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对幼儿学习绘画知识,体验感受美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行为,不仅拓宽了对幼儿绘画教育的了解,还有益于今后进行幼儿绘画教育的实践,提高绘画活动的课堂质量,最终实现帮助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本研究将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以苗苗幼儿园(化名)为例,对该园大班的绘画活动中的指导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在了解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师如何提高幼儿绘画活动中指导行为的质量提出了以下教育建议:提升观察质量、调整对幼儿绘画活动的评价指标、积极地教学反思和终身学习。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活动;教师指导行为;教育建议
  幼儿绘画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研究者一直对此有所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中进行对绘画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对美的感受与体验,教师的指导行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行为,不仅拓宽了对幼儿绘画教育的了解,还有益于今后进行幼儿绘画教育的实践,提高绘画活动的课堂质量,最终实现帮助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但是当今幼儿绘画课堂中教师的指导行为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研究者以所在年级组为观察对象,从每个班随机观察4节绘画活动,共20节,收集幼儿作品480幅。研究结果如下:
  一、教师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指导方式单一,指导形式偏示范讲解
  通过对实际教学的观察,研究者发现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范画时,会让幼儿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教师与幼儿之间也有相互的互动。但是指导方式仍然以教师讲解为主。从指导形式来看,讲述与范例演示是教师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指导方式。但是如果教师单一的只采用最简单、最有效的讲述式和范例演示的指导方式,虽然能让幼儿在短时间内了解并学会一些绘画技能技巧,但也很容易造成幼儿的疲劳,使幼儿失去对绘画的兴趣,失去对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能力。
  研究发现,在对我园的20节绘画活动的观察中,教师使用的语言讲解法以介绍主题、示范为主要方式,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者观察记录的20次绘画指导活动中,教师介绍主题和示范的指导形式几乎在每次课堂活动中都会出现,而交流讨论只占了50%,个别指导和纠错改成等个别指导的行为方式则最少。在实际观察中,研究者发现教师在绘画活动中的指导行为还是以集体讲述讲解并给予示范的形式为主,幼儿课堂中仍以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画”的现状在幼儿园中盛行。研究者认为,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一些技能技巧学习如:水墨画毛笔的使用等技巧教师的直接讲解示范必不可少,但是在想象画、创意画时,应多给予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减少直接讲解的方式,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观察,拓展想象力。
  (二)指導频率总体上较低
  教师指导行为发生的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指导行为发生的次数。本研究以一堂课30分钟为一个单位,记录教师在一堂课中指导行为的次数。研究发现,总体上教师的指导行为发生的频率较低,不同的教师指导行为发生的频率也有所不同。
  在四个老师中,有一位H老师是一位老教师,且具有美术特长,她对于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指导比较多且有针对性。在通过对此教师的观察与访谈中了解到,此教师由于自身爱好,喜欢美术,而且比较重视幼儿的绘画,在其指导过程中,更多的是启发性且针对性的,整个指导行为一直到课的结束部分仍有出现。
  案例一:
  《大红鸡》绘本课的延伸活动——画手指公鸡,H老师是一个有绘画特长且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她在指导幼儿绘画时,从指导幼儿手指的摆放,到绘画时注意画出美丽的花纹,以及个别幼儿向老师提出的疑问“老师我可以涂绿色吗?”“老师鸡冠应该怎么画?”H老师都亲切而详细的给予幼儿指导。
  而另一个L老师是一位代课老师,性格也比较散漫,上绘画课时只是通过一张范画,交代一下简要的要求,就让幼儿自行绘画。在绘画途中也不会巡视指导。
  案例二:
  在学习《美丽的叶子》时,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让幼儿学会遮挡物的画法。L老师只是出示了一张范画,并且简要的说明上面的叶子挡住了下面的叶子的一部分,提示幼儿绘画时要注意观察,却不给予一定的直观形象。很多幼儿在绘画时没有把握好,仍旧是透视的画法,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而H老师则拿了两片真的叶子,一前一后的放着,请幼儿仔细观察,下面的叶子被挡住的部分是看不见的,而露出来的部分又是有联系的。在绘画时虽然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将被遮挡的叶子的两端画的和谐匀称,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20堂绘画活动进行观察,共收集到了72个教师指导行为事件,平均每堂绘画活动课出现了3.6次。由此可见,教师指导行为发生的频率总体上比较低。研究者在观察期间,观察到所在L园的教师大多数对于幼儿绘画活动都不够重视,课堂活动中的指导行为更是散漫而浮于表面,认为绘画活动就是让幼儿自己画,只要把范画的要求讲清楚就可以了。幼儿美术因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研究者认为,教师应在观察了解幼儿需求的基础上,及时介入指导,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绘画活动,最终帮助幼儿完成学习目标。
  (三)指导结果(幼儿反馈)不积极
  在实际研究中,教师指导行为的发出得不到幼儿积极的反馈。如教师在讲述绘画要求时幼儿听得很仔细,但绘画时却随着自己的意愿涂画并不遵循教师的要求,或教师在个别指导的时候,幼儿往往并不认同教师的建议。通过观察并分析,研究者发现导致这样的状况出现,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幼儿的兴趣、行为等进行一定的观察了解。
