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谱》考辩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jzk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馥春、姜蓉樵合着《太极拳讲义》中首次公开了乾隆旧抄本《太极拳谱》,与杨、武诸谱比较,确如书中所言:多出三分之一。西安赵幼斌先生认为杨武诸本是乾隆旧抄本的不完整抄件,是有道理的。因此,研究考证乾隆旧抄本《太极拳谱》就有特殊的意义了。
  一、流源之考
  李师融先生认为乾本拳谱是陈耕耘之子陈延熙传许占鳌,许传汤士林,汤传姚姜。考其依据,是《太极拳讲义》中“太极拳流源”一章中:“王宗岳数传至河南蒋发、陈长兴,长兴传广平杨露禅、陈耕耘、李白魁……陈耕耘之子某以友谊资格传定州许占鳌……占鳌传汤士林……余与姚君馥春以友谊关系皆从汤君士林学”一段文字。笔者认为有误,理由如下:
  1、《太极拳讲义》中“姚序”言:“许先生得广平陈姓,亦受自河南。”广平即今河北永年,为杨露禅故里,而陈延熙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姚姜二人说法不一,定然有误。
  2、如果说乾本拳谱是陈长兴传下,杨露禅得了一部分,而陈氏家传世完整的,这倒合乎情理。但是陈延熙能以“友谊资格”传许占鳌,当然不能不传儿子陈发科!然而,陈发科在北京传拳多年,并未传出此谱。而《太极拳讲义》是在陈发科到北京的前一年出版的,陈发科还有保密的必要吗?直至今日,陈家也没有拿出来。说明陈发科乃至陈长兴没有乾本拳谱。
  3、陈式太极拳练法,与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差别很大,这不是什么秘密。杨武太极拳是按乾本拳谱所练,而陈式太极拳却多有与乾本拳谱不合之处,亦足以证明陈发科乃至陈长兴没有乾本拳谱。
  4、陈长兴著《太极拳十大要论》,与《心意拳谱》、《九要论》、《少林炮捶秘诀》三者,只是字句略有不同,显然是同源的,而没有引用一句乾本拳谱的语句,足以说明陈式太极拳与心意拳及少林炮捶的亲缘关系,也说明陈长兴没有乾本拳谱,否则不可能一句不引用。
  5、《太极拳讲义》中所载九十势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相比,不论从名称到操作,均相去甚远,却与杨式太极拳相差无几,可见其亲缘之近,因此,不可能是陈延熙传下。
  6、杨露禅从学于陈长兴后,又另有师承。《武当》1999年12期《杨式太极拳定型前曾得道门高人指点》一文,可做参考。不过,要说是“杨露禅从学于陈长兴后,又从一道人学艺,得道人传授道门太极拳及拳谱。”可能更近真实。这一点可以从杨式太极拳府内派得到证实。
  《武当》2001年1期《浅说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一文可资参考。府内派有徒手十套技艺,其中小九天、先天拳、后天拳皆与《宋氏太极功流源支派论》所载相合,这些在陈式太极拳中是绝对没有的。这些足以证明杨露禅除师承陈长兴外,必然另有师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1、乾本拳谱出处不明,与杨谱一样,均非出自陈家沟,而应出自道门,陈家沟根本就不曾有过乾本拳谱。
  2、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姚姜所传太极拳均源自道门,至少是比陈式太极拳更近道门太极拳原貌的太极拳,而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心意拳、少林炮捶三者融合的产物,自有其特点,作为武术,无疑是优秀的。
  二、本来面目之辨
  乾本拳谱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且最完整的抄本,也是最接近本来面目、又确非本来面目的抄本,今将笔者整理、自认为可能是本来面目的面目录出,权作引玉的半块砖吧!
