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来仙果伴佳茗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chen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倪顺生1938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艺人朱可心学艺,母邵宝琴为清代名人俞国良之养女,并亲授紫砂技艺,以“锡山俞传”壶艺闻名遐迩。
  
  喜欢紫砂壶的人都知道,清末民初有个大名鼎鼎的制壶大师叫俞国良,无锡锡山人,长年在宜兴蜀山研制紫砂壶。由于制壶技艺精湛,曾应邀到京城为朝廷制壶,他做的“四方传炉壶”获得过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
  1939年俞国良大师辞世了,却并没有带走他毕生的制壶绝学。2008年7月底,我们有幸在由九峰茗茶与万科地产联合主办的百万紫砂壶精品鉴赏交流会上见到了俞国良的第三代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倪顺生。
  在鉴赏会现场,面对各方媒体和热情的壶友们,已逾古稀之年的倪顺生显得十分精神,对壶友们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他告诉记者:“俞国良很年轻时就到宜兴来制壶,他的女婿倪祥林就是我的父亲,他跟着俞国良学艺是第二代传人,我就是第三代传人了。”至今在倪老家中最醒目的地方还悬挂着“锡山俞传”的匾额。
  倪顺生幼年随父学艺,17岁时,进入紫砂工艺厂拜陶艺泰斗朱可心为师。他聪明伶俐,好学勤思,因而成为朱大师的得意门生。3年后就带徒弟,5年后就赴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可为少年英杰。他继承名师的传统,作品以“花货”类见长,以大自然万物为题材,精雕细凿,惟妙惟肖。他善于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他的师傅朱可心当年凭着以梅花为题材的一把“报春壶”名扬四海,他学得其精神真谛,制作出许许多多的梅花类茶壶,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在梅花的花瓣上作了改进,由平贴式做成了浮雕式,立体感更强;壶盖做成“虚盖”,视觉效果更好。他的梅花壶,只只有个性,个个不雷同,享有“天下第一梅”之誉。
  紫砂陶花货品种较多,不外是松竹梅之老套,要跳出旧框架,就必须到生活中去感受、去体会,让人们接受。倪顺生先从人们喜爱的瓜果入手,设计制作象形杯,塑造了苹果、葡萄、青椒、枇杷、佛手、柿子、茄子、橘子、梨子、南瓜、金瓜等传统题材中前人未做过的品种,使其面目一新。再从花叶的姿态变化中塑造新的形象如梅花、桃花、瓜叶、风卷葵、菊叶、枫叶;从传统树桩上作文章的有葡萄桩、梅桩、柏树桩、五针松、金钱松等等,这样做不仅丰富了砂陶造型,摆脱类似,亦使作品有了新的生命力
  宽广的思路加上天才的手艺,使倪顺生的作品成为中外收藏家的抢手货。上世纪80年代末起,倪顺生的名字就在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叫响。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的“色泥象形杯”堪称是极品,取材于大自然的20只杯只只不同泥色、不同象形,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美不胜收;形态各异,有茄子、佛手、石榴、松树、柏树、葡萄、梅花等等。倪老说,他为配制出这20种不同颜色的原料,经过了上千次试验,历时3年,耗资10多万元。
  此次陪同倪顺生来福州的还有倪老的儿子倪建军、女儿倪建英和外孙吴勇,他们在紫砂世家的氛围熏陶下,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有所作为,作品也都获得了全国大奖。作为俞国良的第四代传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锡山俞传”的无限生机和光辉的未来。
  
