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博物馆囊括传统服饰的种种色色

来源 :文化月刊·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第一家服饰类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集收藏、研究和教学于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博物馆位于北京服装学院综合大楼三层,展厅面积一千六百多平方,珍藏有丰富的民族服饰并形成了特有的收藏优势。馆内设有对外开放的综合展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苗族服饰厅、织绣染品厅、老照片厅和民间服饰传统工艺室。
  综合服饰厅展示各民族的服装服饰,收藏有各民族服装4000余件,其中清代至20世纪初的传世服装藏品占总数的1/2,有蒙古族绣花长袍坎肩、哈尼族爱尼女装、藏族银镶珊瑚佩饰等,其中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赫哲族鱼皮衣;苗族服饰展厅收藏苗族百余个支系的服饰1000余件;民族金工首饰的收藏也是独一无二的,收藏有蒙、藏、苗、瑶、侗、维吾尔等民族的金工首饰,巴尔虎蒙古族银冠、汉族银头钗、满族银鎏金耳饰等;织锦、刺绣、蜡染的收藏也精品众多,各成体系,收藏有八大织锦及蜡染、织品1000余件,有侗族绣花背带盖、侗族织锦、革家蜡染方巾等;同时还收藏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批十分珍贵的民族考察图片资料。
  民族服饰博物馆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对于即将消失的民族服饰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征集和研究,并实地拍摄了大量图片、音像资料。随着现代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很多民族的传统服饰正在迅速消失。北服民族服饰博物馆采取了重点征集的方式,深入民族地区,将既有民族学意义又具有审美价值的民族服饰尽可能收集整理。对于那些即将消失的民族服饰,则投入更大的力量进行了抢救工作,使博物馆的整体工作更具有重要意义。
  北服民族服饰博物馆
  来到北京服装学院的主教学楼,跟着指示牌上楼梯,沿梯两侧的墙壁上贴着民族服饰图片,格外有趣。走到三楼便到达了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入口。
  馆内灯光微暗,为的是保护藏品。大玻璃橱窗里架放各个民族的传统服饰,都是平常人难得一见的服饰形制。走近细看服饰上精致的刺绣、五花八门的图案、绚丽的色彩,除了赞叹就是觉得怎么也看不够;馆内还摆放着数架传统的织布机,这可是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社会下的产物,现代人再看着实觉得特别。唯一的金工首饰厅也相当精彩,每样饰品都是如此考究、华丽,银饰尤为夺目。
  浓缩的就是精华,在北服民族博物馆,样样展品都是那样精美,我国各族人民的工艺智慧、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似乎都存留在了这里。
  Q=《文化月刊》
  A=贺阳
  Q:馆藏的服饰都是从哪里、怎样收集过来的?能被称为文物的藏品有多少呢?
  A: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博物馆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这些藏品均是从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征集的,还有一部分来自知名收藏家的收藏。其中很多藏品为清代传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Q:每个民族各个时代的服饰都有吗?还是选取每个民族典型的服饰收藏?现在还会不断有新品入馆收藏吗?
  A:博物馆收藏有各民族的服饰藏品,有的为节日盛装,有的为日常着装,都是各民族典型的服饰。还有的服饰为宗教及特殊仪式穿着的,具有民族文化代表性的服饰。现在博物馆每年还在继续征集服饰精品。
  Q:馆藏的哪个民族服饰最多?汉族所占的比例有多少?
  A:苗族服饰藏品最为丰富,汉族服饰所占比例有六分之一左右。
  Q: 馆里对民族服饰所作的学术研究侧重点是什么呢?
