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9日,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在新开业的中影·国际影城(合肥1912店)巨幕厅举办“中国巨幕·影动中国”活动。这是国内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二个中国巨幕影厅。
作为中国巨幕的研发带头人,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杨雪培显得格外兴奋:“年内还会有成都、昆明、广州、石家庄等地的中国巨幕影厅与观众见面。我们的目标是争取今年有10个中国巨幕影厅投入使用。”
2011年年底贺岁档,《金陵十三钗》携“中国巨幕”版与《龙门飞甲》的IMAX版正面交锋, “中国巨幕”开始进入国内观众的视野,并引发国内外业界的关注。早在2010年《阿凡达》席卷全球之后,中国巨幕系统就已开始研发。2011年7月,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中国巨幕”正式宣告成功。2011年12月中国巨幕在北京UME国际影城(双井店)正式接受观众的检验。”
“很多人都以为中国巨幕只是一块超大银幕,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智能系统。”为了让记者近距离了解中国巨幕,杨雪培把这次专访约在北京UME国际影城(双井店)的巨幕厅里进行。
浮出水面的“中国巨幕”
“这是我和团队打造的第一个标准巨幕影厅。为了便于随时调试,我在这里专门留了一间办公室。我们可以到影厅里边体验边交流。”一见面,杨雪培就带记者走进这个巨幕影厅。
360多个座位的超大影厅里, 与20米宽、12米高的大银幕相匹配的是11.1声道的立体环绕音。“除了大部分人比较关注的大银幕和音响系统,这个复杂的智能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放映机、座椅、装饰、以及核心技术图像优化器等。所以说‘银幕’和‘中国巨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巨幕与IMAX一样可以给观众带来高品质的电影视听享受,这是普通影厅所不能做到的。”
当年《阿凡达》在中国取得了14亿元票房,其中IMAX巨幕收入1.53亿元,两者均创下国内电影市场的纪录。这让国内外的电影投资者们看到了“巨幕”的惊人商业潜力。
“在《阿凡达》之前,全球共81块IMAX银幕,中国只有 11座影院可看IMAX版影片。可如今,国内已有超过50个IMAX影厅了。”IMAX在我国内地的快速发展,一度让国内观众甚至影院投资商一提到“巨幕”,就只想到IMAX。“可以说IMAX占领的是高端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如果想在这块市场有所发展,就必须研发自己的巨幕系统。”
《阿凡达》之后不久,杨雪培带领团队开始做市场调研和技术研发。“自主创新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发展,不受制于人。所以一定要走自我研发的道路。”之后,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等多方联手,组建专门的研发队伍,正式投入中国巨幕的研发。而杨雪培是研发团队的灵魂人物。
2011年7月,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巨幕系统正式宣告研发成功。
杨雪培告诉记者,目前一个中国巨幕影厅最高成本在400万元左右,一张电影票仅90元,比普通3D电影票只贵了10元。“这使得普通观众到巨幕影厅体验观影乐趣不再是什么奢侈的事。观影成本大大降低。”
复杂的智能系统
为了让记者了解中国巨幕的复杂性,杨雪培给打了个简单的比方:把一部标准版电影放在标准版的银幕上,那就是观众平常在普通影厅看到的效果。如果把这个标准版本的电影放到20米宽、12米高的巨幕上放映,“画面清晰度、色彩、反差、均匀度、重合度等众多指标均不能满足观影的基本要求,更别提临场感、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
“巨幕影厅也并非两台放映机加一块巨幕。”杨雪培告诉记者,其中影响观影效果的因素很多,为了使电影在巨幕上放映的效果能达到普通影厅的效果,能体验到临场感以及获得超凡的视听享受,除了放映机和银幕这两个基础设备外,“这个系统还包括服务器、图像拾取器、图像优化器、音响、座椅、装修装饰,此外还需对影片进行专门的巨幕制版。” 而这一个个技术参数,正是杨雪培和他的团队工作的全部内容。
