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的典范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贺绿汀是我国最为杰出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之一,他具有着中西相融的音乐思想。而这一独特的思想源自于他的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这个思想伴随着贺绿汀的一生,是他一生努力追求的,而这也是我们当代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和追求的。本文将以贺绿汀运用中西相融的独特的思想所创作的钢琴音乐为切入点,分析该思想的产生,研究并整理归纳半个世纪以来的中西融合方式、音乐思想痕迹以及民族韵味的表现形式,对于坚持我国文化底蕴、文化自信、推动音乐革新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以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贺绿汀  钢琴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047-03
   贺绿汀是我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之一。在近一个多世纪里,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新音乐事业,为我国的音乐发展竭尽所能。而中西相融的音乐文化创作思想是他在生活中不断摸索得到的结晶,贯穿他的所有作品风格,为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引领新时尚。
   一、民族音乐风格发展动机
   中华民族在这几千年沉积的优良文化中就蕴含了民间的音乐文化。和当代音乐作曲相比较,传统音乐就像是个弥足珍贵的宝库,在音乐创作中只要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灵感的来源将是无穷无尽的。贺绿汀先生始终认为,只有以民族传统音乐为基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是拥有感染力和活力的,故此贺绿汀先生的中西相融思想的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密不可分。
   每一个音乐作品主题情感贯穿于整个作品中,这个特别的现象是复调音乐作品独有的,贺绿汀先生最常使用的创作方式便是选定一个情感主题作为整个作品的核心来发展旋律,而以情感主题作为核心正是一个民族音乐的呈现形式。
   在贺绿汀一生的作品创作过程中,特别是在钢琴作品中,他所要积极推广的是要不断进行新音乐文化的创作。而新音乐文化指的是要在严肃传承民间音乐的前提下,积极地融合西方先进的作曲创作技法。而在锻造音乐作品的形象上,贺绿汀也做出许多大胆的尝试,在不断地创作新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西音乐思想相融的钢琴作品创作体系,在中西思想融合的同时,为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凝聚了更大的成长性。
   就比如在钢琴作品《牧童短笛》中,贺绿汀就通过了中西相融的典型复调作品,完美地表现了作品思想内涵。这种将民间手法与复调法相结合,会使得钢琴作品显得更灵动,更加丰富了内涵,且作品风格更加贴近民族化,将西方的影子慢慢磨去。这种新音乐思想的反复,并作为核心贯穿整首作品,使得中国所特有的复调创作手法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了钢琴作品的每一处。
   二、中西融合思想的演化
   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国外音乐思想逐渐传入我国,中西不同的思想便开始进行摩擦与融合,这种摩擦融合对于中西双方的音乐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贡献,颇具意义。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面对着西方音乐思想的袭来,也做出了形形色色的举动,当时我国音乐界有着各式各样的观点:一是国粹主义的思想,即反对这些会动摇我国传统音乐思想主体地位的西方思想,全力推广宫廷中的礼乐制度,最终目的依然是想达成世界大同。二是“全面西式化”的思想,这些人的思想观点即从我国传统音乐思想的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评定中西音乐思想文化的差异,否定了我国的传统思想,反而去迎合那类看似毋庸置疑的西式文化,他们极力主张重新创建一个全新的“中国音乐文化”即引进的西式文化。三是崭新的民族音乐新思想,即中西相融的思想文化。这个思想源于人民对民族现状的感悟以及热情,他们逐渐意识到只有让国家和民族富强起来,才能应对这场变革,才能继续保留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贺绿汀先生从小便是在乡间长大的,小的时候不断接受到各式民间音乐的熏陶,在他的家乡中,常常充满着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和旋律动人的传统民歌,这类歌谣不断地洗涤每个人的内心。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作曲家们最丰富的创作灵感来源。不为别的,正因为它反映了各族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故创作的作品也将是最生动具体、具有生命活力的。