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命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能否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文字表达欲望。本研究结合教师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写作状态和思维模式进行分析,以苏教版小学作文命题为例进行作文命题形式的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命题;反思
一、“失心”——学生的写作现状及反思
1.对写作的畏惧大于从习作中获得的快乐
新课改之下,教材的编写者力图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做到有效地结合,不管是在语文教学的哪一个版块,我们都感受到和过去教育理念不同的新思维,我们的课堂的确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现实并未因新课改的到来而有了新的变化。学生害怕作文,从心理上排斥作文,若不是考试要考作文,很少有学生主动去写作文,更谈不上利用写作来体现自我的生命存在和对世界的思考。
2.机械的作文训练窄化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当下的作文教学是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师生不得不反复完成各地区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8篇习作训练,虽然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作文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高分,这样作文训练走进了程式化的死胡同,它就像一个套子套住学生的手脚硬往僵化的路上拖。学生不能自由地说想说的话,不能随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不能由衷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困心”——以苏教版教材作文命题形式为例反思
1.教材所安排的作文训练量不够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我国目前没有一本专门进行作文训练的教材,在现行教材中我们看到的作文训练更多只是依附在阅读教材后的训练,一个单元才一次习作训练,每学期共8篇习作,要想切实确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仅靠这8次训练远远不够,必须让学生经常练笔。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已经做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竟有限,作文能力是靠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需要老师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2.命题的“多次重复”让学生缺少新鲜感
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开阔视野。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想象的、动手做的均可选材入题。这类命题能有效地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以现行的苏教版教材为例,纵观从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的作文题目,三年级上册的“给自己画一张像”; 三年级下册的“为别人画像”;四年级下册的“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推荐一人,也可每方面各推荐一人”;五年级上册的“在教过你的老师中,一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写。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过你的一两件事”;五年级下册的“请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写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六年级上册的“了解地方上的名人,写一位家乡名人”。这样“写人”的作文命题在苏教版教材中共出现了7次,虽然每个年段这类命题的训练点不同,但是学生在这样的命题之下的作文兴趣并未像教材编者预期的那样高涨,同时学生写人、写事的能力并未得到不同层面的提升,学生在同一类型命题之下学生的作文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作文无个性特色,真正用细节刻画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不太多。孩子平常议论别人时生动的语言跑哪里去了?应反思我们的教材作文命题,到底让学生鲜活的思维走向了何处?
3.教材中的作文命题缺少鲜活的刺激
我们发现好多作文命题往往局限性很大,因为命题者要考虑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写,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不管学生是愚钝还是聪明,考虑的都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这样就使教材的作文命题大而空,缺乏个性,缺乏本地区的实际和特色。以下罗列了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些作文命题:
三年级下册:为别人画像,再写下来;大自然中有趣的发现;写一段对话;写一件你想发表一下自己看法的事;写一篇日记。
四年级下册:围绕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再写下来;写植物;从校园、公园、广场或家庭附近选择一两种植物,把观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题目自拟……
笔者认为从研究作文命题入手,充分发挥作文命题的“统帅”作用,让丰富的命题形式富有童趣,激发思维,才可以打开甘甜的文思泉涌之眼,才可以写出具有小学生特色的好作文。命题应根据语文教材的实际,引导学生向范文学习,如美国学者克莱提出:通过阅读典范的文艺作品,发展他们对优美词语的语感,教会他们从构思,语言和风格方面将自己的作文与典范的作品进行对照分析,从语言巨匠哪里学习写作的技巧。正如特级教师韩军的精彩论述:“一个好的文题,应该是一个‘指路牌’,循牌走去,考生会找到一块‘独特的精神天地’,那里宽宏自由,任自我个性之花,烂漫、自在地伸展,真切、坦荡、自然地开放……即一道好的作文题,应有特别有利于情思自由展现、精神真实伸展。”
参考文献:
[1]刘雨.张艳梅.小学生作文心理与教育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柳小平.关于高考作文题命制文题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
