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针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研究早已成为热点话题,而将教育电视媒体制作的课件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尚属罕见。本文就教育电视台制作的二维及三维动画课件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使用的情况,基于对教师的教学案例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归纳总结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充分阐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优质高效的多媒体动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展示地理现象,建立地理概念表象,将抽象问题简单化,较好地增强教学实效。
  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师、学者及业界媒体人的普遍关注。现将笔者近几年来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融合
  笔者在中学从事地理教学多年之后,进入专业媒体,从事教育电视制作的工作,学习了三维与二维动画制作。工作之余,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节,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完整制作了时长为20分钟的一节动画课。这节课获得了2012年全国教育电视教学类节目一等奖,同年还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地理优质数字课程一等奖,以及全国中学生多媒体课件大赛的优秀教学课件一等奖。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发表论文《Maya软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坚定了笔者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信心。
  近两年,笔者选择以初中七、八年级部分课程为基础先后制作了科普小短片和教学课件,如:《打造沙漠绿洲》《大气污染》《地理说京杭运河》《地震发生怎么办》《防灾减灾,意识为先》《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四大地理区域》《中国降水的特点》《中国气候特点》等地理教学课件,这些课件技术精湛,语言生动诙谐,由专业的播音人员配音,画面动感。将所做的课件选送到当地中学,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受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一致称赞,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
  二、将科普类电视短片插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教师都希望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普小短片借助动感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深情的文字、丰富的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较真实”的地理时空感,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自然灾害》一节时,教材提供的信息量远远不够,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为主,枯燥乏味。这里我们引入两段自制科普短片《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意识为先》,引言为:“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比喻有些灾祸是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就是其中之一,给人类造成非常惨痛的灾难。”以此引入常见的自然灾害。如:以二维动画的形式展示华北平原的旱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灾、华南地区的台风、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寒潮等气象灾害;视频逐一展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利用二维动画动态展示与分析东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分布与特点;利用航拍的视频展示地球,它是目前宇宙中被人类探索到的唯一存在高级生命的星球,地球的四大圈层构成一个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会产生自然灾害。此外,还可以普及防御灾害知识为宗旨,介绍新成果、新探索,展示新、奇、特、美,比如利用遥感卫星预防灾害。
  这样的教学课堂生动有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信息量,享受到现代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便利。
  三、利用三维动画技术,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传统教学中往往在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然经过教师再三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学生难以听懂,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教学变革手段。
  例如,教学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一节时,使用的Maya软件是最新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之一,它最大的特点是立体动画。它可以通过立体模型制作、材质和贴图类型的选择以及光线的设置使立体效果更加真实。通过使用功能曲线、路径控制器、摄影机动态追踪等手段控制单个物体的运动,通过层级树来建立各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控制多个物体的共同运动。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晨昏线问题、黄赤交角问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都通过三维动画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空间概念,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立体动画演示,才能使学生理解深刻透彻。全球性大气环流、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及其偏转、高空大气的水平运动及其偏转、近地面大气和高空大气之间的垂直运动,在平面图上很难表现,需要立体动画演示。再如,洋流的形成,水平方向上的气旋、反气旋、冷暖锋面的形成,既需要反映其水平运动,也需要揭示其气流的垂直运动。又如,水循环的形成、地壳物质循环等,使用立体动画演示都能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风海流、密度流,垂直方向上的补偿流,也需要立体动画演示。
  四、利用二维动画技术,创设情境,增加知识量,拓宽学生的知识内涵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通道信息传递优势,它通过声、形、图、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教学感染力,将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收知识,教师可以在更宽的界面上输送广泛的知识内涵。如,教师利用二维动画技术制作了课件《中国的降水特点》,制作了年降水量分布图,动态展示了特殊的点和线,台湾的火烧寮(每年下的雨有三个游泳池那么深)和托克逊(經常滴水不降),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动态展示这些线所经地区及重要分界线。学生很容易看着课件总结出降水分布的特征: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部为季风气候,西部为大陆性气候。降水的时间分配,建立图表,动态展示全年各月降水量,得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有明显的干湿季。展示锋面在东部地区移动情况,南方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时间短,以及各地雨季的时间。夏季风强弱及进退,又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从而影响旱涝灾害频发,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中国就一直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旱涝灾害影响农业收成,进而影响了朝代更替,这样看,一部中国历史也是季风的历史。二维动画展示冷暖气流、锋面移动、夏季风的进退颇具优势,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领悟教材的深刻内涵。
  总之,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认真研究、探索多媒体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让学生充分感受多媒体的神奇,使其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更全面的服务。整合广播电视媒体制作的资源优势,将其直接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可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能。随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实施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必将为基础教育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础教育提升计划专项课题“中学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J-17046。)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教育电视台)
  (责任编辑 张妤)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学科是教育学科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同时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常常会使数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游戏中自然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同时,游戏的互动性和灵活性也能够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和熟练。  一、发挥游戏趣味性价值,灵活导入数学新
期刊
合作学习是激发主动性、促进深度参与的有效途径,不管是学生与同伴的合作还是教师与专家的合作,都能开拓知识视野、发展创新思维,进而达到“上好一堂课”的目的。笔者以《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明认识定方案,做好课前准备  精准细致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前提条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一课是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飞跃,其对发展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学生要按照要求做好课前预习
期刊
自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随后涌现了很多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学科教学等方面的研究。然而,作为在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数学命题却鲜有人问津。笔者认为,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考试测评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能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查漏补缺,强化重点,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因此,担任此使命的数学
期刊
小学英语课堂中,培植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尤其在英语教学不断改革的当下,外来文化正逐渐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只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學生才能更好地保持初心,正确对待英语这门语言。  一、基于教学材料,融入文化内容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媒介,英语教学同样如此。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各个版本的英语教材会发现教材中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相对较少。由此可见,教
期刊
4月20日,山西省教育厅在太原召开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现场会。各市教育局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局长、安全科长,厅相关处室、山西省学校安全教育中心、省教科院等负责人共30人参加会议。省教育厅正厅长级督学张卓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代表观摩了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小学智能安保系统和大学区学校安全档案等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工作成果,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杏花岭区教育局及有关学校进行大会交流,各市就我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能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根本前提,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伴随学生日后成长、生活和工作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随着《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教育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写作就是个人能力素质最重要的组成。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想象力最为丰富、最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结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丰富写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阅读又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部分。一直以来,课内阅读是教学重点,教师对于课外阅读的关注不足,往往是由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未能使其和课内阅读形成联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限制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难以提高阅读水平。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各自的不同作用,并且通过合理措施,实现二者的结合,构建起“课内课外一体化”的阅读模式,
期刊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诗词文化修养,这是当前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共同的期望,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在中国千百年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诞生了数不清的经典诗文作品,成为国人文化自信自强的宝贵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承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更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益尝试。  一、兴趣引导,让学生爱上诵读 
期刊
据报道,今年杭州市区民办初中的招生方式跟去年一致,实行总名额的40%自主招生,60%电脑派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被民办初中校长认可的,往往是综合素质好、各学科成绩均衡、未被培训班“压榨”过的那些孩子。有校长表示,那些没有经过培训、潜力未被提前挖掘的孩子,进了学校后反倒爆发力更强,成绩提高更快。  比起一些地方唯分数招生的做法,杭州市区民办学校不把数学杯赛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的主要参考条件,着实让人感觉
期刊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应用,从而在自主、协作的学习氛围下,真正掌握知识。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时,为了有效地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转变以往师讲生听的教育模式,教师有必要引入任务驱动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学习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的发展。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