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借助课本插图实施教学的比比皆是,但是能在课堂上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读文绘意,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理解的并不多。在本文的论述中,我将从画图释词义、巧画关系图、依文意列出清晰图表、常用思维导图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在图文结合理解文本方面学生有些许收获。
【关键词】自主画图;理解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有配合文字的插图,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老师也尝试利用这一便利的教学资源,积极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课堂教学中却鲜有老师能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自己读文绘意,用图画这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边读边画,尽情地画出自己的理解。将读、感知、理解、想象相结合,在头腦中形成一幅幅图画,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更好的艺术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画图释词义,帮助学生体会文本思想感情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学习某些词语时,可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绘出图画,并图文结合,对词语进行详细的解说,运用画图释义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词语通俗易懂地理解,让学生产生丰富联想、想象,这种图文对比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画出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的图画,学生画完后,同学交流讨论:“谁画得最贴切?为什么?”探讨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思维碰撞的过程,通过图文对比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理解“逶迤”“磅礴”的意思,同时后面的“腾细浪”“走泥丸”进行对比教学,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工农红军的精神品质。学生也能顺利地从词语走向句子,从句子走向片段和文章的理解,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也拉近了。
二、巧画关系图,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关系图,是一种用关键词、箭头表示各元素之间关系的图示。它的主要优势是简明、直观。关键词反映的是最主要的元素,箭头指向反映的元素本质关系。
《蝙蝠与雷达》:“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学生在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时,容易混淆不清,教学时,让学生画出“蝙蝠的嘴”“超声波”“障碍物”“蝙蝠耳朵”之间的关系,以及“雷达”“无线电波”“障碍物”“荧光屏”之间的关系,这样两者之间的关系图一对比,雷达与蝙蝠的关系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关系图的一一对应,清楚地呈现了文本的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依文意,列出清晰图表,梳理文章内容,加深记忆
学语文要多积累,背书就是一种积累优美词句的好方法。可是,对很多同学来说,背书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特别是说明性的课文,没有故事情节,背起来就更困难了。可自从摸索出“画图背书”法以后,学生就不再怕背诵说明性的课文了。
例如《新型玻璃》文中介绍了五种玻璃,教学时,让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运用画图表的方法,从玻璃的“名称”“特点”“用途”等方面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学生整理的图表,进行对比教学,找出各图表的异同,在比较和讨论中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探究的精神走进文本,要敢于提出质疑,通过交流、探讨,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同时借助图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也更加简单。
四、思维导图,串珠成链,变形散为神聚
“思维导图”没有固定的格式,学生可以自主创作。最简单的五个手指就可以:学人物描写的方法时,把五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分别写在每个手指上,既形象又好记。当然也有复杂的思维导图。
比如学《索溪峪的“野”》,可以把“野”放在中心位置,然后向外扩张分支,按文章结构、表现手法等一个个分支,并用箭头把相关的分支连起来。其实“思维导图”的本质就是以立体方式思考文本,既能感知文本整体又可探究局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和文本“对话”。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上,运用图文结合形式教学,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吸收,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度,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图文结合形式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它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对图文结合形式的运用,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文字显示的信息,绘出与文意相符的图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自主画图;理解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有配合文字的插图,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老师也尝试利用这一便利的教学资源,积极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课堂教学中却鲜有老师能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自己读文绘意,用图画这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边读边画,尽情地画出自己的理解。将读、感知、理解、想象相结合,在头腦中形成一幅幅图画,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更好的艺术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画图释词义,帮助学生体会文本思想感情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学习某些词语时,可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绘出图画,并图文结合,对词语进行详细的解说,运用画图释义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词语通俗易懂地理解,让学生产生丰富联想、想象,这种图文对比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画出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的图画,学生画完后,同学交流讨论:“谁画得最贴切?为什么?”探讨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思维碰撞的过程,通过图文对比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理解“逶迤”“磅礴”的意思,同时后面的“腾细浪”“走泥丸”进行对比教学,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工农红军的精神品质。学生也能顺利地从词语走向句子,从句子走向片段和文章的理解,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也拉近了。
二、巧画关系图,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关系图,是一种用关键词、箭头表示各元素之间关系的图示。它的主要优势是简明、直观。关键词反映的是最主要的元素,箭头指向反映的元素本质关系。
《蝙蝠与雷达》:“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学生在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时,容易混淆不清,教学时,让学生画出“蝙蝠的嘴”“超声波”“障碍物”“蝙蝠耳朵”之间的关系,以及“雷达”“无线电波”“障碍物”“荧光屏”之间的关系,这样两者之间的关系图一对比,雷达与蝙蝠的关系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关系图的一一对应,清楚地呈现了文本的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依文意,列出清晰图表,梳理文章内容,加深记忆
学语文要多积累,背书就是一种积累优美词句的好方法。可是,对很多同学来说,背书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特别是说明性的课文,没有故事情节,背起来就更困难了。可自从摸索出“画图背书”法以后,学生就不再怕背诵说明性的课文了。
例如《新型玻璃》文中介绍了五种玻璃,教学时,让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运用画图表的方法,从玻璃的“名称”“特点”“用途”等方面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学生整理的图表,进行对比教学,找出各图表的异同,在比较和讨论中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探究的精神走进文本,要敢于提出质疑,通过交流、探讨,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同时借助图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也更加简单。
四、思维导图,串珠成链,变形散为神聚
“思维导图”没有固定的格式,学生可以自主创作。最简单的五个手指就可以:学人物描写的方法时,把五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分别写在每个手指上,既形象又好记。当然也有复杂的思维导图。
比如学《索溪峪的“野”》,可以把“野”放在中心位置,然后向外扩张分支,按文章结构、表现手法等一个个分支,并用箭头把相关的分支连起来。其实“思维导图”的本质就是以立体方式思考文本,既能感知文本整体又可探究局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和文本“对话”。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上,运用图文结合形式教学,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吸收,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度,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图文结合形式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它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对图文结合形式的运用,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文字显示的信息,绘出与文意相符的图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