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取向 多样发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国大学是如何招生的
  1.层次多样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制度,也没有专门的国家级高校招生管理机构,高校享有招生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方式。美国约有4 000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招生制度和录取方式各不相同:研究性大学会提出若干学术和非学术的要求,需要完整的申请材料和额外申请材料;四年制普通大学实行最低限度筛选的宽进严出的开放入学政策,报考学生只要满足学校的招生要求,基本可以被录取;社区学院采取的是开放式入学,只要获得高中文凭的学生均有机会被录取。
  2.录取标准比较全面
  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与中国大学有很大不同:中国大学一考定终身;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比较全面,侧重学生的发展潜力、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笔者在印第安纳州学习期间,经过与中学校长、辅导员及学生的广泛交流,了解到美国高校录取一般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先修课程(AP)成绩,AP是美国大学理事会在高中开设的大学课程,能全面反映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能力,受到大学录取委员会重视;
  二是学术性测试SAT成绩,能反映学生超出一般课业水平的学术能力;
  三是高中成绩及GPA,要考虑高中学生的选课质量,特别是英语、数学、社会、科学的成绩,要看高中三年的平均分(GPA),还要看高中三年的排名情况;
  四是学生的自荐信,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智力和个人特性;
  五是学校推荐信,考查校长、辅导员或教师对学生态度、能力、角色定位等方面的评价;
  六是社会实践,寻找能证明学生社会责任心、领导才能的信息,希望了解学生动力、领导力、勤奋、公正及热情等方面的特点;
  七是体艺特长,考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否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热爱生活等;
  八是面试,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
  3.录取标准因校而异
  美国大学挑选学生都有各自的侧重。笔者先后考察了印第安纳州和芝加哥的五所大学,查阅了美国知名大学的网站,了解到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比较关注学生的AP成绩和高中选修课程及学生综合能力;圣母大学比较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人学术能力及个人课外成就;像加州大学等世界名校比较关注学生的SAT、ACT或GPA,中学修习的课程及班级排名。
  二、美国大学录取的价值取向
  1.标准多样
  没有统一的高考,多样化是美国大学录取的主要特点。美国的SAT和ACT不拘泥于学生在中学所学的课程,考试形式灵活、内容多样,SAT每年考7次,ACT每年考5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时间,并且“招考”分离。由于高校录取的多样化直接决定高中毕业要求的多样化,许多学校推出合格毕业计划、推荐毕业计划和杰出毕业计划。
  2.评价全面
  全面性是美国大学录取最主要的价值取向。美国大学把高中成绩、工作经验和课外活动、AP成绩、教师推荐信和学生写作水平作为大学录取的重要标准,评价标准全面。因此大学对高中的要求是“全人”培养,除学习书本知识外,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关注兴趣
  关注对学科的认识,即对学科的兴趣是美国大学录取时的重要特征。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时必须要有教师推荐信和学生自荐材料。教师推荐信和学生自荐信要充分展示高中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术能力和对大学及专业的认识。像加州理工大学甚至需要学生提供三篇文章,一篇为学术兴趣的发展,一篇展现人格,一篇则要“写点有趣的事”。这个特点使笔者很受启发。
  (1)为什么美国学校不提课业负担?事实上美国学生的上课时间和作业也很多,但美国课程的选择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高中学校的辅导员和职业生涯规划课让高中生有了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3)美国的高等教育为什么能培养出众多创新人才?学生从初中起就有了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毕业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大学,对学科有了全面认识,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反思中国的大学录取,学生一般根据高考成绩选择学校,大部分学生对专业没有认识,不感兴趣,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三、美国大学录取与高中课程的互动关系
  1.录取标准的全面性和高中课程的完整性
  美国大学录取标准的共同特点是录取标准比较全面,除SAT、GPA、AP成绩外,需教师推荐信和学生自荐信,需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美国高中课程开设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是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指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四大类,使学生掌握必要而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为终身发展和成为合格公民打下基础。选修课则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内容五花八门,比例各不相同。大多数学校选修课占30%左右,既有学术性课程,又有大量职业性、生活性课程。以北中心高中为例,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选修课程非常繁多,共有70多门,按系部分别开设。
  2.大学的层次性和高中课程的选择性
  前文提到,美国高校有研究性大学、四年制普通大学及社区学院,不同层次的高校对学生高中选修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如美国高中按照学生能力、水平和升学要求不同,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必修课,各门必修课都规定了不同等级的学分,分层次使用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学生可以在基础水平、一般水平和高级水平三个层次中自由选择。在必修课中难度等级最高的是AP,由于AP成绩与大学学业成功之间的高相关性,研究性大学十分看重AP成绩,从2000年以来AP成绩一直受大学录取委员会重视,在录取参考指标中连续十年排名第一。
  以北中心高中为例,因为学生基础的差异、兴趣的不同,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程的英语课也没有采用统一进度的课程计划,而是给学生设置了三个维度的选择机会。第一维度,学校开设从“英语9”到“英语12”的阶梯式的英语基础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分层次选择修习,但需坚持“STEP BY STEP”(一步一步前进)的原则。如果学业不佳,学生也可以重复修习,只是必须在12年级前通过州里组织的“英语10测验”。第二维度,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文学、文化、写作等方面的课程,满足学生的深入学习。第三维度,学校还开设大学认可的英语先修课程,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挑战学习。因而,同样是8学分的英语,不同学生所修习的并不完全相同。   3.大学的专业方向与高中课程的相关性
  美国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十分注重学生的自荐信和教师推荐信,信上说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术能力、修习课程、兴趣爱好等,为大学录取学生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美国的高中在每门必修课下都开设了不同名目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及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如科学分为数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学等,学生只需在每一类课程中选择一门或几门,不需要全部选择。笔者在考察期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一位高中生这样说:“我的目标是进入研究性大学医学预科学习,辅导员和我进行了多次交流,明确了哪所大学是我的最佳目标,我们还一起挑选了几门课程,我们的目标是,选修那些既能发挥我特长,又能帮助我实现职业理想的课程。”
  四、美国大学录取标准及高中课程设置的启示
  高考是我国高校录取的唯一标准,一位优秀的学生高中三年成绩再优秀,综合素质再突出,假如在高考中发挥失常,优秀大学将会与他失之交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很难进行下去。美国大学多样化录取标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1.要完善多样化录取标准
