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意蕴:王国维关于“境界说”的发展性建构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是王国维美学理论的特色。他的“境界说”并非只是对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简单的继承,更是中国美学领域进入现代的一个开拓性标志。在接受了西方哲学思潮后,王国维将中国传统意境理论延伸、构建为自身的“境界说”。本文将王国维“境界”理论进行人学维度的具体化探讨,分析其对传统意境理论的发展性贡献及其思想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境界说 范畴 人本 发展
  从学界关于探究意境理论的诗学谱系中可以看到,传统文论中的“气韵说”、“神韵说”、“兴趣说”等理论都可作为“意境论”的内涵与外延,都可寻觅到“境”、“意境”、“境界”的影子。所以,大致可认为,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一方面熔铸了中国传统的中和哲学,另一方面又吸取了西方人本主义文化:尤其是尼采、叔本华的理论。他尝试着以艺术醇真、去功利性的品格来涵养生命,追求一种艺术化的本真生命状态。正是王国维这种文艺审美方式,构筑起了其人学意蕴的美学观,给中国美学领域注入了现代人本主义的精神。因此,作为王国维美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境界说”正鲜明体现了其思想中人学意蕴,也正是这一特征,成为了其理论对于传统美学理论向前迈进的重要标志。
  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始终围绕着人生与艺术两元素的关系,他秉持着知识观应与哲学、美学中的人本理论高度一致。从《人间词话》中的讨论来看,他的“境界”说是沿着严羽的“兴趣”、阮亭的“神韵”等理论而来的。不过,意境范畴到了王国维这里,才被自觉运用到对文学本质的分析上,并明确地把“境界”列为一个独立的美学概念,将其推举为最高的美学范畴。
  具体来说,王国维所提倡的“境界”,首要探讨的便是人生的境界。其境界理论不仅是对传统意境理论中情景交融美学规定的继承,又对创作者的重要性进行了规定。所以,这些作为诗美的特征的理念,其实都源自于诗人之魂。他提出:“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1]在他看来,“境界”首先是指诗词中被艺术地呈示出的生命体悟,而这些感悟又发自诗人的价值取向、精神高度以及胸怀抱负。可见人本思想对于王国维评判作品高低好坏的重要性。
  王国维认为文学艺术的高度源于人本身的境界,他把创作主体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定高度。因此,他提出了我们通常所熟知的,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需经历的三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2]他把意境“生命化”,使得文学艺术来承担起人的真实境界表现的任务,使人的生存依托于文学艺术。这种美学观是在老庄哲学与西方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内在化、系统化,三境界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还原客观真理,更是为了人生,而人生才是根本之所在。
  同时,王国维将创作主体进行了诗人和一般人的区分。他认为,在真正诗(词)人的境界中,人格与修养是诗人所必备的要素。因而,凡是大家、大诗(词)人、“第一流之作者”及天才必然是有伟大的人格。他认为,诗人要有不同于他人的一种超越的眼界,要“通古今而观之”;又要忘却自己的身份,拥有平视与内省的眼光去看待、去真诚地体会万事万物,就是既要“轻视外物”又要“重视外物”。只有“轻视外物”,才能使万物皆被我所驱使而人本身不被万物所拘限,因此才能有超越外物的客观观照;但同时重视拥有外物的态度,才能与一切所书写的对象取得最本真的共鸣,才能拥有进入到生命体自身最深刻的感受。也就是说,诗人对所书写的景物及情意不但须具有真切之感受,还要对此种感受须具有能予以真切地表达。对于一个真正伟大的作者而言,必须要平衡外物与内心,才能达到“能观”“能写”的“大诗人”境界。这是王国维对于“生命”和“人生”意识的自觉追求和有意强调。
  可见其评价作品是结合创作者主体的人格性情,诗人把切身感受到的诉诸文字,所谓“嬉笑怒骂皆文章”,这便是“大诗人”的境界,因而他赞颂陶渊明、苏东坡。这是同人的真实存在、获得最高解脱密切相关的意境。这种境界主要在于内心、在于真感情、在于人生的真实存在而不在外物。
  而王国维强调创作者的主体作用,明显带有西方个性自由的色彩,这与古人把道德伦理作为评判人格的标准有所不同,它不仅仅属于传统伦理哲学,而是更广泛与深刻的宇宙生命哲学。因为伦理、伦常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有新的伦理所替代,但追求人生、自然及宇宙的永恒相关性才是至高境界。也就是说,人本身意义的维度的突显和人与艺术关系的维度怎样得以突显,成为了王国维构建自身“意境”理论的重心。
  因此,王国维的“境界”理念发展到此时,大体可认为“意境”强调的是主客化一,情景交融,而“境界”注重的则是侧重于作家、艺术家凝铸于作品中的关于现实、人生、宇宙的主体性体悟与思索,即诗性精神空间。“境界”相对于传统“意境”理论,是一个更具人学情致的范畴,是他把人学作为美学评判标准的发展性贡献。
  总之,较之传统意境范畴,王国维不仅提出了一种文艺学的概念范畴或风格、特征,而且深刻揭示了藝术表层与深层的人文内涵,成为中国美学走向近现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逻辑环节,这是王国维通过对本土传统意境理论的现代改造的典型个案。通过对王国维境界理论的考察,才能对其文艺理论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此外,我们还需对其理论的人文文化涵义进行进一步地延伸性构建。
  注释:
  [1] 黄霖.人间词话导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67.
  [2] 吴洋注释.人间词话[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64.
  参考文献:
