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画像石中的古代休闲娱乐体育方式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en87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同时,也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所体现的古代休闲娱乐体育方式更是种类繁多,雅俗共赏。汉代以蹴鞠、射箭、角抵、博戏、投壶等门类为主的休闲娱乐体育,不仅使汉代祖先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其技术和方法以及要领规范,对我们当代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项目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画像石;休闲娱乐;体育方式
  
  汉画像石,古代祠堂、墓室等的石刻装饰画。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同时,也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文字史籍中所找不到的广泛的生活场景,其中反映汉代娱乐体育运动的画像,题材广泛,造型朴质生动。
  两汉一统天下4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其时国家兵威远盛,蒸蒸日上,开疆拓土,富足强大。汉帝国的盛大根植于新兴地主阶级的生气勃勃、雄姿英发。由统治阶级精神状况所决定的社会文化基调也处于一种不可抑制的开拓、创新的亢奋之中[1]。宏阔的追求使汉代体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体育文化。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与西方的欧美古代体育文化相比,其表现形式是以雅、俗为特征,它重休闲、重娱乐、轻竞技。
  
  一、什么是休闲娱乐体育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是“非劳动时间”和“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它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2]。”
  休闲娱乐体育是指在以各种“玩”的方式,在自由的时间里,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休闲,作为人类的一种参与、欣赏的生活方式,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已经存在了,并且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颇具特点的文化形态。当然,其存在的基础还是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古人的休闲生活方式,可以说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而日益丰富、发展起来的[3]。
  
  二、两汉推动中国古代休闲娱乐体育大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西汉开始,对匈奴战争的节节胜利,使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时期。加之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古代休闲娱乐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与环境。 
  2.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的高度发展。这一时期,大一统封建专制制度的成熟,政治上励精图治,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兴盛,以及文化的空前繁荣,都为古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条件与土壤。 
  3.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外来往交流。包容开放的汉代给休闲娱乐体育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充分的文化营养。
  
  三、 汉画像石中的古代休闲娱乐体育的种类
  
  汉画像石中的古代休闲娱乐体育的种类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蹴鞠、射箭、角抵、博戏、投壶等五大类。
  1.蹴鞠
  蹴鞠是我国足球运动的早期形态,蹴是用脚踢的意思,鞠是指皮球。蹴鞠运动在我国起源甚早。《太平清话》:“以革为圆囊,实以毛发。”它不像现今的充气球,而是在球中填以羽毛头发一类,以增强弹性。蹴鞠最初是从军事训练中产生的,战国时已经普遍流行,成为一种体育运动。在汉代,蹴鞠已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
  在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雕刻有蹴鞠画像(如图1)[4]。其一,画像内容为舞乐百戏,画右刻三人正吹奏乐器,中部刻二人表演杂技,画左刻一蹴鞠者,高髻长袖,双脚各踏一球。在当时能够做到一人同时蹴两鞠,应是表演技巧高者。其二,画像内容为鼓舞,画面左置一建鼓,上饰羽葆,鼓左有一人挥动双袖,边蹴鞠边舞。鼓右一人执桴,边蹴鞠边击鼓。画面右半部为三个吹奏者。
  