服务器、图片优化器、放映机、图片拾取器才是整个巨幕系统的核心,而它们之间的运作是一个不断高速运转、相互配合、不停循环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影片从服务器出来以后进入图像优化器,与标准画面参数进行比对,如反差、亮度、颜色、均匀度等方面都在实时调整,在整个放映链路上建立了一个实时捕捉反馈及比对优化处理的闭环过程。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再把图像送到放映机,然后放映到银幕上,让放映画面时时确保高质量的再现。”
采访过程中,杨雪培不断强调,胶片时代的普通放映和双系统放映,以及一般的数字电影放映都属于开环系统。而中国巨幕系统是一个闭环的高速实时运算的过程。正是这样高速运转和循环的闭环系统,才能确保观众能欣赏到高质量的影片,体验到非凡的视听效果。“要达到最好的效果,至少在中国巨幕系统上调试近百遍,才能过关,不能让国内观众对中国巨幕失望。”
细节决定成败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中,非核心技术领域也异常重要,杨雪培指着影厅侧墙上的一块块深色装饰板告诉记者,“这个影厅刚投入使用时,我们在调试的过程中发现,银幕上画面的对比度怎么都提不上去,反差太小,影像发灰,怎么调试设备都解决不了,经过反复测试终于发现问题源于墙面装饰板的光反射——装饰板是米色的,银幕的安装弧度太小,银幕上的光折射到侧墙又从侧墙反射到银幕上,就会对银幕形成杂散光干扰使画面的对比度下降。对墙面的颜色进行处理,调整了银幕的弧度后,画面的帧内对比度明显提高,问题得到解决。”
作为巨幕系统研发的新军,杨雪培也承认,目前投入使用的中国巨幕系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才能赢得影院投资商和观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可。 随着品牌认知度的提升和市场培育不断成熟后,他相信 “中国巨幕”会有理想的市场份额。
杨雪培向记者透露,在今年计划投入使用的 10个中国巨幕影厅中,中国电影股份公司今年新开业的大部分影院里都要打造中国巨幕影厅,而UME影院管理公司也将新增3至5个中国巨幕厅。杨雪培强调,“速度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关键看影院自身条件是否适合建成巨幕厅,成熟一家开一家,不鼓励大跃进,不要影响品牌的信誉,坚持标准,质量优先。”
对话杨雪培 “中国巨幕”的技术特点
《综艺》:中国巨幕选用的银幕有哪些技术指标和特点?
杨雪培:首先,银幕宽不能低于20米,宽高比目前是按2K数字电影放映芯片2048x1080确定的,即1.89:1的比例。银幕选用的是2.4至2.5高增益的金属幕。这种银幕不同于普通银幕,其悬挂角度和幕面弧度也是经过严格设计的,其弧度会直接影响银幕的均匀度和观影效果。
巨幕银幕安装时还会出现一个倾角——金属幕反射定向性很强,当放映机的光打出来以后会形成一个主光轴,从银幕上反射回来后就会出现一个观影效果很好的区域,位于影厅的中间位置。如果想让主光轴的覆盖面更广就需要加一个倾角。这虽然不能完全保证亮度均匀度都一样,但增加弧度和倾角之后,可以大大提高观众舒适度的范围,使得观众坐在非中心区域的位置也能较好地欣赏影片。
弧度与倾角都要根据每一个影厅的实际尺寸、起坡大小、每一个放映室的放映光轴位置不断调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设计过程。
《综艺》:中国巨幕匹配的放映机和音响有哪些技术标准?与普通影厅的设备相比,效果有何不同?
杨雪培:目前中国巨幕影厅选用的放映机是巴可2K放映机,被喻为全世界上最亮的放映机。中国巨幕要求的放映机必须达到2K放映水平,目前我们还在不断升级,不断提高放映水平,也在对4K、激光、高帧率等放映技术做实验,希望能把最先进的放映技术应用在我们的巨幕系统上。
音响方面,中国巨幕使用的是美国JBL的扬声器。而UME国际影城(双井店)巨幕厅采用的是11.1声道。巨幕影厅的空间相对大了很多,观众对音效的要求很高,立体声效果要更加强烈。这些音响是这样分布的:银幕后面有3组(左中右),厅堂侧墙又分前左、前右、中左、中右、后左、后右共6组,天花板2组,再加上一组次低音系统,总共加起来是11.1声道。目前DCI数字电影技术规范给出的是15.1声道。我们在声效方面一开始就是高起点,因为目前电影观众更多是一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以前看电影主要看故事和情节,如今更多是体验消费,对视听效果的要求更高。
《综艺》:除了放映机和音响之外,巨幕系统其他配套的设备有什么特点?