  目前浙江省在试行的三位一体招生改革中迈出了很大一步,但还没有脱离高考的指挥棒,建议改成“学生学业水平成绩 高校自主测试 高校面试”三个部分组成。
  2.改革自选模块考试模式
  自选模块设计理念非常好,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高校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但目前浙江省高中在实施过程中已基本走样,从“什么感兴趣→学什么”变成了“什么能得分→上什么”的局面,失去自选模块设计的意义。建议可参照美国AP课程模式,每年安排几次考试由学生选考,考试成绩合格以上作为重点大学录取的必要条件,不计入总分,考试科目与大学录取专业适度挂钩。
  3.降低社会及学校对高考的关注程度
  一是采取社会化报名方式,由学生直接到教育考试院报名,报名确认地点改成以县为单位;二是尝试只公布本科线,不公布一批线,减少社会及媒体关注度;三是完善高校自主招生、三位一体、录取特长生等多种录取方法,规范和有效控制加分,使高考不再成为独木桥。
  4.逐步在高中推行辅导员制度
  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引导、发现、强化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帮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内涵及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建议在高中合理配套教育资源,逐步推行辅导员制度,保证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5.倡导大学录取专业和高中选修课程挂钩
  现在大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和专业脱钩。据浙江省教育厅初步统计,学生进入高校后有60%的学生有转专业的想法,有70%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因此在高中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十分重要,学校要大量开设学科拓展课程,增加高中教育的选择性;另外,要在大学招生时根据专业的11个大类对高中修习选修课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对大学专业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马赞)
其他文献
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前身是1946年创办的“张家口市立中学”,此后辗转于太行山区;1946年底,迁至革命圣地西柏坡附近;1949年,迁入北平;195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在圆明园遗址非主体部分建新校址。它是中国共产党在老解放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一所中学,校名由郭沫若题写,意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建校70年来,一零一中学为国家培养了近4万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科学家、艺术家、学者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江苏省新沂市教科所根据教学实践的广泛调研和各地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导学案”这种备课方式。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导学案”是一种有效的备课方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我校作为市课改实验学校之一,也采取了这种备课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导学案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引导。因此在导学案设计时,应立
为什么是茶文化课程  从生活中学习,把身边的事物转化为学习的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的价值认同—这是校本课程秉承的基本理念。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曾被誉为“绿茶之王”,河南省信阳市雷山小学地处浉河支流流域,背靠震雷山,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之一,当地百姓素有种茶、喝茶的习惯,因此,开发茶文化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雷山小学在信阳乡村建设协作者中心的支持下,进行了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三校十址,600余名教职员工,4000多名在校生,日坛中学教育集团自2015年  4月正式成立,在短短一年内经历了融合与超越,校长刘子远以东北人特有的豪放和锐气,带领崭新的北京日坛中学教育集团师生走进了“阳光”教育。今天《中国教师》杂志对话刘子远校长,分享刘子远校长在日坛中学集团化办学进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请您介绍一下日坛中学教育集团的基本情况?  :日坛中学建立于1963年,是北京市高中示范
李小文院士已经离开了我们。我想分享三次经历跟大家一起缅怀他。从认识李小文院士起,到与他接触交往中我感悟颇深,很感谢他的言行举止带给我的启示。  1. 认识李小文  我知道小文院士的名字是在1986年,当时我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在与多所美国高校联系后,获得了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UCSB)的机会。在选择专业和导师及获取
中小学教师传统的问题解决者角色定位及其秉持的“缺陷视角”,对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双方均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中小学教师可以借鉴近年来在企业管理、社会工作以及心理咨询领域兴起的基于优势视角的正向工作范式所倡导的积极的、基于优势的工作理念,从树立积极学生观、与学生建立合作性发展关系、掌握欣赏式探询技术三方面入手,实现由问题解决者到欣赏型教师的转型。  一、作为问题解决者的教师定位及其后果  一直以来,作为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是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学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第一位心理专业教师开始,人大附中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实施、教材编写、心理咨询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形成“面向全体、个别辅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经验丰富,成效突出。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重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石家庄实验中学的教师武分涉是一个传奇。在石家庄实验中学的贴吧里,他被称为“牛人”。每半年一次的教师业务考试,武分涉几乎都是满分。初见武老师,因为他说话口吃,我以为他不能上讲台授课。谁知,进了教室,走上讲台,他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总之,他带给我们太多震撼。  安心教学,辛勤耕耘  1977年(新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武分涉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1981年,武分涉大学毕业,成为河北省无极师范(
本刊讯:2015年7月19-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北京师范大学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京师足球学校联合承办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2015年暑期“未来之星”夏令营暨第三届“京师杯”五人制足球赛在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圆满落幕。北京师范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主任屈浩、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郎健、国际足联五人制足球裁判讲师王景东、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队员
主持专家 郑新蓉教授  教育即生活,读书即品读教育、品读生活。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主持读书会,涉猎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民族教育、性别教育等领域。本期读书会主要介绍美国心理学教授道格拉斯·肯里克与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合作完成的著作——《理性动物》。  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石的“理性人”的观点深入人心,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理性,二是自利,即人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