这类带有传统文化思想的音乐,是每一个底层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结晶,是最珍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贺绿汀对传统的民间乐曲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在刚开始创作作品的时候,贺绿汀先生完完全全地传承到了黄自老师的手法,十分重视将曲子的高低起伏与古诗词的平仄声调相融合,曲风委婉细腻,并且由于他从小都是在农村长大,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作息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正是在这种情景下,导致了他的作品比起老师黄自更有民族传统蕴意。贺绿汀对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拥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 每个音乐创作人都应该时刻关注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国的古典音乐各式各样,五十六个民族便有着五十六种独特的风格,在平时生活中的乐曲与舞蹈都展露了这一面。在不断地探索我国各处的民间传统音乐后,贺绿汀发现整个中国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宝藏,蕴含着丰富民间音乐的巨大宝藏,我国幅员辽阔,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民間音乐。在全球其他国家,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多种类丰富且风格迥异的音乐,每个作品都蕴含着强大生命力,经历了时代的变迁,通过无数人的口口相传后携带着更加强烈的民族底蕴、民族特点,成为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贺绿汀先生正是将自己的创作思想深埋在了宝库之中,将无尽的灵感融于作品之中,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受人追捧的作品,且这些音乐作品完全展露了中国之风。在不断探索民间传统音乐的同时,贺绿汀也没有忘记鉴赏西方音乐思想。在研究了许多西方音乐思想后,他认为我们更应该做到中西相融,而不是故步自封。在贺绿汀若干年的长久的创作中,始终做到了不忘初心,既扎根在了民间传统,又融合了西方思想。传统的思想文化不但提供了更多创作灵感,也使他的作品更具有特色,且是独一无二的特色。
   1934 年贺绿汀写下了《牧童短笛》,这个作品正是中西音乐文化思想相融的代表作,该作品尽管是用西方的乐器奏乐的,也借用了西方音乐文化,但更多的是展现了中华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还赋予了传统文化意蕴,故这个作品更易被世人所接受,这正是中西音乐思想文化相融的精髓所在。贺绿汀先生大胆吸收西方音乐思想来创作中国新音乐,贺绿汀中西融合音乐思想,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大胆引进西方音乐的技法,结合本民族的特点,继承与发展了“国民乐派”的音乐思想与音乐创作,对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钢琴作品风格鉴析
   创作一个音乐实际上是对该音乐设立一个独立的主旋律,并能够在这个主旋律中感受到文化思想底蕴,在贺绿汀先生许许多多的钢琴作品中,我们可以不断地鉴赏、不断地倾听来感受这些作品内蕴含的创新性,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西方音乐,而是在学习了西方音乐的基础之上将其中藏着的技巧作为创作支撑,充分使用多声思维创作,并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融入其中,展现了我国独特的风格面貌。
   贺绿汀的多个音乐作品的创作对于我国中西相融音乐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引领作用,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对中国新钢琴作品创作的整体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从创作角度上来看,《牧童短笛》如此受人欢迎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将西方的音乐文化思想融于中国新音乐文化是可行的,那些优秀的作品是可以将西方音乐文化融于中国文化的,《牧童短笛》这一作品在音乐领域获得的成功是后人难以复制的,也是无法超越的经典,这个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是要将中西文化完美融合。贺绿汀在其钢琴作品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民族音乐素材且游刃有余的应用,丰富钢琴音乐表现形态的同时,有效借鉴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创作形式,对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社会化价值起到了巨大作用,进而凸显了他在钢琴音乐方面的突出地位,尤其以他的复调钢琴作品《牧童短笛》为典型代表,对于中国复调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里程碑式的意义。