  倪顺生谈紫砂
  
  一件成功的艺术品,离不开作者倾注的心血,上百次的试验不足为奇,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攀登,方能自如地运用紫砂泥色的自由王国。倪顺生以段泥为基泥,添加微量的色素,利用窑温烧制的变化,使其合乎瓜呆的色泽,达到“象生”的意趣,如枇杷黄娇嫩、柿子黄娇艳、菜茄绿碧青,从色泽中取胜,令人喜爱。每次工作,首先要选较好的矿土,方能呈色佳,防止发泡、发灰、发黑等毛病。工艺操作中又必须慎之又慎,过筛目数要适中,既保持紫砂器的光润又可方便成型,并保证正品率的提高。泥浆的搅拌切不可马虎,不慎即产生色泽不匀。练泥成块亦有讲究,否则成品易开裂等等。
  倪顺生说,“简”是紫砂陶的根本,要方便洗涤,装饰仅起点缀作用,切不可繁琐或画蛇添足。在作品的处理上,抓住塑造形态特征是个关键,紫砂陶艺要至善至美要有美的形态、完美的装饰点缀、丰富的泥色、适应生活的姿态,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完美的造型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紫砂花货的基本形态,可以用模型当坯,使成型做到方便统一,但枝叶花果的塑造全凭手工去做,这样做使传统工艺得以发扬,又显示作者的心灵手巧,作品活而有灵感。
  