杨雪培:除了放映机之外,放映设备其实还有服务器、优化器、图像反馈系统等。服务器是电影放映的源头,中国巨幕的服务器有别于其他普通影院的服务器。其优势在于,既可以放映进口影片,又可以放映国产影片。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的制作是有区别的,所以在服务器与优化器之间的对接方面完善了软硬件系统,在智能化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目前我们在实验阶段采用的是GDC公司提供的专用服务器。
图像优化是IMAX放映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国巨幕所攻克的关键技术。优化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图像优化,比如反差、亮度、锐化、双机重合度等。画面放映出去之后,图像反馈系统会把放出去的图像再抓回来,反馈给图像优化器,这就是图像抓取器也叫图像传感器的功能。
《综艺》:相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多个巨幕系统,中国巨幕有哪些优势?
杨雪培:首先,中国巨幕是从系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是一块银幕加两台放映机的概念。甚至如墙面的装饰、室内灯光的要求、地脚灯的要求等微小的细节都在考虑之内。
其次,我们的技术参数是领先的,如电影放映出来的亮度很高,目前声音效果也是最好的,我们用的是11.1声道,而现在影厅普遍用的还是5.1声道。图像优化等的各项指标,都选择了最高的参数。
再者,整个系统的造价成本低。比如国外品牌,不但收取昂贵的专利使用费,还要从影院里分取票房。而中国巨幕没有高昂的专利使用费,也不用从影院的票房里去分账,成本就低了很多。
还有一个优势——无片源限制,打破了由技术垄断造成的片源限制和市场垄断。这些优势可以让观众以合理的成本来观看巨幕放映的高质量画面。
作为中国巨幕的研发带头人,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杨雪培显得格外兴奋:“年内还会有成都、昆明、广州、石家庄等地的中国巨幕影厅与观众见面。我们的目标是争取今年有10个中国巨幕影厅投入使用。”
2011年年底贺岁档,《金陵十三钗》携“中国巨幕”版与《龙门飞甲》的IMAX版正面交锋, “中国巨幕”开始进入国内观众的视野,并引发国内外业界的关注。早在2010年《阿凡达》席卷全球之后,中国巨幕系统就已开始研发。2011年7月,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中国巨幕”正式宣告成功。2011年12月中国巨幕在北京UME国际影城(双井店)正式接受观众的检验。”
“很多人都以为中国巨幕只是一块超大银幕,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智能系统。”为了让记者近距离了解中国巨幕,杨雪培把这次专访约在北京UME国际影城(双井店)的巨幕厅里进行。
浮出水面的“中国巨幕”
“这是我和团队打造的第一个标准巨幕影厅。为了便于随时调试,我在这里专门留了一间办公室。我们可以到影厅里边体验边交流。”一见面,杨雪培就带记者走进这个巨幕影厅。
360多个座位的超大影厅里, 与20米宽、12米高的大银幕相匹配的是11.1声道的立体环绕音。“除了大部分人比较关注的大银幕和音响系统,这个复杂的智能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放映机、座椅、装饰、以及核心技术图像优化器等。所以说‘银幕’和‘中国巨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巨幕与IMAX一样可以给观众带来高品质的电影视听享受,这是普通影厅所不能做到的。”
当年《阿凡达》在中国取得了14亿元票房,其中IMAX巨幕收入1.53亿元,两者均创下国内电影市场的纪录。这让国内外的电影投资者们看到了“巨幕”的惊人商业潜力。
“在《阿凡达》之前,全球共81块IMAX银幕,中国只有 11座影院可看IMAX版影片。可如今,国内已有超过50个IMAX影厅了。”IMAX在我国内地的快速发展,一度让国内观众甚至影院投资商一提到“巨幕”,就只想到IMAX。“可以说IMAX占领的是高端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如果想在这块市场有所发展,就必须研发自己的巨幕系统。”
