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记忆中的人和事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l9970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姑娘
  我家乡的小镇上,有一座小小的耶稣堂,还有一座小小的天主堂。乡人自由地去做礼拜或望弥撒,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当然两处都不去。但对于天主堂的白姑娘,母亲却有一些好感,因为她会讲一口地道的家乡土话,每回来都和母亲有说有笑,一边帮母亲剥豆子、择青菜,一边用家乡土音教母亲说英语:“口”就是“牛”,“糖糕”就是“狗”,“拾得糖”就是“坐下”。母亲说:“番人话也不难讲嘛。”
  我一见她来,就说:“妈妈,番女来了。”母亲总说:“不要叫她番女,喊她‘白姑娘’嘛。”原来白姑娘还是一声尊称呢。因她皮肤白,夏天披戴一身雪白的袍子,真像仙女下凡呢。
  母亲问她是哪国人,她说是英国人。问她为什么要出家当修女,又漂洋过海到这样的小地方来,她摸着念珠说:“我在圣母面前许下心愿,要把一生奉献给她,为她传播广大无边的爱,世上没有一件事比这更重要了。”我听不大懂,母亲显出很敬佩的神情,因此逢年过节,母亲总是尽量地捐献食物或金钱,供天主堂购买衣被等物资救济贫寒的异乡人。母亲说:“不管是什么教,做慈善做好事总是对的。”
  阿荣伯就只信佛,他把基督教与天主教统统叫“洋教”,说中国人不信“洋教”。尽管白姑娘对他和和气气,他总不大理她,说她是代教会骗钱的,总是叫她“番女番女”的,不肯喊她一声“白姑娘”。
  但有一回,阿荣伯病了,无缘无故地发烧不退,服了郎中的草药一点都没用,茶饭不思很多天,人愈来愈瘦。母亲没了主意,告诉白姑娘,白姑娘先给他服了几包药粉,然后去城里请来一位天主教医院的医生,给他打针吃药,阿荣伯的病很快就好了。顽固的阿荣伯这才说:“番人真有一手,我这场病好了,就像脱掉一件破棉袄一般,好舒服。”以后他对白姑娘就客气多了。
  白姑娘在我们镇上好几年,几乎家家都跟她很熟。她并不勉强拉人去教堂,只耐心又和蔼地挨家拜访,还时常分給大家一点外国产的炼乳、糖果、饼干等,所以孩子们个个喜欢她。她常教我们许多游戏,有几样魔术我至今还记得。用手帕折的小老鼠会蹦跳;折断的火柴一晃眼又变成完整的;左手心握紧铜钱,会跑到右手心来。如今我每回变这些魔术哄小孩子时,就会想起白姑娘的美丽笑容,和母亲全神贯注欣赏她变魔术的快乐神情。
  尽管我们一家都不信天主教,但白姑娘的友善、亲切给了我们母女不少快乐。有一天,她流着眼泪告诉我们,她要回国了,以后会有另一位白姑娘再来,但不会讲跟她一样好的家乡土话,我们心里好难过。
  母亲送了她一条亲手绣的桌巾,我送了她一个自己缝的布娃娃。她说她会永远怀念我们的。临行的前几天,母亲请她来家里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她摸出一条珠链,挂在我颈上,说:“你妈妈拜佛时用念珠念佛,我们也用念珠念经。这条念珠送给你,愿天主保佑你平安。”我的眼泪流下来了。她说,“不要哭,在我们心里,并没有分离。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有一天,我会再回来的。”
  我哭得说不出话来。她悄悄地说:“我好喜欢你。记住,要做一个好孩子,孝顺父母亲。”我忽然捏住她的手问她:“白姑娘,你的父母亲呢?”她笑了一下说:“我从小是孤儿,没有父母亲。但我承受了更多的爱,仰望圣母,我要回报这份爱,我有着满心的感激。”
  这是她第一次对我讲这么深奥严肃的话,却使我非常感动,也牢牢记得。因此我长大以后,对天主教的修女总有一份好感。
  连阿荣伯这个反对“洋教”的人,白姑娘的离开也使他泪眼汪汪的,他对她说:“白姑娘,你这一走,我们今生恐怕不会再见面了,不过我相信,你的天国,同我们菩萨的极乐世界是一样的。我们会再碰面的。”
  固执的阿荣伯会说这样的话,白姑娘听了好高兴。她用很亲昵的声音喊了他一声:“阿荣伯,天主保佑你,菩萨也保佑你。”
  我们陪白姑娘到船埠头,目送她上船,只见她一身白袍,飘飘然远去了。
  以后,我没有再见到这位白姑娘,但直到现在,只要跟小朋友们表演那几套魔术时,我总要说一声:“是白姑娘教我的。”
  白姑娘教我的,不只是有趣的游戏,还有她临别时的几句话:“要做个好孩子,好好孝顺父母……我要回报这份爱,我有着满心的感激。”
  (选自琦君《青灯有味似儿时》)
  写作特色
  作者通过母亲、阿荣伯以及“我”三个人的不同视角叙述了与白姑娘有关的往事,一个热情善良、圣洁美丽、信仰执着的白人姑娘形象跃然纸上。母亲眼中的白姑娘,会用地道的家乡土话教母亲学英语,有着非常执着的信仰,漂洋过海来当修女只因为曾在圣母面前许下心愿——要传播广大无边的爱;阿荣伯眼中的白姑娘,面对阿荣伯的无理和不尊重,仍在他生病的时候不计前嫌请医生为他治病;“我”眼中的白姑娘,耐心又和蔼,时常给我们分发零食,还教我们玩游戏、变魔术。阿荣伯是老年人、母亲是中年人、而“我”是个小孩子,三人眼中的白姑娘虽略显不同,但都美丽善良。
  另外,作者又借回忆白姑娘来寄情写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故人以及童年生活的怀念。
其他文献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
期刊
我们村里有个很酷的老人,为什么说他酷呢?因为他不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样,每天大都无所事事、神神叨叨的,相反,他的背总是挺得很直,闲时总是搬一把椅子,在门口的桂树下看报或是沉思。  村里的老人都叫他七哥,他是地主出身,排行老七。在那个老人口中混乱的年代,他的亲人们死的死,跑的跑,他也就成了孤儿。慢慢地,有了叫他七伯伯、七爷爷的人。  听老辈人讲,七爷爷的父亲是一位乡绅,年末,总会给那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人
