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好人文化助推高校思政教育建设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为复杂的境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成部分的好人文化,有助于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试从以人为本人际传播场域的构建、环境场域的多方搭建及宣传场域的多方共筑出发,探究大数据环境下好人文化助推高校思政教育建设。
   [关键词]大数据;好人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场域
   [作者简介]詹建英(1986—),女,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教育;李玉龙(1988—),男,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工作。(江西南昌 330013)
   一、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该重要论述指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当前,人们的价值观正面临多元价值的冲击。作为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的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这些都关乎着高校根本任务的实现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新形势下开展好高校思政教育历来意义非同一般。
   二、大数据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双刃剑”影响
   何为“大数据”?关于其定义多样。“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2]这是权威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给出的解释。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环境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处理速度快等特点。这里的数据某种程度上也等同于信息。
   大数据环境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是把“双刃剑”,既提供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手段,有利于提高思政工作成效的同时,伴随着大数据环境而来的信息多而杂,获取信息方式的多样化,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价值观的多元等,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舆论引导的难度,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大数据环境下,如何牢牢把握好机遇,积极有效应对挑战,是高校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并提高其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三、好人文化助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
   何为好人文化?首先要界定何为“好人”。不同时期对好人也有不同的界定。如南宋朱熹的“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毛泽东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视为好人。虽评判标准不一,但他们都认为“好人”就是坚守美德、乐善好施、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人。[3]同样,关于好人文化,其界定也不止一种。关于好人文化,《中国好人文化研究》中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一些好人好事所表现出来的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信仰追求、行为准则等的总和,是由政府通过树立、倡导、宣传和弘扬这些好人好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好人文化包括好人形象、好人事迹、好人价值观、好人文化精神等内容。由此可见,好人文化汇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包含好人形象、好人事迹、好人价值观、好人文化精神等内容的好人文化,其实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高度契合之处。好人文化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对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具有重要意义。[4]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政教育能否开展好,不仅关系着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更关乎每一位社会成员即人的命运,社会命运及国家命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成部分的好人文化,无疑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育人资源。
   四、场域视野下好人文化助推高校思政教育建设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指出,一个分化了的社会,拥有自身法则、具有自身逻辑的游戏场域,每一场域都是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空间。[5]高校作为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集合体,有着独立的机构及运行法则,其场域特征也很明显。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独立工程。所以,大数据环境下,好人文化助推高校思政教育更需要多方通力合作。
   (一)以人为本构建人际场域
   好人文化助推高校实现思政育人之效,需要发挥人的作用。这里的“人”,首先即为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高校教师应坚持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好人文化尤其是身边的好人典型融入日常的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通过传统的人际传播,如课堂上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亦可以借助大数据环境下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令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好人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政课的教师更应将好人文化融入日常的思政教育课程的讲授中。其次,发挥校园好人、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在校师生及优秀校友等,让身边的这些好人走进校园、走入课堂,现身说法去感染每一位师生,最大化发挥他们的育人功效,形成好人文化助推高校思政教育的人际传播场域。在“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精神的浸润下,东华理工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退休老教师、核化学分析专家宋金如,退休后30年如一日坚守实验室,教书育人。2015年,她也被评为“中国好人”,2016年,还成功入选江西省首届教育感动十佳人物。扎根边疆十余载,不畏艰险执着坚守核能事业的年轻博士周义朋等,作为学校的先进典型(即“好人”),他们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其事迹更是激励学校师生勇往直前。
   (二)多方面搭建环境场域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建设,需要多方面搭建好人文化育人的环境场域。即将好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物质、精神、行为及制度等四个层面,搭建好人文化助推高校思政教育的环境场域。具体说来,物质层面,将好人或先进典型融入校园景观建设,如建立雕塑,将先进典型事迹纳入校史馆介绍,打造学校视觉形象系统。行为层面,通过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活动,不论是教学科研领域还是管理与行为层面,建立既彰显学校特色,又蕴含好人文化的独特行为识别系统。制度层面,建章立制,将好人文化育人作用落实到制度层面,从制度层面保障好人文化育人作用。如设置专门的好人文化教育基地或课题组,配备专职人员,提供相应场地等。又如将好人文化同校史一样,设置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必备学习内容,并形成规章制度。精神层面,“精神建构是教育的绝对使命。”将好人文化与学校精神相结合,通过教风、学风、校风等感染和激励师生,成为对内凝聚人心,对外树立形象的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
   (三)多方共筑宣传场域
   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曾說,“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6]可见信息及其传播的重要性。大数据时代,好人文化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应重视信息的有效宣传。首先,与师生关系较为密切的部门如宣传部、学工、团委,要主动出击,在校内开展好人文化为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大数据环境下媒介多元的特点,既要充分利用传统校媒如学校的官方网页、BBS、校报等,也要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进行好人文化的传播,如挖掘并助推“先进典型”的信息,将好人文化融入舆论引导中,使师生树立正确的舆论观,营造校内良好舆论氛围。其次,成立专门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急工作小组,建立常态的指挥系统,将好人文化纳入舆情应对机制中。如组建一支舆情监控队伍,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校园媒体的监控与管理,尤其是论坛、贴吧、微博等平台,实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师生的正面引导。一旦出现舆情,把握好时机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将好人文化融入舆论引导,尤其是当舆情发生时,使其助推舆情化解甚至达到“转危为安”之效。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评论员.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1/2016/1209/c78779-28936283.html,2016-12-9.
