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出新方法举隅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翻一翻近几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也不难发现阅卷老师们总是偏好于有创新特色的作文。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出新呢?
  
  一、标题上显新
  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那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有人把作文的题目比作人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赢得更多的青睐,将会产生使人一见钟情的奇特效果。文章拟题方法有多种,如制造悬念法、借用修辞格等。但最能给人新颖、深刻印象的拟题方法就是“翻作”,即套用某种固定格式。这种固定格式可以是古代诗词名句、成语,也可以是习俗语、名言警句、流行歌曲歌词等。套用时,既可在原有的固定格式的基础上,对关键词作画龙点睛式的改换,使之焕发出新的光彩,如《新官上任三把锁》《教育难过金钱关》;也可反弹琵琶,对固定格式反其意而用之,譬如《殉情者止——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饿汉不知饱汉撑》。这些标题仿拟固定格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借原有形式和意义引发读者的联想,又赋予其新意,使标题新鲜生动、活泼醒目。一篇通顺、扣题的文章,能有这样的标题,得分自然不会低。
  
  二、文体上翻新
  由于传统教学过程对文体意识的强烈灌输和学生的视野狭窄,学生作文往往不敢或不知怎么突破文体框框的分分寸寸,机械而僵化的表现形式使得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味同嚼蜡。实际上,我们可以从许多文学作品中看到文体创新的实例。如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当代文学上的许多先锋派作家的实验文本。前两者分别以日记和词典的形式来写小说,后者更是打破文体壁垒跨文体写作。这些作品带来的陌生化的冲击和文学形式上的革新,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不少学生作文也在文体上作了大胆创新,在中考和高考中赢得了高分。如用剧本的形式、广告词的形式、说明书的形式、文言文的形式、诉状的形式、辩论会的形式等等。如2005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作文话题是“有个好心情”,有的考生采用了药品说明书的形式或文体,来表达对话题的理解。把好心情看成一种药品,将全文分为主要成分——功能主治——用法——注意事项四个部分。用主要成分来说明怎样才能获得好心情,以功能主治来阐明好心情对人的重要意义,通过用法表明保持好心情的方法,最后通过注意事项补充不仅要让自己保持好心情,还应注意不要破坏别人的好心情,否则自己的心情也不会好。文章语言简洁凝练,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形式新颖别致,阅卷人读到这样的文章想不给高分都难。当然,文体上创新不仅要大胆,还要讲究适宜。如果运用不当,很可能弄巧成拙。
  
  三、联系上掘新
  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纵横交错的,多向性的,影响事物的原因有主观的,有客观的。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要有意识地改换思维角度,考察事物之间多种联系因素,从中往往能另辟蹊径看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发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能发掘出事物间隐蔽的关系,把看似不相干的材料壁垒打通,把它们跳跃式地联系到一起,收到出人意料的特殊效果。如有人撰写文章把看似毫不相干甚至矛盾的两组分散的数据联系到一起,引发出一个令人深刻思考的结论。一个数据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GDP逐年上升,但中国人均收入只是美国的2%。另一个数据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在全球仅列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二。由两者的悬殊引起的第三个数据是中国的基尼系数为⒋5,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由此得出中国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的观点,呼吁社会公平。再比如目标也是写两极分化,有人不局限于经济上的悬殊对比,而是联系到符号的角逐,从符号的占用到符号的传播,只有少数人可以常常露面,高视阔步;而沉默的大多数人仅仅作为一个抽象的背景,渺小地存在。许多时候,电视屏幕上的世界,仅仅是一些精英人物的世界。
  
