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美的真谛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b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聚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爱美的情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让人不由黯然心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让人不觉蓦然心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让人不禁为之惊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让人着实无限感动,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氛围;熏陶;韵律;内涵;升华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0201-02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聚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吟诵,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爱美的情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古诗,而且还要求小学生掌握必背古诗70首,可见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古诗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我本人对古诗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美”字,它以最精练的语言表现出最美的情态。让学生学习如许美的东西,怎能不让他们快乐呢?可是,如果教师在古诗教学中缺少美的探究,就会让这美的风景悄然流逝。
  下面我就结合小学语文教材《赠汪伦》这一课的教学,谈谈让美贯穿课堂的尝试。
  一、视听结合,营造美的氛围
  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以直观形象为主,而视觉和听觉能够直接进入大脑形成反射,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心底对自然美的渴望。我在上这堂课时,运用了多媒体,通过音乐渲染和大量的图片展示,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音乐本身是一种美的流泻,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集中注意力,创造轻松和谐而又美的课堂氛围。我在教这一课之前,先给他们放了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同时 ,配上一幅幅高山、流水的图片。那潺潺似流水的琴声,清澈如明净的湖面和巍峨苍翠的群山,仿佛把人带入了清新舒爽的大自然中,带入了音乐的天堂,艺术的国度,心情顿时明朗起来。学生都聚精会神地欣赏着,直到音乐戛然而止,仍然陶醉其中。我问他们有什么感受,一个学生回答说:“实在太美了,它让我仿佛置身于绚丽的大自然中!”有美的开始,必然会有美的延续。
  二、大胆表现,注重美的熏陶
  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与学生而言,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要在古诗教学的课堂中充分让学生体验美,教师自己首先要以一个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具有美的修养,才能引导学生更多地感悟美。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心态美
  一个心理素质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就能充分投入。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的专注,都会从心底流露出来,表现在一言一行之中。我在上这堂课时,完全沉浸其中,是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陶醉在古诗绝美的意境之中了。学生是美的,古诗是美的,这堂课更是一种美的体验。从学生那一双双好奇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睛里,从他们那偶尔流泻在脸上的微笑中,我似乎感觉他们正慢慢地融化在美的世界中。
  (二)注重语言美
  语文老师要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不要烦琐,也不要含糊,要精练而清楚。尤其是在教精悍简洁的古诗时,要善于运用语言,体现语言美。
  1.精心准备,生动讲述。在给学生欣赏完古曲之后,继而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俞伯牙是战国时的音乐家,擅长弹琴,但他却认为一直未能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第二年,子期因病去世……从此再也不弹琴了。在整理这个故事时,我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保证故事来源的准确性;熟练掌握故事情节,并且尽量做到语言简洁而吸引人,初步打动学生。
  2.不断鼓动,增强自信。在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古诗之后,我用了一些鼓动性的语言:“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真不错,谁再来挑战一下”、“谁还想再试试”,这种层层深入的语言,让他们有更大的信心尝试朗读。
  三、充分朗读,感悟美的韵律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古诗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反复吟诵时体会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的悦耳顺畅的音韵美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我给《赠汪伦》配上简单的古曲调子,范唱后再让学生来清唱吟诵,更能引导他们体会语言的音乐感。
  (二)品味语言的精炼美
  古诗的字数有限,一字一词都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其中用词的精确和凝练。如这首诗中的“踏歌”一词,用非常简洁的语言表现出很生动的情景。
  (三)品味语言的风格美
  这是一首唐朝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诗,我在教这首诗时,让学生先回忆李白另外的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通过朗读对比,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诗区别于其他写景诗的风格,没有表现出景物的气势宏伟,这首诗主要表现他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意,是以情美打动人。
  1.模仿读,整体感知,读出节奏。我先让学生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掌握古诗的节奏: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然后进行模仿朗读,注意停顿,整体感知诗的语言。这是粗略的一步,做铺垫。
  2.合作读,自由组合,读出氛围。课堂教学注重合作学习,古诗教学也不例外。我让学生在朗读时自由找伙伴,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也通过变换朗读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丰富古诗课堂。学生在互相合作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成了真正团结共进的学习乐园。
  3.配乐读,进入角色,读出韵味。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激起人的情趣。把古诗教学与音乐有机贯穿起来,能恰如其分地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配乐朗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情绪,进入诗中的角色,从而读出味道来。在朗读这首诗时,我给学生配上舒缓柔和的古筝曲,那浓浓的古韵油然而来,学生一边轻轻地摆着头,一边吟诵古诗,自然地进入古人的角色之中。
  四、解剖文字,挖掘美的内涵
  古诗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赠汪伦》这首诗看起来十分简单,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但是轻描淡写地理解是不够的,要完整地领悟古诗蕴涵着的美,即景物美、情感美和境界美是需要细加品析的。
  (一)把握情感的尺度
  在教这首诗时,我先从题目入手,抓住一个“赠”字,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用“赠汪伦”,而不是“送汪伦”“给汪伦”,在进行热烈讨论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虽然这三个词都表示送给别人东西的意思,但“赠”这个词表示对对方非常尊重,而“送”和“给”就比较普通了,它们三者在情感表达的尺度上是有区别的。通过比较,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也就自然领悟出来了。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发现?
