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教育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渗透的必要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jie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83-01 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公众掌握生态环境的有关知识,从而认识生态环境的构成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价值观,从而具有参与解决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责任和实际行动。我国政府批准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论述了我国公民生态道德行为标准,规范了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也是中小学教育必须培养的道德行为素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们的社区生活”中有这样的课程内容:“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建议是:“进行实地调查,说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并在校内开展诸如节水、节能等活动。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生态伦理学家莱昂波德(A.Leopold)曾指出,人类伦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协调人与人关系阶段,协调人与社会关系阶段,以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阶段[1]。当前形势下人与自然关系问题非常突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非常严重,主要表现有: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农田污染等。与生态恶化相伴随的是资源日益枯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报告《生态行星指数》认为,1970~1995年,全球资源损失1/3,其中,森林面积减少10%,海洋生态系统损耗30%,淡水生态系统损耗50%,原油仅够开发95年,天然气只能维持190年。生态恶化诱发了气候异常等自然灾害,导致水旱等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的无情报复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深刻的生态环境危机形势和淡薄的生态环境危机意识反差强烈,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全世界面临的严峻课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2],吞噬着我们的村庄、农田、绿地;一些工厂上吐下泻排放废弃物,曾经明亮的天空变得乌烟瘴气,曾经清澈的江河湖库水域臭气熏天。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重。其中酸雨已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5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2/3的城市居民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3]。
   强化国民生态危机意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现青山绿水,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目前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还十分淡薄,其主要特点是:外热内凉,参差不齐。鉴于此,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更是任重道远。
   二、为实现自然的持续发展,提高小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水平,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生态道德包括观念、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生态道德观念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生态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影响生态环境事件的爱憎、好恶的态度。生态道德情感的形成,一方面以一定的生态道德认识、道德观念为基础;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有不断的自我体验的机会,并不断将这些自我体验积累、概括起来,形成稳定的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生态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地、坚持不懈的努力。意志调节人们的行为,生态道德意志薄弱的学生在行为上缺乏毅力,在个人利益和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会舍弃生态利益而谋求个人利益。如鸟蛋和青蛙都可以做成人们美味的佳肴,对美食诱惑的态度能体现出生态道德意志的薄弱,意志坚强的学生能经受住考验,坚持履行正确的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意志的培养,除了提高学生生态道德认识,加强其生态道德信念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与生态环境作用的社会实践中锻炼。生态道德行为是人们在生态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对生态环境作出的反应行动,是衡量人们生态道德意志高低的标志。它是以一定的生态道德观念为基础,一定的生态道德情感为驱动力的社会实践。要使学生形成环境保护行为,就必须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义务感。但是,只产生保护环境的道德动机还不足以形成正确的保护环境行为。学生需要掌握从事环境保护的方法,即生态道德行为方式。
   小学生单纯、质朴、朝气蓬勃,求知欲强,勇于创新,一旦接受了某种道德信念,就会对他们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产生终身影响。因此,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以青少年为主体,只有在青少年心中深植了绿色的种子,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未来。
   三、凡事从“娃娃抓起”,生态道德教育亦然,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环境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培养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是使人们普遍具有环境意识,在工作、生活的各种场合和活动中能自觉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自觉的选择无损于环境的行为。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决策者和劳动者。小学阶段又是奠定、形成一个人的意识、观念的关键期,“人之初,性本善”,“孺子可教也”。今天从小事、从身边事开始培养保护周围环境的良好习惯,授以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和粗浅技能,那么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决策者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将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而且,少年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在对环境发生多方面影响,他们的环境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本身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推动力量。教育工作既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这样我们的环境教育必将受到大自然的厚报。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地球和全人类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通过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能自觉地把自身个体与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自觉地关爱身边的环境,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叶飞.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实施生态伦理教育的思考.思想伦理教育,2006年9月.
   [2]何时缚住“沙龙”.中华论坛,2013年3月.
   [3]周易玄.航行在生态海洋上.新浪博客,2007年1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88-01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生活》主要由语文老师兼职,语文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文教学上,忽略了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采取语文化的教学手段去指导学生照图讲图,说文解字,或者仅仅围绕课题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思想教育。针对以上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调查,研究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教学
玉米单交种由于各方面性状整齐度好,杂种优势强,产量高,成为极有效的增产措施而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但是单交种的增产作用仅仅表现在杂种第一代,而第二代以后杂种优势显著下
清远县地处广东北江下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向有种植甘蔗习惯,尤其是沿江两岸基围内外土地肥沃,但容易受涝受浸,种植粮、油作物收成没保障,种植甘蔗则较稳当,根据这个特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明胶-阿拉胶复凝聚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制备直径在1mm左右的大粒径高强度含油微胶囊.微胶囊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如提高物质的稳定性、控制释放、包裹活
为适应花生生产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花生单产面积产量,我所积极开展花生选育种工作,并于1976年育成花生新良种“粤选58”,经省地二级“四年六造”区域试验,各造产量均居首位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语文教师要尤为关注学生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向学生介绍写作方法和有效策略,让学生能够从写作主旨、文章开头、写作素材、写作文体和语言情感上多下功夫,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写作的技巧。  【关键词】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禽蛋品质的自动化检测与分级对满足消费者在禽蛋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要求,提高禽蛋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鸡蛋为实验对象,采用机器视觉和动态称重相结合,对鸡蛋
【摘要】古诗词的特点最适合于多媒体教学。那些需要一定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才能体验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使之具体、生动、可感。多媒体教学的四个特点:①信息量大;②直观性强;③趣味性浓;④跨越时空。  【关键词】古诗词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再现诗歌的美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96-02“请张开你的耳朵,请闭上你的眼睛,请放
【摘要】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量非常重,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有良好的课外阅读做基础之外,还应该采用简约化的阅读取向来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课时,应该充分的把握课型特点,充分发挥简约化阅读取向在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简约化阅读取向中学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活动,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前提,语文教学水平能否得到提高直接可以从学生写作能力上体现出来。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语文写作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另外,这对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初中语文写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