  A:北服是一所综合的高校,设置有材料学院、服装设计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等等,每个学院的老师有各自的研究方向,我们把他们组合起来,利用他们各自专业领域的强项共同来研究馆藏的服饰,如此一来,我们与其他博物馆纯粹收藏、展示,从文化角度来研究就不大一样。比如我们拿到一套裙子,会从纤维材料、色彩、图案、装饰工艺几个方面整理出一个数据库,我们请艺术设计系研究色彩的老师来标好色号,做出色卡;请材料系用仪器把衣服纤维结构放大,对比老工艺用的纤维材料与新纤维材料质地、组织的不同,还有的仪器可以测出服装染料里面含的元素,像铜、铁等等,通过这个可以判断这些物品的信息;最后,负责研究服饰结构、打板的老师再对衣服进行测量,从衣服大轮廓的比例,到小的拼接细节的比例,把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这其中蕴含的与中国传统造物观的关系。
  Q:您怎样看待传统民族服饰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和应用?
  A:现在的社会就是商业社会,快速生产,快速淘汰,不可能再有过去的环境,我觉得可以去思考怎么提取传统里最经典的东西,少用一点,适合工业生产,比如一条围巾就绣一只蝴蝶,这样工序不算复杂,成本也不大,还是可以接受的,在整体现代的服饰中点缀一点传统的东西也是非常有韵味的。我觉得应该搞双轨制,传统的东西保留它不要变,把老的东西收藏起来,现在的东西就按现在的来,可以搞创新,但是传统的就一定要保留,因为那是一种文化,很多东西哪怕现在很多人不理解,但保存下来会有趣味比较高的人理解,这对整个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织锦
  中国各民族都有纺织的传统,北方民族善于纺织毛织品,南方民族擅长纺织棉麻布或织锦。早在汉代,中国织锦工艺就已很发达,此后不断发展,杰作倍出。南方民族的织锦吸收了历代织锦的精华,并融入了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特征,使织锦成为我国南方民族中最具特色的民间织造艺术。
  简言之,织锦就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我国的织锦产地广,种类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云锦、蜀锦、宋锦和壮锦,合称四大名锦。
  其中,云锦中属于织锦类的织物有许多品种,民间作坊中习惯的名称有:“二色金库锦”、“彩花库锦”、“抹梭妆花”、“抹梭金宝地”、“芙蓉妆”。
  云锦
  南京云锦是至善至臻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吴村梅有一句诗就是用来描写南京云锦的:“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 “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由于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   蜀锦
  蜀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汉至三国时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所产特色锦的通称。以经向彩条和彩条添花为特色。蜀锦兴起于汉代,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图案大多是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翔凤等。清代以后,蜀锦受江南织锦影响,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品种,其中尤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
  宋锦
  宋锦起源于宋代,发源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宋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壮锦
  壮锦是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
  苏绣
  苏绣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在宋代已具相当规模,在苏州就出现有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线巷等生产集中的坊巷。明代苏绣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清代为盛期,当时的皇室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苏州刺绣素以精细、雅洁著称。图案秀丽,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绣工细致,形象传神。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针法有几十种,常用的有齐针、抢针、套针、网绣、纱绣等。绣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品,有被面、枕套、绣衣、戏衣、台毯、靠垫等;一类是欣赏品,有台屏、挂轴、屏风等。取材广泛,有花卉、动物、人物、山水、书法等。双面绣《金鱼》、《小猫》是苏绣的代表作。
  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早期湘绣以绣制日用装饰品为主,以后逐渐增加绘画性题材的作品。湘绣的主要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劈丝细致,绣件绒面花型具有真实感。常以中国画为蓝本,色彩丰富鲜艳,十分强调颜色的阴阳浓淡,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以特殊的毛针绣出的狮、虎等动物,毛丝有力、威武雄健。
  粤绣