  [1]叶嘉莹.由<人间词话>谈到诗歌的欣赏,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 韩林德.境生象外[M]. 北京: 三联书店,1995.
  [3] 夏中义.王国维:世纪苦魂[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段春娟.王国维境界说新论[J].理论学刊,2006,(8):115—117.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应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
期刊
【摘要】语文是我国的重点教学科目,其蕴含着我国的重点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语言运用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良好的运用教学语言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特点;分析  引言  小学作为学
期刊
【摘要】党群干部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党群工作有创新才有品位,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成效才有魅力”的信念,坚持做到思想上尊重职工,政治上代表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行动上深入职工,始终把心思凝聚在工作落实上,把精力集中在干事创业上,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争做有能力、有作為、有担当的党群干部。  【关键词】党群干部素质提升  正文  20
期刊
摘要:经典阅读是教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我们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受到优秀文化和思想的熏染,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今天经典阅读现状令人堪忧,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之中,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期刊
摘要:数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教学中不断融入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前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
期刊
【摘要】目前中专学校教学呈现学生参差不齐、学生基础较差、教学难度大等一系列现象。而如何培养中专学校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现在中专学校教学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以中专学校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目前中专学校的现状,并对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进行细致研究。  【关键字】中专学校;数学教学;分层教学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阶段,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中专学校作为向社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教育作为促进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和儿童投身于包括舞蹈在内的各类艺术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少儿舞蹈的个性和特点。  关键词:少儿;舞蹈艺术;个性;特点;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了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学习舞蹈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自我的约束能力,陶冶情操,还
期刊
摘要: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
期刊
摘 要:深衣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服装款式,笔者结合文献,对深衣的演变、构造、样式、文化内涵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在礼学的深切观照下,深衣是最能够体现礼制文化精髓的民族服饰,深衣形制的每个细节都浸润了华夏民族崇礼尚德的文化精神。深衣的产生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它改变了衣、裳分制,自此形成了衣裳连制。它的内涵也因超越自然因素的介入而有着更为厚重的礼学内涵。  关键词:深衣礼仪服饰  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
期刊
【摘要】不同群体对体育教学改革和学习改革存在重教轻学、轻教轻学、重学轻教等认识偏差,体育教改和学改的先导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思想的改革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改革中要注意解决好教学中心、师生地位作用、师生关系与学生发展内涵等问题,在体育学习改革中要注意解决好体育学习改革目标、师生的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素质的提高与体育学习素质的评估等问题。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遵循体育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