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的教育中,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我们常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
学困生是一种教育现象,在目前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是这一现象似乎有些越来越突出,这当然受到社会的关注,需要老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去思考。正确分析和把握学困生现象的原因,找到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使学困生达到规定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教师,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应从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心理和学习表现这些方面思考,为转变工作奠定基础。
(1)家庭原因。①家长不良因素的影响。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模仿和学习是他们的天性。孩子的发展取决于父母的榜样,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有模仿性,家长的一些不良品德、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如果家长对生活和工作没有目标,自由散漫,无所事事,這样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会影响着孩子,那孩子可能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没有上进心,到了学校只想着玩,整天抱着混的态度。②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平时学习少,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较少,而孩子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障碍。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情况知道的少,在教育方法上就存在着偏差。③父母没有尽到教育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许多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孩子都是由老人照看,而老人多是溺爱,不能对孩子严格教育;有的孩子虽然也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由于父母的文化不高,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学习;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到了学校,所有的都是老师的事情;有的父母性格温和,不能严格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孩子的行为;更为严重的,一些父母因为感情不和,造成家庭破裂或者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导致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没有得到相应的教育,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都不是很好,且品行令人担忧。
(2)学校教育原因。学困生的出现自然与家庭教育的不当、社会的影响有关。但是,学校教育毕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学校对学生教育存在的失误,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①教师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忽视学困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在目前倡导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我们看到的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教学中一些老师的做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重视学习好的学生,忽略了学困生的学习。老师冷落了学困生,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儿兴趣也没了,自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放弃学习。②兴趣爱好得不到老师的欣赏,使其失去对自我的肯定。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困生好不例外。在班级活动中,如果老师因为他是学困生,不相信他,少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发挥,那这些学困生就会变得没有信心,怀疑自己,不仅学习不行,其他什么都不行,变得和班集体格格不入。在不良的社会习俗影响下,容易失去理智而不能控制自己,走向错误。③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些不良风气时刻在影响着青少年,使他们不能专心学习,自然学习成绩就会倒退。
学生在成长阶段是可塑的。学困生也同其他学生一样有着不确定性,他们不一定永远是学困生,只要得到老师关心,同学的帮助,家长和老师教育得当,他们一样成长。重要的是,作为教育者的家长、老师,要思考怎样的策略教育他们,影响他们成长的社会要建立怎样的机制来帮助他们。
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减少学困生的形成,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看,社会应积极配合,关心学困生的成长教育,文化部门要加强管理,清理整顿一些不利于精神文明的书刊、娱乐场所、音像制品和黄色网站;学校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兴趣、爱好,树立目标,少去想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2)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会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成长自然要关心,但不能过于溺爱、迁就放纵,要有一定的要求;父母要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表现,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方法要得当,不能简单粗暴,要会做思想工作,让孩子明是非懂道理;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不沾染恶习,做好孩子的表率,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3)教师要爱护、尊重学困生。对于已经形成的学困生现象,我们不能回避,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对策。家庭、社会不可缺位,教师和家长都要多做工作。教育中,教师要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指导。教师应当尊重和信任学困生,不把学困生当成“坏学生”,对他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思想交流,消除他们的疑虑,赏识学困生的优点,唤起自尊心,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多些表扬,从而树立起信心和学习愿望。
(4)帮助学困生找回自信。对于学困生的评价,不能只用学习成绩、分数来衡量他们。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并不是所有的人学习都优秀。因此,不能只用分数断定他们的未来,使他们过早地放弃学习。在同学困生的交流中,要帮他们找回自信,要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上的要求不要过高,要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5)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困生肯定在学习、行为上有不少的缺点,比如课堂上学习不专心,爱开小差,老师要改进教学方法,讲课有趣,吸引他们,有意让他们回答问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堂上要走近他们,对他们的学习要过问和辅导,要检查他们的作业,对作业中的问题要耐心讲解;对作业乱画的同学要指出不足,也要有所要求。
