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陈振濂教授中国书法发展问答录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ai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艺术百家》配合相对集中的书法专栏刊发了陈振濂教授《关于"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的访谈。访谈内容不多,但是基本问题和框架已经描述清晰。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讨论访谈的具体内容。前几天,我到书法圈里的一位知名学者家中聊天,中间谈到本期组稿情况,老前辈笑谈陈教授喜欢出新意、搞运动。说实话,我倒是渴望有点儿新的"运动"出来,哪怕是有争议,不是太成熟的。还是前几天,文化部艺术科技司司长于平教授来我这里调研,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创新、发展的问题,甚是同感。其中有个例子。文化部分管艺术生产的陈晓光副部长曾在多次和时任部长的孙家正同志谈到当前工作时,笑谈近几年来,我们做部长的现在几乎成了"救护队长"了,今天抢救这个文化,明天抢救那种艺术。这是实话,也是实情。也就是说,我们要警惕保护、申遗的表象掩盖以至促发了阻碍艺术创新发展的内在惰性。中国的昆曲成功申遗了,它拥有着600年的历史;京剧也要申遗,可是徽班进京仅仅才有200多年的历史;欧洲的古典芭蕾于1581年诞生在法国巴黎小波旁宫正厅里,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始终没有提出过申遗的问题。想想是啊,为什么非得要申遗?而且还一窝蜂的申遗?艺术之所以脱俗,之所以给人以灵感,之所以拥有无穷的魅力,就在于艺术自诞生那天起就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一种可以引领社会、超越当前的文化,一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是一种拥有不间断的自组织演化更新能力的文化形式。20世纪50年代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十五贯》也同样不是几百年前固定不变的传统昆曲样式了。所以,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书法要不要申遗,要不要成为遗产?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若真是在哪个时代僵化、结壳,进了博物馆、进了保险箱,变成了人类的遗产,则不仅是这种艺术本身的悲哀,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其实答案也很明确,中国画没有成为遗产,油画创作也没有成为遗产,就是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自身拥有无尽的生命力。据说,书法前不久刚刚申报成了遗产。我就在想,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宣告枯竭了吗?申遗也许是件好事情,这样可能会得到政府的专项资助,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但是,如果就此开始睡大觉,忘记甚至抛弃了发展、创新,仅仅固守在千百年来不变的"写字"上,恐怕还不行。虽然这有点儿一厢情愿,就还要向着这厢情愿努力;搞运动、变形式,目的就是为了创新、发展。对错姑且不论;因为是创新,就会有风险。科学自身的发展道路是试错,创新在很多时候也就意味着牺牲。通过访谈,我们看到了陈振濂教授深邃的思想、厚重的责任和创新的勇气。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解码过程,不仅涉及到对阅读材料的信息处理,而且涉及到包括阅读心理、背景知识等因素。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双向交
水利系统各类实验室已经不同程度的开展了质量保证工作,但就其系统性,规范性,制度性尚未得到解决。根据我国目前已出台的法律法规,结合自己在实验室的工作经验就水利系统实验室如
重视男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作用已是共识,但如何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专业认同是一大瓶颈。本文分析了影响男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男生心理,学
现代服装设计,一直徜徉在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之间。了解和研究中式传统服饰艺术,探讨中式传统服饰造型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状况,研究分析出传统服饰特点在现代服装设
云南历史文化名人袁嘉谷常自称 “滇癖”,他在《滇绎》自序中说:“滇,吾乡也。吾游数万里,觉可恋可誉之地,莫若滇焉。”滇事、滇人、滇文、滇籍、滇物,都是他深入骨髓的眷念,与他几
报纸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土保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人口、资源、环境的战略高度认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要在水土保持内容上做部分调整,将治理与开发融为一
电法来源于地质探矿、找水等工程地质理论,堤坝隐患探测仪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诉普遍应用而产生的专用于探测堤防隐患的仪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才纶、在问题比较普遍,应用
<正>一、石墨烯简介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单层石墨烯的厚度非常薄,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约为0
社区资本镶嵌在社区经济中,具有动态发展及持续变化的特点。在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主导的背景下,社区经济计划被视为居民增加社会资本、提高经济收入、参与社区治理的出路。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