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思共生让探究真实发生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手——动脑学科学”,真正的探究不仅有学生的动手操作,更应该有学生的思维碰撞。笔者从引发科学思考和引导探究策略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探究真实地发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上。
  关键词:做思共生  科学思考  探究时间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同时提出,科学学习的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探究。于是科学课堂上出现一派热热闹闹探究的场面。然而纵观小学科学课堂,虽然“探究”得很热闹,但许多的探究只是观察或是按照老师的步骤走,流于形式,并不是真正的探究。冷靜观察,理性分析,这些貌似纷繁的课堂探究活动,是否真的以学生为中心,是否在活动中存在思维与行动的结合,有没有在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
  一、课堂探究的现状分析
  科学课堂一般要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可见课堂探究对于科学课堂实施的重要性。也因此,每个科学老师都努力地让学生去探究,去重现课本上的实验,小孩子也很开心,因为好玩。是的,“好玩”这个词有些孩子告诉笔者的,身为一个科学老师,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辛苦准备材料,苦口婆心讲了一大堆,让他们去像一个小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结果成了玩。作为一名教师,内心要足够强大,重新审视科学课堂,不难发现,科学的探究课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观察活动与探究活动混淆。在2012的全国小学科学年会上,章鼎儿老师曾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学生观察到水蒸发了、沸腾了。请问这是科学探究吗?算吗?”章老师指出,这只是观察水沸腾的活动,不是探究活动!“探究”究竟是什么意思,探究,就是要预留给学生足够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后达成共识,不是老师或教科书的结论,而是学生自己讨论出来的共识,才算是科学探究活。
  (2)指令性活动代替自主探究活动。这是一堂常见的实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填写记录表。提出具体要求:做好分工,合作完成这个个实验。两个同学负责加热操作和填写记录表,其他三位同学分别观察形态、颜色、气味中某一方面的变化。
  这样的课堂看似很热闹,结论好像也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但是学生没有自主权,老师已经给他们分配了角色。在这个实验中,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观察颜色的变化,他观察气味的变化,互不干扰,学生就像牵线木偶,老师交代什么做什么。
  (3)机械操作使探究没了科学味。五年级浮力单元有一课是让马铃薯浮起来。同一个马铃薯,在一杯液体中下沉,在另一杯液体中上浮,这是什么原因呢?马铃薯是同一个,问题肯定出在这两杯液体身上。于是学生猜测有一杯是盐水,接着老师就让学生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盐水,然后整节课结束。
  试问,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盐水,幼儿园的孩子做不到吗?在这里,教师这样的教学安排,调制一杯盐水只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操作,根本没有一点科学的味道,科学课变成了一堂操作课。
  二、课堂探究的策略研究
  上好一堂科学课,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想要让课堂探究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教师要纠正某些错误的观念,观察活动、实验活动并不等于探究活动,它们只是探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探究活动不应该只是学生简单的动手操作,还要弥散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经历充足的活动时间后,学生能够达成一种共识,而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的结论。
  (1)深度的思考是真探究的起点。《小苏打与白醋变化》一课中,把小苏打倒进白醋杯里,发现冒气泡了,这是实验观察过程不是探究活动。把小苏打倒进白醋杯里,发现冒气泡了。咦,加小苏打会冒泡!我再加点试试,还真会冒泡。再加,泡少了,再加一点试试,不冒泡了。怎么不冒了呢……这才叫进入探究了。所以,探究不是观察,也不是照着步骤做实验,真正的探究肯定是散发着学生的思维的。
  (2)主动思考使动手操作成为真探究。在《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中,观察了温度计之后,我们要使用温度计,那么使用温度计要注意什么呢?很多教师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直接出示注意点,然后让学生去测量。这种接受性学习是否可以转变?一位教师没有直接讲授,而是把温度计发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测量。汇报测出的数据当然是五花八门了,此时,老师说,“奇怪了,我们处在一个教室里,你们测出的气温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测量不够准确?”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的巧妙设置,使学生非常自然地进入到“探究”状态。
  (3)深度思考使讨论成为真探究。实验探究后,都要有记录,不同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处于积极主动探究状态的学生,不仅要思考自己的研究结论,还应关注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出现不同结论时,首先要思考自己的结论是否严谨,同时也要要学会利用自己收集的数据去质疑别人的结论。这样的“互动交流”过程,才能培养科学素养中不可缺少的证据意识、质疑精神等,研讨从“描述结果”走向“讨论质疑”。
  (4)充足的时间是真探究的保障。之前有一个很火的小故事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孩子就像那只慢慢的却很努力在爬行的蜗牛,我们就是那个埋怨蜗牛走得太慢的人。小孩子动手能力普遍较弱,要将探究落到实处,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而不是几分钟就草草了事。
  (5)整合教材,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五年级《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教材设计的活动有两个,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而关于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分成了两个小实验——在金属片中心加热和在金属片边缘加热。但如果让学生每个实验进行讨论然后操作,时间显然不够。
  那么,如何整合这节课的教材,让简单的知识变成学生乐意研究并会深入研究的内容呢?教材中,从金属条到金属片的过渡本身就显生硬,像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其实不是的,这是从线到面的过渡,一位老师在金属条和金属片的加热实验中,增加了米字型金属,通过米字型金属的实验让学生自然地联想到热在一个面中会怎样传递。在原先的教材安排中要分三个实验完成,学生探究的时间非常分散,何况拿材料、收材料也浪费不少时间,而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有大块的时间进行探究,探究的难度也在一点点加大,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探究。在最后的总结中,老师演示了鱼儿在沸腾的水里依然自在游动,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水里,热是怎么传递的?似乎与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是不一样的,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让这节课的研究有了意义——从简单的知识入手,去解决更高难度的问题。
  (6)结构性材料,教师从“扶”到“放”。我们总是对孩子缺乏信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扶着他们走,怕一放手就摔了,这样学生的探究变成了坚定不移地实施老师的想法,但是有时候我们放放手,会发现孩子远比我们想的能干,会发现放手之后孩子成长会更快。