素质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学困生的转化。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重要的,同时也是艰苦的工作,需要时间,不可一蹴而就。这当中,教师要协调好家庭、社会、学校、教师和学困生这几方面的关系,不能弱化任何一方的作用。当然,推进素质教育,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的作用独特,但这不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更需要家长、社会与学校的一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学困生是一种教育现象,在目前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是这一现象似乎有些越来越突出,这当然受到社会的关注,需要老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去思考。正确分析和把握学困生现象的原因,找到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使学困生达到规定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教师,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应从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心理和学习表现这些方面思考,为转变工作奠定基础。
(1)家庭原因。①家长不良因素的影响。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模仿和学习是他们的天性。孩子的发展取决于父母的榜样,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有模仿性,家长的一些不良品德、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如果家长对生活和工作没有目标,自由散漫,无所事事,這样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会影响着孩子,那孩子可能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没有上进心,到了学校只想着玩,整天抱着混的态度。②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平时学习少,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较少,而孩子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障碍。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情况知道的少,在教育方法上就存在着偏差。③父母没有尽到教育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许多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孩子都是由老人照看,而老人多是溺爱,不能对孩子严格教育;有的孩子虽然也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由于父母的文化不高,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学习;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到了学校,所有的都是老师的事情;有的父母性格温和,不能严格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孩子的行为;更为严重的,一些父母因为感情不和,造成家庭破裂或者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导致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没有得到相应的教育,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都不是很好,且品行令人担忧。
(2)学校教育原因。学困生的出现自然与家庭教育的不当、社会的影响有关。但是,学校教育毕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学校对学生教育存在的失误,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①教师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忽视学困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在目前倡导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我们看到的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教学中一些老师的做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重视学习好的学生,忽略了学困生的学习。老师冷落了学困生,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儿兴趣也没了,自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放弃学习。②兴趣爱好得不到老师的欣赏,使其失去对自我的肯定。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困生好不例外。在班级活动中,如果老师因为他是学困生,不相信他,少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发挥,那这些学困生就会变得没有信心,怀疑自己,不仅学习不行,其他什么都不行,变得和班集体格格不入。在不良的社会习俗影响下,容易失去理智而不能控制自己,走向错误。③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些不良风气时刻在影响着青少年,使他们不能专心学习,自然学习成绩就会倒退。
学生在成长阶段是可塑的。学困生也同其他学生一样有着不确定性,他们不一定永远是学困生,只要得到老师关心,同学的帮助,家长和老师教育得当,他们一样成长。重要的是,作为教育者的家长、老师,要思考怎样的策略教育他们,影响他们成长的社会要建立怎样的机制来帮助他们。
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减少学困生的形成,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看,社会应积极配合,关心学困生的成长教育,文化部门要加强管理,清理整顿一些不利于精神文明的书刊、娱乐场所、音像制品和黄色网站;学校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兴趣、爱好,树立目标,少去想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2)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会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成长自然要关心,但不能过于溺爱、迁就放纵,要有一定的要求;父母要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表现,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方法要得当,不能简单粗暴,要会做思想工作,让孩子明是非懂道理;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不沾染恶习,做好孩子的表率,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3)教师要爱护、尊重学困生。对于已经形成的学困生现象,我们不能回避,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对策。家庭、社会不可缺位,教师和家长都要多做工作。教育中,教师要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指导。教师应当尊重和信任学困生,不把学困生当成“坏学生”,对他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思想交流,消除他们的疑虑,赏识学困生的优点,唤起自尊心,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多些表扬,从而树立起信心和学习愿望。
(4)帮助学困生找回自信。对于学困生的评价,不能只用学习成绩、分数来衡量他们。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并不是所有的人学习都优秀。因此,不能只用分数断定他们的未来,使他们过早地放弃学习。在同学困生的交流中,要帮他们找回自信,要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上的要求不要过高,要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5)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困生肯定在学习、行为上有不少的缺点,比如课堂上学习不专心,爱开小差,老师要改进教学方法,讲课有趣,吸引他们,有意让他们回答问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堂上要走近他们,对他们的学习要过问和辅导,要检查他们的作业,对作业中的问题要耐心讲解;对作业乱画的同学要指出不足,也要有所要求。
素质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学困生的转化。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重要的,同时也是艰苦的工作,需要时间,不可一蹴而就。这当中,教师要协调好家庭、社会、学校、教师和学困生这几方面的关系,不能弱化任何一方的作用。当然,推进素质教育,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的作用独特,但这不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更需要家长、社会与学校的一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