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中一个环节的三种设计方式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江苏省新沂市教科所根据教学实践的广泛调研和各地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导学案”这种备课方式。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导学案”是一种有效的备课方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我校作为市课改实验学校之一,也采取了这种备课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导学案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引导。因此在导学案设计时,应立足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进行,应充分考虑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应注重通过导学案的撰写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导学案的设计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学案在我校的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课方式。
  导学案主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依据学习顺序主要包括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以及知识梳理或课后反思几个环节。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环节的编写要求:
  1.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2.设计的原则是导学前置。可以划定学习范围,编写自学提纲,提出学习要求,先让学生自学,完成基础知识或课上交流内容的准备,记下疑问并做好标记。
  3.自学准备的内容或要求可以提前一天发给学生,也可以课上预留一定时间进行预习准备。
  针对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9课第3课时《学会承诺》的“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环节,谈谈我的编写思路。我认为此环节可以围绕学生的基础知识、合作探究能力和构建知识体系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下面通过以下三种设计方式,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所谓的基础知识,就好比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没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房子就没有稳定性。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学生只有把这些知识牢记在心,学起新知识来才能轻而易举。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能动的因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内容和衡量标志。在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过程虽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然而学生学习、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这决定了他们学习、掌握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可能和限度。
  关于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本课时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道题目
  1.老子说“_,必寡信”。事先没有衡量自己的_,欠缺缜密的思考,又贸然答应了别人,事后又因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没能做到,就会_别人。
  2.学会承诺,就必须在作承诺时_。
  3.学会承诺,还要求在承诺后_。
  4.事物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_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作为许诺人,要取得对方的_,作为受诺人,要能够_对方。
  以上题目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做完这几道题之后,自然就会理解并掌握本课时的基础知识。此种设计的好处是:教师在基础知识课的教学当中,能够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学懂、会用,学生才能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但是教师应特别注意:在设计此类题目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题量的多少应考虑到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如果超量设计此类题目,就会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厌烦感,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不到发掘。
  
  二、重视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训练
  
  探究训练是美国的萨奇曼提出来的。这个模式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家和学者们组织知识形成原理的各种过程,以期学生发展理智和技能。在探究训练中,我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择问题情境,也就是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努力把课程内容转化成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与同学的合作探究,一定会有所收获。
  关于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训练,本次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道习题:
  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关于承诺的尴尬事件?
  2.你如何看待同学之间的许诺及兑现诺言的方法?
  3.你是如何理解“一个许诺多的人,必定负债累累”?
  4.你有没有更好的关于承诺的建议?
  对于第3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的案例。并给予提示:拿破仑在卢森堡的诺言就是最典型的事例。许诺必须兑现,否则就会失信于人,也是对自己不负责,甚至会对他人、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合作探究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设计此类题目的好处是,通过合作探究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知识不仅得以巩固,更会有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能力进行自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比较好。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其综合素质也能上新台阶。不足之处是,如果教师大量设计此类试题,就会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会无从下手。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教师在设计此类题目时,要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尽可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体验时间。
  由此可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思维策略,并能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和改进自己的思维策略,以至于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传统教学中较少注意的方面,恰恰是探究训练见长之处。“导学案”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凡是学生能尝试学会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三、重视对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思想品德的学科考试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侧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测试,注意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以生活中学生所见所闻、亲身体验的活动为载体,将所考查的知识融入其中。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丰富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去理解设问,去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加强对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的重要性,已经迫在眉睫了。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能力的培养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于构建《学会承诺》一课的知识体系,我的预期目标是让学生归纳成下面的形式:
  
