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杂组》:充满偏见的百科全书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ic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五杂组》,有人会提出疑问:书名不是《五杂俎》吗?以为是“俎”和“组”字形相似导致错讹。这是一个误会。“俎”是案板的意思,“杂俎”,就像是案板上堆着杂七杂八的菜;而“组”则是纺织品,“杂组”可以想象成一块五彩斑斓的布,两者都用来比喻内容丰富繁杂。大概是段成式《酉阳杂俎》名气太大,所以有人把谢肇淛《五杂组》的“组”也误作“俎”了。
  顾名思义,《五杂组》这部书颇有一点囊括世间万物的野心。书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部,记叙的内容,从尧舜禹时代到作者谢肇淛生活的晚明,从头顶的日月星辰到脚下的山河大地,从历史上的名士到书本中的角色,从书桌上的笔墨纸砚到轩窗外的花草鱼虫……说“无所不包”固然夸张,但的确有那么一点“百科全书”的意思。
  不过《五杂组》并不执着于公正客观的记录,相反,作者经常跳出来发表颇为主观的议论。比如天部开篇第一句:“老子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知天地未生时,此物寄在甚么处?”感觉引用老子,只是为了树一个吐槽的靶子。《五杂组》中充满了谢肇淛的个人观点,有时甚至是“偏见”,却也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晚明时期的文人,对于世间万物的种种认知。
  天部
  一半是信仰,一半是经验
  《五杂组》中的“天”是神秘的,“天部”记载了大量“迷信”“神异”的故事:比如唐朝时,有一位雷公被树夹住,幸而遇到名臣狄仁杰,找人锯开大树,才把雷公解救出来。又比如作者的老家福建有一种风俗,认为新嫁娘不能在晚上有星星的时候出门,“恐犯天狗星,则损子嗣”。
  不过,谢肇淛本人对于这些怪谈是将信将疑的。“灾祥之降也,谓天无意乎?吾未见盛世之多灾,乱世之多瑞也。谓天有意乎?亦有遇灾而反福,遇瑞而遘凶者。”(灾异和祥瑞,是天无意降下的吗?可是没见盛世灾异多而乱世祥瑞多的。如果说天是有意的,也有遇到灾异反而有福气,遇到祥瑞却遇到祸患的。)可见他对于所谓的“天意”存在与否,也拿不定主意。
  除了灵异神怪,“天部”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天时、气候的风俗习惯和经验总结。像中国古代很有名的观斗柄知季节、从小寒到谷雨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五杂组》中都有记载。还有很多实用的农谚:“日落云里走,雨落半夜后。”“明星照湿土,来日依旧雨。”“夏至有雷三伏冷,重阳无雨一冬晴。”……如果用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些当然不是百分百准确的,但在当时它们无疑起着“天气预报”的作用。
  地部
  有趣的“地域歧视”
  如果《五杂组》“地部”的一些内容是今天的网络发言,恐怕要被定性为“地域黑”,因为谢肇淛的地域偏见十分严重。谢肇淛是南方人,经常吐槽北方人:“京师风气悍劲,其人尚斗而不勤本业。”“燕、云只有四种人多:奄竖多于缙绅,妇女多于男子,娼妓多于良家,乞丐多于商贾。”他还很以偏概全地断言:“北人懒耳。”?
  但是不是南方人就好呢?也不是。比如苏州:“姑苏虽霸国之余习,山海之厚利,然其人儇巧而俗侈靡,不惟不可都,亦不可居也。”那么还有好地方吗?谢肇淛的老家福建以及南京和温州一带还不错:“惟有金陵、东瓯及吾闽中尚称乐土,不但人情风俗文质适宜,亦且山川丘壑足以娱老。”
  《五杂组》“地部”并不全是“地图炮”,也记录下了一些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江南无闸,江北无桥;江南无茅屋,江北无溷圊。南人有无墙之室,北人不能为也;北人有无柱之室,南人不能为也。北人不信南人有架空之楼,行于木杪;南人不信北人有万斛之窖,藏于地中。”不经意间,展现了明代各地的风土人情。
  人部
  打破“次元壁”
  《五杂组》中,“人部”的内容最容易使人产生“穿越”感了:前一条还在谈论尧舜禹的相貌,下一条就跳跃到明代某女长了胡子;提到古今知名的女子,一会儿谈历史人物卓文君、蔡文姬,一会儿聊小说家笔下的红拂女、霍小玉。当下读者见到这些,只怕要高呼一声:“次元壁破了!”