  三、课堂探究的期待状态
  课程标准倡导小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学科学,肯定不是指学习的内容和结果,而是一种真正投入对问题研究的状态。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修正想法,在这一个个环节中,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进去,提出自己的想法与问题,这就是一个科学家研究问题的状态。“思”是“做”的目的和保障,“做”是“思”验证与升华,在课堂教学中以“思”导“做”,以“做”促“思”,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在“做”中思考。
  总之,科学教师要把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学核心,学生应该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完成好教材中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调整教材的观察活动、实验活动,适当进行整合和拓展,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效,更有价值,让科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章鼎儿等.走向探究的科学课[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袁国道.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的八点经验[J].教育科学论坛,2006.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科学课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
  [4] 顾长明.“做思共生”科学课堂主要环节与要素[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8.06.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说过:“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在置身“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
期刊
【摘 要】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在数学题中的分数占比也较高,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益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以往教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意义的理解存在偏颇,认为应用题只是分数占比较大,所以在教授应用题时只注重交给学生解题方法,忽视了应用题对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应用意识和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通过近几年的文综高考备考实践,深刻领悟到“得基础者得天下”。知识网络教学能把零散的知识彼此连接,连成线,结成网,既能帮助学生从微观上掌握知识细节又能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政治学科模块内及模块间的联系。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尝试着引导学生自学习、合作探究,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并运用到具体的几种课型中,力求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力促学生达到高考要求。
期刊
摘要:幼儿园小班时期是幼儿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积极创造条件,以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利用良好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三岁左右是幼儿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等的限制,他们语言显示出该年龄段的独特性:爱模仿,表达欲强。维果茨基说过,三岁左右的幼儿是按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中,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思维是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能力的主要表现,本文针对如何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进行浅析。  关键词:数学思维;学习方法;高中  引言:数学是一门实用且有用的应用科学,学习数学可以通过发展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技能,从而将数学思维应用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如何有效的完成数学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方法取决于一个人对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
期刊
作文难,作文难,写作难于上青天。这就是小学生写作文的感受,只因这是小学生学写作的启蒙阶段,写作的启蒙非常重要。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有具体内容可写, “具体内容”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其次才是话该怎么说,怎样用具体内容把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表达出来。大部分小学生常常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不知道该如何准确地表达。  通常人们认为,作文无非是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写得好
期刊
摘要:实验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的必考点。由于高中物理包含的各类实验数量较多,在日常教学时,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只讲解其中的实验原理,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结果、实验现象,而很少真正让高中生动手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掌握,也很难理解实验中包含的知识点。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转变实验教学策略,利用高中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指导他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初中生数学解题出现错题的原因,并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错题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引言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做错题的现象发生,这不仅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如何有效避免错题的产生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很重要,但是如何有效利用错题,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更重要。  一、初中生数学解题出现错题的原因  (一
期刊
摘要:目前在大多数学校,我们仍然以传统的教学形式为主要组织形式,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学生在学习环境、兴趣和性格上存在差异。我们应该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的效率,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常规,探索一种适应学生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学英语“分层走班”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探索  目前,大多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