  四、材料上用新
  要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还必须注意材料的创新。新颖的材料,具有新鲜、活泼、生动、有趣、洋溢着时代气息等特点,很能新人耳目。文章最忌老一套,如果一论勤奋,就举李白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一说助人为乐,就提徐虎、李素丽;一讲无私奉献,就引焦裕禄,必定给人落伍之感,令读者生厌,更难令评卷者亮出高分。有人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更有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的,无论是勤奋不懈的人,还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当代都有,如:许振超、殷雪梅、任长霞等。那么怎样使自己的材料新呢?首先要有求新的愿望和习惯,保持对现实生活的满腔热情,紧跟时代的步伐。平时坚持阅读报刊,收看新闻联播,多关注那些反映时代趋向、世界局势、社会矛盾、观念变革等热点问题和热点事件,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对获得的信息勤记录,勤整理,勤记忆,我们的头脑就会不自觉地贮存广泛而丰富的新信息,写出的文章自然给人创新感、愉悦感。
其他文献
幸好没有错过  儒雅的馆陶,穿长袍的馆陶  先生的馆陶  我所恰逢的都叫古色古香  葫芦是大大小小的善举  奉为生活的座上宾  一面池塘,馆陶最小的水波潋滟的村镇  刚出浴的握画笔的姑娘叫荷  在寿东村,小麦,谷子身着布衣  最美的劳动者  向春天敞开怀抱  墙壁白色的封面上,粮食挨着粮食  或叙事,或抒情  或凑在一起  说着家长里短  大凡独特的文字,单用眼睛是不够的  而作为村庄的点睛之笔 
酝酿了一个夏季的雨水  被大地悉数收藏  万物自带法则  谁能预言雨过天晴  这天空撒落的珍珠  成为黑夜的眼睛  天空有时就是人的一张脸  阴晴圆缺完全凭借心情  这让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多了  一層疑虑  风吹云散,是八月的假相  天真的空了  我们会觉得一无所有  只剩下一种沉重的辽阔  围棋  指上的江湖,黑白分明  穷尽中国人的智慧  千变不如顿悟  万化的意境不落一颗云子  一把折扇收放自
鸽子,鸽子  白衣胜雪。在短暂的春天  打开窗子,让进她们  合上经书,让风筑巢  让雨掘开天空的深井  取水,生火,沏茶  鸽子,鸽子  爱情美妙,树叶婆娑  法度自由。我愿和天气一样  变幻无常  我愿默默念诵——  春天美好,人间宽阔  一张纸上的敦煌  灯火璀璨  洞窟里,那典籍刚刚合上  烛火刚刚点燃。超度的人  他还没有回过身来  夏天,就举着火把而来——  大地温暖,爱情滋润  美好
日头一晃,一天就没了  大树和飞鸟陷入黑暗之中  远方仍有灯光闪烁,列车轰鸣  驶向未知的星空  大地沉静,而许多道路倾斜  抖落悲欣交集的脚步声  像闪电一闪而过,没有方向  我们透支着短暂的一生  回首和离开都是一次颠沛流离  时光吐露我最后的归程  每个人的心跳都不一样  每个人的心跳都不一样  源于生活的喜怒哀乐  和內心的爱恨情仇  如花开,如雪落  如你念念不忘的故土  故土上的草木、
他紧握手柄操控着屏幕  屏幕也操控着他  他是屏幕里的那个少年  坐在屏幕前玩耍自己  他被游戏虚拟  开着赛车,拿着枪支,刀具  成为冷面杀手  他杀人,制造车祸,犯下的罪不用负責  他没有父母,来历不明  是一款软件里的一个程序  他没有眼泪,没有血液  被一只手柄控制  游戏一停他就消失  一对夫妻在一堆代码里翻找  喊着“儿子”  辞  一场感冒之后我辞别了发烧咳嗽嗓子发炎以及骨节疼痛  
怀旧帖  桐油可以点灯  山楂树下可以眺望乡愁  补丁用来提倡美德  檐水滴漏用来计数和治疗失眠症  青涩是大地最初的基因  养鲸记  我养过三尾鲸  大的为鲸,小的为豚  最小的小海豚,人们称之为海的女儿  鲸喜欢浮游至海面喷水、吸氧  豚喜欢玩耍嬉戏,逗鱼类和人类开心  海的女儿最顽皮,也最喜欢探险  游遍了各个大洋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如果长出一对天使的翅膀  她一定会飞上珠穆朗玛一览众山
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中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是鲁迅先生的得意之作。这篇小说意在达到“揭出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的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之目的。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揭示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这一主题首先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这一经典形象揭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式教法的核心是“导”,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指点下,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能力。“导”的目的在于“学”,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导”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导”不仅难度大,而且“导”的方法也需要灵活多样。    一、自我稚化。    教师闻道在先,学生知理在后,有些东西,在我们教师看来懂了,但是学生看来还似是而非。
我思緒的维度常常被这个地方  锁定占据和滞留  就像它的上空那几只盘旋的鸥鹭  徘徊不离缠绵婉约  一条江与河的汇聚  一处澜与溪的交结  青通河口水的表现主义者  来自佛国圣境的青通河水  带着憧憬和向往处女般依偎进  来自雪域高原的浩荡长江  是静谧愉悦的而长江  拥着搂着挽着牵着  羞涩娟秀的青通河  是奔放畅快的这一点  早被集聚在此的江豚与鱼群  敏锐地捕捉到  伫立在这个地方看水  对
谈于坚诗歌中的“乌鸦”是一件困难之事,因为这只“乌鸦”与我印象中的乌鸦可谓截然不同,它好似自有生命,难以捉摸。当然,谈这只乌鸦也是危险的,因为它所携带或者说与生俱来的“元性”与汉语天然的“隐喻性”相融,难分彼此,陷阱处处,稍不留神,便不知所云。  但我愿一试,一方面是因为被“乌鸦”深深吸引,诗语和“鸦语”交合互生,可观可听,万象包罗;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实在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读诗看乌鸦飞翔,愉悦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