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生涯发展理论 全息生涯教育之路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u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语: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既是顺应新高考的改革之举,也是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明确要求,更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期我们邀请相关的专家教师对此进行探讨。西安文理学院冯宁教授基于对生涯发展教育理论历史与时代使命的认识,探讨了生涯教育的点、线、面、体的有效联动;郑少云着重介绍了“四位一体”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开展状况以及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对策;胡雅芳从杨陵区的地域特色出发,介绍了“基于地域特色”开展的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功案例。以此共享,希望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
  谈到中学生涯发展教育,有些学校或者教育工作者会认为,无非就是顺应新高考的改革“之需”,指导学生如何选科走班,如何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然而这些认识,可以说仅仅停留在了对“生涯规划”的字面理解上。生涯发展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泛指学校所进行的以学生终生发展为目的的一切课程和教育活动,狭义上指为帮助学生确立生涯目标、进行生涯设计、平衡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专门性课程与活动。生涯发展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和身体、学业和职业、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关联和平衡发展,是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生涯发展教育的重点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着尊重生命、尊重规律,为学生赋能的教育使命。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学生主体、面向未来、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所以生涯发展教育,不仅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相契合,也正是实现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有效路径。
  生涯发展理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理论基础由多学科组成,最主要的支撑则来自心理学。但生涯教育与心理咨询最大的差别则在于:与其让人们一直研究和关注那些痛苦,不如去思考另外一个方向,我们怎么才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开心。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一个人能够为自己未来想要的某个目标而努力的时候,他会调动起自己内在非常强大的意志,进而去实现想要的结果。正如弗洛姆所说:“我们需要一个献身的目标,以便把力量整合到一个方向,超越我们孤独的生存状态,超越此状态所造成的一切疑虑与不安之感,并且满足我们企求生活之意义的需要。”这即是我们所说的生涯发展教育。经过诸多理论家近百年的不断探究和实践,生涯发展教育伴随着时代的脚步,逐步完善、逐级迭代,让我们对教育的本质、责任和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进而实现教育的回归、跃升和建构。
  西方的生涯理论,生涯Career为“战车”和“驾驭战车”的意思。这里“战车”的核心指向不仅仅是战车本身,战车压过的车辙“涯”即为人生的旅程,强调“涯”的方向性、进取性、向上性。驾驭本身就是创造,即人们不断实现自己的历程。“生涯”这个词,在中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在甲骨文中“生”的意思是生发、生长、向上。“涯”指的是河畔高高的那个山崖,是你要去到的那个方向,所以生涯两个字代表了从你出生及到达你向往的那个边界的过程中,你将如何妥善地安排好你生命的一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涯的概念和生涯历程。生涯本身是一个连贯性的过程,虽然人的过去会决定当下,当下又会决定未来,这一切具有连贯性,但生涯发展教育更看重的是如何通过“你”当下对自己新的理解去为自己赋能,造就一个对未来更加有效的结果。这里生涯发展理念不仅关注个体,更看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受教育的主体,承认主体之间的个性差异,看重人自我的内在潜质是生涯发展教育对教育理念回归的积极贡献。
  最早的生涯理论,其实就是职业理论,职业规划的基本思维就是从找工作开始的。1908年以帕森斯和霍兰德的研究为基础,确立了生涯发展的匹配论,核心是人职匹配。帕森斯通过心理测评、就业安置、体验反馈3个环节就解决了就业安置问题,今天这种方式也在被应用于选科走班、高考志愿填报、就业指导、人才招聘等各个领域,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人是否可以如此简单被定义?第二,职业(专业)的类型是否只有唯一性?第三,单一性能力是否能满足职业(专业)需求?我们今天对匹配论的理解是:只有相对适合,没有绝对完美。帕森斯的这个理论虽然不能称之为一个有效的咨询和指导方式,但这个思维为后世的所有职业生涯理论提出了一个框架,后续的生涯理论发展正是不断地去接近让匹配变得更完善。
  1953年,舒伯探究出职业心理学与生涯心理学之间的差異,提出了“生涯”概念(Career)理念,确立了兼顾角色平衡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认为,人生是三维立体的,既有时间方向的长度,又在时间维度下兼有不同时期的多种角色积累出人生厚度,同时还有不同角色的衔接过渡和精力占比的科学分配。他提出了生涯阶段论和准备度这个概念:舒伯认为人的生涯有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要想在各个生涯阶段能成功适应环境,往往都跟他的准备度和生涯成熟度有关。
