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科学旅游观的内涵,就是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治理观、科学旅游治理观、科学的旅游经营观、科学的旅游服务观、科学的旅游消费观等,明确以科学旅游观统领旅游健康发展的新思维。
关键词:科学;旅游观;内涵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也从占国民经济的微小比例发展发展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产业体系、行业形态、企业主体、消费群体、国际地位、全球影响发展了深刻的变革。中国的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不可忽视的重要的角色。它的实力体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有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群体,已为第四大入境的接待规模,中国,正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发展道路。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号文件)提出的“旅游发展观”,不仅在我国旅游发展史上,即使在全球旅游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要标志。树立科学旅游观,是搞好旅游发展的关键。为此,深刻领会旅游观内涵,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一步。
一、科学的旅游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科学理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是科学旅游观的首要前提,其决策主体是国家。研讨旅游发展观就是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可持续发展观内容,遵循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在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国情下,选择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明智选择。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综合考虑自然层面及人文层面的问题。在当前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发展旅游业,就是要把视野拓展到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及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更是我们发展旅游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
(二)科学发展定位。制定科学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成为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纷繁多变社会环境、经济结构、城乡关系、生态条件、及全新国际影响的中国。我们要确定,国家发展旅游的目的超越了创造外汇收入、刺激国内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而更加强调其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满足民生需求、促进文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乃至提升国家形象的非经济功能。在此背景下,因此,在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绩效评估等方面,要摒弃过去单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发展的做法,高度重视旅游在民生、环保以及国家战略等层面的作用;要摒弃过去只看到经济成本而忽视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的做法,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最优来衡量发展结果。
通过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不同途径,建立“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低成本使用的方式”的发展方式。保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既要尽量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既要尽量考虑人类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因而,我们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兼顾,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处理好人文与自然、旅游产业与资源的关系,实现旅游开发适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品打造与文化发掘相协调,加快产品体系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旅游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关键领域,其发展方式是决定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方式。过去30多年,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以资源、土地、人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和低成本使用为前提,以规模扩张、数量剧增为内容。当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政策引导、激励机制、配套措施等方面,要通过鼓励开发方式、业态类型、商业模式、服务方式等的创新,降低旅游发展对要素投入的依赖和消耗。总之,推动旅游业发展要与新型四化建设相结合,突出旅游业产业链长、融合度高、综合带动作用大的特点,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二、科学的旅游治理观
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是参与治理的主体,科学的旅游治理观的推动者,也是旅游治理观的实现主体。首先,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包含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其他政府部门,各类社会组织。不同类型企业、当地社区、游客等各个主体,实现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重构。推动政府依法监管,行政手段越来越让位于法律手段、市场手段和社会手段,避免过度参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协调互动,共同发力;但要清楚,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的作为空间并没有变小。相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意味着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责任更大,需要其具备更大的勇气、更宽的胸怀和更高的智慧来调动、协调所有治理主体,建立更加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实现对旅游事务的协调。
三、科学的旅游经营观
科学的旅游经营观是科学旅游观的重要要体现,其执行主体是旅游企业和接待主体。
(一)遵循市场规律,开发旅游产品。旅游经营中,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以用户需求、商业逻辑 ,资本理性为指引,紧紧抓住游客尤其是主流群体的消费心理,通过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的系统努力,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赢得市场的认可。因此,经营者的产品开发、服务供给、项目设置、设施建设都应围绕游客的需求而展开,应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发展。 (二)推动旅游开发与本土资源有机结合。 旅游经营往往与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的依赖于风景优美的自然生态,有的根植于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有的处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之中。因此,旅游经营者在满足顾客需求、 实现自身盈利的同时, 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都毋庸置疑地负有责任。 经营者的产品开发、 服务供给、 项目设置、 设施建设应考虑到对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的影响,设法实现生态保护和社区受益,这是旅游经营与其他一般经营者的重要区别。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当地居民排除在外的旅游发展、既不符合全球旅游发展的普遍伦理,也难以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科学的旅游服务观
