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国家有计划地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核心素养的加入将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了国民素质、面对大众,强调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改革下美术课堂的教学也有诸多变化,文章是对核心素养美术课堂和传统美术课堂中,关于显性知识与隐性能力不同之处的初探,并通过几个课例佐证论点,以期能为教师在核心素养美术课程中的教学提供些许新想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隐性知识;美术课
现阶段,关于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最多的话题就是谈论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的关系,这也对高中教学的课程设计有了更多的讨论和改进,对于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有了变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对外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里的关键“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成为了教师设计课程的目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弄清这个基础之后,核心素养美术课堂与传统美术课堂在这一根本性的转变之下必然有更多细致的不同之处,例如接下来我要讨论的传统美术课堂教授显性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美术课堂教授隐性能力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首先,我把传统美术课堂和核心素养美术课堂比作了蓝翔技校和露水,为什么这样比喻呢,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爱好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这个特长对孩子有没有用,包括在学校学习的科目也分为主科和副科,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像美术这种在生活中作用不大的科目自然而然的就被分到副科這一类。所谓“这个特长、这个课、这个知识有没有用”,他们“有用”和“无用”的评判标准其实只是在说对于挣钱有没有用,挣钱最直接起到效果的是在蓝翔技校学技术,蓝翔技校就好比传统的美术课堂,教授知识与技能为主体,但是,不是只有技术技能这样马上可以变现的知识才叫有用,才值得我们去学,因为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像露水滋润一般,有“润物细无声”之感。
其次从课程标准中看这一不同。传统美术课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双基强调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强调记忆和训练式的学习方式。三维目标强调实践性,要学习实操,比如素描的打形、上大体明暗等,虽然这些技能是多少年来积累而成,需要传承,但以此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难免呆板,虽也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也没有脱离显性知识这种需要老师通过语言、文字、概念等等表达出来的东西。相反的,所谓隐性知识,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是需要教师在情境之中“亲授”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接下来我以多位教师的教学实例详细体现这一不同。在《怎样画风景速写》这样的一堂课,传统美术课堂中,教授学生速写的知识技能、技巧为首要目的,而在核心素养的课堂中,就将这堂课发展成了《如何表现校园的风景》,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说一说校园中有哪些景色最吸引你,简单地描述你心中最美的景色。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像画家一样,因为受到美丽风景的吸引而进行专门的描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这一堂课中,学生收获到的显性知识技能是速写知识技能和观察的方法、造型的表现,也就是核心素养中的美术表现。获得的隐性能力其一是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再去绘画的过程中,能在平凡的生活事物中抓好典型,在自然景观中发现最动人场景的能力,其二就是学会以多个视角看待事物和世界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目标背景下的美术鉴赏教学会教授哪些隐性能力呢?在“课标”中有一个这样的案例:《蒙娜丽莎》为什么是一件杰出的作品?关于这幅作品学生们从小学看到高中,但是却对这幅作品缺乏探讨,学生们会有很多种疑问,例如为什么总是欣赏这幅画?作品究竟有什么好呢?连眉毛都没有,谈的上美吗?画面灰暗,形象模糊,为什么不画的清晰一点?教师一味的讲述它有多么经典,但是学生可不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我们究竟是相信别人的判断还是自己的判断?在美术鉴赏课中,学生获得的素养主要有三个,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这是鉴赏活动中必须培育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这一个鉴赏的过程就可以举一反三。美术鉴赏不仅仅是为了鉴赏本身,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例如在这个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问题,然后再去讨论,然后解决困惑的过程中,隐性能力是可以教会学生对定性的事物做出合理的判断。
在《写生——手》的一课中,魏瑞江老师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一直在做着调整。在双基期间,魏老师更多的关注手的结构特点和用线写生的方法,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在三维目标期间,随着教学观念发生变化,不仅仅把手的写生技巧看作目标,同时关注到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更加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进入核心素养时期,教学观念再一次发生变化,在学生面对画出的执笔错误而导致的扭曲的手时,让他们自主的意识到这种细微的不同。那么在这一节课里,学生在面对自己因执笔错误而导致的扭曲的手时,我们可以发现,核心素养的美术课堂不仅教授知识与技能,更可以教导学生,体会细微的差别,细微的差别会有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个隐性知识从而转化为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美术课堂中传授的技能直观,虽然便于运用但只限当下,而核心素养美术课堂加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授的隐性知识不一定通过文字或图片直接表达,却更能引导学生去体会,直到转化成为能力,因此,核心素养美术课堂能够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于现在。
