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高原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夏六月,我乘坐火车从四川成都去甘肃张掖出差。途中,有人的手机里不断地播放着徐千雅那首著名的《坐上火车去拉萨》,这歌声把我的思绪带到了17年前的那个夏天,那个任何时候想起都会热血沸腾的季节!
  1
  2002年4月底,我作为青藏铁路参见单位之一的宣传人员,住进了公司格尔木制梁场。
  2002年6月29日,青藏铁路首次铺轨架梁仪式在青海省格尔木南山口举行。据初步统计,当时有包括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西藏、青海各个参建单位重要领导100余人以及各个参见单位专家、员工一万多人见证了这一时刻。这场千百年来第一次出现在雪域高原的架桥盛况还吸引了数千名格尔木地区乃至青海、西藏地区的群众前来观看。
  上午10时20分,随着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的一声令下,架桥机把一孔32米长250吨重的T型铁路桥梁稳稳地架在了南山口大桥上。只有瞬间的沉默,这片被冰雪和黄沙统治的亘古荒原上空,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被誉为“青藏铁路第一桥”的格尔木南山口大桥,修建在距格尔木西南方向30多公里的南山口上。它像一道钢铁彩虹,飞架在青藏公路上。它既是青藏铁路第二期北端的起点——它西南边的终点就是拉萨了,同时也是一座横跨青藏公路的铁路大桥。
  高原的阳光朗照在凌空飞架的大桥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顺着桥梁的延长线向西,人们的目光便可以触摸到昆仑山高耸入云的圣洁的雪峰。2001年6月29日,朱熔基总理宣布青藏铁路全面开工后,这里便迅速形成了由来自全国各地筑路大军汇成的万人新城。巨幅的红色标语在只有西部高原才有的蓝天下随风飘扬。每一个施工单位都在向雪域高原袒露他们的一腔豪情:跨昆仑,筑天路,创一流工程,建一流铁路……不冻泉、野牛沟、可可西里、坨坨河、通天河、贞女雪峰,在北起格尔木南山口,南到唐古拉山、可可西里数百公里的战线上,车轮碾过的每一寸土地都引发着一段蛮荒遥远的联想;人们目光触及的每一面雪峰砂岭溅起一串串古老的歌谣。
  在格尔木沿青藏公路去南山口的公路上,我们邂逅了一个皮肤白净的格尔木姑娘。我们对这片高原充满的所有的神秘与好奇,她都可以轻松地给予解答。在我们的邀请下,她眯起她高原陽光下很有特色的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关于高原的趣闻:在离南山口最近的砂山上,太阳出来时,可以听到藏野驴和野牦牛的长啸;太阳落山时可以捉到迷路的斑头雪雁和绯红的红色雪鹿、小藏羚羊,甚至可以看到雪狐呢!姑娘动情地说,“你见到过高原的雪狐吗?它全身雪白,身材细长,尾巴和它的身体一样修长,但比它的身体大得多。一对凤眼幽幽地泛着蓝光。”“见过雪狐的男人都不忍心伤害它,也不敢伤害它。”姑娘用忠告的语气吓唬我们:“雪狐是雄性雪狼的‘地下情人’呢,任何人伤害了它,都要遭到雪狼的报复!你们没有见过雪狼报复人的场面吧?只要有一头雪狼在黎明时嚎叫一声,不用十分钟,就会从那些雪山的背后,冒出来数十只,有时是数百只雪狼,它们训练有素地在头狼的带领下,迅速将目标包围起来,直到达到报复的目的为止!”
