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控污的边际成本与收益的最优化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u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上,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依据边际成本最小化和边际收益最大化的原则来确定自身的控生产量,也即根据自身的生产成本和收益状况决定控污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发现,采用这一标准已经很难达到有效的控污了。因此,我们应该寻找更有效的标准。边际成本与收益的最优化标准不仅注重厂商的私人成本,还关注社会的成本与收益,追求社会边际成本与收益的最优化。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厂商的积极努力,更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通常有三种手段:政府管制、征收污染税和实施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
  关键词:工业 控污 边际成本与收益 最优化
  
  The Optimization of Marginal Cost and Profit during the Controlling the Industry Pollution
  Zhang Yaqi
  Abstract:Traditionally,in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the manufacturers often determine the volume of controlling their pollu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minimizing their marginal cost and maximizing their profit.That is determining their volume of controlling pollution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ir own marginal cost and profit.However,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we gradually find that the implement of this stander can’t achieve the goal any longer.So,we have to look for a more effective stander.The stander of optimizing the marginal cost and profit focuses on the manufacturers’ private cost,but also the social cost and profit,seeking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social marginal cost and profit.Not only the manufacturers’ endeavor,the government’s positive measures are needed to get to goal.There are generally three ways:the supervision of the government,levying the pollution taxes and the implementing the institution of exchangeable certification of pollution.
  Keywords:Industry Control pollution Marginal cost and profit Optimization
  【中圖分类号】F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0046-03
  
  1.边际成本与收益的最优化的内涵
  
  边际成本与收益的最优化理论同传统的边际成本最小化和边际收益最大化理论相比,要求厂商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生产成本和收益,还要考虑自身的生产行为给外界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即环境污染,以及治理污染所带来的国民健康与财富,要依据社会成本和收益来决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控污量,达到社会边际成本与收益的最优化。
  
  2.边际成本与收益的最优化的理论和现实原因
  
  边际成本最小化和边际收益最大化理论一直被奉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仍然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边际成本与收益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具有其理论原因和现实原因。
  理论原因:按照传统标准确定的控污量往往是缺乏效率的。
  2.1 传统的工业控污造成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无效率。这里的市场无效率,是由于厂商没有考虑其生产的外部性,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对外界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治污成本转嫁给了外部社会,向社会发布了错误的信息,“降低”了自身的生产成本。而市场又向消费者发布了错误的信息,制定了比实际成本较低的价格。消费者往往热衷于低价商品,还以为自己受到了实惠,但实际上,消费者是用长远的利益换得眼前的一点蝇头微利。到最后,还是自己受的危害更深远。如果我们消费者能认清“低价”的真正面目,反对并抵制污染环境的厂商和他们的产品,对他们施加压力,那么厂商就会认真对待控污的问题。
  图中横轴Q轴表示产品的生产数量,纵轴P轴表示产品的价格。S曲线表示只考虑控污的私人成本下的厂商供给线,S’表示增加污染成本后的社会成本下的厂商供给线。D表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P1是没有考虑污染成本下市场制定的价格,P2是考虑了污染成本因素后实际的价格。
  若不考虑污染成本,厂商生产的产品数量为Q1,若以社会成本为依据,考虑环境污染的成本,则厂商生产的数量应该是Q2。显然,Q2<Q1。既最适当的数量,也就是最优的数量,小于均衡数量,即市场量。而厂商生产的产品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控污量。这也就说明厂商的最优的控污量小于他实际进行的控污量。相应地,P1  


  2.2 传统工业控污中还会出现控污的无效率。
  控污的无效率是指厂商若以私人成本和收益为原则进行控污,虽然进行了一定量的控污,但并没有达到最优水平(实现减少1单位的污染所增进的国民健康和财富的边际收益正好等于相应的减少1单位污染的边际成本)。我们的生存环境依然遭到了破坏,国民健康和财富受到了威胁。因此,厂商的控污是无效率的。
  下面,让我们用(图2)来具体说明这个问题。
  


  图中MC是控污的边际成本曲线,上面的MSB曲线是减少污染的社会边际收益曲线,下面的MPB线是减少污染的私人边际收益曲线。
  当社会边际收益(MSB)与私人边际收益(MPB)两曲线分叉时,市场的非管制均衡点在I,在I点私人边际成本和收益是相等的。在该点,只有500单位污染被控制,每吨的私人边际成本和收益是10。这是缺乏效率的。我们可以通过将控污量提高50个单位来验证。控污量提高后,其边际收益是MSB线下的条状区域部分,净收益是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
  只有在E点才能实现有效率的控污量。因为在E点上,厂商控污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减少1单位的污染所增进的国民健康和财富的边际收益正好等于相应的减少1单位污染的边际成本。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厂商在传统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控污并没有实现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预期,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据统计,中国环境可持续指数在144个国家中排133位。全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目前流经城市的河流90%受到了严重的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近几年来,环境损失约占当年GDP的8%~13%。2007年6月,太湖流域爆发的一次蓝藻的大面积繁殖,蓝藻覆盖了湖面,湖水散发出阵阵恶臭。
  以上的一切都说明了,曾经被奉为经典的理论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了,我们需要寻求一套更有效的标准来指导工业生产中的控污行为。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边际成本和收益的最优化呢?
  
