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由此可见,教学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发展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人的潜能,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一、尽量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
  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活动课,上课的时间,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压缩到最低的限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尽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点勾画,自读自悟;或小组讨论交流,有针对性的争辩;或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有表情朗读等,使课堂上充满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培养,教师的任务应是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或创造要学的东西,而不是灌输单纯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老师“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少讲少评,放手让学生去学,不占用学生学的时间,当学生有困难时,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始终参与解决知识的全过程。
  二、尽量把语文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在语文课上真正动起来,通过实践操作发展个性,释放创造潜能,掌握学习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
  1.读一读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学习个体,对课文内容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
  如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教师就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圈点批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空间,理解文章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感情。通过读,学生理解了内容;通过读,学生体会到了文中的感情,学生发现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和功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试一试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处处为学生提供条件进行实践,让学生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其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获取的知识要比教师单纯讲印象更深。比如在分析较简短的课文或自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讲课,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一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他们是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因此,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有效途径,体现其自学思考以及对问题的认识程度。由此,教师就要还给学生问的权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多角度创造,使学生真正体会和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学生探究时应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创造,特别像一些自读课文。
  4.动一动
  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如果被动接受教学知识,不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将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自由实践的机会,允许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学习。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采用戏剧方式演一演,让学生自己自由结合,找自己喜欢的角色来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做一做《孔乙己》中“摆”出九文大钱的掏、摸、摆等的动作,更容易理解课文。学古诗《水调歌头》、《虞美人》,可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来配乐演唱,不仅有利于记忆,更能让学生理解诗文。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所以,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充分尝试学习的机会,拓展学习渠道,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大胆探索,真正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开发创造潜能的重要阵地。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幼儿受于家庭之教训,虽薄物细故,往往终其身而不忘。故幼子之于长者,如枝干与根本然。一日之气候,多定于崇朝;一生之事业,多决于婴孩是矣,家庭教育不可忽也。”要想孩子长大成才,家庭教育必须早抓、抓好,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爱孩子,望子成才,主要表现在尽量满足儿童当前的生活需要上。他们宽容孩
期刊
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科学课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让学生动手做够,
期刊
在西峡县教研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与深化中,西峡县城区一小积极组织带动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教学研究,及时反思交流,进行专题研讨,多方位、多渠道地促使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实施“洗脑工程”,促进观念和行动的转变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使学生在生动、活泼
期刊
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如果“一刀切”势必导致部分同学“落伍”。而“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层”概念不仅仅是指学生分层,还涵盖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分层等诸多方面,在每一个环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强调“学习的情境”,强调“学生的亲历性”。这要求牢固树立教学即生活的思想,依据教学实际有意识地把生活引入课堂,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使课堂焕发出人性的、生活的活力。现在所使用的教材的一个最大特点也是将化学知识情景化,这为教师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生活化的化学课堂的基本特征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设计良好的新课导入能为整个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片段一: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部分事情只要开头顺利,人们就有了继续做好的激情,也会加倍努力去做,自然成功的几率就大了许多。灵活运用导课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导课的重要性  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导课好比二胡调弦,弦没调好,下面的演奏也难以成功。  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起
期刊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活动过程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通过师生的互教互学,形成一种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开放、和谐的情境与氛围;在这样的教学中所生成的必然是师生自我价值的不断超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这样的理念震撼着教师
期刊
一、教学背景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因人而异,各有自己的期待,当他们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产生距离时,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诱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当学生不满足于一般的理解性阅读,就会对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进行再思考,这就进入了阅读反思阶段,甚至是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多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仍受特定的社会观念束缚,教参、教师、专家对作品的解读呈现单一化、概念化的局面。课堂上,学生的一
期刊
一、“由薄到厚”,突出重点,夯实基础  无论中考模式怎么变,归根结底必须抓实抓、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这一阶段复习中,教师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最基本的概念,按照章节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掌握每一单元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阶段的复习虽然看起来比较繁重,但对学生来讲,难度并不很大,可以将这一总结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