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情深为中华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日子。清晨,大雨瓢泼而至,香港上水的马路两旁人群拥挤,锣鼓喧天、旗海飘扬。在人群中,一位老者紧紧地怀抱着一块牌匾站立于滂沱大雨中,神情期待,任凭雨水浇打全身湿透,依然执着得注视前方。
  凌晨六时,历史聚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这一神圣时刻。大雨中,老人代表香港自发前来迎接军队的群众,将一面写有“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牌匾送给了部队首长。
  这位老人就是爱国爱港、矢志不渝的——李连生先生。
  
  序曲
  
  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之士。1983年至今,他连续担任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任为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及第一届政府推委会委员。1996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星火基金会并任会长至2001年。1993年至1997年被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香港分社委任为港事顾问。
  他是一位全心爱港之士。作为香港原住民的他,从1970年就担任香港渔民互助社秘书长,1980年至1985年任香港农牧职工会秘书、主席。1985年联合新界爱国爱港力量创办新界社团联合会
  他是一位性情高雅之士。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他凭着自学写得一手刚劲有力的好书法。
  李连生先生,一位从容、睿智的70岁的老者。他的故事就是一首豪情壮志的进行曲,用爱国情和报国心谱写曲章,用忠诚和义胆奏鸣乐曲。这歌声荡气回肠,萦绕在神州在大地上。
  
  首曲:家国情、民族心永藏心中
  
  1941年日本侵入香港,那时的香港处于港英政府的统治之下,英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只交战十几日便投降了,一些不愿让香港沦落在日本铁蹄下的爱国之士,不甘屈辱,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了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日军顽强抵拼。
  怀抱着爱国爱港的信念,十多岁的李连生先生在1956年加入了爱国团体——侨港种植公会。
  然而拥有一颗坚定的爱国心,在1956的香港是有罪的。李连生和一帮爱国朋友想以挂横幅的方式来庆祝国庆,但港英政府却不允许在外面挂国庆横幅,不让挂国庆横幅该怎么办?李连生和朋友们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在一块红布上贴上和平鸽,每只鸽子代表着一个字。时至今日李连生先生每次回忆到此处都会沾沾自喜。
  在那段历史时期还有一段小插曲是与《大公报》有关的。“《大公报》是一份爱国报纸,当年我们看这份报纸是不敢在街上看,要偷偷地买,折好后藏在衣服里躲回家里看。因为街上很多便衣警察,一旦被发现就会被跟踪、迫害。”李连生回忆说。
  虽然港英政府处处压制爱国举动,却难以浇灭李连生的爱国心。他加入侨港种植公会时正值新中国诞生十周年。还是年轻小伙的他在种植公会可谓是个积极活跃分子,白天工作一天不嫌累,晚上还经常以饱满的热情与同事到乡下农村里给村民们唱歌宣传爱国思想,宣扬“中国人用中国货”的爱国意识。这种工作是很危险的,在六十年代做爱国宣传工作者经常会成为特务跟踪的目标,甚至有生命的危险。李连生先生不但不怕反而用生命来诠释着爱国的情结。
  侨港种植公会因为这种爱国立场太鲜明而成为了港英政府的眼中钉,终于被迫解散。“谁说港英政府统治下的香港是有人权、民主、自由的?我们公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都是被强迫递解出境的!”事隔四十多年,每当提起这段历史,李连生先生仍然愤怒不已。作为爱国者的他当然也被当局列入黑名单。
  公会解散后,这些爱国之士并没有放弃爱国的事业,而是自组粮油公司,并以此为立脚点,继续与港英政府抗争。1967年,反英抗暴开始了。那年,还处在失业中的李连生先生发现从学校读书回来的侄儿被人打得遍体鳞伤,问及原因,是因侄儿带《毛主席语录》回校,没收后还招来顿毒打。李连生先生接受不了这种粗暴的做法和这种专制的行为,他马上到学校要求校方赔礼道歉,校方不但不予理睬还反而把这件事情告知港英当局,就因为这件事,一天晚上来了三个人把李连生先生给拉走了,罪名是有人告他恐吓学校,要放火烧学校。“什么民主都是假的!”港英当局的卑鄙做法让李连生先生内心中充斥着黑暗。被关在域多利拘留所的那段日子也让他看到了更多牢狱黑暗,残忍的一面。牢狱的打人手段是及其残酷的,又有特务混在人中偷听,这种假民主伪人权更加深了李连生先生对港英政府的抵触感,在港英政府逼供时,李连生先生是坚决不认罪。然而不认罪的结果就是被港英当局以莫须有罪名关进赤柱监狱。
  这次牢狱之灾不曾打击到李连生先生,出狱后的他仍坚定着自己的爱国信念,继续为爱国事业效力。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中英谈判及《联合声明》的签订,令香港的政坛构造变动,香港将要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看到希望的李连生先生想到更多的就是如何扩大爱国爱港力量,为香港的平稳过渡,顺利回归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李连生先生认为需要一个联会,当时担任香港农牧职工会主席的他,便突破重重阻力,联合了二十六个爱国团体,于1985年创立了新界社团联会。
  