  案例一:
  在上认识消防车的绘画活动时,Q老师在幼儿绘画前说明了要画出消防车内部的构造,在绘画时仍有部分幼儿直接将消防车全部涂成红色,即使Q老师再次提醒幼儿要画出消防车的细节,却很少有幼儿有反馈,有的只是象征性的在消防车内部画了一些圆圈。导致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教师在上课时没有给幼儿足够多的时间对消防车实物进行观察,也没有对消防车内部构造及工具的作用功能的一些解说,导致幼儿对消防车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原始的“红色”上。因此,教师必须保证在幼儿绘画前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观察时间,在认知上有所了解和提升,并且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哪些方面还有不足,要进行改善,而不是盲目的要求幼儿达到教学目标。   案例二:
  “三八”妇女节的这天,幼儿一早就有礼貌的祝老师阿姨节日快乐,S老师抓住了这个节日气氛,决定上一节绘画花裙子送给妈妈的绘画课。送给妈妈一条自己设计的裙子激起了幼儿们的兴趣,他们兴奋地讨论并分享着自己要设计一条什么样的裙子。在动手绘画的时,S教师更是有耐心的提示幼儿“妮妮妈妈很高,裙子也要画大一点呀!”“牛牛妈妈喜欢穿亮色的衣服,牛牛要记得图上美丽的颜色哦!”以进行间接指导,既不打扰到幼儿的创作,又能起到一定的引导性。
  研究者认为,观察是指导的基础,教师进行指导前有必要先了解幼儿的兴趣、知识水平和需要,才可能为幼儿提供幼儿需要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保证有效观察的时间,这样的指导才可能是适合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的。当幼儿需要教师指导时,教师一定要及时介入,当他们不需要教师指导时,教师则不应该强行介入,而是继续全面、深入、细致的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
  二、影响教师指导行为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1、教师的绘画素养
  教师的绘画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于美术的专业素养;二是教师对于幼儿绘画领域的认知与了解。
  研究者通过观察以及访谈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对美术及幼儿美术的专业认识,不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绘画需求及表现,更不理解幼儿绘画对幼儿发展带来的独特而深远的价值。他们认为幼儿绘画教育活动只是一堂的学科教学活动,而幼儿绘画的不成熟是幼儿的发展还没有完善,技能还没有掌握,只要多加练习,幼儿的绘画就会越来越成熟,教育目标也就实现了。相对于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想象力,他们更注重幼儿对形的把握,及对涂色时是否均匀鲜艳。
  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幼儿绘画目标的方向偏向技能与模仿。虽然也有提及“发挥幼儿想象力”等,但是在实际课堂中,由于种种原因而选择忽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以示范讲解、模仿范画等方式进行教授,很难有所创新。
  除了个别教师本身的兴趣或特长所向,对幼儿绘画活动的重视和创新有所提高,幼儿园的大部分教师对幼儿绘画活动的看法仍是“幼儿照着范画画”,离不开范画,导致幼儿画出的画没有有自己的想法,缺乏灵气,束缚住幼儿的想象力。
  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幼儿绘画的重要性,对五大领域要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其次,要深入了解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以提供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支持。
  2、教师的个性特点
  教师的个性特点决定了她对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特点。如H老师为人性格温和,做事有耐心有责任心,在课堂中指导幼儿绘画时,大多采用鼓励的方式,面对个别幼儿的问题,也会有针对性的并且有耐心的指导。对于幼儿绘画的細节部分也不会忽视,如在绘画消防车时,H教师不忘提醒幼儿消防车里面排列整齐的工具,以便让消防员快速找到需要的工具。而L老师则是个性格较为散漫的代课老师,她的指导要求就是希望幼儿照着范画画出与范画相似的画,指导过程也主要针对的是幼儿绘画的造型与色彩等表面的东西,在幼儿绘画时,也较少与幼儿进行沟通,做针对性指导。还有个老教师S,因为教龄长,对课堂的进行更游刃有余,所以在幼儿绘画活动时,更多的是放手让幼儿自己去体会感悟,对幼儿的指导也是有启发性的语言,更注重帮助幼儿发展其想象力。
  (二)幼儿因素及环境因素
  除了教师因素之外,不容忽视的还有幼儿因素及环境因素。
  1、幼儿因素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绘画活动的重点不同,教师指导的偏重也会不同。如,本研究的样本是大班,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更注重的是整体构图等,所以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很少指导幼儿的涂色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另外幼儿的已有经验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指导行为。如,对于有绘画基础的幼儿,教师的指导多指向深层的,更细节方面的,或者是拓展性的帮助幼儿发挥想象力,而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幼儿,教师可能更多的是指导幼儿的色彩、结构等绘画基本要素。但是研究者发现也有的幼儿由于自己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教师的指导更容易产生消极反馈,不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由于目前课外兴趣班的普及,很多幼儿已在课外学过一定的美术课程,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幼儿需要指导时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
  2、环境因素
  教师对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行为不仅受到了绘画活动主体的影响,还受到了整个环境包括幼儿园、社会、文化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三、教育建议
