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问题:令人疼痛的鸿沟(下)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05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千人一面最是无趣,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一个话题,千种声音,一切有趣想法和鲜明观点都可以在这个互动平台上恣意发声。观点激荡、错落纷杂之态,即我们智慧萌芽之时。
  上一期展示的典型代际沟通问题中,无论是父母干涉儿女的专业与婚嫁,还是父母过分的溺爱和控制,都足以引致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与矛盾。从沟通不畅到无法沟通,越来越深的裂隙与鸿沟给当事双方带来的疼痛亦是日积月累,伤害的不仅是他们对于人生的期望,更是彼此间珍贵的亲情。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代际冲突,并设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代际问题典型案例】
  代沟冲突的出现与社会背景是密切相关的。代勾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正常心智下,不同时代成长起来的两代人,必然存在价值观的差异。而且,因为近三十年来的巨大社会变化,每一年与上一年旧比都会在多个领域出现质变,更别说代际之间,开以当代中国面临的代际差异更大。如今的老一辈在攻治运动中成长,与子女经历迥异,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更使得代沟无限扩大。甚至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代际差异最大的两代人。它带来了这样一种局面:长辈随着年纪的增长,习惯从世俗的角度出发,以“适应社会”、“会故人”、“工作要稳定”等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而且,因为当下的老一辈(尤其是40后和50后)圣历了太多动荡和饥饿,对妥协和稳定更为看重,甚至将之摆在梦想、尊严之上。但年轻人在多元化社会中成长,比长辈的年轻时代更为自主,有个人想法,甚至更加叛逆,因此很难避免观念上的冲突。
  两代人在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观念、社会经济地位、年龄乃至成长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与长辈若能“无缝对接”,也许不但不是长辈之幸,相反还是极大隐患。它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子女过早老龄化,思想停留在自己的孩提时代,或是资质十分平庸,压根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认知能力十分低下,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意味着孩子缺乏持续的社会竞争力;另一种可能则是父母非常开明前卫,但我们都知道,因为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整体落后,以及政治运动侵袭导致的思维定势和逻辑缺失,后者的可能性偏低,绝不会是普遍状况。
  在现实中,无论是高考,还是找工作,抑或结婚生子,许多人都是在父母安排下进行的,出于所谓孝道,他们选择了妥协,看似顺从,但内心痛苦,又未必能达到父母的要求。这种强迫,因为现实的某些压力,往往从子女的孩提时代便已开始。最典型的莫过于兴趣班,它往往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的兴趣,因此变成了家长安排与孩子服从,并无真正的兴趣可言。服从也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了兴趣班,习惯了好好学习,习惯了循规蹈矩,习惯了听话,习惯了走一条被安排的人生道路,但这种习惯往往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精神满负荷后的崩溃,一是过度的依赖。
  要注意的是。代际差异的双方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追求平庸化的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坏事,一份稳定的工作,早早结婚生子,按部就班的生活,其实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从这一点上来说,长辈的想法未必有问题。同样,高期望也是人之常情。问题的关键在于,长辈是否懂得爱和期望与强迫之间的界限,再就是当自己的期望与孩子的想法发生冲突时,能否将选择权交给孩子。
  【多方声音谈化解代际冲突】
  社会学家吴小英:当前中国代际冲突的实质在于青年话语的变迁以及主流社会对于这种变迁的不敏感。代际冲突的前提是代际关系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仅包括资源、财富和权力的占有以及交换中的不平等,更重要的是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建构了公平与否的逻辑。所以代际和谐首先要求从制度和文化上赋予青年应有的话语空间。对于世界是什么样的、年轻人应该怎么去做,在传统中都是老一辈制定的框架;而年轻人已经开始抛弃那种框架,转而向同辈人寻求答案,但依然笼罩在老年人设定的话语世界中;老一辈的框架如果不退出主流话语,不仅仅对于青年人是一种压制,对于两代人的和谐关系制造了紧张因素,更重要的是有可能阻碍新的社会文化秩序的建构。因此代际和谐的关键在于将两代人的关系从控制、较量和疏离转向沟通、对话与合作,从制度和文化上赋予青年应有的话语空间和自主权利,加强双方之间的对话,将彼此之间的较量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
  专栏作家叶克飞:绝大多数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最后也许会变成以爱为名的强迫甚至要挟。一句“我是为你好”往往会成为万能的理由。你可以在中国式家庭里看到无数这样的例子:父母偷看孩子日记,美其名曰“掌握思想状况”,反正“我们是为了你好”;父母要求孩子读他们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因为“我们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我们是为了你好”;父母逼孩子结婚,因为“我们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到现在还一个人,太不负责任了,而且,人就是要结婚的,不然以后多孤苦,我们是为了你好”……这种过度关爱。其根源在于中国父母往往将孩子视为自己人生的延续,而非独立个体。因此,孩子身上承载的种种期望,也是父母自身压力和、遗憾的折射。如果能把“我是为你好”换成“你快乐吗”,中国式家庭的关系断断不会如此疏离。