  二曲:倾情爱国演绎耿耿忠心
  
  联会成立后,李连生先生一方面致力于壮大组织,另一方面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及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频繁地深入各阶层听取群众意见,宣传基本法。
  李连生先生从1983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至今已有二十四年的历史,与众多香港人相比,他更是亲身体会到了内地的飞跃发展。“1983年,我们这些香港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住的是招待所,闷热的房间里连电风扇都没有,开会期间要交伙食费,内地的代表还要交粮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到了第八届时已不用交伙食费。现在我们上京开人大会住的是五星级的北京饭店,与当年真是天壤之别”
  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连生先生不仅是祖国繁荣昌盛的目睹者,也是祖国收回主权的见证者。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是祖国母亲迎回走散多年孩子的一天,是中华儿女翘首期盼已久的一天,也是李连生先生等待多时的一天。这天清晨解放军驻港部队浩浩荡荡地由深圳罗湖口岸进入香港特别行政区,沿途彩旗飘飘、醒狮起舞。而那汇集万人的迎军队伍,正是李连生先生一手组织发动的。
  “香港回归祖国,我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军队。但是港英政府不合作,有意要驻港军队凌晨才能进驻香港。我们不能让子弟兵冷冷清清的进城。”在香港回归前几个月,李连生先生就提出了“迎军”活动,但只知晓军队由深圳进入香港,何时进入香港大家都不知道,为了弄清楚进入香港的具体时间,李连生先生就请新华社香港分社提供协助,研究了几个迎军方案,并在新界各区设立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动员新界社团联合会所有各区会员的关系去发动群众参与,呼吁会员街坊去迎接解放军。
  回归那日,黑色雷雨警号的恶劣天气不减新界市民欢迎解放军进驻香港以示主权回归的心情,也不减李连生先生激动的心情,一整晚都没睡觉的他和市民一起站在瓢泼大雨中的马会道路边注视着前方。“那晚两旁马路都挤满了人,香港下着百年难见的倾盆大雨,就好像要洗刷中国百年耻辱。约早上六点,驻港解放军部队徐徐驶入,我带领新界社团联会成员在雨中为驻港解放军举行了简单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欢迎仪式。在仪式上我们向驻港解放军部队代表政委熊自仁少将致献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牌匾。”(据说这牌匾现存放于中国军事博物馆)回想当时情景,李连生先生依然情绪激昂。
  他感叹道:“百年雪耻珠还,万众扬眉吐气。作为中国人,作为曾经参与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工作的成员、作为一名从事爱国社团事业的工作者,我感慨万千,中华民族独立统一的历史终于掀开完全崭新的一页。这一切来之不易,香港虽然已经回归,但到了今日还不能松懈,为了国家和香港的繁荣稳定,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李连生先生说到这段时难掩心中激动之情,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的这一天,他奋斗了大半辈子,终于见证了香港结束殖民统治,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当然是令他一生感到最欣慰的事情。
  