   每个时代都会有该时代所特有的特征,那么同样的我们可以在整个音乐发展过程中找到这个时代的特征。音乐作品并不能做到固定不变,这是因为人们永远不会停下追求新音乐的脚步,主要是缘于人们不会满足于现状,这也正是使得音乐能够不断前进发展的推动力。贺绿汀音乐作品中最大的特点便是在中西音乐文化思想相融的前提下依然能够反映出中国音乐的特色,他的音乐作品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展现出了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民间特色与时代写照。贺绿汀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的审美体验,创作出的作品展现了最基层人民生活的姿态,先生的一些作品哪怕创作于半个世纪前,但对于当前时代的听众来说,依然会感到亲切,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贺绿汀对整个国家的音乐发展史都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他的形形色色的作品在我国的音乐发展史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向世人展现了要如何融合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如何通过国外不同的乐器例如钢琴来诠释中国的文化特色。贺绿汀在创作作品时力求要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旋律,他的音乐作品融合了西方技巧,又展现出了中国民间特色,其作品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不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在整个音乐史中的全部音乐作品中实属典范之作。深入探究贺绿汀的钢琴音乐作品,可以更好地理性分析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进程,能够为学习和创作新中国音乐作品提供参考。
   贺绿汀的钢琴作品完善了“中式”和“西式”相融合的创作复调理论体系,传播和体现了现代复调音乐创作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丰富的民族风格和特征,研究他的钢琴作品,我们可以借鉴欧洲复调音乐理论和技术,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思维技巧以及现实指导意义。也许,我们在这样的创作中是无法做到完美的,无论从那个角度上看,他的音乐艺术天赋都不是我们所能达到的。在充满融会贯通思想的音乐文化中,我们更能意识到音乐创作的魅力和价值,在传统与当代思想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不单单要传承传统中国音乐元素,更应该不拘泥于一个模式,积极吸收新途径、新方式,让音乐的制作拥有新的旋律、新的思考,才能跳脱出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框架,可以突破瓶颈和约束的标准和规范,有效地将集成到中国民族音乐精髓为动机,全面掌握中国和西方的理论研究,并积极吸收和借鉴优秀的现代钢琴创作技巧和方法,使钢琴音乐创作和钢琴方面的技术技能可以探索新中国音乐风格,构建民族化、世界性的钢琴音乐作品新模式、新途径。
   目前,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那么转化到精神上即追求更加满足的精神生活,而音乐作品的创作也迎来了更加宽广丰盛的新时代。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也正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现今的音乐创作家应该有意识地成为新时代的先锋,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代共同进步,且要不断地接触基层人民的生活,把握他们的生活习惯,由此抓住时代的脉搏,将中国传统民间特点融于作品之中,灵动的展现出当代中国的精神面貌与时代变革,充分让中国的新文化音乐能被世界新音乐所认可和接受,而这正是以贺绿汀先生为代表的老辈音乐家所希望看到的。艺术家的形形色色的音乐作品尽管是由个人创造出来的,但实际上个人不过是时代的代表人,预言家。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音乐制作人,不仅需要有成熟的创作技巧,也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实时观测到人民的生活习态,能够把握住这个时代的重点,他背负着推动时代向前进步的使命。贺绿汀先生尽管已经离开我们,但先生的思想理念却能永久停留在人们的心中! 我们应不負其所望,继续研究继承贺绿汀先生的中西相融音乐文化思想,寻找这个思想的实际意义,明确认识到将人民群众作为音乐创作的核心,紧密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内涵与发展规律,才能创作出真正的时代经典。总的来说,探究贺绿汀先生的思想与创作道路,对于强化我国文化自信,推动音乐作品的创作以及促进时代变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啸岳.思维中的碰撞,继承中的创新——歌剧《贺绿汀》创作特点分析[J].北方音乐,2019(16):13-17.
  [2]杨礼铭,黄爱圣.中国音乐家贺绿汀[J].档案与建设,2019(03):84-86+15.
  [3]李世军.试论贺绿汀中西融合音乐思想[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2):86-87.
  [4]党维波,郁正民.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  贺绿汀钢琴音乐民族性分析[J].艺术教育,2016(05):94-95.
  [5]刘兴可.正手为中,覆手为洋——本土文化视域下的贺绿汀钢琴作品《牧童短笛》创作根系探究[J].音乐创作,2016(07):101-102.