  “雪狐也搞婚外恋吗?”有人和姑娘开了个玩笑。姑娘只有短暂的沉默,便红着一张瓜子脸,用西北女人特有的悍劲瞪了那个男人一眼:“你没有听说过吗?高原的狼有时候比你们男人还爱吃醋,还要小心眼呐!高原狼的报复欲望足可以吓走所有的“插足者”哦!”我没有和姑娘开玩笑,而是很认真地向她请教,雪狐在雪地里吃什么呢?姑娘一脸的神秘:“冬天,有雪狼给它提供食物,到了春天,就只有在可可西里草原的花海里才能看到它的影子了……吃什么呢?吃那些盛开的高原花蕊都够了呀,要不,雪狐会那么漂亮么?哈哈!后来,姑娘知道我们是来修青藏铁路的,眼神里就多了些柔和温暖的光泽,还主动给我们介绍起在这里,如果遇到了高原反映该怎么办、遇到超大的风沙怎么办等等。
  分手时,她还给我们留了电话,说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就给她打电话,并把她姐姐的名字和上班时间都告诉了我们。我们的工地就在距格尔木市不到30公里远的南山口,经常去市里办事,居然遇到了那位姑娘,这次她是和另外两个姑娘在一起。看到我们,她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还把我们介绍给她的伙伴,问我们适应这里了没有,并说,她还在等我们的电话呢。看到她的伙伴有点惊异的眼神,姑娘笑着解释:“你们莫乱想哦,我留电话给他们,是怕他们才来这里不适应高原缺痒的环境,怕出事呢。”哪知她的两个伙伴还在偷笑,她瞪起美丽的眼睛,说:“人家大老远来帮我们修铁路,我这样做不应该吗?”她的两个伙伴哈哈地笑起来:“该呀该呀,我们都知道你最盼望去拉萨的铁路明天就通车呢,哈哈哈哈。”
  那个姑娘的脸一下变得绯红,举起粉白的拳头,朝那两个姑娘打去。
  结局是三个姑娘笑成了一团。
  对于火车,她们似乎有问不完的话题,比如火车开那么远燃油怎么够?比如火车上的人睡觉怎么办?钢轨上结了冰,车轮会打滑吗?我们也问,青藏铁路通了,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姑娘调皮地一笑,说:“不告诉你!”说完哼起了徐千雅的《坐上了火车去拉萨》。另外一个姑娘悄悄地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她的男朋友在拉萨。”
  我们笑了。难怪她对火车那么关注,她心里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我们知道,如果坐汽车从青海的格尔木去西藏拉萨,要20多个小时,如果晕车,这段20多个小时的路途就很艰难。如果坐火车只要不到10个小时就到了。
  我看着姑娘笑着说:“小妹妹,放心吧,用不了多久,你的梦就要实现了,你就可以坐上去拉萨的火车,与你的男友见面了!”
  姑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串很干净、很清亮的歌声: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
  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
  盛开在雪山下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跳起那热烈的雪山朗玛
  喝下那最香浓的青稞酒呀
  ……
  2   西格铁路是青藏铁路的一部分,是一期工程。
  青藏铁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修建铁路的计划,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时期。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他的名著《建国方略》中规划了“西北铁路”“高原铁路”等七大铁路系统,共计 106条铁路干线,约10万公里。建国后的五十年代,党中央就把青藏铁路作为西北交通规划的重要路线。第一期工程,以青海的西宁至格尔木段。这条铁路长约846公里,一期工程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穿越了世界三大盐湖之一——柴达木盆地。与达布逊湖、察尔汗湖直接对穿而过,是我国在盐湖盆地穿越距离最长的高原铁路。1957年,青藏铁路开始勘测修筑。I960年,西宁至海晏段建成通车。进入20世纪60年 代,因为国民经济困难,青藏铁路曾一度停建。1962年,青藏地区全区铁路通车里程仅为205公里。20世纪70年代中期,青藏铁路又继续施工修建。1979年,青藏铁路铺轨至格尔木市。1981年,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胜利完成。
  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从格尔木出发,直达西藏拉萨。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对这段路线进行再次勘测。直到90年代末才敲定修建方案。
  2001年6月29日,朱熔基总理宣布青藏铁路全面开工!
  5月初,我们从四川成都出发,经过西安、兰州后,运行几个小时就开始进入柴达木盆地了。穿越那样的盆地,我至今想来,当时的心情很是复杂。既有向往,又有点心有余悸。
  火车上,我们的卧铺对面是一个很健谈的、年过半百的西宁男子。自从火车进入柴达木盆地后,他几乎成了我们的解说员。
  火车进入盆地以后,就不断地传来西宁男子热情的介绍:窗外闪过的那片灰白光亮,就是察尔汗盐湖。再过两个小时,就到东台吉乃尔湖了。估计中午时分,就可看到被几代中外科学家研究但一直没有结果的外星人遗址了。想看到克鲁克湖-托素湖里的灰黄色的盐白色的湖水吗?想看到唯一个盆地湖水有点绿味的尕海吗?只能等到明天上午了。最遗憾的,莫过于无数次往返于这条铁路的人们,都无法领略到日月山、 塔尔寺的真容,因为,火车路过那里时都是在晚上。
  一进入盆地腹地,平生第一次看到的各种画面开始出现:铁路沿线,会不时出现很多运输车辆的残骸和车轮印子,有的还很清晰,好像有车轮才碾过的那般清晰。有的铁锹还插在沙土里,甚至还可以看到帐篷的支架。知情的同行者告訴我们,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铁道兵修好路,撤回时留下的。
  这么多年了,就没有人动过吗?