  (二)把握文字的深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千尺”一词是虚指,表现出潭水的深度,而言外之意是在表现感情之深。我让学生通过“千尺”、“不及”这两个词,进一步体会比潭水深的情谊,以及所蕴涵的情感境界。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情感的熏陶。
  对古诗语言进行深入解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有利于发现隐藏着的美。
  五、启发想象,再造美的意境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刻意追求的目标。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古诗中,使自然景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师在古诗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启发想象,用“编故事”、“情景表演”“古诗配画”等方式再造美的意境。
  (一)自编故事,展现美的情节
  学生在编故事时,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种方式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训练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把这首诗编得还挺美,他讲道:“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李白踱着步子,缓缓向岸边走去。今天,他就要乘上小船,离开这里到另一个地方游览山水。遥望远处是苍翠的青山,李白心里充满了留恋。正在这时,他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着节拍的声音。李白回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好朋友汪伦来给他送行了。汪伦说:‘怎么你走也不告诉我一声,也好让我送送你。’李白给汪伦深深地作了一个揖,两人难舍难分。望着桃花潭清澈的水面,李白不禁感叹:‘桃花潭的水纵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兄送别我的情谊之深啊!’船开了,他们挥手告别。”听着他自编的故事,我觉得自己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的确,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啊!
  (二)情景表演,表现美的形态
  课堂是一个舞台,应该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小小的艺术家,有着你意想不到的表演才华。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假想编排,临时自由组合,把汪伦送别李白这一情节表演给大家看,让美的形态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马上找起合作伙伴来。我只给学生一把扇子和一个包袱,其余就让他们自由发挥了。他们左一声“李兄”,又一声“汪兄”,演得还真不赖。
  六、拓展延伸,进行美的升华
  古人用古诗描绘美丽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只是只字片言,却浓缩了内心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本课中诗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已传为佳话,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让我们充满了敬佩与赞美。作为教师,在教这首诗时,不仅仅只是让他们理解诗的意思,感悟其间的深情,还应该让学生学习古人珍视友情的品质,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优美的古诗延伸到今人文雅的现代诗,这是对美的一种升华。我在教完这首诗之后,让学生再来欣赏现代写友情的诗,然后仿写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现代诗在古诗课堂上出现,丰富了整堂课,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美有了更多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任运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意义、现状与优化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06,(08).
  [2]浅谈古诗的诵读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4,(10).
  [3]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03).
  [4]刘章利.关于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0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逐步运行,定点医疗机构乱检查、大处方等道德风险问题凸显。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只有通过建立公开的信息制度,强化第三方监管控制等多种策略对风险进行防控,才能保持新农合制度的稳定性,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区广大农牧民的健康权,保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与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道德风
期刊
摘要:在基本颜色词的词义形成过程中,隐喻及转喻认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中韩基本颜色词"红- "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隐喻、转喻意义两个方面对"红- "的语义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揭示了中韩两国在红色的认知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并对其原因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汉语;韩语;红色;认知语义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15-03    引言  
期刊
摘 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经历了历史的验证而最终作出的选择。作为开放而发展的理论,在处理民族问题的时候,应该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是以中华民族这个大的概念为基础和精髓的,同时在追求民族平等的过程中要具体分析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承认多元一体的结构现实。民族理论界近年来有不少新的讨论,但是本文认为,民族区域自治还是在现阶段国情下,妥善处理民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湖州瘟疫流行,危害严重。面对瘟疫,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效能互补,达到了良好的救疗效果,促进了湖州现代城市文明的初步发展,但社会力量在与政府的合作过程中也逐步被国有化。  关键词:瘟疫救疗;湖州;民国;国家;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0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9-0072-04    目前,学界关于民国江南瘟疫史的研究成果显著,但对于江南重镇湖州
期刊
摘要:《城市与狗》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以下简称略萨)的代表作。论文认为,小说表现出了一个“狗死了”以后的荒诞世界,有着浓厚的荒诞色彩,这种荒诞色彩由三个因素构成:混乱性、偶然性、无用性。荒诞在小说中的意义在于怀疑精神和否定精神,最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秘鲁社会中一切丑恶的现象。  关键词:荒诞;混乱性;偶然性;无用性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诺斯等构建的模型为理论框架,对俄罗斯金融制度改革过程做简要分析,并从中提炼出金融制度转轨的经验与教训,希望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俄罗斯;金融制度;转轨;新制度经济学;诺斯模型  中图分类号:K5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0169-02    一、问题的提出  俄罗斯从1992年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转轨,
期刊
摘要: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率女真人建立大金帝国,启动了"灭辽克宋"的历史进程。金室建国初期,不少汉族文人由于不同的原因被滞留金国,蔡松年也是其中之一。但他一生仕途通达,位极人臣,故国之念和沦落之悲不及其他的"南冠"诗人,作品当中流露出来的情感隐含在强烈的矛盾和归隐愿望之中,所作《念奴娇离骚痛饮》把这种矛盾与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堪称个人作品中的上品佳作。  关键词:蔡松年;金词;嵬隗;矛盾;归
期刊
摘要:市文化资本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重视城市文化资本的研究和实践,正视文化资本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采取切实举措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创新力、号召力和支撑力。  关键词:城市文化资本;吸引力;凝聚力;创新力;号召力;支撑力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0180-04    城市发展的历程实质乃是人类社
期刊
摘要:史料教学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通过对史料的正确解读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先备知识,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最终让史料说话,形成富有创新性的观点。而不是囿于课本的观点,死背教科书之结论。  关键词:史料教学;创造性思维;历史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学习其间议论行事的一部书,在这部著作里,孔子所传达的教育思想、所表述出来的教育智慧是非常之多的。孔子倡导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有许多共通相似之处,我们要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汲取孔子的教育智慧,领悟孔子的为师之道。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为师之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