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G-44胶质瘤干细胞球的表型特点及其移植瘤病理特征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r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SHG-44胶质瘤干细胞球的分子表型、致瘤能力及其移植瘤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NSCM)培养SHG-44胶质瘤细胞株,获取其胶质瘤干细胞球,纯化培养后行细胞免疫(ICC)荧光染色检测CD133、兔抗人巢蛋白(nestin)、A2B5、小鼠抗人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IDH R132H的表达;含血清培养基诱导其分化,ICC检测CD133、nestin、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Ⅲ tubulin和半乳糖神经鞘氨醇酶(GalC)的表达情况;建立SHG-44胶质瘤干细胞球原位移植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33、nestin、VEGFR-2、GFAP、S-100和CD34的表达;比较SHG-44细胞原位模型和SHG-44干细胞球移植瘤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应用神经干细胞培养法能成功获取SHG-44胶质瘤干细胞球.第10代SHG-44胶质瘤干细胞球和SHG-44胶质瘤细胞的CD133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71.63±5.92)%和(1.95±1.45)%.SHG-44胶质瘤干细胞球的nestin、vimentin、VEGFR-2和A2B5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84.06±7.58)%、(29.11 ±3.44)%、(64.44±3.69)%和(14.08 ±2.19)%.SHG-44胶质瘤干细胞球中可见IDH R132H突变的细胞群.含血清培养基诱导分化后,CD133、nestin、vimentin、GFAP、β-Ⅲ tubulin和GalC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1.89±1.27)%、(6.67±2.75)%、(93.75±2.95)%、(91.33±4.75)%、(82.36±4.02)%和(8.92±3.19)%.原位移植瘤组织中GFAP、S-100和VEGFR-2蛋白表达呈阳性,CD133和nestin蛋白表达呈阴性.极少量特异抗人CD34阳性细胞围绕成管状.SHG-44胶质瘤干细胞球颅内原位移植瘤局部浸润能力高于SHG-44胶质瘤细胞颅内原位移植瘤.结论 神经干细胞培养法可成功从SHG-44胶质瘤细胞株中获取胶质瘤干细胞,属于CD133+ A2B5-亚群,高表达VEGFR-2,具备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可参与血管拟态的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APRIL在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APRIL基因的小干扰RNA质粒载体(APRIL-siRNA)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重组人APRIL蛋白(rhAPRIL)刺激结直肠癌细胞HCT-116,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调控蛋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其中80%~85%的病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1].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约70%的NSCLC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2].基于分子靶点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目前NSCLC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BI)内镜在寻找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隐匿性原发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常规检查(CT、MRI及内镜)未发现原发灶,使用NBI内镜进行鼻咽喉部检查,观察NBI内镜对原发灶的检出能力.结果 在53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中,NBI内镜对隐匿性原发灶的检出率为47.2%(25/53),明显优于影像学检查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58型E6E7融合基因突变体的转化活性及抗原性.方法 分别定点突变HPV58型E6和E7基因中3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去除突变后的E6和E7基因的终止码并将其基因片段融合,突变修饰后的基因命名为HPV58 mE6E7.将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pIRES-neo-HPV58 mE6E7转染组为实验组,pIRES-neo-HPV58 E6E7转染组为阳性对照组,
患者女,53岁,因绝经4年阴道不规则流血2个月于2011年6月27日入院.患者曾于外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并行诊刮术,提示子宫内膜癌.妇科检查示,外阴呈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分泌量中等,为淡红色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无举痛;子宫后位,如妊娠2个月,质中,无压痛,活动可,双附件未见异常.患者近2个月来体重下降约10 kg.癌胚抗原125为208.0 U/ml.关键词:癌,小细胞;子宫内
目的 分析胃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7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国内外报道的胃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贲门13例,胃底3例,胃体1例;溃疡型13例,隆起型4例;1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接受术后化疗,1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本组13例获得随访,2例术后40个月仍生存,3例于术后6个
目的 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8例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差异,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58个月,随访期内,179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全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0.3%和7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状况、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癌结节、肿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硫酸酯酶2(SULF2)和WR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伊立替康药物敏感性以及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伊立替康对102例胃癌新鲜组织的抑制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ULF2和WR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并分析SULF2和WRN基因的甲基化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伊立替康敏感性的关系.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胃癌组织中SULF2基因的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