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木(组诗)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寻到了我
  在寺院的柿树下
  我们说起那些古老的塔林
  说起砖雕上的腊梅,竹子
  说起拾得书屋里
  雪一般质地的女子
  拾级而上的阳光
  不经意间
  渗透进我们的心里
  天高云淡的背景下
  林中的金线
  沿着佛的指尖延伸
  静止在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之上
  我寻到了
  那个在云的怀抱中
  做梦的我
  读 木
  这是一把椅子,这是一把圆凳
  这是一张餐桌……
  一个不同的自己
  阳光在窗户的缝隙里摇晃
  木头纹里的结疤,看上去云淡风轻
  在虞河的午后谈论《诗经》
  从一株木槿,还是一棵白茅开始
  记不清了,你从哪一株植物的芳名
  进入《诗经》
  记不清了,你诵背的哪一篇章
  让虞河的草木
  发出轻轻的和声
  在虞河谈论《诗经》是多么奢侈啊
  午后的阳光
  让尘世停止喧哗
  树丛里,一株卑微的小草
  挺直了身躯
  相比岸边传来的
  那些放大了的嘈杂
  《诗经》,让我们倍感温暖
  在风吹叶黄的季节
  一部薄薄的《诗经》沿河而行
  长长的虞河
  发出哗哗的水声
  这些被《诗经》折射的回音
  一次又一次,越過桥面
  汇入城市的交响中
  照镜子的女人
  一团烈焰数次被暴雨浇灌
  那件红色毛衫,连呼吸都很微弱
  那件黄色鸭绒服
  散发一小片一小片的暖光
  最可爱的是那件肉色紧身衣
  溶为了肉体的一部分,已经无法分割
  那件黑色的大氅,像深渊
  深得望不到底
  这些年,她把最艳丽的色彩
  无数次地披在身上
  而镜子已经懒得去分辨
  那只杯子是另一个我
  曾经,那秘而不宣的欣喜
  沉浸其中
  曾经,千百次
  重复盈满的过程
  哦,一切都过去了
  从百里之外来到这里
  现在,它在墙角
  和肃穆的空气为伴
  虚空,把它作为栖身之地
  有时候,我想
  那只杯子是否是另一个我
  看似一切在掌控之中
  一切又都没有把握
  广福寺
  只有檀香的青烟
  只有宿命
  只有还原和破碎
  在一片没有雾霾的天空下
  我倾听到了你的祈祷
  时间如石头上的花纹一样
  风化了,安稳流逝的
  还有日光
  大地上每天都有落山的太阳
  广福寺,每天都有
  不同的你我
  风尘仆仆地赶来
  又风尘仆仆地离去
  秋日偶园
  譬如一枚树叶
  在深秋的黄
  成了可以储存时光的密码
  多年之后依然被人
  反反复复地阅读
  譬如福寿康宁的四块石头
  毫不理会
  一两石头一两银的惊叹
  在众多仰视的目光里
  泰然自若
  譬如那些五百多年的虬松
  披着秋霜的色泽
  把翅膀展向天空
  与白云彼此打开
  责任编辑 郭晓琦
其他文献
评委会:  主 任:王正茂 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评 委:马步升 省作协主席、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   高 凱 省文学院院长、省作协副主席   牛庆国 甘肃日报文艺部主任、省作协副主席   张存学 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   徐兆寿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   李利芳 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   弋 舟 《延河》副主编   阎强国 《飞天》主编
期刊
由甘肃省文联《飞天》文学月刊编辑部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共收到散文、诗歌稿件2394篇(组),有效稿件2272篇(组)。本次征文由编辑部整理后,经过初评、复评和9月3日的终审会议评定,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30名。现将获奖作品名单公布于后。  一等奖(2名)  村庄简史(组诗) 辰 水(山东)  远去的驼队(散文) 周多星(甘肃)  二等奖(