  在“人部”里,时间与空间,真实与虚构,仿佛是不存在界限的。比如提到女扮男装的例子:“木兰为男妆,出戍远征……祝英台同学三年,黄崇嘏遂官司户,娄逞位至议曹。”其中,木兰从军的事迹源于北朝民歌;祝英台的故事见于小说家言;黄崇嘏,也就是后世戏曲里 “女驸马”的原型,虽然历史上应确有其人,但到晚明时期,她的经历已经过了许多笔记野史的艺术加工,真假掺杂;而娄逞则于《南史》有传,是入于正史的人物。短短的一条记录,呈现出虚实交错、多姿多彩的面目。
  谢肇淛喜欢品评人物,“人部”也有不少带有强烈偏见的言论。比如他认为肥胖是无道的表现之一:“尧、舜至圣,身如脯腊;桀、纣无道,肥肤三尺。”他还“仇富”:“富者多悭,非悭不能富也;富者多愚,非愚不能富也。”
  谢肇淛也有颇具卓识的见解。如他探讨史书中的《列女传》时就提出,女子只要有一个突出的方面,就可以入史,而不一定非要“贞节”。这无疑是极有见地的了。
  物部
  从琴棋书画到柴米油盐
  《五杂组》的“物部”,内容极为繁复:有自然,有人工;有风雅,有世俗。可谓从书画琴棋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面面俱到。甚至有些看起来颇为“不可说”的内容,也能在其中找到。比如关于“皇家厕纸”的记载:“大内供御溷厕所用,乃川中贡野蚕所吐成茧,织以为帛,大仅如纸。每供御用之后,即便弃掷。孝庙时,一宫人取已用者浣濯缝纫,为帘帷之属。”把“厕纸”洗干净用作帘幕,简直是一条有“味道”的记载。
  当然,文人风流,《五杂组》里所记的大多还是文雅事物。比如佳茗:“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美酒:“酒以淡为上,苦冽次之,甘者最下。”栽种花草:“移花木,江南多用腊月,因其归根不知摇动也。”选用文具:“砚则端石尚矣,不但质润发墨,即其体裁,浑素大雅,亦与文馆相宜。”
  世上能为人所欣赏的好物如此之多,自是一桩乐事。然而谢肇淛却借赏花来发表感慨:“得胜花者,未必有胜地;得胜地者,未必有胜时;得胜时者,未必有胜情;得胜情者,未必有胜友。”虽是明朝人的心态,但今日的读者看到这里,想来也会有些许共鸣吧。
  事部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五杂组》“事部”,记载了日常生活中诸种行为的历史故事,也加以评论。作为一个文化人,谢肇淛最重视的无外乎个人的道德品性和学问见识,相关议论不少。
  谢肇淛认为:“古今载籍,有可以资解颐者多矣,苟悟其趣,皆禅机也。”因此“事部”特意辟出一卷,来记录充满文人趣味的轶事,其中不少涉及古代的文化传统。比如因“避讳”闹出的笑话:冯道是五代十国时期历经十朝屹立不倒的重臣,他有个门客讲《道德經》,开头那句“道可道,非常道”,犯了冯道名讳。门客只好说:“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谢肇淛以一个晚明文人的眼光,观照天与地、人与事,描绘心目中的世间万物,撰成了《五杂组》这样一部“非典型”的百科全书;今日的读者也正可借助他的目光甚或是“偏见”,窥见古人生活的一方天地。
  责编:马京京
  实习编辑:曾小鸥
其他文献
Last weekend, on Saturday, I had lessons from morning to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I played computer games. I watched TV too. On Sunday morning, I did homework, and I felt very tired. In the afternoo
期刊
一早起床打开几个微信群,第一条无一例外的都是——“今天是2021年8月18日。1850年,著名的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逝世,享年50岁。”可见巴尔扎克的影响有多大。一生写了91部小说,作品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样一位多产且地位崇高的大作家怎么只活了50岁?换句话说,一个如此短命的作家怎么能写出那么多天才小说?  我想起了几天前看到的一本书《有怪癖的作家们》。它记录了84位著名作家的各种
期刊
“张爷爷,我们来借书了。”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村委会的农家书屋,今年74岁的张廷广被刚放学的孩子们簇拥着,在这间小小书屋里,他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爷爷。从2012年起,张廷广便义务协助农家书屋的管理,一干就是9年。  74岁退休教师爱读书  协助农家书屋管理  张廷广今年74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如今儿女们在外务工,他和老伴儿居住在村里。  张廷广很喜欢读书看报,自从通木村有了农家书屋后,
期刊
