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ing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教改浪潮的掀起,《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具有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蕴,感悟作者在语言表达中的情意。而小学生缺乏认知经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较为浅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语言,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言教学中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能力的培养呢?
  一、积淀语文知识培养语感
  高品质语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理性在感性中长期沉淀的过程。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说明语感是在语文知识长期不断地积累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时,要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通过积累语言知识来积累语感。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小学生的词汇量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只有学生学习语言有了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优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熟读以致背诵,积累名篇佳句,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诵读中进一步领悟某篇布局、选词造句的妙处,悟出表达技巧。长期坚持,学生能够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二、以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在教学中小学生可通过朗读去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使学生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一个“读”字,使学生逐渐具有对语感的敏銳感觉呢?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即要严格要求,又要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指导:首先要选好朗读材料,入选到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并不是每一篇都非常适合朗读,都值得诵读的。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挑选适宜朗读和背诵的作品,然而在某些课文中,并不是每一段都适宜背诵,要挑选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段、警策的语句,让学生朗读和背诵。好的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越读越有滋味,多朗读和背诵这样的文章,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再次,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是一种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心理行为。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时,应注意感性与理性的相统一。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朗读时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可以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了解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而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即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化语感能力
  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考能力。有思考能力的人才是真正力量无穷的人。小学生的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朗读产生感觉而形成的。作为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感受情感,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深化语感能力。
  1.咀嚼关键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某些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关键词语中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促进其语感能力的提高。在课文中,会存在关键词语,教师可以学生充分思考,反复加以推敲、反复体会作者的这种佳句妙词的运用。从中感受语感的价值,领悟语感。
  2.想象、联想,让学生积累语感。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的让其感受与领悟,而是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积累深化语感。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产生想象、联想,把课文中所展示的情境通过大脑再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贮存在记忆中,不断地积累语感。
  四、通过运用语言,让学生运用语感
  学生通过积累语言知识获得语感,而培养学生语感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科学的运用,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出学生对语感是否真正领悟了,才能体现出学生语感能力的高低。教师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因此,我们要通过运用语言,来检验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感。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感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这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
  总之,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一门学科,它能够满足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具有责任感、自主感,并能在民族精神、伦理道德、审美观念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高尚的人格。而语文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使其对语言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和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但事实上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语感,换句话说,语感的培养是有意积累,加无意积累,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知不觉间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2]刘涛.《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黄祥纲.《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4]吴继槐.《小学语文语感的培养浅谈》.
  [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教育论文.
  [6]王忠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绿翅蔗蝗在浙江省苍南县1a发生1代,以卵块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末至6月中旬为越冬卵孵化期,刚孵化的蝗蝻群集危害,3龄后则分散危害。主要危害毛竹、甘蔗、玉米、水稻等农作物。7~8月是
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在临床中较为少见 ,现将我院近 3年来所见 1 7例报告如下 ,以供探讨。临床资料1 对象本文 1 7例 ,其中门诊病例 1 3例 ,住院病例 4例 ,男 8例
厌学体育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是指对体育活动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许多资料表明:当代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应看到,在为数不多的学生中,
化肥区分简方春耕已经来临,化肥的使用即将开始。这里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辨别方法,供参考.碳酸氢铵:外状白色结晶,易潮解,有氨味,在水中全溶并有气泡,放之烧红的本炭上,逐渐溶化并散发
初见这位仁兄,是在军训的时候。那时,他担任我们班的副班主任。人长得胖胖的(他自己说是虚胖),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挺可爱的。他多才多艺,会唱戏曲,还会烧菜。起先,我们以为
四川省凉山州地处长江上游,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幅员面积60114.68km~2,总人口378万.1989年以来,该州在国家水利部、农发办、长委和省水电厅、水保办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奥运马上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了!作为地图编辑,能为奥运做点什么,是我们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2006年8月23日,中国地图出版社取得北京奥组委授权,独家编制出版《北京奥运场馆旅游
摘要:小学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从如何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优化思品教学效果入手,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做出一些初浅的阐述,旨在对小学思品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同仁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开放式;思品课堂;主体;优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
摘要:初中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增强体质,培养优秀品质及高尚品德的重要阵地,因此,搞好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素质教育不可逾越的阶段,体育游戏由于具有游戏性、娱乐性及竞争性的特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游戏;兴趣    初中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初中体育课堂
以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找准位置,充分发挥黄委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全面推动水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