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可能表现的误用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可能表现时,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误用。这是由于可能表现的形式多样,意义繁杂,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区别,学习者不容易掌握。同时,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容易受到汉语情态助动词的意义干扰,因而产生误用。本文由经常出现的误用着手,对误用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达到更好地掌握可能表现的目的。
  关键字:可能表现;误用;情态助动词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日语可能表现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误用:
  (1)明日はいいお天気にはなれません。(×)
  (2)日本に長くいて、中国語を話す機会が少ないので、中国語を話すことができなくなった。(?)
  (3)最近は年のせいか、酒を飲むことができなくなった。(?)
  订正后应为:
  (1’) 明日はいいお天気にならないだろう。
  (2’)日本に長くいて、中国語を話す機会が少ないので、中国語が話せなくなった。
  (3’) 最近は年のせいか、酒が飲めなくなった。
  上述误用十分具有代表性,也反映出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可能表现时存在诸多误区。笔者由这些误用着手,对误用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日语教学有所帮助。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误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 日汉对于“可能”意义理解的差异
  
  关于日语中“可能”的概念,《日本文法大辞典》(1971)中解释为:有情物(人またはその他の動物)が動詞によって表される動作をする可能性を有する。《国语大辞典》(1980)中对于“可能”的解释则为:動作主体がある動作を、実現する力を有すること、又ある状態になる見込みがあることである。
  从上述两种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学说在概念表述上虽有一定差异,但对于“可能”的理解都是从“動作主体”或者“有情物”的有意识的动作实现这一角度出发的。
  而汉语中“可能”一词的意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则解释为:
  表示客观的可能性,一般只用于未发生的动作或虚拟的情况。“可能”也用作名词,意思是“可能性”,也可以用作副词,表示“也许”、“或许”的意思。
  a这个工程很大,不可能那么快完工。
  b我看今天天气不错,不可能下雨。
  c在这次行动中,可能遇到什么事呢?
  汉语中表达“可能”意义的称为“情态助动词”,除“可能”外还有“能”、“会”、“可以”等。通过上述解释不难看出,汉语中“可能”具有推测、推量的用法,这与日语中表示“動作主体”或者“有情物”的有意识的动作实现是具有本质差异的。
  人类语言内容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表达客观事件内容的部分和表达说话人主观判断的部分。前者表达某一命题,我们可称之为“命题内成分”,后者表达说话人对该命题的态度,我们称之为“命题外成分”。日语中的可能表现多构成“命题内成分”,且其表达的意义是主语有意识做某事时有无妨碍,因此其成立的语法条件需具备两点:①主语为有生命体②动作为有意识动作。而汉语“情态助动词”则具有“情态用法(modality)”和“非情态用法(non-modality)”的双重意义,因此在表达上也更为复杂。
  中国学生受汉语情态助动词“可能”、“能”、“会”等词语表达推测意义的干扰,认为“明天不可能是好天气”这样的句子同样可以用日语可能表现来表达,因此才出现了(1)的误用。事实上,这里的动词「なる」表达的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并不是主语有意识的动作,因此是不能使用可能态的。
  针对这种误用,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明确指出:
  1日语可能表现成立的语法条件;
  2汉语情态助动词表达推测的用法译成日语时,通常使用だろう、でしょう、かもしれません等形式。
  以使学生有意识地区分日汉中“可能”的不同意义。
  
  二、可能表现形式各异,意义有侧重
  
  日语可能表现的表达方式多样,笔者将其归纳如下:
  A 動詞未然形+可能の接尾語「れる」「られる」
  (例:「起きられる」/「受けられる」)
  B サ変動詞の語幹+「できる」
  (例:「卒業できる」/「ゆったりできる」)
  C 動詞連体形+「ことができる」
  (例:「話すことができる」)
  D 可能動詞
  (例:「読める」/「走れる」/「取れる」)
  E動詞連用形+「うる」「える」
  (例:「ありうる」/「禁じ得ぬ」)
   其中E動詞連用形+「うる」「える」的用法又与前四种不同,它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判断的用法,即情态用法(mondality)。金子(1980)中,将该用法称为「蓋然性の可能」。此种用法在日语可能态中为数较少,在这里暂不讨论。
   一般来说,排除表示可能性的「蓋然性の可能」,日语的可能表现大体有如下几种意义:
  ①有生命体主语的恒常能力;例:私はイタリア語が少し話せます。
  ②动作接受者所具备的某种性能、评价;例:このカエルは食べられます。
  ③由条件所引发的某种状况的实现与否。例:市条令で、11時以降は、飲食店で酒を飲むことができなくなった。
  笔者使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开发的『中日対訳コーパス』进行检索,在检索到的309个可能表现的例句中,表示主语能力可能(简称能力可能)的用例为29个,表示动作接受者评价(评价可能)的用例为18个,表示由条件所引发的某种状况的实现与否(条件可能)的用例为262个。每一个意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依据使用频率高低归纳为表1。
  