作者简介:满帅(1994.7-),女,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隐性知识;美术课
现阶段,关于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最多的话题就是谈论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的关系,这也对高中教学的课程设计有了更多的讨论和改进,对于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有了变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对外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里的关键“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成为了教师设计课程的目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弄清这个基础之后,核心素养美术课堂与传统美术课堂在这一根本性的转变之下必然有更多细致的不同之处,例如接下来我要讨论的传统美术课堂教授显性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美术课堂教授隐性能力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首先,我把传统美术课堂和核心素养美术课堂比作了蓝翔技校和露水,为什么这样比喻呢,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爱好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这个特长对孩子有没有用,包括在学校学习的科目也分为主科和副科,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像美术这种在生活中作用不大的科目自然而然的就被分到副科這一类。所谓“这个特长、这个课、这个知识有没有用”,他们“有用”和“无用”的评判标准其实只是在说对于挣钱有没有用,挣钱最直接起到效果的是在蓝翔技校学技术,蓝翔技校就好比传统的美术课堂,教授知识与技能为主体,但是,不是只有技术技能这样马上可以变现的知识才叫有用,才值得我们去学,因为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像露水滋润一般,有“润物细无声”之感。
其次从课程标准中看这一不同。传统美术课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双基强调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强调记忆和训练式的学习方式。三维目标强调实践性,要学习实操,比如素描的打形、上大体明暗等,虽然这些技能是多少年来积累而成,需要传承,但以此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难免呆板,虽也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也没有脱离显性知识这种需要老师通过语言、文字、概念等等表达出来的东西。相反的,所谓隐性知识,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是需要教师在情境之中“亲授”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接下来我以多位教师的教学实例详细体现这一不同。在《怎样画风景速写》这样的一堂课,传统美术课堂中,教授学生速写的知识技能、技巧为首要目的,而在核心素养的课堂中,就将这堂课发展成了《如何表现校园的风景》,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说一说校园中有哪些景色最吸引你,简单地描述你心中最美的景色。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像画家一样,因为受到美丽风景的吸引而进行专门的描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这一堂课中,学生收获到的显性知识技能是速写知识技能和观察的方法、造型的表现,也就是核心素养中的美术表现。获得的隐性能力其一是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再去绘画的过程中,能在平凡的生活事物中抓好典型,在自然景观中发现最动人场景的能力,其二就是学会以多个视角看待事物和世界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目标背景下的美术鉴赏教学会教授哪些隐性能力呢?在“课标”中有一个这样的案例:《蒙娜丽莎》为什么是一件杰出的作品?关于这幅作品学生们从小学看到高中,但是却对这幅作品缺乏探讨,学生们会有很多种疑问,例如为什么总是欣赏这幅画?作品究竟有什么好呢?连眉毛都没有,谈的上美吗?画面灰暗,形象模糊,为什么不画的清晰一点?教师一味的讲述它有多么经典,但是学生可不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我们究竟是相信别人的判断还是自己的判断?在美术鉴赏课中,学生获得的素养主要有三个,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这是鉴赏活动中必须培育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这一个鉴赏的过程就可以举一反三。美术鉴赏不仅仅是为了鉴赏本身,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例如在这个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问题,然后再去讨论,然后解决困惑的过程中,隐性能力是可以教会学生对定性的事物做出合理的判断。
在《写生——手》的一课中,魏瑞江老师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一直在做着调整。在双基期间,魏老师更多的关注手的结构特点和用线写生的方法,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在三维目标期间,随着教学观念发生变化,不仅仅把手的写生技巧看作目标,同时关注到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更加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进入核心素养时期,教学观念再一次发生变化,在学生面对画出的执笔错误而导致的扭曲的手时,让他们自主的意识到这种细微的不同。那么在这一节课里,学生在面对自己因执笔错误而导致的扭曲的手时,我们可以发现,核心素养的美术课堂不仅教授知识与技能,更可以教导学生,体会细微的差别,细微的差别会有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个隐性知识从而转化为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美术课堂中传授的技能直观,虽然便于运用但只限当下,而核心素养美术课堂加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授的隐性知识不一定通过文字或图片直接表达,却更能引导学生去体会,直到转化成为能力,因此,核心素养美术课堂能够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于现在。
作者简介:满帅(1994.7-),女,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