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和家长应该积极就体育活动进行交互与协作,为此将首先对家校体育结合活动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当前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及开展难点进行探究,总结相应的优化策略,为体育活动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作用。
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水平正在呈现下滑趋势,这不管是对学生自身的未来成长还是对祖国的发展建设,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提升青少年的体能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有包括家长、体育教师在内的所有学生引导者需要肩负的责任。
1 家校体育结合活动的意义
体质健康是指学生的体格和精神两个层面能够保持理想状态,部分学校还涉及到学生社会能力方面的评价,比如学生的社交性、活跃性等等。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在成长阶段接触最多的场所,也是对学生三观、能力、个性发育影响最大的地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健康促进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教育模块,彼此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互相完善的作用。开展家校体育结合活动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改变传统的单向体育教育模式,这样的体育活动对学生体格和精神的熏陶更全面,培养更立体,学生也能更好地发育成长为综合化人才。
2 家校体育结合活动的实施问题
2.1 内容过于片面
内容过于片面是家校体育结合活动中最常见的问题,由于认知不足,学校的家校体育结合活动往往只是在亲子活动的基础上添加内容,比如举行亲子运动会等,这些体育活动并非真正融入了家庭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且开展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提升。
2.2 主体意识淡薄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依然存在强烈的“唯分数论”,对于体育活动的作用没有正确认识,体育教师认为家长配合参与体育活动是在增添自己的工作负荷,学生家长则认为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考试水平提升没有太大帮助,因此也不想过度融入体育活动的开展中,这种心态使得双方没有对家校体育结合活动真正上心,也对活动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2.3 互动交流不足
在家长和教师的观念中,体育活动更多是一种让学生放松的休闲活动形式,其娱乐意义大于教育意义,这种想法让教师和家长不愿在活动的开展上投入过多的精力,什么活动适合什么年龄段的学生,以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加什么运动项目最为合适,这些都不在家长和教师的考虑之中。对体育活动教育功能的漠视使得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活动,彼此没有沟通交流,学生的锻炼情况、健康水平、精神状态、活动兴趣倾向一无所知,这种情况下也难以保证体育活动的质量。
3 家校体育结合开展措施
3.1 豐富体育活动内容
教师和家长需要丰富活动的开展形式,让活动不止局限于亲子活动中,要让家校体育结合活动慢慢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使之不用每天沉溺于知识海洋中,从教室、课堂上走出,走到操场上,走到社区中,走到街头上,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师和家长要将游戏教学灵活运用起来,尤其是家长需要发挥自己对子女的影响力,和子女共同在日常的休闲时间进行体育游戏,促进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提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运动锻炼中。合理的活动内容和活动量既可以让学生由于不具备某种良好的体育技能而产生的害怕、紧张心理得到有效缓解,还可以使之在放松环境中把一定的运动技巧掌握,同时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让团队意识增强,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同时也有助于其自信心与自制力进一步增强,让健康促进的教育目标成功实现。
3.2 精确体育活动定位
体育教师和家长要对体育活动的定位有精确认识,让家长在态度、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可以真正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要教导家长相关的体育训练知识,让家长可以在闲暇之余辅助体育教师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
3.3 丰富家校合作的方式,改善家访工作的应用
沟通是联系体育教师和家长的主要手段,双方的沟通方式多是采用亲子活动的方式展开,为了实现更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教师需要丰富家校合作形式,可以开展经验教育交流活动等形式,帮助家长获取到更多的信息。体育教师要通过会议对学生的体格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内容用短信或是书信的形式告知家长,这样家长也能有充分的准备,家长会也能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下积极地与教师沟通。此外教师还可以集思广益,丰富学生关爱教育的方法,例如可以在网络上搭建家校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设置各类留言板块,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并利用各种平台经常性推送一些有关身体训练的讯息,增强家长的体育培训能力。
4 结语