  由此可见,日语可能表现的A、B、C、D四种形式在使用时是存在着差异的。「れる」·「られる」·可能動詞侧重于表示由于主语内在能力而造成的可能与否,できる·ことができる侧重于表示由于外部条件而产生的可能与否,而在表示动作接受者的某种性能和评价时则全部使用了「れる」·「られる」·可能動詞。这也印证了久野(1983)的「動詞可能形「れる」、「られる」は、主語の内的能力を表し、「デキル」は外的条件に由来する能力を表す」的学说。
  本文开头提到的(2)、(3)误用,这是由于使用者忽视了这几种表达方式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出现了不自然的句子。例句(2)中使用「中国語を話すことができなくなった」给人的感觉是由于外界的某种压力,如法律、社会条件等因素致使动作主体不能再说汉语了,隐含的意义是不允许说汉语。而实际上,本句想要表达的是由于自己身居国外,长久不说汉语,而导致汉语的讲话能力逐渐衰退。(3)句的「酒を飲むことができなくなった」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本句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由于动作主体年龄的原因而导致酒量下降,是由主语内在能力而引发的不能,故而使用「飲めなくなった」更合适。
  另外,日语可能态中表示评价可能的用法可认为是能力可能和条件可能的一种派生用法,并非所有动词的可能态都有此用法。当其表示一种恒常属性时,更类似于一种形容词化的用法。如:
  (4)この木の実は食べられます。
  (5)この水は飲めますか。
  进一步有以下两种形式:
  Ⅰ与程度副词「とても」一起使用;例:あの人はとても飲めるよ。
  Ⅱ用于比较句。例:太郎は花子よりずっと飲める。
  综上,日语的几种可能表现形式之间存在微妙区别,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明确如下几点:
  1表示由于主语内在能力而造成的可能与否时通常使用「れる」·「られる」·可能動詞;
  2表示由于外部条件而产生的可能与否时通常使用できる·ことができる;
  3表示评价可能时使用「れる」·「られる」·可能動詞,并且该用法只限于一部分动词。
  综上所述,日语中的可能表现的形式多样,意义繁杂,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区别,学习者不容易掌握。同时,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容易受到汉语情态助动词的意义干扰,而产生误用。种种原因使日语可能表现的学习成为了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上两点,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的可能表现。
  
  参考文献:
  [1]松村明(編)(1971)『日本文法大辞典』明治書院
  [2]国語学会(編)(1984)『国語大辞典』東京都出版
  [3]金子尚一(1980)「可能表現の形式と意味(1)―“ちからの可能”と“認識可能”について-」、『(共立女子短期大学(文科)紀要)』23
  [4]久野彰(1983)「「レル?ラレル」と「デキル」」『新日本文法研究』大修館書店
  [5]刘月华等(1983)『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研究与出版社
  [6]鲁晓琨(2004)『现代汉语基本助动词语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日本工业化之始,牧口提出地球是人类的教育者、启蒙者、领导者和安慰者,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人类应保护环境,与自然共享幸福。工业化成功之时,梅棹又提出文明的生态史观,用生态环境来解释日本和西欧为什么能率先进入工业文明。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为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对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牧口常三郎;梅棹忠夫;生态文明
期刊
摘 要: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同时,也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所体现的古代休闲娱乐体育方式更是种类繁多,雅俗共赏。汉代以蹴鞠、射箭、角抵、博戏、投壶等门类为主的休闲娱乐体育,不仅使汉代祖先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其技术和方法以及要领规范,对我们当代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项目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画像石;休闲娱
期刊
摘 要: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构成了课程选择与发展的客观制约因素。通过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本文提出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应下放课程权利,对整个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保证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的确立是保证新一轮技术学科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技术学科;课程实施;客观    新一轮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课程的实施将会受到来自诸多方面例如课程计划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进城农民工人数的大幅增长,我国城市社会的户籍分层日益明显。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及其对农民工的诸多社会排斥,是城市户籍分层得以形成的重要机制和过程。这种以先赋性的户籍身份为标准的分层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必须采取措施积极消解户籍分层,建立一种以自致性因素为基础的、开放的、流动的社会分层体系。    关键词:户籍分层; 社会排斥; 二元劳动力市场;
期刊
摘 要:该文通过对中外交流和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的分析,基于世界上先进的认知心理学和语言生成学科的研究成果,借鉴国际上非母语教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倡导充分发挥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环境中隐性课程的作用,提出了构建在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汉语习得模式的基本策略:即教学设计情境化、学习过程游戏化、师资构成多元化、日常生活中国化、校园活动经常化、对外交往社会化。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言习得理论;隐形课程;汉语习得
期刊
1、补释《左传》。  《左传》本名为《春秋左氏传》,晋朝杜预把它和孔子的《春秋》合起来,用来解释《春秋》,称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简称《左传》。    2、《史记》记载的烛之武退秦师故事。  烛之武退秦师这个历史故事,《左传》记述较详,《史记》在《晋世家第九》中简述如下:  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
期刊
摘 要:句子理解是语言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长句常常是造成语言习得者理解英语语篇的最大障碍。英语长句的理解不仅受到语言习得者语言基本知识的限制和思维方式的干扰,而且还会受到学习者心理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基于心理语言学对英语句子的习得和理解的理论, 主要运用金博尔(Kimball) 的7项句法分析原则探讨语言习得者对英语长句的心理认知过程和维度,从而帮助他们减少语篇阅读中长句所造成的理解障碍。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对当前外来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预策略。  关键词:心理问题;成因;干预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工纷纷外出务工,而城市在吸收大量外地民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少新的社会问题,其中,外来民工
期刊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讲解课文、传授知识、启发思维、沟通感情的最直接的工具,便是课堂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有的老师的语言亲切和顺、舒展顺畅、音调和谐,纵然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经他一讲也生动有趣起来,学生也就会经久难忘。而有的老师的语言干瘪乏味,只是漫不经心照本宣科,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语言,即使再好的内容,也
期刊
摘 要: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应遵循成本-效益规律,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信息活动中建立科学化和现代化决策手段。在从“资源中心”模式、“需求中心”的模式和“问题解决中心”模式的发展中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成本-效益”分析体系,使图书馆从单纯信息提供者向信息生产者转变,在信息服务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服务体系。  关键词:成本;效益;服务模式;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