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烧伤截肢后瘢痕癌变伴右大腿近端内侧转移的细胞学诊断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0月18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接诊1例右大腿近端内侧肿胀疼痛的49岁男性患者。患者因46年前右下肢烧伤已行2次截肢术,在笔者科室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右大腿内侧瘢痕性鳞状细胞癌转移,患者于上一级医院行局部活检后伤口仍溃烂不愈,患者要求化学治疗,于行第1周期化学治疗后10 d死亡。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针对烧伤后瘢痕溃疡应及早进行病理学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癌变恶化及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54只雌性Wistar大鼠,使用脊髓损伤打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咬除T10椎板)、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阿加曲班组(阿加曲班组),每组18只。分别在造模前及伤后7,14,21,28,35,42 d利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伤后42 d检测各组大鼠后肢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龄化疾病特别是老年骨创伤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对于老年骨创伤的治疗还需要观念方面的转变。笔者从积极选择手术治疗、充分协同的术前准备、术中微创复位与坚强固定原则及术后康复锻炼四个方面探讨老年骨创伤的治疗理念,并针对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防治等常见问题提出指导建议。树立老年骨创伤防治并重的新理念,需要广大医护人员、患者家庭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骨折愈合是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等多种细胞和分子参与的复杂生理过程。典型骨折愈合分为炎症反应、软骨痂形成、硬骨痂形成和骨重建四个阶段。破骨细胞在硬骨痂形成和骨重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阿仑膦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丢失,但也可能抑制骨折愈合,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能否使用阿仑膦酸盐存在一定争议。近年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使用阿仑膦酸盐并不影响患者骨折愈合,还可降低患者发
目的探讨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分层救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0例,女310例;年龄60~98岁[(79.3±6.3)岁]。依据患者病情,采用DORSSSP进行术前风险预测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A组,208例)、中风险组(
临床有较多方法诊断肋软骨骨折,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医技辅助检查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如肋软骨为透明软骨,常规X线片不显示。超声实时方便,但受分辨率及操作者经验影响,容易漏诊。MRI虽对软骨有较好的效果,也因受检查时间长及磁场环境的影响,其应用受到限制。常规CT轴位图像受肋软骨解剖位置影响,容易发生计数错误。多层螺旋CT为容积扫描,可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6月— 2018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60~93岁,平均69.72岁。致伤原因均为扭伤。内踝骨折3例,外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6例,三踝骨折13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5例,旋后内收型4例,旋前外旋型1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8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2例,女542例;年龄60~99岁[(80.0±8.0)岁]。按照ASA分级将患者分为四组:Ⅰ级23例(2.8%),Ⅱ级380例(46.7%),Ⅲ级389(47.8%),Ⅳ级22(2.7%)
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同时发布的有关"医疗机构创面修复科基本标准"和"创面修复科临床医师,护士基本技能要求"两个指导性文件,结合前期我们探索建立创面修复学科体系的具体实践,笔者就如何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面修复科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关建议,供读者参考。
骨质疏松性骨折致残致死率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双膦酸盐是临床上最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抑制骨改建,维持骨量。近年来基础及临床研究未表明双膦酸盐影响骨折愈合的证据,因此对于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患者,应当重视应用双膦酸盐药物,以减少再骨折风险。笔者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应用双膦酸盐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提出应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使用双膦酸盐进行干预。
肝癌目前占我国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我国肝癌的发病特点大多遵循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模式。癌前病变的筛查在胃癌、大肠癌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肝硬化状态下的不典型增生结节具有较强的恶变潜能,尤其是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率极高。基于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专家临床经验,《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草案)》经多学科协作对肝脏高级别不典型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