期刊
一   那一年,陇中旱原又是天上盼不来一朵含雨水云彩的酷夏。烈日毫无遮拦、不讲情面的朝地面喷“火”,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回忆下一场透雨的感觉竟是那样渺茫与遥远。树上鸟儿的鸣叫声越来越稀疏了,山坡上一片花不花草不草的模糊景象,夏、秋两季庄稼绝收已成定局。退耕还林栽在山坡水平台上永远长不高的“老汉树”,烈日下散发着焦糊味儿的树叶,一片又一片从树梢上痛苦地往下跌落……   在这方极度干旱的土地上,被一
期刊
以小说的形式再现西路军“征西”的这一段历史,无疑是一种冒险,因为历史已成事实,结局不容构想,因此,留给作家的历史想象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文学非要介入历史,就必须要在立足事实的前提下,在基本的历史框架内,再现历史场景,彰显历史精神。历史身份的认同、审美形象的塑造,历史观点的辨析等都应该是作家严肃考虑的问题。正如恩格斯在批评拉萨尔的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中所说:“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
期刊
一  “银盏咖啡”的靠窗座位,高伟呷着柠檬水,等候相亲对象。  挺准时的,邢晓出现了。  姑妈只说邢晓身材高挑,没想到比他预想的要高出许多,一米八几的样子。高伟站起来迎接邢晓入座。握手时,他的目光从对方的胸部开始,抬起头来仰视,彼此的目光才触碰在一起。不到一米六的高伟说,高山仰止,太让人自卑了!邢晓笑道,你看人的目光都卷地三尺了,世界上哪有你这样的自卑?  如此一来,高伟只好给邢晓一个歉意的笑。 
期刊
山 坡  把一面山坡摊开,可好?  我想在坡底写意几株桃花  再研墨,工笔细描,三五户人家  时有野鹤穿过天空的留白  打开一树青葱。小桥流水,鸡犬相闻处  散学童子六七人,着春服,披落日归来  柴门不锁,木牖不闭  场院外,“修竹凝妆,垂杨驻马”  老者围棋松下,有客造访  观棋不语,笑而不答  到了晚上,月光会显得蓬松些  蝴蝶如点墨嵌入花蕊,风不能将它们带走  麦  把一种植物割下来  扎成
期刊
庸常的作家各个相同,庸常的编辑却各不相同。整体掌控一部小说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庸常编辑的常用办法。读完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总感觉这部小说还没有写完,一个宗教修行者,不该如此简单草率地完成他的修行,即便经历了人间的荣华富贵,经历了地位、爱情、财富、甚至家庭,最终以大河为师,即能完成一个宗教领袖应有的高度,实在难以服人,而面对赫尔曼·黑塞这个巨大的诺奖获得者,所有的言说都显得无知而无畏,只能默认。
期刊
在菜地薅草  在菜地薅草,就同在稀疏的黑发中  拔出岁月的苍老  风把菜叶扇得“呼呼”作响  风把渗进土壤的羊粪,又翻出来  小小一块菜地,仿佛是我未来生活的  供养地。我才步入中年  不该这么早,就假意归隐  咫尺之遥的城市,怎能视而不见  掩埋青春的地方,要时不时  过去拜拜  在菜地薅草,像亲手毁掉写坏的诗稿  一棵草,就像一个词  在方格里,涂去这个,又添上那个  像一段没去根的往事,像 
期刊
我们想象时光在加厚灰尘  我们想象时光是新的  我们想象时光加在时光上  我们想象1970被压在2017下面  我们想象时光在加厚灰尘 比如1970的  灰塵它们在哪里 无数时光已成定局  我们想象时光在我们身体内蠕动  我们想象时光纷纷下坠 这样说吧  我们想象时光是一次月落一次乌啼  我们想象时光是新的  旧的早已累加在寂静周围  你看见了吗 它们落进了发根  它们落进了树木的年轮 河流的远方
期刊
西行路上  汉时的风,吹着西域的天空  唐时的诵经声,在篝火上跳跃  月光里,明时的木卡姆悠悠飞翔  天山一手抱黄羊,一手提葡萄  万里黄沙,埋著一个古楼兰  漫漫驼路上,铺着玉的温润  一匹马,像成吉思汗在漫步  一绺丝绸裹住了蒙古狂妄的铁蹄  总有一场雪,落在西行的路上  回头,就能看见长安城中的一桌圣餐  所谓前朝往事,恰似唐朝和尚  在西域的佛洞里,丢了个小盹  天山南北  阿尔泰山、天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