《阿凡达》之后不久,杨雪培带领团队开始做市场调研和技术研发。“自主创新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发展,不受制于人。所以一定要走自我研发的道路。”之后,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等多方联手,组建专门的研发队伍,正式投入中国巨幕的研发。而杨雪培是研发团队的灵魂人物。
2011年7月,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巨幕系统正式宣告研发成功。
杨雪培告诉记者,目前一个中国巨幕影厅最高成本在400万元左右,一张电影票仅90元,比普通3D电影票只贵了10元。“这使得普通观众到巨幕影厅体验观影乐趣不再是什么奢侈的事。观影成本大大降低。”
复杂的智能系统
为了让记者了解中国巨幕的复杂性,杨雪培给打了个简单的比方:把一部标准版电影放在标准版的银幕上,那就是观众平常在普通影厅看到的效果。如果把这个标准版本的电影放到20米宽、12米高的巨幕上放映,“画面清晰度、色彩、反差、均匀度、重合度等众多指标均不能满足观影的基本要求,更别提临场感、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
“巨幕影厅也并非两台放映机加一块巨幕。”杨雪培告诉记者,其中影响观影效果的因素很多,为了使电影在巨幕上放映的效果能达到普通影厅的效果,能体验到临场感以及获得超凡的视听享受,除了放映机和银幕这两个基础设备外,“这个系统还包括服务器、图像拾取器、图像优化器、音响、座椅、装修装饰,此外还需对影片进行专门的巨幕制版。” 而这一个个技术参数,正是杨雪培和他的团队工作的全部内容。
服务器、图片优化器、放映机、图片拾取器才是整个巨幕系统的核心,而它们之间的运作是一个不断高速运转、相互配合、不停循环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影片从服务器出来以后进入图像优化器,与标准画面参数进行比对,如反差、亮度、颜色、均匀度等方面都在实时调整,在整个放映链路上建立了一个实时捕捉反馈及比对优化处理的闭环过程。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再把图像送到放映机,然后放映到银幕上,让放映画面时时确保高质量的再现。”
采访过程中,杨雪培不断强调,胶片时代的普通放映和双系统放映,以及一般的数字电影放映都属于开环系统。而中国巨幕系统是一个闭环的高速实时运算的过程。正是这样高速运转和循环的闭环系统,才能确保观众能欣赏到高质量的影片,体验到非凡的视听效果。“要达到最好的效果,至少在中国巨幕系统上调试近百遍,才能过关,不能让国内观众对中国巨幕失望。”
细节决定成败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中,非核心技术领域也异常重要,杨雪培指着影厅侧墙上的一块块深色装饰板告诉记者,“这个影厅刚投入使用时,我们在调试的过程中发现,银幕上画面的对比度怎么都提不上去,反差太小,影像发灰,怎么调试设备都解决不了,经过反复测试终于发现问题源于墙面装饰板的光反射——装饰板是米色的,银幕的安装弧度太小,银幕上的光折射到侧墙又从侧墙反射到银幕上,就会对银幕形成杂散光干扰使画面的对比度下降。对墙面的颜色进行处理,调整了银幕的弧度后,画面的帧内对比度明显提高,问题得到解决。”
作为巨幕系统研发的新军,杨雪培也承认,目前投入使用的中国巨幕系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才能赢得影院投资商和观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可。 随着品牌认知度的提升和市场培育不断成熟后,他相信 “中国巨幕”会有理想的市场份额。
杨雪培向记者透露,在今年计划投入使用的 10个中国巨幕影厅中,中国电影股份公司今年新开业的大部分影院里都要打造中国巨幕影厅,而UME影院管理公司也将新增3至5个中国巨幕厅。杨雪培强调,“速度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关键看影院自身条件是否适合建成巨幕厅,成熟一家开一家,不鼓励大跃进,不要影响品牌的信誉,坚持标准,质量优先。”
对话杨雪培 “中国巨幕”的技术特点
《综艺》:中国巨幕选用的银幕有哪些技术指标和特点?