  [6]梁鹤.贺绿汀的音乐创作思想与当代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2019(07):271-275.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和意大利同为文化古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在融合中发展,外来文化通过传播、适应、转型等方式融入本土的文化土壤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近年来,随着中意双边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很多意大利经典歌剧在中国各地上演。其中,喜歌剧体裁广受观众喜爱,其经典剧目《费加罗的婚礼》作为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伴随中国本土观众的审美需求逐渐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真正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对初中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也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改变。音乐教师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课堂,做到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音乐课程的多样性、科学性,从而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其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
期刊
摘要:摄影术的出现,让写实绘画成为了一种过时的代名词,这让很多艺术家陷入了思考。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照相写实主义。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照相写实主义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以及与传统写实绘画的不同之处。举一位美国大师的例子——帕尔斯坦,从他的艺术背景开始介绍,随后简述了形成他风格的理论基础,从他的空间表达、专断式的构图方式,对于人体的处理——灰黄色透明的皮肤、面无表情的模
期刊
摘要:“大、小传统”两个层面的贯通交流,较为明显的体现在中国宫廷宴飨乐舞与民间乐舞的联系中。文章以清代宫廷宴飨乐舞为分析对象,通过梳理其构成情况,试图找到其所含乐舞的民间样态,并在“大、小传统”的理论框架下,阐释二者的对应关系、存在差异以及沟通方式。  关键词:清代宫廷宴飨乐舞 俗部乐 大传统 小传统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001-04
期刊
摘要:姜文作为中国鬼才导演,一直秉承匠心,将一些现实主义元素与个人思想情感相融合,并注入其电影作品中。电影音乐是电影语言与音乐语言的融合,在电影音乐的选择方面,姜文导演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观念。在他的电影作品中,音乐不再只是配合画面的叙事工具,它自身的叙事能力和情感抒发能力,尤其是通过音画结合的手段产生的戏剧性的叙事效果被大量使用和开发。本文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从电影音乐中审美特性的
期刊
摘要:萨克斯管在1845年后被法国军乐队初次采用,到20世纪初又被美国爵士乐青睐,萨克斯管如何从一件军乐器演变为爵士乐器?对此首先需理清萨克斯管如何从法国传播到美国、萨克斯管在美国的初期发展历史问题。研究发现萨克斯管以逍遥音乐会的轻音乐媒介于1853年经英国传入美国,但其真正发展却是在1873年后,以军乐的形式逐渐壮大并开始逐渐延伸到其他音乐类型,到1904年,萨克斯管出现在了无数的美国乐队中,后
期刊
摘要:配乐是影视作品音乐的非歌曲的音乐部分,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配乐、效果音与视频配合,营造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相辅相成,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情境中,增强了蒙太奇的效果,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画面与音效、配乐的契合给观众带来和谐的观感。  关键词:影视音乐 配乐 音效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1-0130-04   一、效果音的作用   效
期刊
摘要:传统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马街书会。起源何时无人而知,传承发展不曾间断,现代模式有待开发。传统与现代,将何去何从?  关键词:马街书会 起源 传承 开发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014-04   马街,地处河南省宝丰县的杨庄镇,书会就在马街村应河的岸边田野上举行,每年的正月十三开会,因而马街书会又称“十三马街书会”。届时,来自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传统艺术文化保护愈加受到重视。以铜鼓音乐文化为例,铜鼓音乐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新时期该文化已开始渗透于高校教学领域,期望通过校园教育模式对此类非遗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为缓解文化缺失现象寻找突破口。但在校园传承发展中,师生重视不足、传承形式单一、支持力度有限、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影响铜鼓文化深入传承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需针对这些问题,立足校园教育特色,从
期刊
摘要:《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是中国台湾学者林谷芳先生2016年出版的一部阐述深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的民族器乐美学著作。该书从“以器映道”的基点出发,从五种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乐器入手,借用五种社会人的身份,探讨中国音乐的人文内涵。本文通过分析、领悟作者以五种中国传统乐器与五种“特殊生命情性”相对应的写作方式和以“生命美学的回归”为其主题立意,对中国乐器发展演化以反观与思考的写作意图,对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