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敲”这个词妇孺皆知,关于“推敲”的一段文坛佳话大家也是耳熟能详。《隋唐嘉话》《唐诗纪事》《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等都有记载。其中北宋阮阅《诗话总龟》最为生动详尽。“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字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贾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推”与“敲”孰优孰劣似乎早有定论。
可是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作了翻案文章。在文中先生为了说明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的观点而举了“推敲”的例子,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先生分析说:“‘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先生这种不迷信,富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让人景仰,但是这个分析我们却不敢苟同,否则,就有可能贻误广大的学生。
其实这一疑案破解的关键在两点:一是“僧”是何人,二是诗歌意境的营造。这个“僧”不是别人,正是诗人自己。结合诗的题目《题李凝幽居》和抒写内容来看,是写走访友人李凝未遇的一件寻常小事。这里不是什么寺院,而是李凝的居所。贾岛出身贫寒,年青时当过和尚,法号无本,因为这次撞上了韩愈车队,请教了“推敲”,遂与韩愈相识,成了韩门弟子。后来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本身就是和尚,而寻访的又是一位隐士,以僧自称也是十分恰当的。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人抓住了万籁俱寂中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宿鸟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闹衬静,突出四野的静谧荒寂,不露痕迹地切中了题目中的“幽居”二字。而“推”自掩自推的冷寂,不仅不契合整体诗意,而且让鸟宿池边树显得无理,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诗的意蕴也浅得多。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中论到:“推门无声,敲门有声;‘推’字音节哑,‘敲’字音节亮;四野静谥,皓月舒波,此时一缁衣僧,举手笃笃敲门,声响回荡空间,境界倍见幽迥。”这是从音韵学和境界说上提出的观点,很是中肯。
诗歌前三联都是写景与事,突出环境的荒芜、幽静、恬淡,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朱先生是大学问家,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失误,我想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查阅资料而误记。先生在文中说的“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就是一个明显误记的例子。这也在提醒我们做学问也得有谨严精神,半点放松不得。
可是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作了翻案文章。在文中先生为了说明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的观点而举了“推敲”的例子,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先生分析说:“‘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先生这种不迷信,富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让人景仰,但是这个分析我们却不敢苟同,否则,就有可能贻误广大的学生。
其实这一疑案破解的关键在两点:一是“僧”是何人,二是诗歌意境的营造。这个“僧”不是别人,正是诗人自己。结合诗的题目《题李凝幽居》和抒写内容来看,是写走访友人李凝未遇的一件寻常小事。这里不是什么寺院,而是李凝的居所。贾岛出身贫寒,年青时当过和尚,法号无本,因为这次撞上了韩愈车队,请教了“推敲”,遂与韩愈相识,成了韩门弟子。后来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本身就是和尚,而寻访的又是一位隐士,以僧自称也是十分恰当的。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人抓住了万籁俱寂中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宿鸟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闹衬静,突出四野的静谧荒寂,不露痕迹地切中了题目中的“幽居”二字。而“推”自掩自推的冷寂,不仅不契合整体诗意,而且让鸟宿池边树显得无理,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诗的意蕴也浅得多。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中论到:“推门无声,敲门有声;‘推’字音节哑,‘敲’字音节亮;四野静谥,皓月舒波,此时一缁衣僧,举手笃笃敲门,声响回荡空间,境界倍见幽迥。”这是从音韵学和境界说上提出的观点,很是中肯。
诗歌前三联都是写景与事,突出环境的荒芜、幽静、恬淡,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朱先生是大学问家,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失误,我想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查阅资料而误记。先生在文中说的“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就是一个明显误记的例子。这也在提醒我们做学问也得有谨严精神,半点放松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