人文学科研究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书。据统计,我国大学文科研究生的读书量,大大低于国外大学研究生的读书量。现在,我们有些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比过去有所降低,读书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希望诸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三年中,要加大自己的读书量,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  一  我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向我们强调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现在我也要向你们强调这一点。我想,这也许可以
期刊
花洲书院是我国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古城东南隅,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创建。其为世人所熟知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即创作于此。花洲书院也因此而千古流芳。  (一)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生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唐代宰相范履冰之后,其父范墉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从吴越王钱俶归宋。范仲淹两岁而孤,生母谢氏改嫁朱文翰,从宦湖南安乡、淄州、
期刊
在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第一节,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母亲喊他出门上班,公司来人要他赶快到岗,可是一打开门,父亲就充满厌恶地把他推回了房间。他倒在地板上,血流如注,门砰地关上了,屋里一片寂静。  不久前,四十五岁的加拿大小说家斯蒂芬·马什拿出《变形记》的这一节,输入了人工智能写作程序Sudowrite,后者随即为他续写了下面的文字:  格里高尔独自一人时
期刊
一、什么是“读懂”  读书,特别是对于孩子的读书,应该聚焦于“读懂”。很多时候,我们强调要从兴趣入手,总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却往往会忽略了一点——当你读不懂、学不会、做不对的时候,很难产生兴趣。读懂一本书,才有可能爱上这本书。读懂遇见的书,才有可能遇见阅读、爱上阅读,才能产生真正的阅读兴趣。  “懂”字有它的本质的意思,就是心里要了解情况、掌握情况,是从内心的里面来知道、来了解。“懂”肯定不只
期刊
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帏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  “吴三桂真正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处事能力。他情商极高,善于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不论什么场合,他都能镇定自若。在战场上,他表现出的勇气和沉着使他能赢得所有军人的尊重。  而在社交场合,他的沉稳风度使他能够永远成为人群的中心……虽然年纪轻轻,又是名门之后,可他身上见不到一点儿纨绔之气,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
期刊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诸子百家之纵横家的创始人。他被后世尊为“谋圣”。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学术大家,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毛遂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史记·张仪列传》就记载张仪曾与苏秦一起事奉鬼谷先生学习术数。《太平广记》记载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诩,亦居清溪山中。”  《鬼谷子》是独传的纵横家学派的子书,集经验总结和理
期刊
我们从小就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  王屋、太行的这两座大山,阻隔了愚公家族外出的道路。于是愚公决定倾尽家族之力,来挖走这座大山,并且立志子子孙孙要不停挖下去。最终愚公的精神感动上天,天神施法,将这两座山搬走。  虽然愚公的精神可嘉,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天神,也没有一夜之间移走两座大山的神术。  这世上最难逾越的山,不在外界,而在自身。当“大山”难以移动,我们只能改变思维,改变自己。唯有移走思维上的三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