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水泱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sandc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家乡,每年小暑过后,似乎都有一次疾风劲雨的夏汛。
  某个下午,一点多钟的光景,雨,终于停了。天的一边,泛着白。太阳在静止的云彩后面,像一只即将破壳的小鸡崽子。假如運气好,你或许还可以看到一条七色彩虹,横亘在离你不远处的地方,像一条红丝带,漂亮极了;天另一边,正乌云密布,黑云在聚散,轰隆隆的雷鸣声从天际断断续续地传来。水里的鱼,也跟着溜了出来,到处都是鱼“吧嗒、吧嗒”甩尾巴的声音。
  我三叔在家待不住了,他背起渔网,对我喊了一嗓子。我背上鱼篓子,屁颠屁颠地跟三叔出了门。
  塘里的水位噌噌地涨了上来,浑浊的水在池塘里荡漾着,看上去塘面突然间扩大了许多。我三叔站在塘埂上,撒下了第一网。那网是漏斗形状,一头用绳子拴住,攥在打鱼人的手中。另一头则在网沿儿上等距离坠着铅块。当网呈椭圆状甩出去后,渔网在铅块的作用下覆盖住了一小片水面。自然,也就罩住了这一小片水面里的鱼。然后把绳子拽上岸,鱼便被网了上来。
  这时候的鱼,被水娇惯着,在水中横冲直撞,十分活泼,加之水面又阔大,所以网上来的鱼,并不多。好在一网一网下去,多少会有收获。我和三叔都有信心再干上个把小时打上一篓鱼回去,让我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决口,我一脚踏空摔了个狗吃屎,手中的鱼篓也随之抛进水里。说时迟那时快,我三叔对着鱼篓的位置就撒下了及时的一网,鱼篓打上来了,不过,里面的鱼跑得差不多了。
  望着空鱼篓,我当时肠子都快悔青了。毕竟,这是三叔苦使了近两小时的力气才打上来的鱼,我当时真怕三叔上来给我两个大嘴巴子,毕竟人在气头上啥事都干得出来,况且这个事也确实气人。好在三叔当时只是皱了皱眉头,说:“你这笨蛋。拿个鱼篓都拿不好。”他把鱼篓递给我,气鼓鼓地说:“回家,不打了。”我长嘘了一口气,老老实实地跟在他后面,一路懊悔着。好在,我爷爷下午去田埂看水的时候,在田里捉了好几斤鱼。
  傍晚,雨又下了起来。鲜味的鱼做好了,爷爷和爸爸就着喝酒,奶奶给我盛了一碗鱼,让我慢慢吃,别让鱼刺卡住了。
其他文献
去青莲村,正值芒种。透过车窗远远望去,农机耕地,水牛镘田。妇女们“一”字排开,低头弯腰,绿油油的秧苗齐刷刷地立在坦荡如砥的水田里。横竖成篇,像一串串绿色的诗。这时,一阵栽秧号子透过车窗传进来,听不清歌词,但高亢清亮的音节伴着天地间的长风,将热腾腾的泥土气息瞬间送到面前。  田间的歌声同样回响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王朝。“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诗经》记录下了周民春耕播种的画
期刊
再上平顶山去看一棵树,树的造型没有变化,树冠除了一些干死的枝丫凌乱地垂落,树干依然苍劲挺拔。  村里人都喜欢到树下来,有膜拜的,有歇脚的,来了就顺便给树浇点水。这也是一棵树繁茂的原因之一。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树的寿命,满树缠绕的红布足以说明一棵树对于当地人的意义。  2019年,当地对一棵树进行了打造,据说投入七百余万元,修建了一条一公里多长的木栈道,围绕一棵树修造了观景平台。当地人介绍说:结合八
期刊
太阳落到山的背后,晚霞散去最后的光亮,天,暗了下来。  泥土的气息混着各种花草树木的味道,在微风中,飘向彭家湾,渗入到彭家湾每个人的鼻孔里。  鸡鸭归笼,你挤我,我挤你,发出不同的声响。狗,跳来跳去,迎接晚归的主人。猫,扭着猫腰,迈着猫步,时而止步回望,时而看远方,时而蹲在墙头,时而又趴在树上。  天完全黑了下来。只要有掌灯人,如豆的煤油灯,就会在火柴的“嚓嚓”声中亮起来。  一盏,两盏,三盏……
期刊