杨雪培:首先,银幕宽不能低于20米,宽高比目前是按2K数字电影放映芯片2048x1080确定的,即1.89:1的比例。银幕选用的是2.4至2.5高增益的金属幕。这种银幕不同于普通银幕,其悬挂角度和幕面弧度也是经过严格设计的,其弧度会直接影响银幕的均匀度和观影效果。
巨幕银幕安装时还会出现一个倾角——金属幕反射定向性很强,当放映机的光打出来以后会形成一个主光轴,从银幕上反射回来后就会出现一个观影效果很好的区域,位于影厅的中间位置。如果想让主光轴的覆盖面更广就需要加一个倾角。这虽然不能完全保证亮度均匀度都一样,但增加弧度和倾角之后,可以大大提高观众舒适度的范围,使得观众坐在非中心区域的位置也能较好地欣赏影片。
弧度与倾角都要根据每一个影厅的实际尺寸、起坡大小、每一个放映室的放映光轴位置不断调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设计过程。
《综艺》:中国巨幕匹配的放映机和音响有哪些技术标准?与普通影厅的设备相比,效果有何不同?
杨雪培:目前中国巨幕影厅选用的放映机是巴可2K放映机,被喻为全世界上最亮的放映机。中国巨幕要求的放映机必须达到2K放映水平,目前我们还在不断升级,不断提高放映水平,也在对4K、激光、高帧率等放映技术做实验,希望能把最先进的放映技术应用在我们的巨幕系统上。
音响方面,中国巨幕使用的是美国JBL的扬声器。而UME国际影城(双井店)巨幕厅采用的是11.1声道。巨幕影厅的空间相对大了很多,观众对音效的要求很高,立体声效果要更加强烈。这些音响是这样分布的:银幕后面有3组(左中右),厅堂侧墙又分前左、前右、中左、中右、后左、后右共6组,天花板2组,再加上一组次低音系统,总共加起来是11.1声道。目前DCI数字电影技术规范给出的是15.1声道。我们在声效方面一开始就是高起点,因为目前电影观众更多是一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以前看电影主要看故事和情节,如今更多是体验消费,对视听效果的要求更高。
《综艺》:除了放映机和音响之外,巨幕系统其他配套的设备有什么特点?
杨雪培:除了放映机之外,放映设备其实还有服务器、优化器、图像反馈系统等。服务器是电影放映的源头,中国巨幕的服务器有别于其他普通影院的服务器。其优势在于,既可以放映进口影片,又可以放映国产影片。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的制作是有区别的,所以在服务器与优化器之间的对接方面完善了软硬件系统,在智能化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目前我们在实验阶段采用的是GDC公司提供的专用服务器。
图像优化是IMAX放映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国巨幕所攻克的关键技术。优化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图像优化,比如反差、亮度、锐化、双机重合度等。画面放映出去之后,图像反馈系统会把放出去的图像再抓回来,反馈给图像优化器,这就是图像抓取器也叫图像传感器的功能。
《综艺》:相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多个巨幕系统,中国巨幕有哪些优势?
杨雪培:首先,中国巨幕是从系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是一块银幕加两台放映机的概念。甚至如墙面的装饰、室内灯光的要求、地脚灯的要求等微小的细节都在考虑之内。
其次,我们的技术参数是领先的,如电影放映出来的亮度很高,目前声音效果也是最好的,我们用的是11.1声道,而现在影厅普遍用的还是5.1声道。图像优化等的各项指标,都选择了最高的参数。
再者,整个系统的造价成本低。比如国外品牌,不但收取昂贵的专利使用费,还要从影院里分取票房。而中国巨幕没有高昂的专利使用费,也不用从影院的票房里去分账,成本就低了很多。
还有一个优势——无片源限制,打破了由技术垄断造成的片源限制和市场垄断。这些优势可以让观众以合理的成本来观看巨幕放映的高质量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