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经验点滴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v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作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等的确认,同时在课堂上也要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开放、创造、独创的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美术欣赏兴趣。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情境;创新;发散性思维
  
  在美术课程的学习领域中,[欣赏.评述]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很多教师都以学生听不懂或不爱听为由,把这部分直接省略掉,这样就给美术教育教学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欣赏.评述]中,应学会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长期以来,学校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评价,忽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学校美术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美术欣赏、审美情趣的发展,促进学生对多元的美术文化的理解,这无疑给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生在欣赏中与画面交流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欣赏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牛耕》就可以对我国魏、晋时期的墓砖画进行一些了解,并知道在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绘画技法,在欣赏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中,以感受到劳动人民被压迫和阶级的不平等。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欣赏作品的关键,如果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体会到了某种情感,那么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激动,反应十分热烈,会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反之,则无精打采,反应冷淡。因此,在学校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欣赏。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痛苦的表情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但是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一点很重要。教师肯定的评价是兴奋的催化剂,美术教学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要让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滋味,享受满足的喜悦,让他们有一种进步感,从而激活专业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和鼓励者,随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要通过渲染和营造一种气氛来感染学生。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情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我们最方便、最有效的,也是我们千万不能忽视的教学手段。
  
  二、领悟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候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例如凡高的《播种者》就有必要介绍有关凡高生平的一些故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画面的意思,欣赏苏联雅布隆斯卡娅的《粮食》时,学生就应该知道当时苏联经过战后洗礼,人们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在如欣赏《北方的九月》时,学生如果不了解开垦北大荒的艰辛,在欣赏这幅作品时就不能够完全体会丰收后人们喜悦的心情,画面火红的色彩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这些知识,如放录像、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寻等。
  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多少名家作品也是如此,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展示学生作品或者是教师动手复制的名作,这样既可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如欣赏现代建筑艺术时,可直接让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或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如宗教建筑、园林、民居,也可以是现代城市建筑。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宫事等各个领域,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说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
  
  三、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每一个同学的审美都是有差别的,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所在。在七年级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对壁报、手抄报的设计中,花边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摒弃常见的、没有新意的花边,去设计自己的新颖别致的花边。在课堂上老师就要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推崇创新,引发其设计实践的兴趣和愿望。美术欣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像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有差异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也很少有统一性,告诉学生这些,有利于他们进行积极思维,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以新课程标准为开展美术 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逐渐从传统的以传授美术技能技巧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到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开放型的、以美术文化渗透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轨道上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毕加索感叹道:“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如果教师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去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给他们套上一些条条框框,要求他们用工具把线条画得直直的,把太阳画得圆圆的,让他们用橡皮反复擦、反复改等等,学生的画难免死板、毫无生气。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捆住手脚,创造力被扼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造就有充分艺术创造力的画家,更为了培养一代充满创造力的现代人才,我们应高度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发挥特长,表现个性,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美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有自己的活动,学生的个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准。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每个学生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于种种原因,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摸索之中,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并没有真正转变,中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多变,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分得一杯羹,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美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根本目的是学会用一种美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新的教育理念的育人观念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教学评价观,从而更好地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和促进教育功能延伸的职能性,以物之美,开启心灵之美。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把自己培养成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懂得鉴赏美和创造美的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同时,在教学中也要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为己任,使学生的美育能更深入的渗透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学科教学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
  [3]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之一,怎样改变这一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很多教师共同关注的熟点,本文分析了影响学习兴趣因素,并就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力愈细致,反映也愈清晰,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就最有成效。然而,调查显示,学生一般都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较多的学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
期刊
当前,城镇化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城镇化的浪潮中保护和弘扬好传统优秀文化,建设有历史记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因此绿色信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河北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信贷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了五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设计导语的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让其愿学、乐学,并很快进入角色。良好的导语,像巨大的磁石,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有牵一发而
在培育小城市的过程中,各地应充分考虑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基础优势等因素,确立不同于大、中型城市发展的小城市发展战略。通过有步骤、科学合理的推进小城
送礼是个大学问。心理学发现,懂得花钱比只会赚钱,往往能给当事人带来更大的幸福感。例如,捐钱帮人解决困难、送礼表达心意等行为,都会让我们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丰富
期刊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美国新生代剧作家。她的剧作主要揭示了黑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戏剧《在血泊中》中的主人公身陷物质、情感和家园三重困境,其根源在于美国的社会现实以
中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rn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显著增加.随着招生人数增加,学生素质普遍下滑,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