  (一)提升观察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够让教师更多的关注幼儿真正的心声,了解幼儿真实的需要与潜能。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往往带有主观性且表面性,没有真正的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观察质量?研究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保证充分的观察时间。只有充分的观察时间才能保证对绘画课堂中幼儿行为的观察是完整而深入的,才能对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到幼儿的已有知识、技能水平及兴趣,进而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对幼儿做出适当有效的指导。
  其次,要运用科学的自然的观察方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只有站在科学正确的理论上,才能更科学的去观察了解幼儿,以便提供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调整对幼儿绘画活动的评价指标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绘画作品的评价指标往往局限于几类:造型是否合适;色彩鲜不鲜艳,涂色是否均匀;画面是否整洁;构图有没有偏离等等。这些指标都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以成人的审美来指定的,不适合于对幼儿绘画的评价,长期使用这样的指标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会让幼儿忽略自己的感受,从而逐步丧失对美的感受能力,甚至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也会逐渐消失。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改善这种评价指标,更多的从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是否表达出幼儿的真实感受;是否具有独特性等。研究者认为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及个性特征,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时,可以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积极地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个教师从稚嫩到成熟的必由之路,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中找出可能的原因与相应的解决办法。研究者在对四位教师进行访谈时,他们一致认为不必也不会在每次绘画活动之后进行课后反思,因为每天的一日活動及课后的任务比较繁重,即使偶尔有公开课后需要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也只是针对本次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否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用了何种教学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这些反思大多是针对本堂课的方式方法等,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问题中。
  研究者认为,教师在绘画课后的反思应不仅局限于这些,还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及儿童绘画馆等的观念,并且这种观念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有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指导行为是否合适。另外,还要对自身指导下幼儿的反馈行为的反思,幼儿的消极反馈是什么原因,积极反馈又是何种原因,如何改善来哦增加幼儿的积极反馈。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地反思,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问题的进行探讨解决,才能确定这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反思。总之,只有通过一次次不断地自我反思,进而一次次的再次尝试实践,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四)终身学习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是指要教授给学生“杯水”知识,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桶水”知识。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教师用仅有的“桶水”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及这个社会的需求,必须要转变知识观、教育观,把“桶水”知识变成“长流水”。在幼儿绘画指导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很多教师对幼儿绘画的理论知识了解的并不多,指导起来只能浮于表面。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进行终身学习。
  幼儿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幼儿在绘画中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并最终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幼儿绘画给幼儿带来的独特价值不可估量,而幼儿园中的绘画活动是幼儿接受正规绘画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绘画活动中的指导行为很大程度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幼儿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当今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教师的指导行为显得浮于表面且低效性。研究者从这一角度出发,以大班绘画活动为例,试图通过教师指导行为现状的观察与分析,并对教师进行访谈与观察,提出一定的教育建议。本研究中,由于研究者观察到的教师数量有限,观察时间较短,观察的结果也许并不能反映出大班幼儿教师在绘画活动中指导行为的总体水平,但是研究者希望这次尝试性的研究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和其他研究者的注意。
  参考文献:
  [1]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02.