  汉画中的蹴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蹴鞠与舞乐相伴出现。以上所举南阳出土蹴鞠画像中的前两幅属于这种类型。这些画像中的蹴鞠活动,或有乐队伴奏,或有杂技相随,或边蹴边舞。在这里,蹴鞠既是一种体育运动,同时又是舞乐百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汉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蹴鞠形式。汉画中蹴鞠的另一种类型是纯粹的蹴鞠运动。方城县东关画像石墓上的蹴鞠就属于这一类。这幅蹴鞠图,没有舞乐相伴,却在二人身旁置一酒樽,可能是正在进行蹴鞠比赛,以酒作为对赢者的奖赏或对输者的惩罚。这一画像从实物上证明了汉代已经出现了蹴鞠比赛即足球比赛。汉代的蹴鞠场称为“鞠域”,汉魏诗赋对此有所描写。李尤《鞠室铭》曰:“园鞠方墙,放(仿)象阴阳,法月对冲,二六相当。”卞兰《许昌宫赋》曰:“设御座于鞠域,观奇林之曜晖,二六对而讲功,体便捷并若飞。”由此可知,汉魏时的蹴鞠场是园形的,球场周围有围墙,场上有看台,专给皇帝设有御座。场地分阴阳两面,每边有6个半月形的球门相对照,每个球门内有守门员一人。踢球时运动员动作敏捷如飞。从《鞠室铭》还可以知道,汉代的蹴鞠比赛还设有队长,纪律严明。“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总之,汉代的蹴鞠运动即足球运动,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体制,球具、队长、裁判、比赛规则样样俱全。
  2. 射箭
  射箭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活动,西周时把射箭列为六艺之一。汉代的射箭,既是一种军事训练,也是一种礼乐制度,同时又是一种体育活动。南阳汉画中出现了许多射箭画像,根据姿势的不同,分为仰射、跪射、骑射、弋射、蹶张几种。仰射图,图中有一扶桑树,上栖数只金乌,射者拉满弓立于树下,张弓而射。这幅画像一般称为后羿射日。狩猎图(如图2)[5]中,一射手单膝跪地,右手持弓,左手控弦,利箭将要射向飞窜的兔子。此为跪射。骑射田猎图中,射者骑于马背之上,瞄准猎物,张弓而射。其射猎对象有虎、鹿、兔等,这既是一种田猎活动,也是一种射箭运动。弋射画像(如图3)[6]在南阳汉画中仅发现一幅:天空中飞着一行大雁,下面有两位射手,前者用带有丝线的箭射中一雁,后者手提一雁。另外,在南阳汉画中,有一种力士双脚踏弓,双手引弦的画像,称为蹶张。
  
  
   3.角抵
   两汉时期角抵与歌舞杂技等并称百戏。西汉中期角抵之风盛行,人与兽斗,人与牛斗是汉画像石的题材之一(如图4)[7],在兽斗与牛斗中,人丝毫没有惊惶失措之态,反而有玩耍动作的安闲与滑稽。人与兽似为亲密的伙伴。角抵可分为人与兽斗,兽与兽斗,人与人相搏等三种形式。这些画像的形态夸张生动,富于感染力,动物野性充沛,任务勇猛矫健。
  
  画中一力士,仰面跨步挥臂,与左边狂奔而来的牛相头,牛怒目弓背,以角前抵。画右一狮被力士斗败而逃。 
  4.博戏
  博戏亦称六博或陆博,是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的棋类游戏。传说是春秋时代老子发明的。在汉代十分流行,六博游戏(如图5)[8]乃是汉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应包括棋局、棋子、箸、采(即后世所称的骰子),每方六子,以黑白色区分,有枭、卢、雉、犊、塞五种棋子,前四种棋子双方各一枚,最后一种棋子"塞"各两枚。枭为首,即主帅。下博棋一般要用六根箸,用于记录对博者的输赢情况,六博由此而得名。六博往往伴随饮酒,时称"饮博",一般是输棋一方计筹罚酒。所以在汉画像石六博图里,棋盘旁边往往都有酒尊和耳杯。 
  
  5.投壶
  《后汉书"蔡遵传》说将军蔡遵虽为武人,但“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比雅歌投壶。”秦汉以后废除了射礼,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娱乐。南阳汉画像石中有《投壶图》,图中间是主宾两人对坐投壶,旁有侍者三人(图6)[9]。投壶虽然已不是正规的礼仪,但仍是一种高雅的休闲娱乐活动。据《东观汉记》记载,东汉的大将祭遵”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投壶和雅歌连在一起,成为儒士生活的特征。
  