  成长期年龄阶段在3到15岁,这个阶段生涯目标的核心是完成成长并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第一,我对自己是有基本自信的;第二,我相信我有能够掌控自己的力量,创造我的未来;第三,我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第四,我愿意并能够为那个未来去行动。这些恰恰正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问题。
  探索期年龄阶段在15到25岁。当认知水平达不到一定高度和广度,学生们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够走向何方的时候,所有的规划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是纸上谈兵。所以从中学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只要做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地探索,把自己某些探索转化为自我效能。生涯平衡理论,是对匹配论的合理补充,核心在于要学会平衡和驾驭,所以很多时候职业生涯规划从来不是规划本身,而是探索本身。
  1964年,明尼苏达州立大学针对解决退役残疾人职业再适应做了一个项目研究,进而建立了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研究发现人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会聚焦两个点,一个是对优势和能力的聚焦,另一个是对职业者福利诉求的满足。适应理论将匹配论上升为一个动态互动的过程,认为职业环境如何与职业能力匹配和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持续不断。适应论强调,选择职业或生涯发展固然重要,但就业后的适应问题更值得关注。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则在于:假如我们对自己想要的人生状态不满意、不接受怎么办?很简单,缺哪儿补哪儿,哪里的能力不足就提升哪里,或是在当下阶段学会调整期待,不纠结。   1991年,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确立又给了生涯发展一个新观点。核心是:只有当信息全面时,我们才能辨识出正确的方向,提升个人的认知成熟度,进而具有超强的决策能力,看见不可见,遇见不可能,但前提是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要足够清晰即具有超强的元认知。元认知是一种“对认知过程的觉察”,在认知过程中起到“综合监督”的作用。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其实给了我们一个科学的决策方法。前提是信息必须全面、客观、真实、有效。过程要求:第一,必须有一个时间期限;第二,由你自己来决定;第三,在做决策的时候,了解了足够多人的观点;第四,你所有的决策均指向你未来的愿景和期待;第五,只有决策结果可以让你开启行动了,那个决策才叫真正有效的决策。
  1994年,生涯发展理论又衍生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生涯辅导专家们把焦点聚集到了当下行动的改变。人们发现人的兴趣和选择、未来方向不是测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在不断地做了一些事情,给了他一个比较强的反馈,持续地积累,让他感觉到做这事能胜任、挺开心,进而愿意持续不断去投入精力和时间,在过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告诉我们,兴趣从来不是测出来的,兴趣是做出来的;兴趣也不一定是愉悦的,兴趣是因习惯产生了一种自信心、自信度,产生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所以人是在跟环境不断的互动中慢慢形成了一个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的感受,而不是一个人的天赋里就包含的,它是一种行为强化刺激产生的结果。所以了解了建构生涯发展理论,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在某个方面开启行动自然就会产生更好的结果。
  从1908到1994年,从帕森斯职业指导局到后现代生涯建构的焦点技术、叙事咨询、职业认知理论的行动效能感,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用近百年的时间去研究并反复实践,为人的生涯发展奠定了不断完善、逐步完整、不断跃升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我们呈现出生涯发展理念对人的塑造产生的积极意义。由此可见,生涯发展教育的本质,不单纯是为了顺应新高考改革考试评价方式的变化,更不是简单的志愿填报的辅导,而是社会教育理念的回归、跃升。2019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里,习总书记为教育工作的使命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这也正是生涯发展教育的现实意义: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基于对生涯发展教育理论历史与时代使命的认识,陕西合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特邀陕西省生涯发展教育专家,研究出中学全息生涯教育模型,通过生涯教育点、线、面、体的有效联动,建构完整立体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推进全省生涯教育科学发展。