  
  三曲:星星之火点亮希望之灯
  
  香港分为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据2005年05月21日港府公布统计数字: 香港总人口为688万人,其中超过一半(52%)住在新界。1985年4月18日李连生先生在人口超过香港总人口一半以上的新界,创办成立新界社团联会。如今,新界社团联会已经二十二周岁了,在这二十二年的时间里,新界社团联会关心居民生活,维护居民合法权益,为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出谋划策,扩大团结发展,争取不同的社会团体结聚在爱国爱港的旗帜下。李连生先生带领新界全体会员在坚定的社会服务意识下,为香港地方行政和民主进程谱写了新的篇章。
  爱国爱港,惠泽四方。李连生先生更是把这种精神延续到了国内,在他的筹划和组织下,新界社团联会自1992年就发起了“希望工程”计划,先后筹集港币约三百万元在贫困山区兴建了新界社团联会谷冈希望小学、新界社团联会兴隆乡希望小学、新兴六祖纪念学校等共14所希望小学。
  如果说香港群众从新界社团认识到了李连生先生,那么内地革命老区人民则是通过中国星火基金会熟知他。1996年前,邓小平同志在中华大地上提倡“希望工程“,而一直情系祖国贫困老区孩子的李连生先生更是积极响应邓小平同志的号召。1996年,李连生先生在新界社团联会老前辈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中国星火基金会,他来回奔波于香港和海内外,筹集资金协助祖国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有人疑问已经七十岁的李连生先生在香港已经享有盛誉,为什么在不惑之年还要不辞劳苦?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有一颗深深的爱国心。“我们不是到处支援而是定点支援,主要以革命老区为主。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年代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解放后老区还处于落后的状态,老区的孩子仍上不起学,我良心上过不去,就联合香港爱国同胞尽我们自己的一点心意,利用我们的关系将贫困缩小点。”事实证明李连生先生在支援革命老区扶贫计划、老区的经济建设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的。
  延安,孕育新中国的神圣土地。延安老区人民用小米南瓜稀饭养育中华民族一代精英,他们从这里出发奔赴抗日前线,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李连生先生一直都对老区人民怀着深厚的敬爱之情,在支援延安的数年当中,他曾多次往返于香港和内地,曾先后五次率领多达百余人的考察团队登上黄土高原,他走村串户给村寨捐资建校、参加落成典礼;他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赴延安深山地区考察,扩大资金投入,推动扶贫项目的进行。
  这一路,李连生先生不顾旅途劳累,亲力亲为。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和对老区贫困民众的关爱为老区人民的经济发展开扩出一片阳光大道。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太阳”“要致富就要从娃娃抓起。”李连生先生认为延安的致富就要从教育开始,为推动延安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四处奔波、风雨兼程。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他和同事们不懈的努力下,扶贫资金逐渐扩大,落实了多个扶贫项目。如:中国星火基金会在抗日民族英雄刘志丹的家乡捐建学校;在黄陵县中华人文始祖发祥地兴建轩辕学校;在抗日大军东渡黄河的古渡口延川县兴建刘家沟小学;在陕南丹凤县两处修建英华小学……
  以上只是中国星火基金会众多扶贫项目中的一小部分,只是李连生先生频繁扶贫行动中的一小段缩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1996年中国星火基金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1个春秋,在这11年的岁月里,经由星火基金会推荐、引荐、给贫困革命老区捐款捐建的学校已有130多所。在这4015个日子里,李连生先生的足迹也遍及祖国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爱国、爱港、爱家乡的他就如一盏明灯点亮了老区人民经济发展的道路;如一缕炙热的火苗,燃尽自己给他人带来烘烘暖意。
  
  尾 声:
  
  “一片丹心图报国,一生长为国家忧” 的李连生先生出生在三十年代后期,由于生活所限,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但懂得“终身学习”的他在辛苦工作之余,不断自我增值,靠着自学苦读,在八十年代担任汉华中学香港仔分教处的教师。
  也是凭着自学,他写着一手刚劲有力的毛笔字。“新界社团联会”的金漆招牌就出自他的手笔。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他仍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参与国家事务,他依然矢志不渝地走在爱国爱港的最前方!
  