  “谁敢下车去动呢?”西宁男子告诉我们,“火车是不会在这里停下的,任何人,一旦下了车,就是死路一条!因为面对几百里的盐化了的荒原,你什么补充都没有,能坚持多久?列车时刻是计算好了的,列车不可能想停就停下来!这里距最近的火车站都有好几百公里!”
  听到这里,我们都有点不寒而栗,真怕火车把我们丢在了这里!
  盆地深处,落日熔金。火车呼啸着,驶向盆地荒原的深处。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几乎是一成不变的青灰色的戈壁滩以及那转瞬即逝的断墙残垣,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幻觉。遥想西域千百年来的不老传说,有多少古国在这里兴旺发达,又在这里衰败消亡!那一个个凸起的老墙后面,一定藏着不少美丽的故事,在大漠夕阳的照耀下,闪烁着金灰色的光芒,仿佛在向我们炫耀过去曾经的辉煌!
  3
  在青藏线的北段,我们遇到了来自天府之国的几路川军——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建23局等铁路单位的施工队伍。他们说,修青藏铁路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高原缺痒,不是与风沙的交替折磨,而是来自心理的压力,来自对这条铁路的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压力。由于它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工程,我们不但要在产品质量上经得起科学的检验,我们的言行还要随时准备接受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检阅。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风貌,更是一个时代的铁路工人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政治线和经济线的态度和忠诚。
  在他们施工现场的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宣传牌,上面的图片记录了一个历史时刻:2002年6月21日,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来到施工现场,细心听取建设者对工程进展的介绍,并与现场职工亲切握手!宣传牌下面书写着一行红色宋体字: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
  站在格尔木铁路桥梁施工现场那入云的橘红色龙门吊架上,不远处的南山口大桥的七个桥墩上,“青藏铁路第一桥”七个大字,格外醒目!无论把相机的镜头对准哪一方,阳光下的高原都是那么壮美而神秘,那么苍茫而广袤,你的胸中都会涌起一股介乎苍凉与豪迈之间的情感:你这顽固不化的冷傲之地,也有被现代文明征服的今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举目四望,斜阳把金褐色的光影投射到刚铺开的轨道上,满眼都是苍茫浑黄的雪域高原。我知道,从这里向西出发,几乎全是苍茫无际的沙海,是被称为“神秘沙漠之眼”的西金乌兰湖;如果再向西,便是人迹罕至的塔里木盆地;而向北呢,则是沙漠怪镇马蹄岭的千年遗墙,是宁曲日那的无名石碑,是举世闻名的西域魔地乌尔金谷和东方神窟敦煌;若再向北呢,就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了……全都是些沉寂了历史苦难与奋争的名字。全都是些浇铸了令人为之膜拜的岁月。无论是西域人马萧山率马队打造丝绸通途,还是六次催马击剑出萧关的汉武帝经朔方剑逼新疆;无论是一百多年前游方道士王圆氯在敦煌发现千年藏经洞,还是为解开沙漠之迷献出宝贵生命的的现代科学家彭加木……一粒粒黄沙都浸透了炎黄子孙的热血,一处处遗迹都镂刻着这个民族一段不朽的历史!今天不为这片土地节日般的兴奋是不可能的。因为,高原的每一寸光阴都被金子般的阳光点燃了,西部每一片祥云都在铁路建设大军豪迈歌声的伴奏下起舞舒卷,青藏铁路每一天延伸着的钢轨正折射着任何时代都不能替代的文明之光!
  如今,青藏铁路早已通车。我想起那个唱《坐上火车去拉萨》的格尔木姑娘,我坚信她和所有的乡亲们坐在青藏铁路的火车上,无论是去拉萨看她的男朋友,还是外出旅游,那份心情该是多么惬意,那道风景不知道有多么壮美? 我还想起了那个热情的西宁男子……
  诗人纪伯伦用拐杖在沙滩上写过一句诗:母亲心里沉默的歌,从孩子唇里唱出。
  是的,那个格尔木姑娘一定唱过,那个西宁男子也唱过。
  炎黄子孙都在唱。
  歌声在青藏高原的上空回荡,仿佛整个青藏高原都在唱这支歌!
  呵,这如歌的青藏高原!