科学的旅游服务观是科学旅游观的重要体现,其执行主体是所有和旅游活动有关的服务主体。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旅游业的核心是服务。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在旅游服务体系中,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中国家, 由于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而应获得更多的重视。旅游商业服务的成熟在于从福特主义的标准化、生产线式供给转向后福特主义的消费者导向、差异化经营和大规模定制。旅游公共服务的健全在于政府从“管治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各领域的协调配合、无缝衔接。不管是商业服务还是公共服务,均应从游客角度出发,重视对其旅游活动各阶段、各环节、各层次需求的满足。
五、科学的旅游消费观
科学消费观是科学旅游观的重要体现,其实践主体是所有旅游者。旅游,是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出现的必然需求,是依赖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消费行为, 是体现精神品位和个人素养的社会行为。 旅游消费的成熟、 理智、 科学, 体现在既不过分追求奢华炫耀,也不一味贪图便宜;体现在掌握价格规律,面对各种产品服务,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和理性选择;体现在了解自身内在需求而不盲目跟风;体现在知晓自身权益,并有愿望和能力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维护;体现在明白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生态环境、 当地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并尽力通过自身努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体现在知道旅游消费往往是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的,应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科学的旅游消费观是成熟游客的重要表现, 而拥有大批成熟游客又是一个国家旅游发展成熟的重要表现。培育成熟说的游客是我们要不断努力的工作。
六、用科学旅游观统领旅游业健康发展
要用科学旅游观统领旅游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在当前,以下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旅游管理体系。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管理体系不科学、不顺畅造成的。因此,树立科学旅游观,应从建立科学的旅游管理体系抓起。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现有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在当初小旅游、小行业的基础之上,主要职能是行业管理。现在旅游已发展成为跨产业、跨领域、跨国界的大产业,而且发展势头正猛。各级政府要从产业管理的角度,从有利于旅游发展的高度,科学、合理地设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职能、编制,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有职、有人、有能力管理旅游这个大产业。其次是要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系。改变现在资源多头管理,开发各行其是,标准政出多门的现象。应该设立一个总口子,凡是列入了旅游资源的开发,都要通过这个总口子把关。最后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种旅游行业协会,把一些应该由市场管理、市场调节的职能从政府剥离出去,交给社会和市场,强化社会管理,行业自律,市场调节。
(二)、循规而行,合理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要遵循发展规律,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综合条件,确定旅游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各项指标,切忌不合实际的高定位、高指标。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要有“留有三分地,留给子孙耕”的理念,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工作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工作的位置,不搞一头独大。既要搞旅游的宣传营销,提高知名度,更要重视产品建设,旅游环境建设,做到名符其实,甚至实超其名。让游客喜出望外,不让游客失其所望。要坚持依法兴旅,用法律保障和促进旅游发展。
(三)、融合发展,拓宽旅游发展空间。探索产业融合。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产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旅游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各个产业,各个产业也越来越向旅游靠拢。一产围绕旅游转型,二产围绕旅游升级,三产围绕旅游拓展已成为趋势。作为旅游行业本身,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产品融合。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个性化的要求日益明显,单一的产品只能满足部分游客的需要。要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必须多产品融合发展,可以一种产品为主,其它产品配套,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发展新的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医疗康体旅游、文化研学旅游、老年关怀旅游,不断催生新的旅游业态。
(四)、强化引导,形成科学的旅游行为。大旅游、全旅游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旅游的管理者、旅游的建设经营者、旅游的消费者或叫享受者也就是游客。前面两者是为后者服务的。游客的行为,游客的要求往往影响管理者和建设经营者,影响着旅游的发展。由此而知,游客的科学旅游行为是科学旅游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游客的科学旅游行为观,真正的、全面的科学旅游观就无法树立。因此,要高度重视对游客的引导工作,做到政府、社会、企业一起努力。政府要制订游客行为守则,并对违规违法行为有强制性措施。社会要形成共识,对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对破坏公共设施、破坏旅游设施的行为群起而讨之。企业要加强宣传,做好沟通,引导好游客行为。游客要加强自律,理性消费,文明旅游,和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形成良好关系,共促旅游发展,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总之, 科学旅游观是我国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引, 而科学旅游观的形成与践行则需要国家、 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相关部门、 旅游经营和服务主体以及所有旅游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候志强,郑向敏. 《科学旅游消费观念的培育模式研究》. 《旅游学刊》,2006年2月6日.
[2] 《以科学旅游观引领创新发展》. 《中国旅游报》,2014.08.25.