  粤绣亦称“广绣”,泛指广东近两三个世纪的刺绣品而言。粤绣历史悠久,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与黎族所制织锦同出一源。国内收藏以故宫藏最多而有代表性。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针步均匀,针法多变,纹理分明,善留水路。粤绣品类繁多,欣赏品主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实用品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和绣服等。一般多作写生花鸟,富于装饰味,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等为题材,混合组成画面。妇女衣袖、裙面,则多作满地折枝花,铺绒极薄,平贴绸面。配色选用反差强烈的色线,常用红绿相间,眩耀人眼,宜于渲染欢乐热闹气氛。18世纪纳丝绣,则底层多用羊皮金(广东称“皮金绣”)作衬,金光闪烁,格外精美。
  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历史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载,当时蜀中刺绣已很闻名,同蜀锦齐名,都被誉为蜀中之宝。清代道光时期,蜀绣已形成专业生产,成都市内发展有很多绣花铺,既绣又卖。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题材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针法经初步整理,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旋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100多种。品种有被面、枕套、绣衣、鞋面等日用品和台屏、挂屏等欣赏品。以绣制龙凤软缎被面和传统产品《芙蓉鲤鱼》最为著名。蜀绣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靛蓝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唐代时,蜡染的绘制工艺便已发展到鼎盛阶段。当中原蜡染渐被缂丝、织锦、刺绣等工艺取代时,在西南、中南的苗、瑶、布依、仡佬等民族中,蜡染却依然世代相传,并以其朴素清新的风格展现出永恒的魅力。
  蜡染的基本原理是在需要白色花型的地方涂抹蜡质(古代是蜂蜡,现代是石蜡、蜂蜡、木蜡等混合蜡),然后去染色,将没有涂蜡的地方染成蓝色,有蜡的地方因为没有上色而呈现白色,行话叫做“留白”。但是无论哪种蜡,在高温下都会融化,因此用于蜡染的染料只能在低温下染布,否则蜡一融化,就无法留白了。但是古代没有化学染料,只有天然植物染料,能满足低温染色的只有靛蓝一种。当然,可以制作靛蓝的植物油多种,比如蓼科的蓼蓝、十字花科的菘蓝、豆科的木蓝等多种植物茎叶都可以发酵制造靛蓝染料。
  蜡染的冰纹它让人们赞美不绝,冰纹的形成是蜡画坯布在不断的翻卷浸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浸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像冰花,像龟纹,真是妙不可言。同样图案的蜡画布料,浸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其他文献
<正> [病例]患儿男性,18个月。因开水烫伤10天,昏睡2天而入院。入院前10天被开水烫伤颈部及下颌,烫伤面积小,在家未经治疗。于伤后8天患儿家长将别人告诉的偏方——主含“大
期刊
患者34岁,孕_2产_1。因孕足月阵发下腹痛伴腹胀呕吐20h,于1998年1月27日急诊入院,体检:心率90次/mim,血压14/10kPa,心肺正常,上腹胀气明显,可见胃型,右下腹压痛(+)。妇检:宫
本文采用我国最早研制的一种口服二巯基类广谱重金属解毒剂二巯基丁二酸(DMSA)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20例。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45%,该药对年龄小、病情轻、脑型及精神障碍
2008年5月16日,省水利厅副厅长梁建义带领防汛检查组一行在省子牙河务处、衡水市水务局和相关县区同志的陪同下到子牙河流域衡水段检查防汛工作。梁建义副厅长一行实地查看了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对25例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用米非司酮每天12.5 mg,口服3个月,其中5例口服6个月。结果 用药3个月肌瘤缩小63.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with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是由Epler等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病名,病因尚不清楚。组织学特征是息肉样肉
清香阁的亮点不少,但最让同行称道的,则是由清香阁总经理何强亲自改造的“无地沟”式厨房。创新思考成就“无水厨房”何强在开始接触厨房的时候,差不多每家厨房 Many of the
来到巴黎,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时尚浪漫之都三多:烟头多,狗屎多,小偷多。基于这三多,叮嘱大家千万不要独自出门,只要出门什么事儿都有可能发生,然后说出无数丢钱丢护照丢人的实
自1986年6月~1996年6月间在我科收治妊娠合并各种心脏病的围产期患者42例,分析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27岁;孕周34~36+6周者4例,37~41+5周38例;初产妇34例,经产妇8例;职业为农民或家务17例,... From June 1986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本文就我院1994年7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VLBWI56例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中男40例,女16例。胎龄27~30周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