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24岁,因“反复腹泻十余年加重伴消瘦1年入院。患者自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含不消化的食物,每日4-7次,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近1年来症状加重,每日解稀水样便10次以上,体重减轻约20kg,腹胀,乏力,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无黄疸皮疹.无关节肿胀疼痛,外院治疗无效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有肺结核病史。体格检查:重度营养不良,腹膨隆,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其余未见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G7-Ag表达对良性、恶性溃疡的鉴别及可疑恶变溃疡的临床随访、二次活检的辅助指导价值。方法对58例经首次胃镜检查可疑恶性溃疡、活检、病理未能确诊患者进行ABC免疫组化染色后,密切临床随访1-72周(平均7周),所有患者均再次胃镜复查,组织活检。结果MG7-Ag阳性表达30例中有19例(63.3%)二次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阴性组28例中有5例(17.9%)确诊为胃癌,两组胃癌检出率差异
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肝移植术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内镜胆道扩张及引流术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但由于肝移植后胆管扭曲、弯曲、狭窄、成角,增加了内镜操作难度,而术中配合技术又直接关系操作的成败,为提高操作成功率,笔者通过对149例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疗,总结探讨术中配合技巧、方法及要点。
目的评价EUS和ERCP对慢性胰腺炎(CP)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在cP诊断中EUS和ERCP的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联合调查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5月至2004年5月全国22个分研究中心的确诊的cP病例,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采用接受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EUS和ERCP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入选CP患者1994
胆总管切开置T管作长期胆道引流术后,可因胆胰液改道使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废用而闭塞狭窄,常规行ERCP十分困难。我们最近遇到2例此类患者经常规ERCP插管失败,后改用经T管反向导丝引导作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例1 患者女,18岁,因间歇性腹泻、腹胀3年余,下肢浮肿4个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开始出现腹泻,每天2~5次,为糊状,间或乳白色稀水样便,含少许黏液,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进食油腻饮食后较为明显,伴腹胀。无腹痛、呕吐、呕血和黑便,无厌油、纳差、乏力等,精神及食欲较好。曾在当地乡村卫生窀服中药,效果小佳。近4个月来出现双下肢非对称性水肿,小便量略减。既往无特殊病史。
患者男,68岁,2年前因进食哽噎感来我院行胃镜检查,于食管中段见溃疡型肿物,病变侵及食管1/3周,长约50cm,见图1;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见图2。后收治入院行外科手术,术中见肿瘤未突破食管壁,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放化疗,一般情况好。患者近期因痰中带血2周再次入院,CT检查见上纵隔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大小30mm×26mm,局部压迫气管,
在过去的十年里,胃癌发病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胃癌仍是世界范围内高居第二位的癌症死亡原因。据估计,每年有超过93万新发的胃癌病例,2002年中国、日本和韩国报告的胃癌新发病例超过50万,几乎占当年全世界新发病例数的2/3。因此,对许多国家,尤其是东亚(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国家而言,胃癌仍是严峻的卫生和社会经济负担。
期刊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在治疗和预防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且常发生在脱痂期。为预防术后出血,我院于2003年6月至2007年7月进行应用奥曲肽预防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脱痂期出血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目的研究新的内镜分型鉴别食管早期癌黏膜内及黏膜下浸润的价值。方法对早期食管癌进行卢戈液及亚甲蓝染色,用普通胃镜根据病灶的生长方式、隆起高度、凹陷深度分为以下5种类型:表面扩散生长型、腔内生长型、壁内生长型、双向生长型及混合生长型。病灶经黏膜切除术或外科手术切除,经病理检查证实其浸润深度。比较44例食管黏膜内癌及34例食管黏膜下癌病灶的内镜分型特点与浸润深度的关系。结果以表面扩散生长型、腔内生长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