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习其它各门学科,获取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四有”人才,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游离于具体学科之外的特殊教育模式,而是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国家教委文任柳斌同志说“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柳斌同志高度概括了素质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学校素质教育应该使每个学生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做人”。这四项要求,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是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创造的重要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科学的人生观的基本阶段。在这人生的黄金时段,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下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初步探讨。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说语感是一种心智技能。教师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产生“顿悟”之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了然于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所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
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了文章的含义。如教学《凡卡》一课,我根据文字浅显意明,感染力强的特点,采用“寓讲于读”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以范读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当我读到“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我再也受不住了!……的时候,语调凄切,泪如泉涌。再往下读“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这一段时,我声音嘶哑,泣不成声,正如文中所写凡卡此时的神情动作:“拿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才继续往下读。此时,学生从我的范读中进入了文中的意境。仿佛看到了凡卡恳求,泣求到濒临绝境而跪地哀求的凄惨形象。学生们竟无法自制,抽泣起来,个别学生甚至失声痛哭。范读完,我等学生的心情稍微平静下来,就言不絮烦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内容,并把凡卡断断续续写给他爷爷的信连起来自由朗读,加深体会。最后我指名朗读,检查效果,许多学生都能从听到读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了教学目的。
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了思想感情不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在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了。
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智能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智力”指人的聪明度;能力属心理学范畴,指办事的本领。有的人智力发展较早,有的人发展较迟些;有的人能力较强,有的人差些。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课文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根据不同认识事物的规律编排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师应凭借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训练,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输导,使之各有所进。
如四年级的课文《大森林的主人》、《田忌赛马》,三年级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捞铁牛》等课文都旨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大森林的主人》讲雨后翻船,猎人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了“冷”“饿”“累”的困难,而作者却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教学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要求学生思考: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像猎人一样还是像作者一样?或者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猎人说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会拿来用。”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只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有依赖思想,不存在侥幸心理,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胜利一定属于强者,属于聪明人。
《田忌赛马》中的孙膑为什么那么厉害?那样有绝招?《捞铁牛》中怀丙和尚也那么行,想那么好的办法拖回铁牛?《做风车的故事》中卡特为什么说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这些都是训练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智力的好课题。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教学过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力争取得好效果,不满足于字词名段篇的训练,要启发学生钻研教材蕴含的哲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拘泥于“雪化了变成了水”的常规,激励学生更上“雪化了是春天”的一层楼。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我们每一位教师应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正因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教委文任柳斌同志说“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柳斌同志高度概括了素质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学校素质教育应该使每个学生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做人”。这四项要求,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是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创造的重要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科学的人生观的基本阶段。在这人生的黄金时段,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下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初步探讨。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说语感是一种心智技能。教师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产生“顿悟”之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了然于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所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
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了文章的含义。如教学《凡卡》一课,我根据文字浅显意明,感染力强的特点,采用“寓讲于读”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以范读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当我读到“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我再也受不住了!……的时候,语调凄切,泪如泉涌。再往下读“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这一段时,我声音嘶哑,泣不成声,正如文中所写凡卡此时的神情动作:“拿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才继续往下读。此时,学生从我的范读中进入了文中的意境。仿佛看到了凡卡恳求,泣求到濒临绝境而跪地哀求的凄惨形象。学生们竟无法自制,抽泣起来,个别学生甚至失声痛哭。范读完,我等学生的心情稍微平静下来,就言不絮烦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内容,并把凡卡断断续续写给他爷爷的信连起来自由朗读,加深体会。最后我指名朗读,检查效果,许多学生都能从听到读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了教学目的。
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了思想感情不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在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了。
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智能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智力”指人的聪明度;能力属心理学范畴,指办事的本领。有的人智力发展较早,有的人发展较迟些;有的人能力较强,有的人差些。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课文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根据不同认识事物的规律编排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师应凭借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训练,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输导,使之各有所进。
如四年级的课文《大森林的主人》、《田忌赛马》,三年级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捞铁牛》等课文都旨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大森林的主人》讲雨后翻船,猎人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了“冷”“饿”“累”的困难,而作者却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教学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要求学生思考: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像猎人一样还是像作者一样?或者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猎人说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会拿来用。”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只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有依赖思想,不存在侥幸心理,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胜利一定属于强者,属于聪明人。
《田忌赛马》中的孙膑为什么那么厉害?那样有绝招?《捞铁牛》中怀丙和尚也那么行,想那么好的办法拖回铁牛?《做风车的故事》中卡特为什么说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这些都是训练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智力的好课题。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教学过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力争取得好效果,不满足于字词名段篇的训练,要启发学生钻研教材蕴含的哲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拘泥于“雪化了变成了水”的常规,激励学生更上“雪化了是春天”的一层楼。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我们每一位教师应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正因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