其他文献
唐朝诗人杜甫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少年来,一直是人民群众孜孜以求的安居梦。  46年前,我出生在苏北一个贫穷的村子里,我们一家三代10口人住在3间破瓦房里,饭都吃不饱,日子过得实在困难,家里便把年幼的我寄养在外婆家。那时的我,虽然懵懵懂懂,但非常渴望能住上大一点儿、好一点儿的房子, 因为那样我就不用和家人分开了。  26年前,我一不留神踏入军营,成
期刊
1979年春节后,我进入蒲圻二中读高一,住在城关东街的表姑家。表姑的女儿韩丽,也就是我的表妹,神神秘秘地告诉我:我们班上有个叫王敏的同学,住在南门头,是王天相的孙女。  在现在的赤壁,过去的蒲圻,王天相可谓是传奇般的人物。  上小学时,爷爷在新店公社供销合作社当炊事员。由于离我就读的龙会桥学校不到一公里的路程,便经常去爷爷那里蹭饭吃,有时还在那里睡觉。听在合作社工作的叔叔阿姨们说:王天相是毛主席的
期刊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最近一段时间,每当这首《我和我的祖国》在电视里响起,母亲都会认真地聆听,她喜欢李谷一的演唱。电视上播放各地有关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活动的报道,也让喜欢看电视新闻的母亲时不时地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就七十年了,解放那年我才十四岁,看看那时候的条件,再看看现在,真的没法比。就像咱家现在敞亮的房子跟我小时候住的小矮屋一样,那简直就是天上和地上的差别呀!  一  
期刊
算起来,我已经从警34年。  34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其实人生也就三万天。  前几天,几个同年入警的同学聚会,我们已经有30多年没有见面了,时间过得真快,当大家再次相聚时,突然间,发现我们不再青春年少。大家相聚在一起,更多的是回忆。  那个雨夜  我不会忘记40多年前的那个雨夜,那位赵叔。  那时我还小,在苍溪县城郊小学读书。那是一个晚上,风雨交加,我家住在县城上河街街口,小木屋被风刮得“
期刊
1  1949年,妈妈降生在东北大地上的一个小村庄。一面铺着黄沙的土炕上,妈妈浑身沾着黄土,小手攥着黄土,啼声嘹亮……  这或许是妈妈未来人生的一个意象。从此,七十年,妈妈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她由此展开的人生,与这块土地呼吸与共、歌哭不离……直到今天,伴着每一天的红色朝阳升起、金色夕阳落下,她还劳作在出生的这个小村庄,耕种着她耕种了一辈子的土地,一年接着一年。  1952年春天,轰轰烈烈的“土改”
期刊
坦白地说,写你,使我忐忑不安。你的很多扶贫事迹都不是从你本人口中得知的,是我听作协采风的报告和自己从老百姓得知的。你是如此低调,可你的故事却又如此吸引我、激励我,我该如何把你的刚强和担当变成我文字里的满腔正气和温暖……  绝不能让老百姓饿着肚子喝粥水  真实的故事中,你暴躁、不讲情面,让身边的人无地自容。  那一天,你因为精准扶贫立项,偷偷来到凤山一贫困独居老人家里。屋外阳光灿烂,屋内漆黑一片,如
期刊
海南农垦(简称海垦)事业的第一代创业者,是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为开发建设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在创业者行列中,有一支由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毕业的知识分子组成的队伍,人数虽然不多,仅有两百余人,却是海垦事业的第一生产力。他们在海垦橡胶事业建设发展的几十年间,为勘测规划、育种育苗、化学除茅、病虫害防治等科技领域以及教育、财经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支队伍有一
期刊
这两年,我一直在闭关写作,但脑海里却一直在思考,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小说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存在。很多时候,每当画完一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号时,内容无论是否虚构,我都会觉得它和我的关系不大了,在一个文学和商品一道被贴上商标的时代里,一篇文章的诞生永远不足为奇,只是有时候,回过头再去读自己的作品的时候,那些旧日所寄予其中的情感,却总是一瞬间能在纸上浮现,于是,我便日复一日地,把我所认为不可或缺的情感都
期刊
罪己词   不用原谅我的罪   我的骄傲,就是爱着一个人   我的倔强和颓丧也是   但我不会因为这孤独的爱   而放下坚持   在这苍茫的人间   我已在自己的歧途,越走越远   你在不在意,都没关系   我终究会停下来   像一只鹰,落在大地之上   卸去肉身的冗   以草木、花朵、流水的干净之躯   把我经年的痛   光明正大地喊出来   在村庄   这是我希望的宁静   带着孩子们去溪边打
期刊
作者简介:邹记福,笔名野风、野岛。1972年生,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学文化。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真爱无悔》《野性的情歌》,散文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用青春赌明天》,小说集《走出荒原》等。  远行者的恋情  母亲又在苍茫的远山  以炊烟为我第一次走出襁褓  升起温暖  还怕儿子冷么  我已经走进了  人生五月的江南  我默默地凝视远山  对那炊烟  一声呼唤  一声祝愿  泪珠儿已经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