   [2]维克托·迈尔,肯尼思·库克耶.数据时代—— 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金光磊.中国好人文化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4.
   [4]洪向华.好人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实践[J].当代电力文化,2016,(3).
   [5]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翻译出版社,1998.
   [6]姜志红.“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其实现途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3).
  [责任编辑:黄贝如]
其他文献
亲爱的爸爸:  几个月未见,非常想念您!  今天借书信和您聊聊我最近的工作和思想。跻身扶贫队伍已经三年,我切身感受到了扶贫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目睹着同事们夜以继日地辛苦工作,经常会被感动且骄傲。我们曾经讨论过“塔西佗陷阱”,并为现在种种类似“塔西佗陷阱”的社会现象痛心。然而,这三年扶贫工作目睹的种种,让我对这些现象的观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可否认,我们的扶贫工作目前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扶贫工作切实
期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中,“发展”一词共出现了90余次,并突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2015年11月2日,江西省委召开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强调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好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的殷
期刊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习近平  2012年,刚刚担任总书记,他就顶风踏雪前往河北的骆驼湾村,再到“陇中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肃布楞沟村、群山环绕的湘西十八洞村、千里冰封的内蒙古阿尔山、往返4个多小时的四川三河村……习近平的想法就是: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  这次重庆调研,他换乘3种交通工具,来到大山深处的华溪村,看到了、问到了哪些实情,我们能真切感受到,脱贫攻坚为何是他
期刊
从2017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短短1年多时间,湖泽镇尚睦村扶家龙小组村民张正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他不等不靠不要,用勤劳致富,2018年主动申请脱贫,摘掉了贫困帽,成为村里脱贫励志的典范。  56岁的张正根以前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外出打工,觉得挣钱太少,还受人管制;在家务农,又怕吃苦受累。被识别为贫困户时,张正根夫妻俩都患有高血压,因身体原因一直未能生育,仅靠
期刊
平埂村,是玉山县仙岩镇一个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的后进村。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84个贫困人口,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对此,玉山县投资集团公司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请缨:到条件最艰苦的平埂村去,接受组织和群众的考验。  于是,玉投集团立足于平埂实际,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优势,和村两委班子一道,用心谋划发展思路,用情帮助贫困户破解难题,用力推动产业扶
期刊
面对面宣传扶贫政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更入心  “2014年开始国家设定了扶贫日,请问国家扶贫日是哪月哪日?”邝宏剑问道。  “12月17日。”  “不对。还有谁说说看?”  “10月17日。”黄福娣抢答。  “对了,是10月17日。”  “再来一个。我们在纳入贫困户时,经常会说‘七清四严’,请问‘七清’包括哪些?请说出三项以上。”邝宏剑继续提问。  “买了商品房,买了小轿车,银行里有大额存
期刊
[提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全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教育主体产生了“边缘感”意识,望谟县民族教育的现状亦是如此。基于分析,通过多举措并举方式逐渐消除民族教育“边缘感”,运用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边缘感;教育扶贫   [作者简介]钟崇娣(1995—),女,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本科
期刊
汪洋在甘肃临夏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 坚决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近日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调研脱贫攻坚工作,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和基层扶贫干部。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对扶贫干部的亲切关怀和对脱贫工作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临夏州是国家重点扶持的“
期刊
[提 要]“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和人民对优质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幼儿园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通过对广州市幼儿园教育供需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发现“入园难、入园贵”的实质是公办幼儿园供给不足,而民办幼儿园收费相对较高。在当前公办园占比仍较低的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财政投入,改善办学硬件设施,提高师资水平,以解决广州市幼儿园教育供需失衡问题,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关键词]幼儿园
期刊
蓬乱的头发因汗水两鬓湿湿地贴在脸上,看起来有些疲惫,但是两眼却很有神采;沾着泥巴和尘土的衣服,却掩饰不住她的美丽……第一书记杨美蓉从扶贫产业基地回到村里,脸都没有顾得上洗一把就来招呼我们。“为了脱贫摘帽,大家都拼上了。”杨美蓉笑着对我们说,“皮肤晒黑了,在村里也不觉得丑,反而感觉跟村民更亲近了。”  在梅岭风景区东北角,群山之中的义坪村,受制于土地资源匮乏、村民文化水平不高、集体经济薄弱,全村有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