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单靠学校孤军作战,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要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才能相互促进。本文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实现三结合的途径
  1.抓好学校教育
  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必须抓好这一中心环节。一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二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即从我国基本国情的实际出发,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理性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结合各种教育专题,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促进
  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如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通过家访、电访、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学校”栏目,向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
  另一方面,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师的劳动,更应该加强同学校尤其是同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经常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加强信息反馈。
  3.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促进
  学校有组织地与外部公众进行交流,既能增加学校获得外部公众支持的机会,也能减少学校遭受批评的次数,有助于获得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因此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二、探索三结合的新思路
  1.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三结合”教育的主阵地,目的性强、有计划、系统性强是学校教育的特性,因此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是“三结合”教育的重要一环。要进一步扎实做好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从提高素质的角度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开发一系列适合学校实际,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多门类、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爱好的研究性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学校还要采用多种方式向各单位、各团体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此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从而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
  3.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
  (1)学校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读书无用论”只是少数人的肤浅、片面的认识。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重智轻德型”转成“德才兼备型”。(2)向家长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育儿经验,并指导家长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和利用。(3)定期对家长进行新教材培训,指导家长怎样科学有效地对孩子进行辅导,怎样正确评价孩子的学习状况。
  4.依靠社会资源,增强教育实效
  依靠社会资源,让国防教育、环保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走进校园,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增强教育实效。如学校开展的法律知识讲座可改变为模拟庭审,邀请法院工作人员现场指导,通过模拟庭审,让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5.让学生进一步走入社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组织学生进一步走入社会,开展更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采访先进单位和个人,走访革命老人;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发明作品;收集家乡物产和动植物标本;组织读书活动,写出读书体会等。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都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努力做到学生校内校外有人管,离校不离教,形成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利用AFLP技术对30个甜瓜材料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研究。从120对Msel和Pstl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共扩增出262余多态性带。聚类分析结果新疆甜瓜中的夏甜瓜类型,新疆甜瓜中的冬甜瓜类型、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
在江苏实行“五严”规定以来,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背景下,以往那些靠熬时间、拼体力来提高成绩的学校教育模式必然要加以改变。这也给许多学科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课时紧张,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因此怎样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化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化学课堂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又
2015年10月30日19时26分39秒昌宁发生ML5.1地震,收集地震前90天云县地震台潮汐形变观测资料,利用倾斜固体潮Nakai拟合检验方法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发现,在该地震发生前2—3个月,云
化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实际上,学生在课本学习的知识是一个整体上的知识点,为此,将课内知识运用于探究性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既可以巩固课内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在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下面笔者谨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课内知识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  探究一:对浅蓝色石灰乳是否含Cu2 的探究  提
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主要的原
2005年9月合肥地震台地电阻率出现明显异常变化,11月26日九江、瑞昌交界地区发生M_S 5.7地震,经核实分析,确认该地电异常是九江地震的震兆异常,为今后华东地区分析和确定地电异常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农村中学,学因生的比例较高,物理科的学困生也不例外,这些学生中极少数是因为智力因素导致的,但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这是学生个体差异所决定的。学困生的存在是教育不可避免的现象,无论教育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都会存在,差别只是比例的多少,因为人的智力、性格、记忆力、理解能力千差万别。从另一角度来说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却又是提高整体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们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责任所在。所以帮扶学困
快乐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轻松获取知识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要打造快乐课堂,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正好能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运用化学故事是打造快乐课堂行
指出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实质上仍属于土工膜范畴,分析了该类产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