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爱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凡在教育工作上取得卓越成效的,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也无不为学生所爱戴和崇敬。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生前与学生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他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学习和生活,表现了深切的关怀。热爱学生是教师应有的品质,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题。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共同的理念,也是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极为重要的教育原则。
一、爱是教好与学好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与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学生信任教师有两个条件。
1.教师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
所谓奉献精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即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最终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
2.教师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学生敞开
如果教师的心灵对学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教师,更不可能与教师交朋友。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人生、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学生信任教师,才会接近教师,才会和教师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教师交成知心朋友。大量实践表明,成为朋友的师生之间,都充满了信心。这种双向的期待和影响大大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自信、自觉地完成作业。正确的理论固然要让学生明白,但是要使学生直正接受这些理论,则需要情感的伴随,通过情感的催化学生就易于接受,情通才能理达。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动之以情是很重要的。师生感情好就能顺利地接受,如果师生感情淡漠,只是习惯于用冷冰冰的大道理说教,学生对此不仅不听不信,有时甚至反感。实践证明,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直正的教育。
二、师生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照顾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在师生关系中,爱既是师生朋友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又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爱,因为来自老师的爱是其他任何方面的爱所不能替代的。但是,老师也不要随意拒绝或冷漠地对待来自学生的爱。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家长和教师的爱,都会带给学生前进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更重视教师的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愈来愈知道教师的爱比之父母的爱更具有社会意义。因此,得到教师的爱和好评,会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对前途充满信心,奋发向上。反之,一个学生如果总是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就会感到压抑、悲观,失去前进的信心。无数优秀教师将“调皮大王”转变成“三好学生”,将“烈马”转变成“骏马”,说明教师一颗灼热、以诚相待的心,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弦,焕发了他们已遭摧残而尚未泯灭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他们走上了正路。真挚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
教师的爱比之慈母的爱更加广阔、更加高尚,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教师对学生的爱,则表现了社会历史责任感和追求伟大理想的情感。
教师的爱不是偏爱。教师要无选择地、公正地爱每一个学生,不能对好学生偏爱,对差生另眼相待。学生对教师的偏心更敏感,搞得不好可能产生反感,甚至对立,以至影响教师和多数学生的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差生更需要些“偏爱”,因为他们平日受到的斥责、冷遇比较多,亲近他们的人比较少,内心深处渴望能够引起别人重视,期待着教师的关怀。教师给他们一点温暖,往往就会激起很大的反响,以至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
教师的爱不是溺爱,应是有原则的爱。人们把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要使花朵繁茂盛开,园丁不仅要浇水施肥,而且要修枝、剪叉、打药、灭虫。教师热爱学生要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健康发展。因此,对学生既要有表扬以肯定正确的,也要有批评以否定错误的;既要热情关怀,又要严格要求;既要耐心等待,又不能放胜地自流。只有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做到“爱之深,教之严”,才是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热爱。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
一、爱是教好与学好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与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学生信任教师有两个条件。
1.教师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
所谓奉献精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即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最终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
2.教师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学生敞开
如果教师的心灵对学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教师,更不可能与教师交朋友。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人生、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学生信任教师,才会接近教师,才会和教师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教师交成知心朋友。大量实践表明,成为朋友的师生之间,都充满了信心。这种双向的期待和影响大大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自信、自觉地完成作业。正确的理论固然要让学生明白,但是要使学生直正接受这些理论,则需要情感的伴随,通过情感的催化学生就易于接受,情通才能理达。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动之以情是很重要的。师生感情好就能顺利地接受,如果师生感情淡漠,只是习惯于用冷冰冰的大道理说教,学生对此不仅不听不信,有时甚至反感。实践证明,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直正的教育。
二、师生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照顾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在师生关系中,爱既是师生朋友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又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爱,因为来自老师的爱是其他任何方面的爱所不能替代的。但是,老师也不要随意拒绝或冷漠地对待来自学生的爱。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家长和教师的爱,都会带给学生前进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更重视教师的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愈来愈知道教师的爱比之父母的爱更具有社会意义。因此,得到教师的爱和好评,会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对前途充满信心,奋发向上。反之,一个学生如果总是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就会感到压抑、悲观,失去前进的信心。无数优秀教师将“调皮大王”转变成“三好学生”,将“烈马”转变成“骏马”,说明教师一颗灼热、以诚相待的心,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弦,焕发了他们已遭摧残而尚未泯灭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他们走上了正路。真挚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
教师的爱比之慈母的爱更加广阔、更加高尚,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教师对学生的爱,则表现了社会历史责任感和追求伟大理想的情感。
教师的爱不是偏爱。教师要无选择地、公正地爱每一个学生,不能对好学生偏爱,对差生另眼相待。学生对教师的偏心更敏感,搞得不好可能产生反感,甚至对立,以至影响教师和多数学生的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差生更需要些“偏爱”,因为他们平日受到的斥责、冷遇比较多,亲近他们的人比较少,内心深处渴望能够引起别人重视,期待着教师的关怀。教师给他们一点温暖,往往就会激起很大的反响,以至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
教师的爱不是溺爱,应是有原则的爱。人们把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要使花朵繁茂盛开,园丁不仅要浇水施肥,而且要修枝、剪叉、打药、灭虫。教师热爱学生要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健康发展。因此,对学生既要有表扬以肯定正确的,也要有批评以否定错误的;既要热情关怀,又要严格要求;既要耐心等待,又不能放胜地自流。只有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做到“爱之深,教之严”,才是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热爱。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