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城市的岔路口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临各类城市选择时。一位拥有近20年外企工作经验的朋友曾经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以自身所在行业以及所在职位发展为出发点,从以下9个方面去进行不同城市的比对,设定一个标准值,比如10分,根据不同向度对城市进行打分,总分越高的城市越适合事业导向性的人,越低则越适合生活导向型的人。
  

其他文献
为什么我们在城市间晃来晃去  王舒婧    在一个地产开发商推土机轰轰作响的下午,卡尔·弗雷德里克森坐在屋外的房檐下,手里摩挲着那本名为“My adventure book”的年轻时的日记本,这是他和妻子艾莉在孩童期时为去心目中的胜地——南美洲的天堂瀑布生活而准备的。78岁的这个午后,他决定去实现它,于是他给自己“打气”,让房子乘着数量巨大的气球驶向目的地。这里的“气球”绝对是个精神隐喻,或许可以
期刊
“满意度调查”、“敬业度调查”也许能测量一个职业人“职业”的声音,但是却无法排遣和诱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牢骚,也就无法让那些不满成为创造另一个让我们满意公司的理由。    1 五成人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但对未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充满信心      2 职场中,啄木鸟、骆驼、老山羊是大多数    这是台湾《快乐工作人》杂志的一个调查。我们稍加改良放置在开心网上,其中,选择“啄木鸟”的眼下派和选择“骆驼”
期刊
北京、上海总会那么“热”吗?哪些职业需要城市间的流动来提升价值?未来,人们对工作地点的选择会有什么新趋势?看看万宝盛华(中国)华北区区域总监Jennifer Sun带来的信息和建议。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Lvy换了新工作,远离了上海的喧嚣和繁华,选择到浙江省的金华市工作。  作为一位汽车内饰工程师,他享受到高于上海的待遇、除基本工资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番外,光住房补贴一个月就可以拿到将近3000
期刊
问卷发布平台 数字100  来自万宝盛华的跨城市人才流动调查显示,有30%的人有异地工作经验。其中近1/3是在一线城市间流动,仅1/5的人是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去工作。《职场》在对3018名受访者调查后也发现:大城市的确是乱七八糟,但是它有一股“浑”然天成的活力,这股活力所发出的气息到今天仍然在吸引着绝对数量的肾上腺素蠢蠢欲动要想实现点儿什么的人,他们坚持要以大城市人的眼光来分析、拆解个人生存
期刊
此次“50佳”评选,我们邀请来自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数据调研公司以及学界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为你作出选择提出更多的建议。    第一份工作,空间感最重要!  汤维维    观点1:第一份工作,空间感最重要!  如果只是评选“最佳工作场所”,一般会有以下指标:第一,公司的美誉度,比如它在行业中是否占据领先地位、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出的薪水有没有竞争力等等;第二,对人才有没有详细清晰的规划;第三
期刊
北京、南宁    北京大学的医药学博士小凡今年毕业,处在金字塔尖顶的应届生,在选择工作和城市上反而会犯更大的踌躇。有时候人们往往陷入一个误区,以为选择的对象非A即B,其实如果努力给其中某一个加点料,孰优孰劣马上变得一目了然。    6个Offer的挣扎    在“不愁嫁”的北大博士里,小凡的择业心态相当具有代表性,她心目中择业要考虑的因素排名是:发展前景、收入、家庭因素和个人喜好、稳定性。选择去哪
期刊
南京、长沙、福建、宁波    原本有着在大城市工作机会的张超,选择了百威英博的全球管理培训生项目。进入百威英博后,她先后在南京、福建、长沙、宁波轮岗,并最终定岗在宁波,从一名普通的销售代表做起,三年时间做到大区经理。张超认为,百威英博的市场主要就在二三线城市。一个好战士,怎能不站在一线战场上呢?    越是认为自己是暂时来锻炼的,越容易有优越感,也就越痛苦    在寒冬腊月里,张超骑着电瓶车,顶着
期刊
北京、郑州、成都、郑州、上海、北京、杭州    从职业生涯起航阶段的随遇而安,到主动出击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工作13年的周爱民迁徙了5个不同的城市。    顺路一看,看了郑州8年    1996年初,国内的计算机行业正处于充满传奇的起步阶段,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正在四川大学读大四的周爱民也是如此。在当时,放眼全国,为人所熟知的计算机行业聚集地只有两个——北京和广州,因此,当周爱民偶然在《电脑报》上看
期刊
阿姆斯特丹、北京、苏州  最倒霉的专业和毕业时间    2008年毕业的我非常倒霉。房地产和金融可以说是当时国内最不景气的两个行业,而我辛苦奋斗了一年,终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所学的专业却是“房地产金融”!于是赶上了一个最萧条的就业季!  不会说荷兰语。使得我在阿姆斯特丹毕业后的实习计划完全破产。回国后短暂休整几天。没有多加考虑父母的挽留,我毅然决然地独自来到北京。那会儿对于大城市
期刊
我在北京生活8年,刚开始外派工作时是我觉得最困难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不了解文化。没有人脉。需要慢慢建立,每天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所幸,我有很多好朋友,在后来每进入一个新城市之前,我会提前一个月左右发动所有的朋友帮忙介绍当地的朋友和关系。  比如我会请在那个城市的朋友提前给我寄一份详细的城市地图,让我在出发前就对这个城市的区划街道了然于心;我还会在MSN签名档挂上“有没有去过××市旅游或工作的朋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