今天起了个早,骑车去赶县城的公共汽车。到达县城时已是七点二十。到赴会的地点行政中心还很远,报到时间是七点半,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准时了。  我选择了黄包车。车夫是一个六十上下的老者。头发全白,瘦小的身材,佝偻着背。车子破旧不堪,摇摇晃晃。他吃力地骑着。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乘坐黄包车。以往我喜欢徒步,一是为了省钱,二是出于锻炼。但今天我破例,也有一个目的:感受一下乘坐黄包车的滋味。老车夫瘦弱而坚毅的背
期刊
车载DVD里播放着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我们却要前往边远农村,探访一群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生活现状。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子到达白衣镇荷花村马金武家。马金武家住在离村级公路约一华里的山坳里,天正下着雨,山路泥泞湿滑,车开不进去,我们只得打伞步行进去,路上的野草一直蔓延至马金武家门前。我们来到之后,马金武从床上起来,他患有精神病的儿子也从楼上下来,他老伴儿早就去了镇上蕌果加工厂打零工,我便在他家堂
期刊
我想起了你。  晚上,和朋友们小聚,聚会因这场初雪而有了风雅的意味。八点钟,朋友们散去。我独自开车回家。雪只是轻描淡写地来了一遭,又离去,一丝踪迹也未曾留下。熄了火的车,暖气停了,坐在那里,久了,觉得很冷。那冷,有点儿疼痛。  离开时,有人抱着一床被子从我身边走过。他哼着歌,我听出来,那是一首儿歌。他的被子是给新生宝宝准备的吗?我的车里,也有一床新打的棉胎被子。我喜欢棉被,尤其被太阳晒过,晚上盖时
期刊
很多年之后,我重新认识了柳青。以前,因为《创业史》认识他,那时候我心里的柳青还是文学的柳青,后来到了皇甫村才知道,柳青是人民的柳青。  “‘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句话我是听我们的人民作家柳青说的。人们说,如果你去农民里面找到他,分不清,你不知道谁是柳青,都一样……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像他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
期刊
雨水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行二,大凡老二,常容易被忽略。  雨水一到,鸟类感应木气的生发而鸣叫,木气向上,非宣发不可不快。门前的塔山上群鸟争鸣。鸟也和人一样,有些鸟话多,显得热情有活力,有些鸟深沉内敛,相互应和,此起彼伏,织出天籁般的交响乐,句句啼鸣中,嫩绿色渐渐地从枝头晕染开来。  花信是植物对天地气机发生变化的应和,以花传信,是儿子与母亲的连接。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菜花、
期刊
喜鹊就是一个好兆头啊!  讲真的,我是特别喜爱喜鹊这种鸟的,不仅因为它是人见人爱的吉祥物,而且因为它不像其他鸟儿刚入秋,天还未冷时,就已逃之夭夭,飞往他乡另谋生路去了,喜鹊不畏冬的严寒,亦不惧夏的燥热,一年四季始终守在自己热恋的故土。  午后,“吱吱”声在天空绵延不绝,它衣冠华丽,色彩斑斕,伴着悦耳的鸣叫声像箭一般飞到高柳树上,这种鸟,它的俗名叫“红裙裙”,而它的官名是红尾鸲鸟。晚间,“咕咕咕”的
期刊
四爷,一个瘦瘦的老头儿,92岁。他一生未娶,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四爷的茶具行头精致得很,燥得人心痒痒的。有细瓷茶杯、柳条茶刀、置茶竹牍、滤茶棉袱、盛茶竹筒、烧茶砂罐等,常常惹得我们这些细伢仔一个个不是捣鼓茶杯,就是拎拎茶刀,间或死死地从茶叶饼上捏几片生的茶叶嚼嚼,不到三秒钟就一个个吐了出来,碰上年小的连胆汁都倒了出来。这个时候四爷不恼不嗔,不怒不吼,只是一一劝告,要我们及时放下那些器具,说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