  生涯发展教育之点:以学生为本。回归到教育的理性,坚持教育公平,做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做到认知改变。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受到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影响,提出了“复杂范式”理论。莫兰说:如果教导生活确实是一切教育的使命,我认为我们的学校课程存在根本缺陷。一个方面是缺乏对认知的了解;另一个方面是缺乏对理解他人的教育。深刻理解教育的功能是唤醒和赋能而非教导和训诫。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个体,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潜质,通过赋能,都可以成为有益自我和他人的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都不是固化的,都是可以改变的,要用发展变化的态度去善待;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是连续的,有时间维度的;每一个个体的发展路径不是唯一的,有其特有的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其次,妥善处理两对关系。第一,全面发展和学有特长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识到不同人的不同发展目标,为学生拓展丰富的教育资源,让不同能力、不同兴趣、不同愿望、不同目标的学生在学校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第二,传承经验和创新发展的关系。真正的教育,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和发展自由,才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终极能力!应试教育毁了几代人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热情。坚持生涯发展教育理念,则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敢于自我革新,在传承优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建构科学的教学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生涯发展教育之线:生涯+学科,教学+体验,团辅+咨询,3条主线。
  第一,生涯+学科。回想一下很多学生在初中高中喜欢和擅长的科目,不是科目和专业本身变简单、变容易了,而是跟那个老师和环境有关,是那个老师让你喜欢,你就可能会喜欢这个专业,或者那个科目。为什么?因为那个老师可能在鼓励你、支持你,让你感觉你对这件事儿产生了兴趣、持有了禀赋。所以人类的乐趣和兴趣,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客观和概念,更多的时候它就是一种主观感受,你觉得能胜任很开心你就会持续走下去。所以要培养专业学科教师系统掌握生涯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中合理运用,增强学科趣味性、探究性、应用性,并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成长的关联和意义引领。
  第二,教学+体验。从生涯发展理论可以看出,人在3岁时就有了自我的概念,所以生涯发展教育启动也应前置。中学的生涯发展教育必修课,不仅要开设,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尽量前置到初中阶段。除了课堂教学,生涯教育发展体验还可以与中学综合实践课程关联在一起,通过访谈、体验、实践,为学生带来更全面的真实情景和参与体验,进而为学生學以致用建立通道,促成学生的学、思、悟、动联动,实现有效的实时反馈和正向激励,进而实现个体的持续发展。
  第三,团辅+咨询。在生涯发展长期教学实践中,因为受到教学条件限定,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多元、多层次的需求,学校采用团辅和个体咨询的形式辅助教学活动的延伸。随着生涯发展教育普及,翻转课堂、教练技术、游戏活动、专业训练等生涯辅导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自我目标,进而面向未来,在希望的引领下,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生涯发展教育之面: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有效联动。
  一是学生主体。生涯发展教育理论,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涯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本人。所以围绕“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使命,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真谛,普及和全面实施生涯教育乃当务之急。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在某个方面开启行动自然就会产生更好的结果。同时,我们要给学生环境的支持,为学生成长搭建阶梯,目标合理,结果可期,不断提升他在某个领域的效能感,小步行动快速迭代,通过小成就去铸就大成功。
  二是校际联动。发挥高中与高校衔接优势,开设“双高”衔接课堂、组织“双高”互动交流,实现高校资源溢出效应,帮助中学生准确了解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是家庭辅助。家庭对学生人生方向选择影响很大,科学规划人生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庭课堂等形式,使家长了解生命成长规律,悦纳和鼓励孩子的多元化选择,因势利导陪伴鼓励孩子的成长,让家庭温暖照亮孩子的前程。
  四是社会参与。积极发挥社会力量作用,通过社会参与、职业体验、氛围营造以及教育培训等形式开展生涯活动,促进中学生涯发展教育全方位、立体式开展。
  生涯发展教育之体: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建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发展到这里就不再只是一个规划思维,而是一个行动思维。通过点、线、面的全方施策,实现学生与教师正确教学关系的建构,学校课程与教学环境成长体验的配套建构,家庭与社会和谐赋能的建构。可以预期,这将会使陕西基础教育的育人理念发生一次深刻变革,进而提升教育服务社会的整体水平,为迎战新高考改革做好准备,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
期刊
在西安的东部,“长安八水”中浐河与灞河交汇之处,坐落着一所年轻的学校——西安市浐灞第二小学。学校建于2016年,占地48亩,现有师生三千余名。自建校以来,浐灞二小在“生态教育”哲学思想以及后宰门小学诚正文化的引领下,以“自然、多元、开放、可持续”为办学理念,开发具有二小特色的“水娃娃课程”,培养“怀美德、乐求知、有活力”的纯真少年,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生态校园。  学校课程哲学  一、学校教育哲学:
期刊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出了很多教学辅助软件,例如,制作化学结构式的Chem3D软件、设计动画视频的万彩动画大师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的XMind软件等。这些软件不仅占用的内存很大,而且操作较为繁琐,特别是一些国外软件,我们很难找到绿色且安全的下载端口。2016年,我国开发了一款集3D动画、视频、图片、AR和备课助手于一体的火花学院软件。火花学院软件可以在官网免费下载,素材库也会不定时进行更新与完善,有效地
期刊
当今社会是一个物品大爆炸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购的普及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等,客观上使人均占有物品的数量剧增。人们不停地买买买,结果就是在房间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物品占的空间越来越大,人占的空间越来越小。很多人把豪宅住成了垃圾场般的效果。物品多,需要收纳。而如何收纳家居物品,除了父母家长自行摸索外,对家庭成员中的未成年人而言,也是急待教育学习的课题,很有必要开展收纳教育。  一、收纳教育的
期刊
本文为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规划课题《理化生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8XAGU144。  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是学生巩固知识、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在习题课教学中嵌入学习水平质量评价,有助于教师准确了解学生整体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效果。本文以滑板和滑块类题型(简称板滑模型)教学为例,探讨了“教、学、评”体系下的习
期刊
体育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体育教师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主力军,是提高体育基础教育水平的骨干力量,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基础教育水平。本文通过对西安市未央区七位省级教学能手教师的案例进行研究,总结相类似的成长轨迹。据分析得出,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能手成长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根本途徑。从本质上说
期刊
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因此高中政治不仅是学生升学的关键部分,对学生形成正向价值观、健全人格品质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相互之间增加了合作机会,最大程度上推动着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不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不容忽略。  一、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不足  政治学科相較于其他课程有着过于严谨和枯燥的缺点,传统教学方式一直采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现实的小学课堂教学中,却被我们冷落了。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学科的限制,许多小学生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这些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做题时拖拖拉拉,学习效果自然非常不好。少部分学生是刚上课时就死气沉沉,而大部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是在课程进行了一半时消退了,后半节课的气氛沉重而压抑,学生懒懒地听讲,懒懒地做题,教学效果差极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经过大量的查阅和研究,我
期刊
幼儿园“小学化”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是非常不利的,幼儿期是孩子接受教育启蒙、思维构建、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幼儿园应当以富有趣味的方式对幼儿的处世思维与科学思维等进行初步的构建,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注重启蒙而不是进行知识教学使幼儿园“小学化”。  一、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重要意义  相关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认清形势,确立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身心教育、道德培养、科学思维
期刊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历经数年打磨, 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3×2”阳光课程体系,以学生的立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发展作为基本价值,正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熠熠生辉。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式发展。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纺织城小学弘扬“培育阳光学子,奠基精彩人生”的阳光文化,坚持 “夯实基础、发现特长、启迪心灵”的课程理念,构建出了创新、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