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企业的发展和出版人个人的文化使命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H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会议主题是“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人的文化使命”,从企业的角度,我把它理解成“中国出版企业的发展和出版人个人的文化使命”,可能更加实在一点。现在出版社都已经变成企业了,那么,这两个使命就更具体化为企业人的使命和文化人的使命。
  所谓企业人的使命就是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企业要想完成文化使命首先必须能生存。要先有资本,有一定的实力,才谈得上发展。面对现实,理想主义者必须要跟现实结合,像我们安徽出版集团有5000多人,这些人要吃饭养家,然后才能讲发展;我们每年都有几十人退休,这些人退休后,也不可能跟企业完全脱钩,也还要企业花钱养。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首先得让企业生存。我们讨论使命,拿什么去完成使命?必须有底气、有实力,否则都是空谈。就我们集团来讲,一个人要谈使命,首先要明确你是公司的包袱还是财富?一个文化人要有价值,就要成为公司的财富,为公司创造财富。
  出版企业的使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承担国家出版使命、文化使命的企业。另一类是面向市场谋求自身发展的企业。
  在我们集团,就有承担这两种使命的人:一种是专门从事专业文化使命的人,这些人必须养,不能让他走到第一线。因为一旦他走到第一线,市场对于他就是挑战,他没有办法应对市场。做一本好书,比如,编辑出版《清史》,就得坐下来安安心心地做,如果把他弄到社会上,去挣钱,对他就是折磨。教授、文人脸皮比较薄,生活还要体面一点,把他撂到市场上去,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另一种就是“跳出出版做出版”、专门去挣钱来养这部分承担专业文化使命的人。
  出版企业是个很好的挣钱平台。第一,国家鼓励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第二,这个行业是“朝阳产业”。我在经济部门工作过,调控、环保、节能、金融、季节性因素对工业企业影响较大。但国家对出版企业没有任何调控,只有鼓励,只要你不出烂书,就不会受到限制。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国性的问题,基本上融不到资,但出版行业不存在所谓的融资问题。我了解过,没有哪个出版社在向银行贷款,10个出版社至少有9个,银行天天跟在后面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拿着钱也不知道干什么。如果用在出版图书上,用不了这么多钱;如果用在产业发展上怕赚不到钱,说不定还会出危险。这就需要一些经营人员和专业人员走到一起组建产业集团。
  企业必须有这样几种人:挣钱的、花钱的、养着的。因为出版是我们出版业的平台,运作的方法是任何企业不具备的,所以我们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一部分人去挣钱,一部分人去做品牌。你有本事就专门做品牌,可以不用考虑挣钱,公司花钱养着你,甚至养到退休。
  一个高级编辑,到了60岁叫他退休,这在我们眼里是很揪心的事情。正在他最有本事、最有资源的时候,他退休了,这对他本人和企业都是损失。不让他退吧,年轻人顶不上来;让他退吧,他流失到民营企业,和我们抢资源对着干。现在国家还有出版资质门槛限制,如果过几年出版资质的门槛没有了,在某种意义上,出版社就跟自来水管一样,装个水龙头即可放水,谁都可以搞个工作室,自己干。这个情况必须引起我们重视。我们现在制定政策,对部分有资源能做品牌的专家,退休后再返聘5年。
  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挣钱的,可以挣出版业以外的钱,可以投资理财经营。当然,对于挣钱的人,要给挣钱的待遇。在出版系统做事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版,必须疏通出口,让不能做出版的人去做别的工作,让能做出版的人安心做出版,这样就不致于导致出版人做的利润被不能做出版的人分掉了。挣钱之后拿回来干什么呢?我们的做法是发给各个出版社作为奖励,除了国家出版基金给的钱,公司再给予奖励,奖励重点项目和专业出版人,鼓励他专心致志做出版。
  搞投资理财运作不需要很多人,一个老总、一个财务总监就可以做到了,不需要很多人参与,该做出版你还去做出版。做出版行业间歇资金比较多,这些间歇资金不应该死在账上,应该拿去投资生钱。比如说我们公司现在净资产有90亿,按照大公国际公司这样4A级国际评估公司评估过以后,可以按净资产的50%发行债券,也就是可以发50亿债券。如果按照银行现在6%的拆借利率,只需付3000万的利息,如果再按10个点的利率拿出去理财,在有担保、有保险、能保证资金安全的话,就有4个点的赚头。这样,可以实现不用自己的钱就能挣钱。
  我们讨论出版业发展,首先出版企业要发展。有资本、资金,才能真正地去做一些大的投入,做一些大的工程。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或者某个有意义的项目在还没有被列为重点工程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去做,去实现产业的使命、企业的使命。我觉得任何时代,包括当年张元济的时代,也是这么做的。