  李连生先生座右铭:爱国爱港、矢志不渝
其他文献
“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西汉《淮南子·修务训》    在脍炙人口的东方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曾让中医药的起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学,承载着古往今来无数中医药家的毕生心血,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更是中华国粹的象征。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仅继承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然而,成立六十周年的澳门中药业公会却秉承着“继
期刊
他举止文雅,谈吐风趣,一派文质彬彬的气度;他衣着考究,笑容恬然,一副斯文和气的风度。你很难将之与"推销员"对号,更不会与"财神爷"挂钩。但是,他确是不折不扣的"推销高手";是媒体誉作的"财神爷";是香港高校炙手可热的"发展经理"。  有人说他"生财有道",有人说他"长袖善舞",还有人说他是中国高校发展新模式的拓荒牛。他,就是李瑞成先生。    出身教育    他的第一重身份,也是他永恒的身份,是老
期刊
初见康荣章先生时,就感觉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从他红光满面的颜容,精神矍铄的步伐,丝毫找不到年逾古稀接近八旬的岁月印迹;从其言谈时的亲切和蔼,讲述时的谈笑风生,似乎寻不见当年以不惑之年再创业的艰难困苦。  究其原因,在于他坚持“信义为本,善心为源”的处世原则:以信义为撬起事业的砝码,即使曾经历从头再来的遭遇,也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善心为滋润生命的源泉,秉承“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人生信条
期刊
她一直是演艺界的红人,正当风华正茂的时候她走进了一段幸福的婚姻,虽然这段婚姻没有维持到永恒,但却带给她一生的感恩。带着感恩,她与慈善事业结缘,此后她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把慈善当作了自己的终身事业,为此而奔波不息。但她却乐此不疲地说:“让我为了赚钱去工作,我不太在意,但让我做慈善我就连心都投入了。”  就为了这慈悲心,她把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全部放在了慈善事业上,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慈善专家,而她,也正如
期刊
洪祖星是香港资深电影人,是香港电影制片家协会主席和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  从一个打工仔到电影发行人,再到香港影业协会创会会员,他先后发行了700余部电影,担任过4届金像奖主席。一谈到香港电影金像奖,洪祖星既兴奋又感慨良深:“我担任金像奖主席的4年是金像奖最困难的4年,那时候要到处找赞助,才能让颁奖礼顺利举办!”不过辛苦归辛苦,他在任内的努力,使金像奖摆脱了纯艺术的曲高和寡,加入商业片的元素,让金像
期刊
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之下,《今日华人》大型系列纪实文献(第九卷)与您见面了!  这部精心编撰、独树一帜的纪实文献,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记述手法,展现了今日华人的时代风采,再现出他们的成功历程和发展理念。  《今日华人》文献里每一个人的名字及其人生故事,都闪耀着灼灼光华。虽然书中人物的身份不同、经历迥異,但他们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无不感动着我们。他们用自己的奋斗,推动着社
期刊
持续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落下了帷幕,“七子之一”的香港张开双臂投入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主权的回归,意味着屈辱的历史可以尘封在岁月的记忆里。但有一个人却凝视着陈旧的史书,轻轻拍去充满沧桑感的灰尘,翻开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章节,展示在香港青年一代的面前。  “心灵的回归——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根本保证。”他的声音厚重而深沉,就如同闪耀于夜色中的火炬
期刊
当我们欢快地嬉戏于南粤大地清澈的山泉中时,可曾想过五十年前的她们竟被战争的硝烟熏烤而干涸?  当我们醉情于粤中清远山奇水秀的优美风景时,可曾知道六十年前一位逃避战火的母亲带着无限的牵挂和眷恋长眠于此?  那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外夷入侵的苦难时代,她满目疮痍的悲壮激励了一个个炎黄儿女奋起抗争。在冲天的炮火中,他们有限的生命得以永生;在血肉筑就的长城中,他们所捍卫的民族站了起来!“雄鸡一唱天下白”,黎明
期刊
唱吧!  唱出你新年的希望  唱出你龙年的梦想    唱吧!  让北国漫天飘洒的白雪起舞  让南国翻飞欢腾的银燕高歌  让我们的激情像黄河波涛滚滚流淌  让我们的斗志如泰山青松坚忍不拔    唱吧!  我最亲爱的祖国,迈向新的辉煌!  唱吧!  我最亲爱的同胞,昂首阔步前方!    龙年是华夏子孙奋进的高潮,  龙年是实现梦想全新的时光!    龙年,是你的,  龙年,是我的,  为了我们的祖国,
期刊
【本刊讯】2011年12月28日,九龙总商会假湾仔会展中心会议厅隆重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庆祝龙总成立72周年会员联欢大会。中联办九龙工作部副部长余汝文、副巡视员仇长根,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杜嘉芬出席,共同主礼。龙总理事长郑君旋等首长,以及来自内地的领导、台湾的祝贺团及香港多个社团的领袖逾600人欢聚一堂,举杯共庆,气氛热烈欢快。  九龙总理事长郑君旋在大会上致辞。他回顾2011年的大事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