其他文献
野鸡旋涡是心意六合拳中常练常用的把手,源于野鸡在沙堆或土堆中打旋涡之形而成拳。野鸡旋涡歌诀:  (一)含胸束身引手环,半边琴琴半边弹;四梢发动胆中起,寸抖寸发无生还。  (二)双手相映于门前,足下取绊近膝间;下不投机反手攻,引手欺目膝下寒。  野鸡旋涡若分别从手法、步法、起式动作来讲,一般均有两种练法:手法分引手式、抽手式;步法分内圆旋涡法、外圆旋涡法;起式动作分前起步势、后起步势(还有一种交错起
期刊
笔者对传统螳螂拳情有独钟,曾多次陪同师友深入海阳、莱阳民间寻访螳螂拳名师,挖掘考证螳螂拳先贤史料。今将些许收获,整理成文,与大家同享。不当之处,请明家指正。  山东省海阳、莱阳两地的交界地周围(海阳市发城镇榆山夼村、莱阳市万第镇史家河、小赤山村等),是我们目前所能追溯到的历史最早的传统螳螂拳的根基地。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代宗师李秉霄、第二代宗师赵珠(字起禄)、第三代宗师梁学香皆居于此。海阳市榆山夼
期刊
一、《道德经》与道家功  我国道家文化开宗立基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不仅被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等尊为圭臬、奉若“圣经”,还是道家功法的理论依据和核心思想理念。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清静、无为、素朴、不争等,在《道德经》中有大量的关于修身、修心、养生、摄生、站桩、求物的具体描述,无不体现着这一思想理念。  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纷呈,涌现了很多“究天人之际,达古今之
期刊
编者:冯志强先生(1928~2012.5.5),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中国武术九段、“中华武林百杰”之一、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创始人。曾任中国武协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通过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的有机融合,在拳技拳法上直接体现了太极拳的真义:即以心意为引导、一粒混元气为根本、混元运动为形式、技击功夫为灵魂,是一门依太极阴阳之理、经十三势体用修炼,达
期刊
凤形:其物为羽虫之长,有展翅之能,有飞翔盘旋之功。取其御风而行旋转盘旋之势,以应巽为风,上刚下柔。  凤形抿翅掌:  动作分解说明:  1、练功者面南垂手站立于西北乾卦方位,头顶项竖,松肩坠肘,两眼平视极远处或内视,凝神聚气,默默站立,逐渐进入练功状态(如图预备式)。  2、接上动,头向上微微领起,重心下移,左脚抬起离地面寸许,缓缓向前伸出,松肩松腰,左脚平落于圈上,同时,腰向左向圈心内拧转,双掌
期刊
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成立于1982年,是我国武术界第—个单拳种研究会,她的成立,对当时传统武术的推动发展和影响巨大。北京八卦掌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值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由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办、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支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卦掌历史文物图片展于2013年9月24日开展,历时一个月,受到八卦掌门人、武林同道和
期刊
老采刀是五行通背门主要兵器之一,它和通背拳、通背枪被称为通背三绝艺。老采刀是修剑痴大师在原“祁家门”通背老拆刀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融合各路刀法之精华,根据五行通背拳之拳理演编,更加体现出通背放长击遠特点和大劈大盖之气势。  通背刀区别于其它刀术的明显特点之一是:刀无缠头绕脑、刀花简捷,直线攻守,以削、砍、钻、剔、剁、撩、攉、劈、片、挑、刺、推等为主,集中强调手腕上的劲力,即挤滚转进,化解翻抹进
期刊
20世纪30年代,有河北形意拳五世传人王青山,独闯中原传播形意拳技艺,使河北形意拳这支奇葩在中原大地盛开,且姹紫嫣红,鲜艳夺目。  王青山(1905-1997),回族,宁河县(今属天津市管辖)芦台镇人,1905年出生。拜傅剑秋为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1926年,跟做火车司机的同乡、黄柏年的弟子刘振硕随车行,闯荡社会。  王青山艺高胆大。过徐州时,看见车站附近挂有“太极专家”牌匾的门庭,王青
期刊
1、“胎息”浅说  胎息是道家中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其渊源可追溯至老子,老子就是通过胎息的方式,实现人体生命之“根”与宇宙万有之“源”的沟通、化合,以求“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的长生之道。  人自离开母体出生后,随着脐带的剪断,就进入了后天的气机状态。人体能量可分为先天能量和后天能量两种,两者不可缺一。先天济后天,后天养先天,共同维持着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两种能量又以先天能量占主导和决定性的作
期刊
青城派功夫属道家内功,据传创自青城丈人,据薛道光注《悟真篇》云:“张紫阳仙翁遇青城丈人,授金液还丹之妙道”。是则张紫阳亦曾师事之也。青城派功法入门下手即以清静为宗,以虚无为体,以简要为用,以平实为功;力主自最上乘起修,修上乘则中、下二乘自亦兼举两得。笔者所修炼中元功、上元功即为道家动静双修之上乘功法,寓神奇与高明于简易平实中,融气功与按摩于一炉,内健精气神于五脏六腑,外健筋骨皮及四肢百骸,可自然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