[3] 廖小静. 《论科学旅游发展观的推进机制》. 《经济经纬》,2005.4.
[4]《2014-201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
关键词:科学;旅游观;内涵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也从占国民经济的微小比例发展发展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产业体系、行业形态、企业主体、消费群体、国际地位、全球影响发展了深刻的变革。中国的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不可忽视的重要的角色。它的实力体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有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群体,已为第四大入境的接待规模,中国,正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发展道路。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号文件)提出的“旅游发展观”,不仅在我国旅游发展史上,即使在全球旅游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要标志。树立科学旅游观,是搞好旅游发展的关键。为此,深刻领会旅游观内涵,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一步。
一、科学的旅游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科学理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是科学旅游观的首要前提,其决策主体是国家。研讨旅游发展观就是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可持续发展观内容,遵循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在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国情下,选择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明智选择。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综合考虑自然层面及人文层面的问题。在当前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发展旅游业,就是要把视野拓展到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及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更是我们发展旅游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
(二)科学发展定位。制定科学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成为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纷繁多变社会环境、经济结构、城乡关系、生态条件、及全新国际影响的中国。我们要确定,国家发展旅游的目的超越了创造外汇收入、刺激国内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而更加强调其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满足民生需求、促进文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乃至提升国家形象的非经济功能。在此背景下,因此,在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绩效评估等方面,要摒弃过去单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发展的做法,高度重视旅游在民生、环保以及国家战略等层面的作用;要摒弃过去只看到经济成本而忽视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的做法,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最优来衡量发展结果。
通过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不同途径,建立“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低成本使用的方式”的发展方式。保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既要尽量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既要尽量考虑人类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因而,我们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兼顾,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处理好人文与自然、旅游产业与资源的关系,实现旅游开发适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品打造与文化发掘相协调,加快产品体系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旅游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关键领域,其发展方式是决定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方式。过去30多年,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以资源、土地、人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和低成本使用为前提,以规模扩张、数量剧增为内容。当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政策引导、激励机制、配套措施等方面,要通过鼓励开发方式、业态类型、商业模式、服务方式等的创新,降低旅游发展对要素投入的依赖和消耗。总之,推动旅游业发展要与新型四化建设相结合,突出旅游业产业链长、融合度高、综合带动作用大的特点,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二、科学的旅游治理观
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是参与治理的主体,科学的旅游治理观的推动者,也是旅游治理观的实现主体。首先,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包含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其他政府部门,各类社会组织。不同类型企业、当地社区、游客等各个主体,实现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重构。推动政府依法监管,行政手段越来越让位于法律手段、市场手段和社会手段,避免过度参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协调互动,共同发力;但要清楚,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的作为空间并没有变小。相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意味着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责任更大,需要其具备更大的勇气、更宽的胸怀和更高的智慧来调动、协调所有治理主体,建立更加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实现对旅游事务的协调。
三、科学的旅游经营观
科学的旅游经营观是科学旅游观的重要要体现,其执行主体是旅游企业和接待主体。
(一)遵循市场规律,开发旅游产品。旅游经营中,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以用户需求、商业逻辑 ,资本理性为指引,紧紧抓住游客尤其是主流群体的消费心理,通过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的系统努力,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赢得市场的认可。因此,经营者的产品开发、服务供给、项目设置、设施建设都应围绕游客的需求而展开,应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发展。 (二)推动旅游开发与本土资源有机结合。 旅游经营往往与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的依赖于风景优美的自然生态,有的根植于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有的处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之中。因此,旅游经营者在满足顾客需求、 实现自身盈利的同时, 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都毋庸置疑地负有责任。 经营者的产品开发、 服务供给、 项目设置、 设施建设应考虑到对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的影响,设法实现生态保护和社区受益,这是旅游经营与其他一般经营者的重要区别。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当地居民排除在外的旅游发展、既不符合全球旅游发展的普遍伦理,也难以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科学的旅游服务观