作者简介:
黄河(1975~ ),女,湖南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语言艺术、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命题;反思
一、“失心”——学生的写作现状及反思
1.对写作的畏惧大于从习作中获得的快乐
新课改之下,教材的编写者力图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做到有效地结合,不管是在语文教学的哪一个版块,我们都感受到和过去教育理念不同的新思维,我们的课堂的确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现实并未因新课改的到来而有了新的变化。学生害怕作文,从心理上排斥作文,若不是考试要考作文,很少有学生主动去写作文,更谈不上利用写作来体现自我的生命存在和对世界的思考。
2.机械的作文训练窄化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当下的作文教学是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师生不得不反复完成各地区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8篇习作训练,虽然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作文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高分,这样作文训练走进了程式化的死胡同,它就像一个套子套住学生的手脚硬往僵化的路上拖。学生不能自由地说想说的话,不能随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不能由衷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困心”——以苏教版教材作文命题形式为例反思
1.教材所安排的作文训练量不够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我国目前没有一本专门进行作文训练的教材,在现行教材中我们看到的作文训练更多只是依附在阅读教材后的训练,一个单元才一次习作训练,每学期共8篇习作,要想切实确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仅靠这8次训练远远不够,必须让学生经常练笔。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已经做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竟有限,作文能力是靠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需要老师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2.命题的“多次重复”让学生缺少新鲜感
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开阔视野。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想象的、动手做的均可选材入题。这类命题能有效地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以现行的苏教版教材为例,纵观从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的作文题目,三年级上册的“给自己画一张像”; 三年级下册的“为别人画像”;四年级下册的“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推荐一人,也可每方面各推荐一人”;五年级上册的“在教过你的老师中,一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写。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过你的一两件事”;五年级下册的“请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写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六年级上册的“了解地方上的名人,写一位家乡名人”。这样“写人”的作文命题在苏教版教材中共出现了7次,虽然每个年段这类命题的训练点不同,但是学生在这样的命题之下的作文兴趣并未像教材编者预期的那样高涨,同时学生写人、写事的能力并未得到不同层面的提升,学生在同一类型命题之下学生的作文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作文无个性特色,真正用细节刻画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不太多。孩子平常议论别人时生动的语言跑哪里去了?应反思我们的教材作文命题,到底让学生鲜活的思维走向了何处?
3.教材中的作文命题缺少鲜活的刺激
我们发现好多作文命题往往局限性很大,因为命题者要考虑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写,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不管学生是愚钝还是聪明,考虑的都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这样就使教材的作文命题大而空,缺乏个性,缺乏本地区的实际和特色。以下罗列了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些作文命题:
三年级下册:为别人画像,再写下来;大自然中有趣的发现;写一段对话;写一件你想发表一下自己看法的事;写一篇日记。
四年级下册:围绕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再写下来;写植物;从校园、公园、广场或家庭附近选择一两种植物,把观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题目自拟……
笔者认为从研究作文命题入手,充分发挥作文命题的“统帅”作用,让丰富的命题形式富有童趣,激发思维,才可以打开甘甜的文思泉涌之眼,才可以写出具有小学生特色的好作文。命题应根据语文教材的实际,引导学生向范文学习,如美国学者克莱提出:通过阅读典范的文艺作品,发展他们对优美词语的语感,教会他们从构思,语言和风格方面将自己的作文与典范的作品进行对照分析,从语言巨匠哪里学习写作的技巧。正如特级教师韩军的精彩论述:“一个好的文题,应该是一个‘指路牌’,循牌走去,考生会找到一块‘独特的精神天地’,那里宽宏自由,任自我个性之花,烂漫、自在地伸展,真切、坦荡、自然地开放……即一道好的作文题,应有特别有利于情思自由展现、精神真实伸展。”
参考文献:
[1]刘雨.张艳梅.小学生作文心理与教育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柳小平.关于高考作文题命制文题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
作者简介:
黄河(1975~ ),女,湖南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语言艺术、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