  心理学爱好者“球球”:正确认识两代人的心理特点,是妥善处理代际关系的关键。对待两代人的不同意见,应采取接纳、融合、折中并存的办法,不要出口伤人。上一代人尤其应该注意不要在众人面前伤害青年人的自尊心,说话要讲求语言艺术及方式方法。上一代人千万不要用武力解决家庭纠纷,误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实际那样只能导致代际关系更加紧张、僵化。上一代人应具有个人魅力,富于同情心。在下代人面前尽力展示其各方面的修养及魅力,经常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去刺激、鼓励下代的创新意识及改革热情。下一代应该尊重上一代,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节假日经常探望老人与老人团聚,清除老人精神上的孤独感、寂寞感。出门办事应先告诉老人,以免让老人担心。当青年人在某方面取得成就时,也应及时向上代人报告喜讯,让他们一块分享成功与荣誉,使他们感到骄傲和欣慰。同时,青年人还应避免与上代人争吵,努力用自己的意志去控制不良情绪,从而使家庭关系,代际关系融洽、和谐。
  结语:
  代际冲突看似普遍,其实如果深入理解它出现的背景和原因,再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处理亲子关系,代际沟通问题冲突并非是难以解决的困局。代际和谐的关键不是无视代沟的存在,而是在两代人之间建立起相互沟通和对话的平台,尤其需要老一辈放下架子向年轻人学习,加入文化反哺的行列。
其他文献
千人一面最是无趣,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一个话题,千种声音,一切有趣想法和鲜明观点都可以在这个互动平台上恣意发声。观点激荡、错落纷杂之态,即我们智慧萌芽之时。  当一批又一批青葱的少年登上电视荧屏等主流舞台展示自我,人们不得不意识到大放异彩的不仅是青春,还有仅属于新一代人的独特个性。80后、90后的发声曾经让人感慨时代转身之突然,而00后、10后的崛起速度又再次超乎想象。  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以出生
期刊
尘埃落定,掩卷深思。一次完整的主题之旅即将结束,你是否准备好满载而归?或许,道别之时的话语最是走心,你又能否体会?而下期的精彩还在期待你的贡献。  十岁左右,第一次读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诗时,并不以为难懂,只知欣赏其音调优美,意象鲜明。心思单纯,经历顺遂的童年时期里。生活还没呈现出复杂迂回的一面,也未面临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每天只需不假思索地学习与玩耍,仿佛未来的一切已都安
期刊
完美的交响乐,如同细细编织的锦缎,离不开互动与配合,倾听与挥洒。学生写作与名师点评的穿插是创造和鉴赏的结合,最和谐的交响乐由此缓缓流淌而出。  如同烧脑大片《星际穿越》中面临的那个困扰了爱因斯坦与霍金的难题,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各自分管绩效的围观领域物质的运动规律和极大尺度下物质和时空的相互作用,彼此间似乎不能相互协调。而获得一种融合着两种理论的“量子引力理论”,成为所有当代物理学家的最终追求——
期刊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孤独里云歌  我是在梦中,现实的空乏,繁华的醉惑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星夜里远涉  如今。陈医生也开始在歌里珍重地轻唱“想要稳稳的幸福”,不再浮夸了,不再流连人来人往了,不再踌躇好久不见不如不见。只要稳稳的幸福,只要有个归宿。  人们总说闯荡江湖的男孩终须衣锦还乡,徘徊红尘的女孩终须懂得安分守己的知足。终有一日,你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与一个平凡但可爱的人成家,择一座美丽安静的城市
期刊
“不动笔不读书”,要知道语文老师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奥秘就藏在他们的读书笔记之中。这里有他们原始阅读状态的直观呈现,你可尽情地从他们的视野中汲取养分。  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
期刊
历史不是沉睡在书本和地壳里的遗迹,历史所繁衍的文化是我们每天温习的课程。一位香港历史系高材生的独特视角,一定会是你写作时的精彩素材,更是你反思生活的细致入口。  清代康雍乾三世,国富民殷,被后人称为“盛世”。不过,这三代也是有清一代文字狱最盛的时候。一般听到“文字狱”三字,总会想起“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把衷肠论浊清”这种似乎在影射清代政治的文字。或者又是牵强附会的解读:如一科举考官考题“
期刊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  我们今天常说“顺境”“逆境”,是拿“逆”与“顺”相对,而“逆”就是不顺和相违背的意思。我们今天都这样说着用着。是否想过它最初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是走之底呢?  古文中,单用一个“逆”。可能是“迎接”,也可能是
期刊
清晨时分,苏青梅被淅淅沥沥的雨声唤醒,发现自己蜷成一团躲在被子里,四肢僵硬麻木。恍惚了半晌。才发觉鼻间嗅到的确实是泥土腥味,有人半夜里开了窗,风挟着雨水,带来一室凉意。实际上屋内空气又湿又冷,潮湿的凉被害她闷出一身汗。汗水与空气中的水汽厚重地黏在皮肤上。痒死了,她心想,抬手扒了扒头发,指尖触感油腻。实在没有办法说服自己不去洗澡。  磨磨蹭蹭地下了床,又慢吞吞地拉出箱子。为了这次出行买了新的浴巾。埃
期刊
白话文的自然跳脱,清新随性是今人得以直抒胸臆的关键。今声聚焦现当代美文与时文阅读。令人所思所想自然是振聋发聩,声声入耳。活在当下,既严肃又幸福。  “吴汉魂,中国人,卅二岁,文学博士,一九六。年六月一目芝加哥大学毕业——”  吴汉魂参加完毕业典礼,回到公寓,心里颠来倒去地念着自己的履历。愈念,吴汉魂愈觉得迷惘。工作申请书上要他写自传,他起了这么一个头,再也接不下去了。吴汉魂扎实地瞅了一阵在打字机上
期刊
好像脱离了这个世界原本的运转逻辑,这是—个荒谬的时代。在梦呓般的平行世界里。主角一直在问,这到底是怎么了?法则、常识、逻辑……好像都略有变化。因为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不合常理的存在。  一边是补习学校的数学老师天吾。另一重身份是还未正式出道的小说家,帮助神秘的少女作家改写小说。一边是表面身份是健身教练的青豆。实际却是将极端暴力对待妻子的男人们秘密送上死亡世界的暗杀者。二人偶然地同时进入了一个似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