  出版行业要参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循环才能称之为产业。既然是企业了,就必须参加经济循环,必须在循环中体现价值,必须有图像有声音。有图像,说明图书做得好,精品多;有声音,就是主管部门很重视,企业的想法和需求不会被忽略。达到这样的地位就要我们企业有经济实力,有产业力量,有精品力作,有社会影响。
  精品力作在起步阶段不能太功利。之所以不功利是因为有资本撑着,如果没有钱撑着,做许多事情,肯定功利。当年,我跟陈昕老总合作出《全宋文》,我说我出1000万,我先拿来印,我先卖,卖完以后先把印刷费付了,然后我们再分钱,这就是合作和分工,各取所长。我觉得在全国大出版的情况下,这样的组合,这样的认识,比较能实现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人的使命。
  文化人的使命不是个口号,仅仅慷慨和清高是不行的。做文化的人没有使命感,做不成文化。我是从经济一线过来的,但我希望退休后接我班的人首先要有文化情怀,第二才是经济运作能力。因为没有情怀,那就纯粹以功利以金钱为目的,这样做文化产业就比较低档。但如果你没有经营运作能力,就可能只有宏观,只有情怀,只有理想,就会走上“只会讲不会做、只有看法没有办法”的路子。情怀是一个理想,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情怀能维持多久,在什么情况下维持情怀,这个相当重要。当你的温饱得到解决了,所有待遇都得到解决的时候,你的情怀才能变成现实,如果你天天为养老,为工资,为投资项目的资金烦心,我估计,情怀也就慢慢消磨没有了。情怀必须要有实力作为保障。
  因此,出版人既要考虑出版业发展,又要考虑出版人文化使命,否则就会偏废一方。偏废哪一方面都会使文化产业,特别是出版业受到损害。我相信,做书的人去赚钱大都有本事,但我们的职业和情怀决定做书不仅是为了钱,还要做好文化产业,这是我们这个队伍、这个行业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使命。
  (作者系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责任编辑:洪滔
其他文献
一、出版主要是传播知识和思想的文化活动  无论中西方的出版史都可以追溯几千年,出版活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非商业行为,其主要目的亦非营利,而是为了使人类的知识、思想得以传播发扬。在古代中国和西方世界,向无著作权观念,许多作品连作者署名都被有意忽略。在西方,著作权观念的兴起是谷登堡现代印刷术发明以后的事情。而法律意义上对作者著作权的保障则要迟至1709年英国安妮女王颁布“安妮法案”之时。著作权观
充满激情的日子,聆听劳动的赞歌.5月1日,从陕南大山深处走出一位沾满泥土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叫王定学,一位来自基层水保一线的水保生态建设工作者,在几十年治理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及,显示器作为计算机最主要的输出设备之一,其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并且显示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娱乐效果。目前,电脑彩色显示器市场上各
输变电线路施工中 ,在跨越大河、大川时 ,常采用高塔进行跨越。在组立高塔尤其是百米高塔时 ,利用冲天摇臂抱杆进行组立 ,既经济又安全 ,优点很多。1 冲天摇臂抱杆的特点此
期刊
HsserSnon是Windows95/98下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抓图软件,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支持DirectX和3DfxGLIDE游戏,以及DVD影像技术。下面介绍这款软件的使用方法。一、启动HroerSnap单击"开始/程序/HvoerSnap-...
电影《一九四二》的结尾,老东家范殿元搀起跪在母亲尸体旁的小女孩,白茫茫的大地上饿殍遍野,一老一少艰难地往回走,向镜头深处走去,仿佛沉重的苦难永远不得终止。历史的真实是,3年以后,恰是作为背景的那一片黑压压的人群,让国民党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7年以后,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国家诞生了。
从有了“封面设计”,一本书已经开始从所谓情感与故事的载体转向复杂多样的文化元素的“消费品”。封面的故事本身,在悄悄讲述时代的迁移与书文化命运的转折。  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很多文学书刊,尽管色彩暗淡、印制粗糙、纸质低劣,出版刊印的精致程度远不能与今日相比较,但是作为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旧时封面的审美影响力却长期存在,甚至,对当时很多读书人走上文学艺术之路起到了“开蒙”作用,发挥了
为期两天的Sybase TechWave 2000大中国区用户大会,在京城掀起新一潮波澜,企业门户(EP,Enterprise Portal)、移动及无线计算、垂直行业电子商务等多种门类的解决方案成为本届大会
根据陕西东陈煤化工业园区的用水需求及东雷二期抽黄工程现状,工业园区以黄河为水源,从取水水源的水量、水质、用水合理性、取退水对环境和周边用水户影响及补偿等方面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