期刊
十四五岁的年纪,正行走在快速成长的路上。其间,少不了与长辈的论战交锋。孩子说:“我要这么做。”而长辈往往会阻止:“孩子,你不能那么做。”孩子说:“成长真烦恼!”长辈说:“我们都是为你好。”孩子有孩子的想法,长辈有长辈的观点。遇到这种情况,双方该如何沟通与交流呢?下面是来自山东阳信县河流镇中学的张超同学与他长辈的几个交锋片段,既有交锋失败的灰头土脸,也有辩论胜利的自信满满,还有得不到答案的困惑。不知
期刊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傳》一书回顾了居里夫人不平凡的一生,主要描述的是居里夫人的崇高品质、工作精神、处世态度。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伟大的人格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
期刊
一天,路边两个小孩辩论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他们最近,什么时候离他们最远。一个小孩说:“当然是早晨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最近,中午太阳离我们最远。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个车盖,到中午时仅一个盘子那么大。”  另一个孩子则反对说:“太阳中午离我们最近,早晨的太阳离我们最远。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很冷,到了中午时天气却很热。”  在他们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正好孔子经过这里。两个小孩急忙上前请教,孔子听
期刊
我对年轻人说一句吧,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学会从书中得到知识和乐趣,这样子,任何人也剥夺不了你的乐趣。  读书可以解惑,你的人生会一直快乐的,当你热爱读书,那你碰到人生中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你也可以应对,因为读书,你可以将这些挫折看得不重要了。读书能让你获得一辈子的快乐。  对于我来说,我对书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认识层次,但确实在曾经一段苦闷的日子里,我买了许多书来看,因为这些书,我觉得自己不寂寞了
期刊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佃( )农 溺( )死 妯娌( )( )  和睦( ) 不辍( ) 祖籍( )  衙( )门 横( )蛮 差( )役  劳碌( ) 慰勉( ) 私塾( )  任劳任怨( ) 周济( ) 外甥( )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解释。  (1)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2)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3)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
期刊
朱德总司令的《回忆我的母亲》,开门见山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而文中写父亲去世,却用了一句“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一个“悲痛”,一个却是平淡的“死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1.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刚刚去世。  作者的父亲是1919年去世的,母亲是1944年去世的,中间相隔了25年。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刚刚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并且母亲对他影响至深,当然悲痛了;而此时父亲已经去世
期刊
片段示例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赏析  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和“我”的心情,然后用“我爱我母亲”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抒发了十分真挚、朴素的内心情感。“特别”“值得”“永远”等词,或是表示强调的副词,或是富有力度的动词,于朴实中饱含着朱德总司令对母亲去世的隐忍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2.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
期刊
我家像个充满生趣的武林,妈妈是武林盟主。十几年的切磋,奠定了妈妈在家里武林高手的地位。她虽然没有武林中人的强健体魄,但她的独门秘笈——狮子吼、紧箍咒、凌波微步,让她在家里所向披靡。  狮吼功,妈妈练得炉火纯青。星期天,我以为好不容易可以放松一下睡个懒觉,一阵尖锐恼人的叫声伴随着洗衣机隆隆的响声从阳台传来——“还不快起床!快点起来!”我抵不住睡魔的呼唤,迅速地用被子蒙住整个头。没过几分钟,又是一阵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