综上,针对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家校体育结合中存在的内容片面、主体意识淡薄以及互动交流不足等问题,需通过设置家校体育结合目标、明确合作定位、创设家校体育沟通形式来有效解决,进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健康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b/2018/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水平正在呈现下滑趋势,这不管是对学生自身的未来成长还是对祖国的发展建设,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提升青少年的体能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有包括家长、体育教师在内的所有学生引导者需要肩负的责任。
1 家校体育结合活动的意义
体质健康是指学生的体格和精神两个层面能够保持理想状态,部分学校还涉及到学生社会能力方面的评价,比如学生的社交性、活跃性等等。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在成长阶段接触最多的场所,也是对学生三观、能力、个性发育影响最大的地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健康促进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教育模块,彼此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互相完善的作用。开展家校体育结合活动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改变传统的单向体育教育模式,这样的体育活动对学生体格和精神的熏陶更全面,培养更立体,学生也能更好地发育成长为综合化人才。
2 家校体育结合活动的实施问题
2.1 内容过于片面
内容过于片面是家校体育结合活动中最常见的问题,由于认知不足,学校的家校体育结合活动往往只是在亲子活动的基础上添加内容,比如举行亲子运动会等,这些体育活动并非真正融入了家庭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且开展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提升。
2.2 主体意识淡薄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依然存在强烈的“唯分数论”,对于体育活动的作用没有正确认识,体育教师认为家长配合参与体育活动是在增添自己的工作负荷,学生家长则认为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考试水平提升没有太大帮助,因此也不想过度融入体育活动的开展中,这种心态使得双方没有对家校体育结合活动真正上心,也对活动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2.3 互动交流不足
在家长和教师的观念中,体育活动更多是一种让学生放松的休闲活动形式,其娱乐意义大于教育意义,这种想法让教师和家长不愿在活动的开展上投入过多的精力,什么活动适合什么年龄段的学生,以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加什么运动项目最为合适,这些都不在家长和教师的考虑之中。对体育活动教育功能的漠视使得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活动,彼此没有沟通交流,学生的锻炼情况、健康水平、精神状态、活动兴趣倾向一无所知,这种情况下也难以保证体育活动的质量。
3 家校体育结合开展措施
3.1 豐富体育活动内容
教师和家长需要丰富活动的开展形式,让活动不止局限于亲子活动中,要让家校体育结合活动慢慢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使之不用每天沉溺于知识海洋中,从教室、课堂上走出,走到操场上,走到社区中,走到街头上,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师和家长要将游戏教学灵活运用起来,尤其是家长需要发挥自己对子女的影响力,和子女共同在日常的休闲时间进行体育游戏,促进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提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运动锻炼中。合理的活动内容和活动量既可以让学生由于不具备某种良好的体育技能而产生的害怕、紧张心理得到有效缓解,还可以使之在放松环境中把一定的运动技巧掌握,同时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让团队意识增强,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同时也有助于其自信心与自制力进一步增强,让健康促进的教育目标成功实现。
3.2 精确体育活动定位
体育教师和家长要对体育活动的定位有精确认识,让家长在态度、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可以真正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要教导家长相关的体育训练知识,让家长可以在闲暇之余辅助体育教师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
3.3 丰富家校合作的方式,改善家访工作的应用
沟通是联系体育教师和家长的主要手段,双方的沟通方式多是采用亲子活动的方式展开,为了实现更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教师需要丰富家校合作形式,可以开展经验教育交流活动等形式,帮助家长获取到更多的信息。体育教师要通过会议对学生的体格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内容用短信或是书信的形式告知家长,这样家长也能有充分的准备,家长会也能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下积极地与教师沟通。此外教师还可以集思广益,丰富学生关爱教育的方法,例如可以在网络上搭建家校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设置各类留言板块,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并利用各种平台经常性推送一些有关身体训练的讯息,增强家长的体育培训能力。
4 结语
综上,针对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家校体育结合中存在的内容片面、主体意识淡薄以及互动交流不足等问题,需通过设置家校体育结合目标、明确合作定位、创设家校体育沟通形式来有效解决,进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健康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b/2018/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