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师应该如何施行因材施教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材施教’’这个概念是宋代朱熹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的。孔予一生的教学实践都贯穿着这个教学原则。这一理论发展为
  今天的个性教育和个性教学,是一种有创意的教育方法,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因材施教的概念、因材施教的原则、因
  材施教的要求等几方面加以分析,粗浅地论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施行因材施教。
  [关键词]教师施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古之所谓“材”是对一个人的整体概括,所谓“因材施教”是在认识某人适合于成为某种之“材”的前提下,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向某个方向发展,以求人尽其“材”。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為理论指南,在教育实践中“教人各因其材”,教授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同样学习诗书礼乐、文行忠信,但程度不同,能力各异;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同样身通六艺,却各有特长。史实表明,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造就了门下诸多栋梁之材。
  由于教学背景的变化,现代所谓“因材施教”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仍在观念上包含上述意义外,有了更新的、更丰富的含义。“材”增加了“才”的内涵,变成“因‘才’施教”,这个“才”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学生的发展水平在纵向上有高低之分;第二,学生的认知模式存在横向差异。两相比较,古代“因材施教”是以不同之教法使学生成为不同之“材”,而现代“因材施教”是以不同之教法使学生具有相同之“才”。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能灵活的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现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有什么特点,等等。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特性。
  2.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因材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者的自尊心,则无异是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二、贯彻因材施教
  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因为能否充分的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的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而,承认学生的心理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出发点。但一般人总片面地以为,学生的心理差异只是他们个体之间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往往没有考虑到性别的因素。加之由于社会传统的性别偏见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相比之下,许多教师对因性施教的教育原则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既然学生的心理差异必然应当包括其性别差异,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做到因性施教就没有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在教育的实践工作中,让我们每一个教师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够进行听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语感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犹如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石头,给思想品德课堂带来了生机,给师生注入了动力,也给教育注入了活力,但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让学生进入"乐"学仍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思品教育与其他学科联系入手,浅谈怎样在学科教育中跨科出趣。  【关键词】激趣跨科  不知不觉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师其间也经历了两次新教材改革,当然这次的新课改在上次的基础上更顺应了社会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教师重新确立教师角色。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摘要】教育的真谛是爱,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种花香的弥散。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我们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让我们用爱心,用不懈的努力共同托起明天更加灿烂的太阳!  【关键词】教育爱心付出收获快乐成长 
先行组织者最初是由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概念。根据奥苏泊尔自己对先行组织者概念的解释,组织者的具体概念是一种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具
对于被洗牌出局的团购网站,无疑是一场致命的“电殇”。说起团购,在街上随便抓个活人都能耳熟能详地列出一大堆网站名:拉手美团聚划算,五八赶集窝窝团。是啊,谁能不知道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