   汉代的投壶方法较之春秋战国时期有极大改进。原来的投壶是在壶中装满红小豆,使投入的箭杆不会跃出。汉代不在壶中装红小豆,可使箭杆跃出,抓住重投;可以一连投百余次,“谓之为骁”。投壶和我国古代的足球、围棋,都东传到朝鲜。据《新唐书•高丽传》记载,“高丽其君居平壤城,俗喜弈、投壶、蹴鞠”。由于投壶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汉代投壶成为儒士的休闲娱乐活动。
  四、结语
  休闲娱乐是人类积极参与和极其欣赏的体育方式。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体育形式丰富多彩,门类繁多,从总体上来看,参与性和欣赏愉悦性的不同休闲形式,构成了各个时期人们休闲娱乐体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历史向前一步的发展,往往是伴随着后退一步的探古穷源”,“古为今用”是研究历史的核心目的[10]。汉画像石所反映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对我们了解汉代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形象的史料。汉代的休闲娱乐体育形式多样,技术规范,它是对先秦时代体育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在当时的经济生活、军事斗争和文化活动中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并对世界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代的休闲娱乐体育形式,虽然有的在风行一时以后消失了,有的随着生命力的增强流传至今。但汉代祖先创立的休闲娱乐体育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要领规范,对我们当代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项目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万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崔乐泉.“略说中国古人的休闲方式”[J].学术园地,2003,5.
  [4][5][6][7] [8][9]王建中.中国画像石全集6[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10]崔乐泉.“21世纪的中国体育文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学报,2001,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考研热”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热点问题,“考研热”的研究也逐步进入专家学者的视野,尽管“考研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列举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引起更多学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考研热;探微    一、“考研热”的兴起    从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物理教学中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还应培养其创造性。本文从物理实验在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及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论述了加强实验环节的必要性, 强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实验环节;物理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不仅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还应具有创造性,
期刊
摘 要:邓小平党建思想是毛泽东党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毛泽东党建学说的坚持,又是对毛泽东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党建思想是立足于新的时代、新的实践,无疑就必然带有自己的特色,研究这一光辉思想,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党建思想;创造;科学预见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
期刊
摘 要:排比是一种修辞效果显著的辞格,而排比尾句在其修辞效果达成中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语音、语法、语义三个方面解析排比尾句内在构成特点,为其在整个排比句中重要的表达地位寻找具体的形式支撑,并为排比辞格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排比;尾句;构成特点     排比是一种修辞效果显著的辞格。一组优美的排比句往往能给整篇文章增添光彩,可以使事物的描写更加全面细致,可以使道理的论述更加周密
期刊
摘 要:《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这种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社会家庭、人物性格、作者和读者等方面入手,探析小手悲惨结局的原因    关键词:社会;家庭;性格;悲惨   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1819—188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作家之一,原名玛丽-安伊文思(Marry Ann Evans),生长在英国华立克郡。父亲是一处大庄园的代
期刊
摘 要:运用句法理论对各语言特殊句型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是语言研究的中心。但是,对感叹句的句法研究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汉语感叹句的研究基本上没有涉及。本文运用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最简方案思想,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的感叹句,认为,占据感叹句CP中心语位置的成分既可以以显性的语气词形式也可以以零形语气成分的形式出现,并且这一中心语和其成分统制的TP同标,构成语气链。TP的移动
期刊
摘要:随着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促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课程的发展。课程的改革实际上是人的变革,语文教师应主动适应这种变革,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内在的专业结构,在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意识等方面,建立自己的价值观,确立专业发展的思维取向。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思维;取向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需要使教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证了不可量物排放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属于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而能否获得足够的救济的问题,显然还应该从经济法之外的其他的法律寻找依据。我们认为不可量物侵害是否超出正常标准构成重大侵扰或者是否超出邻人的忍受限度,在归责中居于核心地位,环境污染责任是以环境污染或公害为前提的,必须按照违法性二阶段原则执行。    关键词:不可量物;侵害;侵权法;救济     依环境侵权提起诉讼,不以当事人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武术专业学生跳跃动作训练中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旨在探索其原因和规律,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为预防和减少踝关节损伤、提高训练效果、攀登技术高峰提供依据。    关键词:武术;跳跃动作;踝关节;损伤    前言     武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当今,武术运动迅速发展,武术套路朝着幅度大、腾空高、速度快、力量猛的方向前进,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
期刊
摘 要:日本工业化之始,牧口提出地球是人类的教育者、启蒙者、领导者和安慰者,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人类应保护环境,与自然共享幸福。工业化成功之时,梅棹又提出文明的生态史观,用生态环境来解释日本和西欧为什么能率先进入工业文明。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为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对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牧口常三郎;梅棹忠夫;生态文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