  3.实现边际成本和收益的最优化的措施
  
  实现控污边际成本和收益最优化的措施通常有三个:实施政府管制;征收污染税和推行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
  3.1 实施政府管制。
  矫正外部性造成的无效率的最直接的措施是管制。管制是一个西方的概念,英文是“regulation”,也就是使你按照某種规则行事。通常,管制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市场竞争的框架,也就是说,它制定一种规则,你只能在这种规则下运转。
  我们都知道,厂商要想立足并发展下去,不可避免地要和政府打交道。政府有自己的目标,并且目标是多元化的。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会运用自己手中的政治权力和垄断力量,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厂商进行管制。厂商只能按照政府的政策要求去做,否则就失去了继续运转下去的权利。
  政府管制的形式有很多。有时政府规定厂商可以排放的最高污染水平,有时政府甚至会责令污染严重的厂商进行停产治污等等。政府还可以设计激励机制,对控制污染目标完成地较好的厂商进行奖励、激励……总之,政府通过直接命令的方式,将厂商的污染控制在符合社会边际成本与收益最优化的量上,从而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
  以一个发电厂为例子,政府可以直接命令该发电厂将净化量提高到250吨,而发电厂只许无条件执行。这样就达到了有效率的控污水平。
  理论上政府可以用政策保证控污的效率,但在现实中这一点却不太可能。因为政府很难了解某些行业可以采用的各种技术的细节信息,对他们的成本和收益准确比较很难做到,因此制定出来的标准就可能不够准确。管制也是缺乏激励作用的,厂商可能有更有效的方法或技术来控制污染,管制反而不利于厂商自行采用更有效的减污措施。并且,在市场经济中,我们总是主张多采取经济手段,少一些行政干预与管制措施。所以,管制并不是实现边际成本和收益的最优化的最佳手段。
  3.2 征收污染税。
  污染税,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以各种污染行为或污染物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它是国家为保护环境资源而开征的税种。随着人们对这类税的认识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的称法不一,除污染税外,还有庇古税、环境税、绿税、生态税等说法。这几个概念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它们反映出人类对环境认识的进步轨迹。显然,生态税是该类税的最高阶段,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系统(包括保护环境免受污染和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认识与探索。在我国目前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提的较多的是污染税。
  污染税是一种集财政效应与环保效应为一体的新税种。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点,因而具有刚性。而征收的税款收入也都主要用于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实行专款专用。因而保证了征收污染税可以起到控制厂商污染的作用。污染税征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资源、居住环境等诸多方面,即凡是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污染行为、污染物或者环境资源都可以列入征税范围。工业污染税根据征税对象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四类:①对废气排放课征的污染税;②对废水排放课征的污染税;③对垃圾污染征收的垃圾税;④对噪音污染征收的噪音税。政府通过向污染环境的厂商征收污染税的方式来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征税的税额取决于厂商每单位废物产生的溢出成本。
  依旧以上面的发电厂做例子,若该发电厂每吨废物的排放使该城市的水处理成本增加了35个成本,那么污染税就将是35。所以,污染税迫使厂商支付使用河水的费用,就像他们对劳动力、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进行支付一样。
  征收污染税比管制更有效率。管制要求每个厂商等量地减少污染,但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厂商控污成本也不同。征收污染税使厂商交纳的税收和自己的污染量挂钩,污染多的厂商多交税,污染少的少交税,所以厂商会主动减少污染量来实现少交税的。这样也达到了控污的目的。
  图3说明了管制标准和征收污染税是怎样达到有效率的控污的:
  运用政府管制法,政府只需简单地让厂商减少250单位污染物。这将使标准落在粗垂直线上。因此,由于有效率的政府管制,厂商将会按照政府的标准选择E点,将其控污量确定在250单位,此时该点的社会边际收益MSB等于社会边际成本MC,达到了边际成本与收益的最优化。
  同样的结果可以通过向厂商收取每吨35个成本的污染税达到。每单位35个成本的费用加上5个成本的私人边际损害,其和等于边际成本。按照这个标准向厂商收税,也能使厂商将污染量控制在250个单位,这也将形成E点的有效率的控污。
  但征收污染税也有其无法达到的地方。首先,由于无法预测每个厂商对污染税的反映如何,有的厂商可能宁愿缴纳排污税,也不愿主动治理污染,因而政府很难控制总的废物产生量。同时,由于政府人员并不都是专业的,而且也存在着信息不完全的现象,因而很难确定不同行业的控污成本,最终导致决策上的失误。所以,征收污染税也无法很好地实现边际成本和收益的最优化。
  3.3 推行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对排污的种类、数量、性质、去向、方式等的具体规定,是一项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这样一种制度,它由政府确定污染水平并将排放额度适当地在厂商中间分配,并允许厂商自己选择污染水平。许可证的价格由许可证市场的供求来决定,数额上等于排放费。其中,污染水平是在政府充分考虑边际社会成本与收益之后确定的,并且用证的形式在法律上予以确定下来。污染许可证又是可交易的,各厂商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是排污还是治污,或者排多少污,治多少污。
  推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兼具管制措施的可预测性和污染税有效率的优点。它不但可以将一地区总的污染量事先确定下来,而且允许厂商根据自身控污技术条件、控污成本的不同,进行排污许可权的交易,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依据此理论,政府可以分配给该电厂250单位的污染许可权。这样,电厂就可以利用这些权利达到有效率的排污。如果政府分配给电厂300单位的污染许可权,那么电厂就可以出售50单位给其他需要排污权的厂商。相反,若政府只分配200单位的排污权给电厂,它可以再向其他厂商购买50单位,或者也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使自己的排污量下降至200单位。污染许可权的交易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若交易价格过高,超过了厂商改进排污设备的价格,那么厂商就会选择改进技术设备。政府正是通过这样的机制,达到对整个社会的污染量进行控制的目标。
  但同样地,这个制度也不是万能的。在具体操作中,它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它可能会造成政府的“寻租”行为,造成政府的腐败或者其它消极影响。
  在我国还存在一种制度:排污登记制度。它是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在各种活动中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运行和其它防治污染的有关情况,以及排放污染物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申报的一种制度。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时间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排污情况没有变化的,可以定期申报登记;排污情况如有重大变化,应当按规定提前进行申报或事后及时申报。排污单位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时,所报内容必须真实,不得瞒报或谎报,更不得拒报。申报登记污染物的种类,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确定的。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源等。大气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二氧化硫和工艺过程中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等;水污染物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水污染物以及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大的污染物为重点;固体废物主要是有毒有害废物;噪声源重点是排放噪声强度大的设施。
  实施这一制度的最基本要求有:一是按规定的时间、项目申报;二是申报内容真实。申报内容的真实性是这一制度的灵魂,失去了这一灵魂也就失去这一制度存在的意义。虚假的申报还有可能扰乱环境保护部门的正常管理工作。申报时间上的要求也是重要的。比如,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或浓度发生重大变化时,如不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就不可能采取必要的对策,防止危害的造成。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不管何种制度或措施,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将以上手段有选择地、综合起来使用。并且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还必须建立健全立法监督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这样才能把政策落到实处,达到社会边际成本与收益的最优化的目标。
  