  [2]马会梅.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3.
  [3]梁玉华.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指导方式研究[J].幼儿教育,2009.7.
  [4]秦旭芳.教师教育行为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的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5]高雪梅.幼儿绘画的特点与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6]沈建洲.幼儿绘画教育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2.5.
  [7]周静.幼儿绘画教学管窥[J].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2001
  [8]乔芳芳.从绘画活动课看幼儿绘画教育[J].大众文艺,2010.8.
  [9]唐莲.中国幼儿绘画教育的三个误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8.
  (宝应县托幼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诗词承载着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体现我国优秀古代文化的重要形式,一直以来被国人称赞和朗诵。诗中有我国诗人留下来的文化精髓,一直以来,我国国人学习其中的内容,并传承给后一代。在小学这一个时期,是老师教育古诗词的重要时期,老师应该尊重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当下新课改的条件下积极调整其教学思想,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增强孩子们的自信,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老师在平时的课后时
期刊
摘要:作为幼儿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幼儿阶段是自我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幼儿与父母接触的时间较长,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于幼儿的个性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是深远且持续的,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坏可能会影响着幼儿的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是相当重要的。不可否认,不同幼儿的性格有所差异,归咎其因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但在父母眼中,认为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学校及教师有关,但家
期刊
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阅读能拓展知识面、增加词汇量,写作时有话可说,交流时能表情达意。如何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成为每一位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分析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入手,探讨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
期刊
摘要:在我国教育逐渐深化革新的情况下,人们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学前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教育阶段,其对幼儿各项能力的启蒙以及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要求有所提高,在新时期下,就需要制定好周密的教育策略以及方法,革新教学思想,以此来保证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本文就此展开相关的研讨。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策略方法  学生自身的基础能
期刊
摘要:听力是语言学习的起步和前提,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听力尤其重要。当前农村小学生英语听力的水平普遍比较差,训练听力缺乏兴趣、技巧。为此,要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创设轻松和谐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授课中用英语进行教学,课堂中引用游戏,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训练听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听力;策略  语言学习的起步和前提都是听,能认真听就能认真模仿。英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新兴学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应运而生,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从多个方面来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这门学科的出现不仅给小学阶段的教育带来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丰富了该阶段的教学内容,而且对学生们未来的成长有着很好的帮助。本文正是从该学科具体的教学方案入手,旨在帮助相关教育工作者进
期刊
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即生活。他的这一教育观点同样适用于学前教育之中。本文的观点认为,作为学前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前一日生活的作用,积极跟进对幼儿的恰当引导,以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本文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充分呈现幼儿在一日生活课程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支持引导策略,并充分阐述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把握生活课程的脉络,推行一日生活课程游戏化,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一日生活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阶段,为幼儿有目的的设计区域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正确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明确任务目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需要老师有相应的策略。本文根据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实际情况,归纳了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区域活动;自主性;兴趣  在当今幼儿教育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区域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根据
期刊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更好的学习,我们应该设法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可以从培养学生入手,同时还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师生有一个健康的的关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尊重每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成的快乐,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主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共有自我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教育现状而言,高中生仍缺乏科学精神。英语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大量素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