  倪顺生作品赏析
  
  (1)高瘦梅桩
  该作品为倪顺生老师代表作品之一,梅桩属传统花货形,一段道劲有力的老梅桩上伸出一梅枝作把,一梅枝作壶嘴,一小段梅枝为钮,壶把上的梅枝延伸至壶腹,盛开出一朵朵形态逼真、呼之欲出的梅花,让人有巧夺天工之感,壶身高瘦,为“高寿”之谐音,加之梅为老梅,暗合长寿之美好寓意。
  (2)龙头如意
  此壶以龙为题,龙的精神、龙的尊重、龙的地位、龙的成功,倒茶时势如蛟龙喷水,茶到杯中又如蛟龙入海,旋起浪花,水珠成如意,生动活泼,是件吉祥如意权威力量的象征作品。
  (3)夏乐壶
  作品是以绿油油的梧桐树叶为题材,壶身是两张树叶朝外,把是叶柄,壶盖上一只大头蝉,放声高歌,真是夏天快乐,故名夏乐。
  (4)五头甜椒茶具
  该作品为甜椒茶具,壶身为甜椒,自然成趣,壶嘴为枝叶,把为甜椒棵枝,攀于壶身,着意写真,有枝有叶,贴饰而成,盖身椒蒂椒柄为点子,使壶完美,配有杯碟成为茶具,统一和谐,是一套好的收藏品,很受紫砂爱好者青睐。
其他文献
当你来到青海湖畔,望着那片大海留在高原的最后一滴眼泪,当你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你能感受到那超乎尘俗的美丽,怀念那道甘甜的青海茶。    一切都来自于对三江草原的浓烈的眷恋,每当回想起那些关于生活在这片广阔苍凉土地上的人们,以及总是能够滋润我心田的青海茶,多少年以来不思量,自难忘。去过了很多的地方,见过了很多的人,喝过了很多的茶,在心灵深处始终飘荡着青海茶的芬芳。荒漠高原,魂牵梦绕。甜美芳香酥油茶  
期刊
2009年初冬,在南方一个寒冷却阳光灿烂的下午,笔者走进了深圳大南山山脚下一座素雅的茶坊,前往拜访这座优雅的茶坊,和主人以茶会友。欣谈茶事,品茗论道。  茶馆的装饰风格以中国传统古典风格为主,同时融汇了时尚浪漫的元素,设计主旨中更寓蕴了禅机,整体凝聚着中西合壁的艺术,是一个充满古典及时尚的中国风情茶坊。茶坊主体有二层,顶层设屋顶露天茶座。一楼是大厅,设有风格明亮雅致的厢座。  沿着厅角一条以石雕蟾
期刊
走进石桥茶铺之前,有人说石桥之布局毫无特色可言,有的只是那几间包厢,里面常有哗啦哗啦的麻将声,似与茶道相悖,只谋经营。我们今天且不说环境,那里是有好茶的,虽鲜人知,但有人知。  在那曾偶遇一位茶人,他形随性,神安泰,斟茶举足之时都有自己的节奏,茶性至茶理,字字珠玑,对你语:茶人要平和。这样的高人所处之地怎么会寻常?凤凰非梧桐不栖。  去时,雨已经在这城市的马路上落下了水气,进茶馆时见到一直想见的茶
期刊
收拾完庭院,简单用罢晚餐,已是傍晚时分。一个人来到茶亭,蒲团趺坐,茶盏默对,静静享受着山居的这份宁静与安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群峰无语,隐没在淡然暮色里,清净而庄严。风从溪谷山林间吹来,夹带着草木花香和丝丝凉爽,畅人心怀。  走出茶亭,星月满天,想着该饮一壶茶了。  山中饮茶很粗放,或烹或点,或煮或煎,或者直接沸水冲瀹,一般都用粗瓷茶碗,既解渴,又省心,而且节俭。  茶品是我亲自挑选的,有普通“粗
期刊
走进观音阁茶馆犹如坠入一部黑白老电影。  这是一座青瓦大院,木质门板历经岁月的洗涤,早已沧桑满面。墙壁和梁柱被熏得黝黑,墙面和柱头上的油漆有些斑驳。阳光刺刺地从天井泻下,把那座使用了百年的老虎灶照得棱角分明。灶堂里柴火通红,灶面上摆着七八个铜壶,有的升腾起白烟,有的在嗞嗞作响。    老虎灶周围,摆满了坐得油光的椅子。茶客们把破旧的竹椅藤椅坐得吱吱嘎嘎,有的茶客吧嗒吧嗒地吸着叶子烟,吐出团团云雾;
期刊
茶艺乐园是位于荔湖湾公园内的老茶楼,十多年前,由香港著名的茶人陈国璋所建。  茶馆依湖畔而居,又位于公园之中,得天时地利。这一方的精神,是一个茶人十多年的心血积淀。好茶来自四面八方,多是主人精心到茶山收集取得。有诸多老茶,珍藏着比茶馆还要久的历史。我们于茶馆的细小精微处,得睹其别致与个性。  最喜欢的,还是雨后的荷,盛开的花,是一个清凉的世界。哪怕饮再多的茶,也不会觉得饱,因为面对的是一湖沉静的水
期刊
“相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一期只一会,倘得再别离”。  生命中有无数的相遇,遇上懂茶的友,当视作“一期一会”了。茶至清至净,唯有懂得茶的人才能相融。这“品”之一字,便将思想停了下来,而单单留下一颗品的心。此时的心便融了五官,当下的,只有这弥足珍贵的“一期一会”了。每一口的品,都是当下的一种“发生”。那是关闭了六门(眼、耳、鼻、舌、身、意)的一种撞击,一种至清至纯的撞击,一种返璞归真的初现,一种“禅
期刊
夏天到了,气温节节攀升,花草茶又开始大行其道。漂亮的花草茶不仅让人心情愉快,而且每一种花草茶都含有天然的营养成分,在炎炎夏日里,心情燥热时来一杯花草茶,真是越喝越美丽健康。  夏日么么茶是一种纯天然的花草茶。花草茶饮用在西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花草茶不光是用来解渴的饮料,它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但并非所有的花草都可以用来泡制饮料,由于花草具备各种功效,所以人们只选用部分具有保健
期刊
这三件事算不上茶界大事,更谈不上是非做不可的要事,只不过它多年来总萦绕在我思绪间挥之不去,而个人又无力去做,因为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和茶界的合力,故有借媒体一角提出来的想法。这三件事:  一、编写一套《中国茶读本》。倡导“茶为国饮”关键在青少年,让青少年懂得茶的科学和科学饮茶,了解茶的历史和文化,事关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承。当前关于这方面的读物虽然很多,但缺少适宜青少年阅读学习的。如若能以陈宗
期刊
茶,适合独饮,更适合与众同乐。茶,搭起友谊的桥梁,是众人共度美好时光的重要角色。因此,茶会是诠释“以茶会友”的最好方式。  茶会,可由个人发起,亦可由团体或组织来筹办。在台湾的“泡茶师联会”,就是由一群通过陆羽茶艺中心泡茶师检定考试的茶友们所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成立宗旨即致力茶文化艺术与人文之深耕及推动各项茶艺活动与联谊事项等。    知性·感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西方下午茶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