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4年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近年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和转诊情况、临床特点以及分娩结局。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7年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28 837例,其中前置胎盘患者316例,根据其有无剖宫产史分为两组,有剖宫产史的患者60例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组,无剖宫产史的患者256例为普通前置胎盘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转诊情况、临床特点、胎盘主要附着部位以及分娩结局等情况。

结果

(1) 7年间前置胎盘的平均发生率为10.96‰(316/28 837),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60例,发生率为2.08‰(60/28 837)。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由2008年的0.91‰(3/3 298)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3.08‰(17/5 514)。(2) 316例前置胎盘患者中,外院转诊患者145例,转诊率为45.9%(145/316)。凶险性前置胎盘组患者的转诊率(63.3%,38/60)显著高于普通前置胎盘组(41.8%,107/256;χ2=9.080,P=0.003)。转诊患者分娩结局良好,无孕产妇死亡。(3)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胎盘附着部位以前壁为主,达38.5%(15/39),明显高于普通前置胎盘组(12.1%,21/174;χ2= 57.636,P<0.01);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53.3%(32/60),明显高于普通前置胎盘组(15.6%,40/256;χ2=39.041,P<0.01)。(4)凶险性前置胎盘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1 000 ml、输血、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41.7%(25/60)、38.3%(23/60)、8.3%(5/60)、15.0%(9/60),普通前置胎盘组分别为4.7%(12/256)、12.9%(33/256)、1.2%(3/256)、8.6%(22/256),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近年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胎盘附着以子宫前壁为主,临床风险极高,分级转诊制度是减少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05—2014年中国疟疾死亡病例特点,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5—2014年的疟疾个案数据(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与实验室病例分类、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等信息),在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按发病日期收集2011—2014年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数据(含病例临床表现及输入和本地病例感染来源等信息),分析疟疾死亡病
目的分析2011—2014年中国进入间日疟消除阶段后疾病流行特征,以及间日疟病例住院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的间日疟个案(临床与实验室病例)和人口数据,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间日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含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等信息)(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外籍病例)。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含吲哚美辛固定式宫内节育器(IUD)和活性γ型IUD的临床效果以及月经出血模式。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间在5家医院接收840例自愿要求放置IUD的流产妇女,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随机放置固定式IUD(固定式组)或活性γ型IUD(活性γ组),分别为414、426例;选择同期人工流产术后未放置IUD、也未使用甾体激素避孕方法进行避孕的
目的探讨改良Prolift盆底重建术在治疗合并子宫颈延长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因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合并子宫颈延长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接受改良Prolift盆底重建术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共7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价术后脱垂治疗效果,并分析术后1年、2年、3年POP-Q各指示点的变化;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采用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