得的背景和过程,让他们知道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使同学们认识到成就的取得都必须要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都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反复实践;学习朝代兴亡史,让学生对比总结“贞观之治”时唐太宗的谦虚谨慎、勤俭节约和他晚年由于骄傲自满而导致的“政局大不如前”,从中认识到以史为镜以及谦虚谨慎、勤俭节约与民、与国、与己的重要作用等等。
在历史课堂上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固然是~种最佳手段,但由于课堂教学任务重,故而积极开展历史第二课堂,在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有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历史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不受正规教学计划的约束和班级集体授课方式的制约,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样,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例如组织参观访问、举办专题报告会、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和体验高尚的感情,升华认识、提高觉悟,进而把树立、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把学校教育变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突出教材中显性因素,二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因素,三是补充教材以外的相关教育内容,四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渗透。
历史信奉事实胜雄辩。所在历史教学中的荣辱观渗透是寓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渗透,是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教师宾需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想方设法占有丰富详细的材料,然后从历史材料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认真分析得出历史结论,进而以此对学生进行荣辱观的渗透教育。只有这样,荣辱观的渗透教育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征服力。
历史教学以事实服人是必要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或缺的。思想比情感内容要深刻,然而情感比思想领域更要广阔。任何教育应当首先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之后,才有可能在思想上认同。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材料中的隐性教育素材,通过对学生绘声绘色的评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挚的感情流露和表里如一的思想作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学生的言行,这是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的一条有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
学习和研究历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了解历史,历史课更高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必须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具有现实意义。如作为当今社会腐败现象之一的贪污受贿,在历史上就一直存在着。在讨论到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与现实社会问题联系、与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类似不良现象相联系,同时要特别注重从正面引导学生,使他们明辨是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效果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着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靼造者。充分发挥中学历史课教书育人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江泽民同志在百大百年校庆时说过:“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在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时,更应当以身作则、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做一个爱党爱国的人,一个治学严谨、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的人,一个诚实正直、好合作共处的人,一个戒奢尚俭、律己严格的人。一句话,教师应当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四、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注意遵循下面两条原则
(1)渗透性原则。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严而言的教育艺术,它追求的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世的道理。所谓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主要是在历史教学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但又不露痕迹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予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渗透教育要注意从小处入手、真切自然,切忌盲目拔高、空洞说教、生搬硬套。那种“同学们要这样”、“同学们要那样”硬贴“标签”和口号式的教育或许气势磅礴,但绝不是我们所说的“渗透”,也难收到渗透教育的功效。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不断探讨渗透艺术,提高渗透教育效果,使宏观教育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必然的、和谐的联系,努力给学生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式的宣传教育来得迅猛强烈,但是一旦学生领悟,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
(2)渐进性原则。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历史内容、某一节课教学的事。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着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量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这种点点滴滴不间断积累的过程,就构成了荣辱观教育渗透的渐进性。渐进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忌讳的是一暴十寒,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和韧性,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必然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