科学的旅游服务观是科学旅游观的重要体现,其执行主体是所有和旅游活动有关的服务主体。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旅游业的核心是服务。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在旅游服务体系中,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中国家, 由于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而应获得更多的重视。旅游商业服务的成熟在于从福特主义的标准化、生产线式供给转向后福特主义的消费者导向、差异化经营和大规模定制。旅游公共服务的健全在于政府从“管治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各领域的协调配合、无缝衔接。不管是商业服务还是公共服务,均应从游客角度出发,重视对其旅游活动各阶段、各环节、各层次需求的满足。
五、科学的旅游消费观
科学消费观是科学旅游观的重要体现,其实践主体是所有旅游者。旅游,是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出现的必然需求,是依赖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消费行为, 是体现精神品位和个人素养的社会行为。 旅游消费的成熟、 理智、 科学, 体现在既不过分追求奢华炫耀,也不一味贪图便宜;体现在掌握价格规律,面对各种产品服务,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和理性选择;体现在了解自身内在需求而不盲目跟风;体现在知晓自身权益,并有愿望和能力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维护;体现在明白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生态环境、 当地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并尽力通过自身努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体现在知道旅游消费往往是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的,应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科学的旅游消费观是成熟游客的重要表现, 而拥有大批成熟游客又是一个国家旅游发展成熟的重要表现。培育成熟说的游客是我们要不断努力的工作。
六、用科学旅游观统领旅游业健康发展
要用科学旅游观统领旅游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在当前,以下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旅游管理体系。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管理体系不科学、不顺畅造成的。因此,树立科学旅游观,应从建立科学的旅游管理体系抓起。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现有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在当初小旅游、小行业的基础之上,主要职能是行业管理。现在旅游已发展成为跨产业、跨领域、跨国界的大产业,而且发展势头正猛。各级政府要从产业管理的角度,从有利于旅游发展的高度,科学、合理地设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职能、编制,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有职、有人、有能力管理旅游这个大产业。其次是要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系。改变现在资源多头管理,开发各行其是,标准政出多门的现象。应该设立一个总口子,凡是列入了旅游资源的开发,都要通过这个总口子把关。最后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种旅游行业协会,把一些应该由市场管理、市场调节的职能从政府剥离出去,交给社会和市场,强化社会管理,行业自律,市场调节。
(二)、循规而行,合理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要遵循发展规律,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综合条件,确定旅游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各项指标,切忌不合实际的高定位、高指标。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要有“留有三分地,留给子孙耕”的理念,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工作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工作的位置,不搞一头独大。既要搞旅游的宣传营销,提高知名度,更要重视产品建设,旅游环境建设,做到名符其实,甚至实超其名。让游客喜出望外,不让游客失其所望。要坚持依法兴旅,用法律保障和促进旅游发展。
(三)、融合发展,拓宽旅游发展空间。探索产业融合。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产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旅游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各个产业,各个产业也越来越向旅游靠拢。一产围绕旅游转型,二产围绕旅游升级,三产围绕旅游拓展已成为趋势。作为旅游行业本身,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产品融合。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个性化的要求日益明显,单一的产品只能满足部分游客的需要。要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必须多产品融合发展,可以一种产品为主,其它产品配套,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发展新的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医疗康体旅游、文化研学旅游、老年关怀旅游,不断催生新的旅游业态。
(四)、强化引导,形成科学的旅游行为。大旅游、全旅游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旅游的管理者、旅游的建设经营者、旅游的消费者或叫享受者也就是游客。前面两者是为后者服务的。游客的行为,游客的要求往往影响管理者和建设经营者,影响着旅游的发展。由此而知,游客的科学旅游行为是科学旅游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游客的科学旅游行为观,真正的、全面的科学旅游观就无法树立。因此,要高度重视对游客的引导工作,做到政府、社会、企业一起努力。政府要制订游客行为守则,并对违规违法行为有强制性措施。社会要形成共识,对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对破坏公共设施、破坏旅游设施的行为群起而讨之。企业要加强宣传,做好沟通,引导好游客行为。游客要加强自律,理性消费,文明旅游,和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形成良好关系,共促旅游发展,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总之, 科学旅游观是我国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引, 而科学旅游观的形成与践行则需要国家、 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相关部门、 旅游经营和服务主体以及所有旅游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候志强,郑向敏. 《科学旅游消费观念的培育模式研究》. 《旅游学刊》,2006年2月6日.
[2] 《以科学旅游观引领创新发展》. 《中国旅游报》,2014.08.25.
[3] 廖小静. 《论科学旅游发展观的推进机制》. 《经济经纬》,2005.4.
[4]《2014-201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