  出于对学生整体能力的了解与分析,考虑到各方面的学生情况,我想对于少部分学生来说,上述很难做到。为了让学生经过努力得到预期的效果,我专门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让他们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够初步得出本课的知识体系。问题如下。
  1.老子曾说,“轻诺者必寡信”。这句话暗含着什么道理?
  2.同学们,通过对本课的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会承诺?
  3.事物的发展有时会难以预料,许诺人的诺言不能兑现时该怎么办?受诺人针对不能兑现的诺言又该怎么办?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自主归纳,并采用绘制知识结构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由此可见,学生经过对以上3个问题的处理,便会自然地形成对本课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但是此类题目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千万不要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否则很难达到预期设计的教学目标。
  以上三种“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环节设计的内容,最好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好准备。但是,这三种方式的设计都有自己本身的特点,教师在处理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以上三种方式可以单一进行也可以综合应用。学生除了完成教师设计的内容外,还可以提出自己对教材的疑问。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时可以在课堂上由全体师生共同解决。
  总之,在具体运用以上三种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因为每一种方式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及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本学科的学习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例如,本课时的三种方式在处理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同方法,对于基础知识不太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只做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对于中等学生可以让他们在做完基础知识问题的基础上,再完成探究训练方面的题目;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除了完成前两种题目之外,再完成构建知识体系方面的题目或让他们自由选择任何一种类型的题目去完成。
  经过以上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够运用已经知道并掌握的方法,从而学会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归纳和总结。总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身反复体验、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学)
  (责任编辑:郭敬燕)
其他文献
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核心问题是素材的获得与运用。而年仅13、14岁的初中生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生活范围有限,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就显得很单薄。写作教学中老套的材料反复使用,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不知如何开掘新的话题领域,即使有素材也不知如何处理,常常不能准确把握、用好素材。所以,指导学生,提升其对已有写作素材的选择和使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拓宽素材渠道,合理内化吸收  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准确审题
中小学教师在面对改革或面对新观念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了解新观念之后,不知道如何应用。我们通常认为,观念是行动的前提,教师在掌握了某种观念之后,很自然地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为什么这些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新教育理念,却又无法行动?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将新教育理念付诸行动?或者说在理念与行动之间还存在着什么联结纽带?作为一个有着教育学专业背景和多年教学实践的教师,我自己也曾经历过教育观念的困惑与转
夜已深,终于找到一段时间,剥离纷繁复杂的种种事情,说出部分往事,仅为追忆恩师的音容笑貌,梳理如麻的心情。  求 学  1996年春季,我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考入中科院遥感所图像室,经导师朱重光教授推荐,正式跟随李小文老师从事定量遥感方面的研究。李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研究多阶段目标决策遥感反演方法,其中的核心是构造不确定性和敏感性矩阵。刚接手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这个工作是李老师所倡导的对地遥
每年五月中上旬,美国各大学会迎来毕业季。我有幸观摩了伯克利音乐学院5月8日晚上的毕业晚会和5月9日上午的毕业典礼。作为世界最顶级的现代音乐学院,由即将离开校园的未来明星们呈现的毕业晚会令人震撼,这并不意外,但其毕业典礼场面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环节设计之新等却未曾想到,令人大开眼界,也引发我的思考。  伯克利音乐学院地处波士顿市区的中心地带,寸土寸金之地使该校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广场,也没有能够容纳
编者按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or World Reading Day)。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于1995年,旨在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重庆奉节县永安中学,一所普普通通的乡镇中学,38年前,在这里,我走上三尺讲台,开启教书生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要播撒创新的火种。说到教育创新,我想从科技创新、教学创新与师培创新三个方面谈谈一位山区教师的探索与感悟。  一、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的源泉是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我们才能在科技创新中获得灵感。在学校,我除了要承担初中历史教学、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外,还包括全校义务性科技辅
图书简介:  《右手粉笔左手书—陈海燕教育漫笔》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录的是语文特级教师陈海燕老师的班级故事、从教心绪、教学札记以及生活随想。全书共分四个板块,包括灵犀乍现、行走记忆、字里行间、此间相遇。  这是一个走在教育路上的思考者的影像记录。文字无声而心绪涌动。无论是校园内外的一颦一笑,讲台上下的一张一弛,还是师生间的一喜一怒,都透着些轻喜剧的跳跃感和俏皮味。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又颇感意
王欢校长可谓京城教育界的传奇人物,1981年从北京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北池子小学、和平里四小任语文教师;2002年任分司厅小学校长;2005年任府学胡同小学校长;2010年任史家小学校长;2011年“一长执两校”,同时任东四七条小学校长。从教30余载,换过6所教育单位,而每次调任,她都会给原单位留下一份傲人的业绩。这样一位女校长身上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与魔力?为解开谜团,我们专程前往史家小学对王欢
郑新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国家级专家团队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队伍示范建设项目指导专家。  2006—2010年,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致力于探索“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2007年考察世界银行在罗马尼亚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后,在中国西部七省八县试点“以导师
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前身是1946年创办的“张家口市立中学”,此后辗转于太行山区;1946年底,迁至革命圣地西柏坡附近;1949年,迁入北平;195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在圆明园遗址非主体部分建新校址。它是中国共产党在老解放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一所中学,校名由郭沫若题写,意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建校70年来,一零一中学为国家培养了近4万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科学家、艺术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