  


  4.结论
  
  由于在传统的“生产成本最小化和生产收益最大化”的指导理念下组织生产和控制污染,因而出现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和控污的无效率。这和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违背的。为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更有效的标准。生产成本和收益的最优化无疑符合这一要求。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标准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厂商自身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措施推动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一个全社会自觉主动关心、关注我们的环境的良好局面和氛围。这时,厂商进行控制污染,就不是由于社会的压力,而是出于一种对社会的責任感。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加有助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萨缪尔森.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迈克尔·帕金.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 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阿瑟·奥沙利文.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保罗·霍特.商业生态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传统政治经济学对价值的研究较多,对使用价值的研究较少,对使用价值量的分析更是严重缺乏.在此围绕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分类及使用价值量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阐释,以求对使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人才的英语素质越来越显得重要。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教学与实践脱节,重考证
【正】会宁地瘠民贫,资源匮乏,"苦甲天下",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但就是在这里,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战胜艰难险阻,完成战略大转移,实现了大会师的伟大胜利;如今又成
通过详实的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及不平衡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在工业化进程中级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不是经济总量的问题,而是经济结构的矛盾,尤其是产业
摘要: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七大重申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现阶段我国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国策。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强不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灵魂。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其领导班子如何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切实提高执政意识和领导素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高
翁方纲有诗九十四卷,然向来评论者评价不高,认为其以金石书画之考据入诗,造成诗歌板滞、艰涩,难称为诗。其实翁氏集中有很多"得诗人之正"的诗歌,文学性极强,因此可知翁方纲并非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本文以山东省和俨国作物施肥现状研究的为基础,探讨了肥料投入与养分资源效率及环境风险的关系,从区域,农户和吨粮田不同层次上
人们习惯上认为列宁早年是主张在俄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列宁在登上俄国社会政治舞台之初的确发表过不少肯定资本主义积极作用的言论,但他这样
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不同理论学科关于能力概念的阐释,并以系统学为理论基础,从系统功能的视角对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进一步揭示了能力与主体、能力与行为目标的关系。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同时伴有内脏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Sc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明,通常认为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而血管损伤、免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